坚持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汉川

【坚持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汉川】

孝感市委常委、汉川市委书记 叶贤林 汉川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 刘有年

近几年来,我们牢牢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两型”社会建设和和谐汉川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收入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5.3%和19.8%,并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以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口庙头纺织工业园区、福星开发区三大园区为载体,聚集发展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特色产业集群。2008年,“三大产业”集群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和提供税收占比均达85%以上。其中,金属制品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39家,成为湖北最大金属制品生产基地。钢帘线生产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安全门进入全国五强,钢质轻构居华中地区首位,童车成为中国三大出口基地之一。纺织服装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96家,纱锭规模145万锭,马口镇103万锭,制线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正在建设的汉正服装工业城已成功引进汉正街企业100余户入驻。食品医药业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8家,分水镇医药包装年生产能力100亿支,占湖北医药包装市场85%。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达利食品二期、合兴包装等一大批大项目已建成达效。电厂三期、银鹭食品、福星药业、葛洲坝水泥、达利三期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了“四二六”服务体系,即秘书式参谋、保姆式服务、警卫式保护、兄弟式关爱“四式”服务,市直行政执法部门与园区内的企业隔离、村及村民与企业隔离“两条隔离带”;代理服务制、安静日生产制、收费公示制、挂牌保护制、部门协理制、绿卡通行制“六制配套”。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谈环境评部门”活动,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2008年,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27个,到位资金1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36万美元。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加快,已建成40万亩优质粮、25万亩优质棉、30万亩水产养殖、4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总产量、家禽出笼均居全省第一,水产品居全省第三。汈汊湖淡水养殖、麻河富硒莲藕、“温氏无公害养鸡”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被省政府批准为畜牧大县(市)、棉花大市。引进和培育达利食品、福源食品、温氏养鸡、飘飘千湖鸭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17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13万农户年均增收400多元。新建村级公路1866公里,通村率达到97%。已解决了12.8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汉川泵站一期等5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汉江干堤、汉北河堤等实施除险整险,抗灾能力不断提升。被评为全省血防工作先进县(市),“以机代牛综合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探索出了福星“以企带村”、湾潭“回归建村”、长兴铺“联建壮村”、温氏养鸡“兴区强村”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福星村、湾潭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大力实施“清洁乡村工程”,乡村面貌不断改观。

创业与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按照50万人口规模,修编了汉川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老城区2.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启动了马口6.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详规覆盖率80%。加大城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3年,累计投入12亿元,整体刷黑仙女大道、霍城大道,新城区“三横八纵”格局初步形成。新增城区和园区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园林景观33处,汉川公园初具规模。以马口、田二河等11个小城镇为重点,各具特色的“一线穿珠”式小城镇发展格局初步构建。武荆高速汉川段及连接线建设、汉川至武汉一级公路建设、汉宜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汉川善书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黄良辉文化研究会,被评为全国楹联文化城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积极改善教育条件,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住宿难、饮水难、吃饭难、如厕难”等问题。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新建惠民医院1所,新开设惠民门诊4个,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市)。实施城乡一体平等就业,新增就业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3.5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加大城市、农村低保工作力度,加快农村“福星工程”建设,农村五保户做到了应保尽保,城镇孤寡老人全部集中供养。加快“消危”步伐,特困户危房全部消除。新建经济适用房6万平方米。不断拓宽社会保险覆盖面,各项社会保险扩面新增1万人。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村村“农村综治110”、乡乡实施“五家联调”。集中开展“大清查、大整治、大防控”攻坚战,坚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保持稳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市)。

党的建设成效明显。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三级联创”活动受到省委肯定。大力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温氏养鸡、飘飘养鸭等龙头企业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在汉正服装城、马口庙头纺织工业园区探索“总支+商会”的园区党建新模式。非公企业“三推”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先后开展了“双建双带”、“双联双帮”、党员承诺制等活动,领(创)办基地1570多个,帮带1.6万多户群众增收致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万多件。扎实开展创“团结、廉洁、创新、实干”好班子活动,创建工作被孝感市委总结推广。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着力建立和完善正常退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扎实建好村办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困难党员慰问帮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福星村党委被省委授予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经济提速

1、着眼三个优化,做大产业集群。大力优化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放大产业集群效益,着力打造发展后发优势。在区域结构上,把汉川经济开发区、马口庙头纺织工业园区、福星开发区三个园区作为全市率先发展的重点,聚集扎堆、块状发展。目前,三大园区已聚集规模以上企业212家,提供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的95%。在产业结构上,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围绕金属制品业膨胀发展,加快福星集团、永和安集团、黎明钢构、童霸车业等龙头企业扩张,着力壮大钢帘生产基地、金属门制造基地、轻构建材基地和童车出口基地。着眼建设“华中轻纺名城”,以汉正服装工业城和马庙纺织工业园为龙头,以制线、服装和家纺为主导,全面提升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依托达利食品、福源食品等企业,加快投资8亿元的银鹭食品建设步伐,打造全省最具发展潜力食品工业园。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正向百亿元目标迈进。在企业结构上,坚持整合优势,突出重点,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做强做优。大力实施优势工业企业成长计划,强化骨干支撑,支撑福星集团打造百亿集团。力促永和安集团、环福无纺布等两至三家企业包装上市。大力实施优势工业企业成长计划,积极支持山乡酱醋、白莲医药包装、鱼鹤服装、川东置业等重点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做强做优,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大力招商引资,激活产业集群。牢固树立“市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的观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抓好上门招商、定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选派精兵强将组建四大招商专班,常驻粤、闽、浙、沪等地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在招商引资中设立门槛,以对汉川人民和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能源消耗高、污染程度高、安全保障难度大的企业拒之门外。紧盯重点区域、优势产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抓招商。重点围绕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引进配套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坚持招商引资与全民创业并举,注重引导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干部创事业。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充分发挥汉川在外经商多、能人多、老板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引导他们回乡发展,报效乡梓。

3、狠抓园区建设,壮大产业集群。以三大园区为重点,高起点制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三大园区功能定位,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三大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园区资源,推进整体招商,统一项目布局,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实行集约发展。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每个园区1-2年内培育2-3个在湖北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名牌。

4、加快融入步伐,扩张产业集群。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围绕“交通接轨、工业配套、农业服务、旅游加盟、科技转化”的思路,做好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加快推进“五个一体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城乡发展和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广泛借助武汉的知名度、各种平台、产业优势和人才、市场资源,积极争取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和示范项目,广泛开展“访百引十”活动,承接产业转移,实施“补位”跟进,发展配套产业。着力打造汉川电厂循环经济区。依托汉川电厂粉煤灰资源,大力引进和发展加气块砖、水泥等建材企业。利用汉川电厂脱硫改造的附产品,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循环利用。加快汉川电厂投资1.2亿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抓紧电厂运煤码头扩建设计等前期工作,把汉川电厂打造成具有汉川特色,在全省有影响的循环经济区。

二、突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突破

1、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板块农业建设。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禽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巩固和发展了蔬菜、水产、畜禽和林木四大特色板块基地,提升农业效益。加快推进专业化、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促进规模化连片种植。壮大汈汊湖中华蟹、华严小龙虾、富晒莲藕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优势。做大做强温氏养鸡、飘飘养鸭、汈汊湖绿色水产、康欣板材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断壮大汈汊水产大市场等一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建设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已发展农民合作社267家,农民经纪人2.6万人,加快了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步伐。

2、大力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以“三清五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栏、改厨)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城隍、庙头等重点镇整镇推行。推行城镇管理办法,建立乡村长效保洁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切实加强村镇建设规划控管,规范农民建房。积极开展迁村腾地试点,稳妥推进“中心村”建设,全力营造洁净、绿色、和谐新家园。

3、认真落实农村政策,不断推进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省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对各项补贴资金、农村“一事一议”、村级财务的监管。不断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水管体制改革,启动“三村”(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改革。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依法合理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三农”服务力度,大力推行小额贷款,建立“绿色通道”,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益联接机制,让农民得到实惠。

三、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发展水平提升

1、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坚持大兴市场、建大市场,以商促工,以商带农,以商兴市,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初步完成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以大型流通企业、商务中心、物流中心为重点,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特色商业街,建成功能分区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竞争实力强劲的汉川核心商业圈。加强与武商、中百等“武”字头流通企业的合作,发展现代连锁经营。积极建设高水平的商务中心,带动全市商务接待设施创星升级。

2、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休闲度假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汈汊湖、白石湖、黄龙湖等精品旅游项目。瞄准武汉旅游休闲市场,着力开发汈汊渔家乐、汈东农家乐等一批渔乡、农家风情旅游休闲项目。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打响汉川旅游品牌,全面展现汉川历史文化、名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增强旅游资源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影响力。投资近10亿元建设汈汊湖休闲度假村、汉川公园、火猴山公园等场所,正在建设人民广场,聚集人气,提升形象。

3、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建设武汉“后花园”。开发了中港花园、祥和花园、博发名苑等一批特色鲜明、设计新颖、品位较高的中高档住宅小区,建成了名副其实的武汉“后花园”。结合汉川居民对宜居环境的新需求,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提高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比重,促进住房梯次消费。放宽农民工户籍、就学、社保、医疗等政策,让农民洗脚进城,安居乐业,加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4、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大财团来汉川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设计、会展等职能型总部,支持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汉川设立总部,吸引各类商业银行及财务公司来汉川设立办事机构,全面推动我市三产业提档升级,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扶持和推动产品设计、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不断提升服务业水平。

四、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和谐汉川建设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功能。重点实施市政广场、汉川公园、霍城大道、平章大道、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10大市政建设工程,完善环卫、排水、供电、供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充分利用汉川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发城区周围泵站河、涵闸河、汈汊湖和汉江,把“两河一江一湖”打造成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生态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家园、水乡园林城市。加快武荆高速公路及汉川连接线、汉川至武汉一级公路、汉宜高速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2、推进城乡一体化,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荷沙公路沿线明星长廊。抢抓荷沙沿线列为省和孝感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的机遇,把马口至田二河沿线乡镇打造成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城镇。高起点规划荷沙线村镇市场布局和建设,以规划为龙头,高标准建设,分阶段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荷沙沿线专业市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村、中心镇建设步伐。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政策,严格实行“零规费”。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争取成为全国新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加大城市、农村低保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困难家庭救助工作,加快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建设。加快“消危”步伐,加快城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利益问题。积极开展就业扶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落实信访包保责任制、分管领导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书记大接访”,加强重点信访案件的督办,有效化解信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大清查、大整治、大防控”。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及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面实施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1、加强执行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要求,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准则,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和执行落实的能力。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和完善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推行全委会和常委会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票决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重用一批工作实绩突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反腐败工作机制。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党务、政务、村务三公开,推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敏感性问题互动公开。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加强对“吃、拿、卡、要”和“乱执法、乱罚款、乱收费”等破坏投资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惩处腐败分子。

3、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推行标杆管理,扎实开展争先创优、争强进位活动,坚持练实功干实事,不急躁、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切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实行一线工作法,工作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对看准了的事、决策了的事说干就干,马上就干,一干到底,干就干好,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重点工作、抓解决薄弱环节、抓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