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

汉川市


【概况】汉川市位于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居湖北省中部,孝感市南隅。地处东经113°22′~113°57′,北纬30°23′~30°52′。东邻武汉市,西连天门市,南指仙桃市,北接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53.2公里,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全市现辖1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6个乡、4个国营农(养殖)场,1个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总公司。年末总人口1090936人,其中女性525726人,非农业人口193977人,人口出生率为8.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2006年,全市加强改革开放、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力度,加快“二线三区”发展步伐,突出工业经济主导地位、民营经济主体成分及招属引资主要途径,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经济发展实现持续旺盛增长,综合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是汉川近几年来同步发展最快的一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单位评价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第38位。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增加值除注明外均为现价,下同)为1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46亿元,增长率为1.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0.13亿元,年增长率为18.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38亿元,年增长率为12.3%。

农林牧渔业在全市各项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全市从生产布局上着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林牧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同时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突破口,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建设有优质棉基地20万亩,优质粮基地45万亩,蔬菜基地30万亩,“名、特、优、新”水产品基地19万亩,双低油菜基地3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0万亩,畜禽1500万只养殖基地。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为36.96亿元,年增长9.3%。其中粮棉油产值10.62亿元,年增长1.3%;多种经营产值26.33亿元,年增长12.8%;牧业产值为10.37亿元,年增长15.3%;渔业产值为7.73亿元,年增长20.9%;林业产值为0.295亿元,年增长37.7%。粮食总产量为40.69万吨,年增长5.86%;棉花总产2.59万吨,年增长5.3%;油料总产3.33万吨,年增长-20.8%;牲猪出栏45.93万头,年增长1.47%;水产品总量11.47万吨,年增长4.17%。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8.3万千瓦,增长16.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73台,农用运输车1350辆,联合收割机619台。全年有效灌溉面积874828亩。化肥施用量(折吨)51629吨。农业用电量3383.84万度,增长9.3%。

2006年,全市工业不断壮大。市“二线三区”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不断壮大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火力发电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狠抓企业改制、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开拓产品市场,并克服用工短缺、燃料和原材料上涨等困难,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形成了结构渐趋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农村工业仍是全市工业中一支重要力量;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发展也很迅猛;轻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也在调整转型中提高。全市大打品牌战略与精品战略,扶持一批叫得响的知名产品。“福星”、“山乡”“永和安”“tongba”“鱼鹤”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童霸”童车、“新兴”包装、“山乡”酱醋、“娇丽”卫生纸等名优产品产销两旺。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47.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产值11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7%。其中,中省属工业完成产值24.59亿元,增长27.5%;市属工业完成产值92.19亿元,增长24.0%。工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适销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产值衔接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年金属制品增长4.4%,纺织服装增长44.6%,食品医药增长18.6%,发电量增长33.1%。全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为113.93亿元,增长24.7%。

全年建筑业平稳发展,改革步伐加快,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加强规范化管理。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为5.42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5%。抓住国家中部掘起战略结构调整的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投资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和对全市经济布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市政设施9个,新修城区街道6189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5亿元,增长33.7%。其中市属完成投资24.21亿元,增长49.9%。全市基建投资完成9.26亿元,增长63.9%。投资项目中,房地产完成投资0.88亿元,技术改造完成9.24亿元。加大农林水利、交通电力、邮电通讯、工业技改等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迅猛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4.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2%。全社会客运周转量5880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6256万吨公里;公路运输客运量1928万人,货运量526.8万吨;水运货运量46.5万吨。邮电通讯业务和移动网络迅速发展,现有固定电话用户126878户,增长10.6%;移动电话用户145272户,增长17.7%;全年网络用户数为28882户,邮政业务总量2489.6万元,报纸期发数17397份,杂志期发数8180份,邮寄函件60.4万件。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4亿元,增长14.0%;外贸出口创汇4568.9万美元,增长27.1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533.0万美元,增长16.5%。外商投资转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引资共计102247万元,增长25.4%,其中内资90290万元,增长26.7%。

以效益财政为目标,加大财政增收节支力度及财税管理,财政收入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067亿元,年增长16.8%;严格支出预算,对支出审批加大管理力度,财政支出6.18亿元,年增长16.8%,收支两抵基本上保持平衡。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1.69亿元,年增长11.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39亿元,年增长10.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0.54亿元,相对减少2.2%。保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保费收入为0.70亿元,赔款支出0.22亿元。

2006年,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科技三项费投入为708万元。年增长11.0%。全年专利申请15项,农业、工业项目科技技术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44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13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数8110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布局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全市基础教育不断扩大,学校在校生为133846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达563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6.5%。

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文馆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个,电视台(站)25个,其中有线电视台24座。城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城乡有线电视户数5.44万户,入户率达18.0%。全年发行图书340.5万册,举办文艺演出370次,艺术展览11次,观众达30万人次。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47个,卫生技术人员2262人,其中执业医师678人,执业助理医师339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也蓬勃开展,全市举办各类运动会50多场,参与人数5万以上。向上级部门输送人才12人。环境保护工作受到高受重视,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5400万元,年增长198.3%,通过大力治理和宣传,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729元,年增长10.2%;从业人员人均货币工资9812元,年增长15.95%。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市开展转业、转岗培训2301人,实现下岗职工当年再就业3683人,新增就业人数6787人,组织劳务输出7521人。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职工42950人,发放养老金13133万元;参加医疗保险51097人,支出医疗保险费2801万元;参加失业保险24127人,发放失业保险费71.0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7738人,参加工伤保险25389人。民政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现有福利企业7家,各类收养性单位44家,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6个。民政事业费用支出4983.3万元;年增长34.06%,其中城镇居民享受“低保”15596人。

坚决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各项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开展首届“十大女杰”评选活动】在省委组织部、省妇联及孝感市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汉川开展了全市首届“十大女杰”评选活动,并于3月7日召开了高规格的首届汉川市“十大女杰”表彰大会。



汉川市首届“十大女杰”正式人选名单

马鞍  乡党委书记、乡      长  卢红霞

市  公  安  局    副  局  长  李桂娥

汉川  裕丰纺织公司  总 经 理  吴和英

汈东 长 乐 老 年 公 寓 院 长  刘素珍

汉川洁丽雅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然羽

回龙镇禽蛋加工 个体 经 营 户  汤志文

市 国 税 稽 查 局   副 局 长  宋  丹

工 行 南 街 分 理 处   主 任  吴惠萍

市皮肤病防治所  党支部  书记  冯桃仙

仙  女  山  一  小  副 校 长  成艳梅





【汉川市城区“禁麻换的”】2006年1月11日上午,260辆披红挂彩东风雪铁龙富康988出租车陆续驶出湖北省汉川市体育馆,正式投入运营。此举标志着汉川市禁麻换的、一次性投放260辆富康出租车圆满告捷。

汉川市是县级市,一次性投放260辆富康出租车,在全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为纪念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该市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了“汉川市东风雪铁龙2006年新春出租车运营首发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祝贺。东风雪铁龙总经理助理吴新元对汉川一次性投入运营260辆富康出租车表示热烈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汉川市社会各界对东风雪铁龙发展的支持。东风雪铁龙天欣赛车队也前往祝贺,为汉川人民作了富康车特技表演,极大地增强了汉川人民对东风雪铁龙轿车舒适、安全、经济等优越性能的信心。

【打造华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汉派服装生产基地——汉正服装工业城】2006年2月24日汉川市与武汉市汉正街市场管委会签订“关于合作建设汉正服装工业城备忘录”,共同打造华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汉派服装生产基地——汉正服装工业城。汉正服装工业城建成后可入驻400家服装企业。

汉正服装工业城位于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河工业园,距武汉市汉正街仅38公里,距107国道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15公里,与建设中的兰杭高速公路不过2公里,而且汉川电厂、汉川铁路货场位于新河镇境内,黄金水道汉江和省干线荷沙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汉正服装工业城项目计划用地2000亩(详规1350亩,控规650亩),总建筑面积150万m2。该项目第一期计划开发1350亩,建筑面积80万m2,投资6亿元。首期项目建成后,可解决1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年可生产各类服装5亿件,产值将达到150亿元,上缴税收过亿元。

【举办“百企万岗”大型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2006年3月8日,汉川市百企万岗大型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湖北黎明钢钩股份有限公司等106家企业进场设岗招聘,提供了机电工、市场营销、纺织、酒店服务员等工作岗位10000个。来自市内外的1.5万人参加了招聘活动,现场签订用工协议6752份。

近几年来,汉川市工业企业发展迅猛,全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141家。随着各企业的不断扩大和新增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劳动力供给与企业实际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另一方面企业却出现招工难的怪圈。为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解决市内企业“用工荒”的难题,由市政府组织,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共同举办了这次大型企业用工现场招聘活动,响亮提出了“要上班,到汉川”的口号,取得了圆满成功。

【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可研报告通过评审】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10月25日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业评审。这标志着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为下一步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川电厂三期扩建工程拟规划再建2台100万千瓦燃煤机组。目前,该项目已列为全省“十一五”规划中电源建设的备选开工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

汉川电厂现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湖北省第一家百万千瓦级火电厂。截至今年上半年,4台机组累计发电690多亿千瓦时。三期扩建工程完工后,该公司装机容量将达320万千瓦。

【举办“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曲种‘汉川善书’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11月8号到9号,汉川市举办“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曲种‘汉川善书’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各地、华中师范大学以及香港、日本的共3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研讨会旨在进一步重视、研究、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汉川善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长玲、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何中华等10个上级宣传和文化单位领导和日本山口大学阿部泰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教授等36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当天,与会专家学者交流了《“汉川善书”的历史发展及保护》、《宣讲圣瑜的历史演变》等部分论文。

“汉川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2006年初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善书”的意思即是劝人行善之书。自清朝乾隆年间形成曲艺形式以来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曾盛行于河南省开封地区、四川省乐山地区、湖南省大部以及湖北全省,后来其他地区的讲唱活动相继消亡,只有汉川市的善书艺人继承并开发了这一曲种且延续至今,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汉川善书”,艺人传承至今已有6代。

目前,汉川市已专门成立汉川善书保护馆,并拨出专门经费进行保护。同时还积极提供场所请善书艺人进行表演,使善书得以保存和发展。

【汉川市救助1.8万名农村特困户】按照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汉川市民政部门集中时间、人力,历时一个多月,逐村逐户地对该市的农村特困户和农村孤儿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按照统一申报程序、申报条件的要求,共确定农村特困户17000多人、父母双亡的农村散居孤儿289人,并及时向他们发了救助证。其中,人平年收入在668元以下的特困居民按每人每月10元标准发放救助金,散居孤儿按每人每月100元发放救助金。该市特困居民和散居孤儿陆续领到了第三季度救助资金。目前该市1.8万名农村特困群众和散居孤儿全部领取了农村特困户救助金,实现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全覆盖。

【汉川市乡村大力开展“育才工程”】2003年以来,汉川市抓住乡村人才资源丰富、培养空间广阔等特点,结合各地实际,在乡村大力开展“育才工程”。乡村“育才工程”以农村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职业学校、农广校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以专业大户为核心,以农村种、养殖专业户为主要培训对象,根据“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开发实用技能型人才。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月”活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班70余期,参训人数达7000余人次。今年全市共有81名乡土人才获得了技术职称,1名乡土人才被评为市级拔尖人才。

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汉川市、乡、村三级农村特色人才开发服务网络已经构筑,“培养—选拔—使用—带动”的乡土人才开发特色路也已经形成,这些都为农村乡土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现在该市已将6000多名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纳入市级乡土人才库管理,其中,能熟练掌握两项专业技能的优秀乡土人才近6成,74名“土专家”还建立了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辐射带动周边近万户农民走上致富路。

【李明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称号】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第二届全国126名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汉川市脉旺镇卫生院院长李明作为孝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院长参加了表彰大会。

李明1996年从湖北省职工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他热情服务病人、刻苦钻研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在任院长期间他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使脉旺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多次获得省、市先进称号。


中国共产党汉川市委员会

书  记  喻楚林  

副书记  冯云乔  肖千川  王发传  

        黄修平  

常  委  喻楚林  冯云乔  肖千川  

        王发传  黄修平  郑  翔  

        肖梅芳  朱光洪  胡腊兵  

        朱高文  黄毅汤  建  国  

        熊村清  

 

汉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  任  喻楚林  

副主任  关祥先  彭习美  陈新平  

        张祥生  刘援朝  肖永华  

        段世平  

 

汉川市人民政府

市  长  冯云乔  

副市长  郑  翔  肖梅芳  张  艳  

        孙松柏  田水欣  邓义成  

        蔡晓青  易俊东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汉川市委员会

主  席  高本祥  

副主席  陈贻文  李爱萍  程体华  

        肖立新  郑银甫  张银木  

(周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