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

【概况】2002-2004年,是孝感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三年。全市上下继续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特别是2004年,全市上下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为动力,农业农村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与2001年相比,农业总产值由68.46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加到79.06亿元,增长15.5%,年均增长5.2%;农业增加值由72.82亿元(现价),增加到89.48亿元,增长22.88%,年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56元,增加到2874元,增长21.99%,年均增长7.3%。全市除蔬菜因调减分散产区面积产量下降9亿斤外,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39.53亿斤,比2001年增加5.64亿斤;棉花总产56.77万担,增加1.54万担;油料总产384.23万担,增加103.74万担;生猪出栏223.49万头,增加26.01万头;家禽出笼7244万只,增加1298万只;水产品产量6.23亿斤,增加1.26亿斤。其中,油料、生猪、家禽、水产品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时,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58%,比2001年提高7个百分点。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80%以上,比200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夏粮、夏油已实现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开始起步,全市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38万亩,云梦县被授予“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深入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确立了在全市建设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畜禽、水产、优质果、速生林7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板栗、银杏、花生、茶叶、中药材、食用菌6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总体调整部署,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三年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大力实施优质稻米、退耕还林、优势板块核心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高产农田建设工程,到2004年,全市7大产业带和6大特色基地的规模达到460万亩,实现产值78.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3%。通过7大产业带和6大特色基地建设,全市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升。到2004年,全市粮食每公顷产量达到6956公斤,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13公斤;其中稻谷8661公斤,高出1129公斤。全市有一批农产品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蔬菜外销量、莲藕产量、鸡出笼量和禽蛋产量四项位居全省第一;银杏、板栗、早蜜桃产量三项位居全省第二;稻谷总产量、水产品产量和甲鱼产量三项位居全省第三。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畜牧、水产养殖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到2004年,全市养殖业产值达到41.5亿元(1990年不变价),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5%,占据农业“半壁河山”,分别比2001年增加7.4亿元和2.7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2002年以来,全市上下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重要载体来抓,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优惠政策落实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增加。到2004年底,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到475个,比2001年增加102个。其中,龙头企业181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中介组织278个(50人以上),专业市场16个(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分别比2001年增加51个、44个、7个。二是龙头企业块头壮大。全市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3家,比2001年增加7家。使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2004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26.5亿元,实现产值(经销额)59.3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上交税金9500万元。三是基地建设水平提高。2004年,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网络基地230万亩,比2001年增加55万亩,增长31.4%。四是名优特产品数量增加。全市共注册各类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商标189个,其中,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有7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比较知名的大米品牌有“德安府”、“豪丰”、“太子米”,面条有“白玉”、“云台山”,食品有“达利”、“旺旺”、“孝感麻糖米酒”、“楚嘉利”、“神丹”,蔬菜有“汉川富硒莲藕”、“云梦藜蒿”等。农副产品进超市:为加快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步伐,促进“8+1”工作进程,2004年,全市进行了3次大型活动,精心组织35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武汉中百仓储超市对接,进行“农超对接”知识培训,参观学习超市经营模式,洽谈供货协议,共有20多家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中百仓储超市还对市农产品进超市进行倾斜扶持,优先接纳,作为其产销对接的试验田、样板工程,在全省推广。

【减轻农民负担】2002年,全市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民负担逐年减轻。2002年,全市农民负担资金总额3.5亿元,比改革前2001年的5.22亿元减少1.72亿元,亩平负担由154元下降到103元,减少51元,减幅33%2003年,农民负担稳中有降。2004年,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取消农业特产税,农民负担大幅度下降,全市农民负担总额20928万元,比上年减少14209万元;亩平60元,减少39元。2005年,全市全面免征农业税,基本实现农民“零税赋”。

【化解村级债务】从2003年起,分三个阶段开展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2003年为试点阶段,市里选择安陆市水镇举办化债试点,实现债权签字认定率92%,债务认定率98%,集中化解债务385万元,化债率38%的目标。2004年为集中化债阶段,各县市区抽调5400名国家干部组成工作组,分批驻村帮助开展化债工作,通过对帐换据、本息剥离、降低高息、清收债权、划转债务、盘活资产、清收违纪资金等途径,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共化解村级债务1.77亿元,占这些村总债务的20.44%;债务锁定率达到81%2004年底开始转入经常性化债阶段,主要是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锁定旧债,禁增新债,加强管理,逐步化债。

  【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2004年下半年开始,全市全面开展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截止20055月中旬,这项工作基本完成。据调查统计,全市开展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的乡(镇、场、办事处)116个,全市开展这项工作的村3007个,占村总数3024个的99.4%;已完成确权确地的村2933个,占村总数的97%;已完成确权确地面积326.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3.7%;已发权证到户的村2809个,占村总数的92.9%;已发权证的农户82.7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0.2%。

  【村账站审、会计代理】全市116个乡(镇、场、办事处)全面推行了村帐站审,90%的乡(镇、场、办事处)建立“农村会计代理中心”,90%的村财务纳入会计代理中心管理。

【农村小康建设】2002年至2004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特别是组派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形成工作合力,加快了小康孝感建设步伐。三年间,市、县两级共组派工作队205个,队员1000余人,到农村帮助开展小康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按照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统一指标测算,孝感市到2004年底总分已达24.95分,比2001年增加8.55分,总分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就主要指标而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由2227元增加到2548元,增长14.4%;第一产业劳动力比由52.46%下降到49.1%;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56年上升7.9年;恩格尔系数由54.1%下降到52.6%;农村社会安全满意度由72.1%上升到78.3%;森林覆盖率由20.20%上升到22%。


 

孝感市农办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主任阳捍中

副主任杨国仕廖桂洲陈东风

纪检组长盛金安

(冯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