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

云梦县


【概况】云梦县辖3乡9镇,21个社区,271个村委会,24个居委会,2329个村民小组,143个居民小组,1617个自然村。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年末全县总户数178045户,总人口581585人,其中男性303653人,女性277932人,人口出生率7.10‰,人口自然增长率1.40‰。2006年,云梦县生产总值5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13.4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20.37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19.14亿元,增长12.9%。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5.4∶38.5∶36.1。  

200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23.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5%,其中,现价粮棉油产值4.4亿元,增长6.0%,多种经营产值18.92亿元,增长2.9%。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13.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主要种植业产品中,粮食总产量23.31万吨,比上年增产0.4万吨,增长1.7%;棉花(皮棉)产量1922吨,比上年增加142吨,增长8.0%;油料产量14417吨,比上年减产1403吨,下降8.9%;蔬菜产量58.03万吨,增产0.35万吨,增长0.6%。2006年全县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其中龙穗麦面、京京肉食跻身为全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成了20万亩优质稻,10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优质油菜,8万亩水产基地和19个发展畜禽养殖小区。316国道沿线的藜蒿、铁西沿线的花(包菜)、府河沿线的地膜土豆、道桥群力与胡金店宋店的大蒜以及倒店、义堂的虾稻连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优势更加显现。建立了东北、广东、北京、武汉四大劳务基地,成立了北京周田豆腐协会。2006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5.22万人,劳务总收入14.66亿元。实施了“六改五通”工程和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七大工程建设,共开工各类工程302处,完成土石方110万亩,基本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00公顷,增长12.2%,花卉园艺面积56公顷,增长3.7%,森林覆盖率达17.2%。全年生猪出栏35.55万头,比上年增长3.1%家禽出笼1376万只,增长7.2%禽蛋量49425吨,增长9%,全年水产品产量3.17万吨,增长5.6%。  

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5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3%,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现价,按收入法计算)18.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9%。全部国有和非国有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按生产法计算)1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1%。通过先安置,后破产,再招商,顺利完成了原湖北汽车齿轮厂产权改革,成功地盘活了省属国有特困企业。全口径实施技改项目22项,中盐宏博卤水提纯,华昌化工技改扩能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盐天盐化制盐技改扩能,金梦达纺织喷气织造技改扩能等项目正加紧建设中。组织外贸企业参加了春、秋季广交会,涉农企业参加了中国食品博览会和全省农产品进超市对接洽谈会。宏博食用盐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楚河鱼面厂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企业,提高了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年引进资金8.5亿元,增长11.8%。利用外资1691万美元,增长11.3%。全年外贸出口额551万美元,增长25.2%。相继引进了梅林正广和食品、上海明阳针织实业、创佳防伪标等项目。完成了“香港湖北周”招商任务,举办了香港客商座谈会,广州云梦籍企业家座谈会,在香港大公报刊登专版介绍云梦。在2006中山黄圃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黄圃·湖北云梦投资环境推介会,中山新闻频道、中山日报报道了云梦环境推介会情况,并作了专访。  

财政投入5675万元,建设通乡公路14公里,通村公路193公里,孝襄高速公路云梦段及边接线竣工通车,促进了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2006年底,全县年末通车里程1143.45公里,增长27.9%。等级公路1143.45公里,增长63.3%。全年公路、水上运输完成货运量390万吨;货物周转量20819万吨公里;客运量417.6万人,旅客周转量21675万人公里。全县拥有民用车辆1691辆,拥有摩托车21204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49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9.86万户,增长12.9%,其中市话用户6.31万户,比上年增加0.74万户,农话用户3.55万户,比上年增加0.39万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2.26万户,比上年增加1.66万户,增长15.7%;小灵通用户年末达13513户,比上年增加0.3万户,增长28.0%。2006年底,因特网用户8869户,比上年增加3098户,增长53.7%。  

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增长13.5%。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4(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上升0.7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有五大类上升:衣着类价格指数92.2,上升9.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97.2,上升4.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指数102.8,上升2.1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99.4,上升1.0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指数102.2,上升0.5个百分点。有三大类下降: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104.9,下降3.7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109.6,下降9.2个百分点;烟草及用品类价格指数104.3,下降2.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3.4,下降10.2个百分点。  

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25493万元(不含基金收入),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支出37744万元,比上年增长23.8%。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4865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8886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915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70万元。全县保费收入4288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058万元,增长1.7%;人寿保险公司2480万元,增长7.8%;太平洋保险公司150万元,增长150.0%;新华保险公司600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年理赔1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财产保险公司822万元,增长28.8%;人寿保险公司320万元,增长6.7%;太平洋保险公司30万元,增长5倍;新华保险公司40万元,下降20.0%。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112万元,增长20.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883万元,增长22.5%,农村固定资产完成40229万元,增长15.0%。全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126个,其中竣工项目112个。  

2006年,全县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1409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720人。全县有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县拥有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2616人,普通初中20所,在校学生37917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311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4362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2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5429人。全年输送大中专学生3380人,比上年增加139人。全县年末教职员工5657人,比上年增加505人。顺利完成了城关中学与文昌阁中学,隔蒲中学与金潭中学的合并工作,撤并村小(含教学点)9所。筹资12万元为32所农村薄弱学校添置体育器材,筹资100万元兴建了2个计算机教室、20所农村学校的电子备课室配备计算机173台。争取到中央和省“两免”资金334万元,全县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贫困生12481人。2006年,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表演场次320场;文化馆(站)13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观众5万人次,新华书店发行各类图书188万册,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2万册。义堂、曾店、胡金店等三个乡镇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各争取到省“百镇千村”文化专项配套资金20万元。出版了《云梦文化》创刊号,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初步确定了基础条件较好的15个行政村为省级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布点示范村,完成了对人工湖等5条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2006年全年参加市以上比赛35人次;获市级以上奖牌8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3枚。全县拥有体育馆(场)2处,举办各类运动会8次,参加人数600人。向省、市输送运动员6人。全县拥有无线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台2家,2006年末,城乡有线电视用户7.67万户,比上年增加5.14万户,其中城镇有线电视用户1.77万户,农村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广播电台1个。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复率达100%。《云梦皮影闹新春》在中央一套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对提升云梦知名度,扩大云梦对外开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湖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隔蒲现场录制了大型访谈节目《沟通》,数十名农民与省有关领导专家就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维权、创业等问题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2006年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区的建设,全面启动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造和新建了一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断完善乡镇卫生条件。全县年末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8个,病床829张,其中县直卫生机构538张。2006年底,全县卫生人员达188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达33.7万人,覆盖面达78.6%,当年投保额505万元,当年支出额1300万元,累计18.6万人次获医疗补助。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2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267元,下降2.8%,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万元,增长9.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58元,增长8.2%。全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岗职工53620人,增长0.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2.54亿元,增长17.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692元,增长9.8%。全年征收各类保险基金6271万元,全年支付种类保险金5953万元。全面实施“福星工程”,全县拥有各种社会性收养单位19个,床位2440张,收养1926人,其中城镇153人。2006年末,全县共有五保户2665个,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0%。全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3043户、8476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23.3万元;发放586万元对117名城,退伍军人安置补助。全年共下拨优抚事业费300万元,保证了优抚对象各种抚恤补助经费的落实;筹集优待金169万元,对农村义务兵实施优待;投入18万元,对48户烈属、18户重点困难户、333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生活、住房及医疗困难。全县救灾救济发放到户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户率均为100%。  

全县园林绿化面积53公顷,增长60%,公共绿化面积107.2公顷,增长5.9%,城镇人均公共绿化面积9.6平方米,拥有垃圾处理站16座,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废水排废处理率95.8%,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云梦新金义大桥开工】8月1日上午,云梦县举行金义大桥开工典礼仪式。新建的金义大桥位于该县胡金店、义堂两镇交界处,横跨府河,全长245米,宽12米,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预应力空心板公路大桥,设计双车道,荷载为公路Ⅱ级,由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公司施工。新金义大桥建成后,东接316国道云梦段,直达汉十高速公路;西连烟应线、通往应城、安陆等地,惠及云梦、应城、安陆3县市10多万人民群众。2007年12月竣工通车。  

【宏博牌食盐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9月,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宏博牌食盐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云梦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10月17日至18日,“云梦县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通过了省质监局考核验收小组的考核验收。该示范区自2003年批准立项以来,云梦县质监局在孝感市质监局及县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协调县农业局、县农技推广中心等部门,积极开展示范区建设,从标准化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严格市场监管、培植龙头企业、创立无公害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05年底,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万亩,产量达60.9万吨,产值6.42亿元。标准化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示范区无公害蔬菜藜蒿、包菜、莲藕、大蒜、马铃薯、茄果、萝卜、白花菜等八大蔬菜俏销武汉、北京、山东、广东等地,菜农人平增收800元,户年平增收2400元。在为期两天的考核中,省考核验收小组对云梦县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工作内容及示范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评,考核小组一致认为:云梦县无公害蔬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标准化体系建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及充分履行各部门职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示范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云梦鱼面荣获“中华老字号”】2006年12月,云梦鱼面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云梦楚河鱼面厂负责人领取了相关证书。云梦鱼面曾在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国际商品大赛”上获得银质奖章。  

【文物保护效果明显】云梦县博物馆干部职工克服条件简陋、安全设施差的困难,始终把确保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成立文物保护专班,建立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尽量改善馆藏条件,增添防盗报警监控设备、文物计算机办公电脑设备等用于文物保护工作。同时,一是做好文物巡查工作。组织文物巡查工作专班,坚持对文物保护区域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对在文物保护区域在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的基本建设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二是搞好文物抢救发掘工作。在省、市文物部门的主持下,云梦县博物馆配合汉丹铁路复线等基本建设工程,对城关云锦、木匠坟,义堂火龙岗、新店新府城等古文物遗址和古墓藏进行勘探、发掘,共计勘探面积3万平方米,发掘战国、南北朝、宋代、明代等不同时期墓葬多座,抢救出土战国铜剑、铜戈,南北朝、宋代陶罐、瓷壶、瓷碗等文物129件。2006年对睡虎地77号汉墓进行清理发掘,出土汉代简牍2000多枚,其中保存完好的有1300-1400枚,内容包括律文、数算书、年谱、历谱、典籍等,十分珍贵。这是我县继睡虎地11号墓、龙岗6号墓之后第三次大量出土简牍文物,无疑是震动国内外学术界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2006年完成了馆藏漆木器的调查摸底的上报工作;早年采集、征集文物的制卡登记和入库工作,新增新石器时期陶彩轮、网坠、汉代陶画像板等文物藏品73件。配合新南洋老百货仓库房产开发工程,对大坟头六号、七号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20件,在新村一处改建施工中清理出宋代砖室墓一座,出土陶罐等文物4件;8月,云梦县博物馆在配合汉丹铁路复线工程建设中完成一座秦汉墓葬的抢救发掘,出土文物20余件。在这座小型土坑坚穴木椁墓里,发现了彩绘木桶、耳环、圆盒、漆扁壶、翁釜等漆木器和陶器20余件,大多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件彩绘漆圆盒图案绚丽,制作十分精美。在城区中心原云梦商场建筑工地地下5-10米发现保存较完好的陶质井圈2口,时代分别为东周和秦汉,这一发现为云梦县楚王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乡医获卫生部表彰】云梦县清明河乡沿河村卫生室53岁的张柏权,2006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张柏权从事农村的卫生事业33年,他坚持出诊上门服务,长年累月,不分白天黑夜也无论风雨交加,村民有病他随叫随到。在全县率先实行“六统一”管理,对村级卫生室进行全面改建,使该村卫生室成为全县甲级卫生室。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针对沿河村在外打工人员多的情况,他不顾个人安危,住到卫生室,坚持返乡入境一个,登记上报一个,监测随访一个,先后监测检查2064人,往来奔波累计1200多公里,无一漏查漏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以来,他深入农户,逐门逐户做好登记和宣传教育,沿河村村民参合率达83%以上。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的张柏权,是孝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医生。  


县 委 书记  刘义明(至2006.10)  

            钱银芝(女)  

县委副书记  钱银芝(女、至2006.10)  

            李春元(至2006.11)  

            张汉平

            周金安  

            蔡  胜  

            向宇霆(下派挂职,至2006.7)  

人 大 主任  刘义明(至2006.11)  

人大副主任  胡水庆(常务、正县级)  

            张弘强  龚望清  

            刘新俊  丁三海  

            戴炎清  

县      长  钱银芝(女、至2006.11)  

            张汉平(2006.11任代县长)  

副  县  长  王建强  高乔明  

            熊竹寒  高运桥  

            丁少华  李先乔  

            顾国强(下派任科技副县长)  

            徐江桥(下派挂职)  

政 协 主席  聂治洲  

政协副主席  李子明  彭水明  

            魏凤书  兰泓毅







【义堂镇】义堂镇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万人,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是云梦北部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乡镇,湖北省重点镇,孝感市文明乡镇。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共引进项目6个,引进资金6750万元。金瑞塑料、联合精米、金兰饲料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了技改扩能,锦达纸业6万吨再生纸项目正在筹建中。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两补”资金落实到位,农村1050名、城镇132人特困人群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1624名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陈李、六合、新街作为省“百镇千村”试点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辐射“东三岗”的2万亩优质稻商品粮种植区,推动了土桥、平石等村林果种植,新建了“曾滕绿色蛋养殖”和吉口、红堰三个养殖小区,全镇年养蛋鸡量达到100万只。积极争取农业项目开发资金,规范了土桥优质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对蔡河、民乐闸、汪湖大闸进行了改造、维修、更新,对金沟险段、三垸堤防抛石岁修。加大了对流通经济的扶持、鼓励力度,畜禽、蔬菜、林果、粮油生产加工销售网络畅通,东方、十里、新街等农村专业小集贸市场繁荣兴旺。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场地等可用资源广泛吸纳民间和社会资金,坚持走自主经营小城镇的路子,融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了集镇主街道的硬化和下水道畅通,启动了“民营经济一条街”的建设,对自来水厂进行了改制和管网的延伸扩能,完成了街道及门牌号码的设标试点工作,农民进镇建房280余户,集镇个体工商户新增160户,集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商贸经济发展良好。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集镇居民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入户率达到60%;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建设里程达到70余公里,中考进入重点中学升学率在全县连续五年名列前茅,建成了平石中心小学,黄孝中心学校开工建设。通过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广大村民和集镇居民形成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良好和谐的社会风尚。  


镇委书记、镇长  李贵雄(2006年1-8月)  

                王幼柏(2006年8-12月) 

镇 人 大 主 席  胡建华(2006年8-12月)







【倒店乡】2006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3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25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6%、27%,实现财政收入231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76元。  

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继续探索农业节水高效模式,试验推广耐旱经济作物种植,探索淡水龙虾养殖致富门路,积极支持以粮食收购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外销粮食8000万斤。  

工业招商实现了零的突破,五佳园、子文蛋白等五家工业企业顺利落户倒店。  

劳务经济有序输出,全乡劳务输出6000余人,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0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乡共修通17条水泥路和3条柏油路总里程45公里,建设完成了胡家山水库,新增蓄水能力50万方,完成了罗范红石埠头拦水坝和洪岗拦水坝两处工程,新扩挖塘堰23口,新增蓄水200万方,有线电视户户通进展步伐加快,全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1%。  

集镇建设得到加强,启动观音大市场开发,新建商贸街,建设300平方米的农贸综合超市一栋,开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单间三层式居民楼4栋90间,开发总投资1000万元。  


乡党委书记、乡长  詹建军  

乡  人 大  主 席  曾和平(2006.8-12)  






【曾店镇】曾店镇地处云梦东北部,距云梦县城关10公里,云魏路、“汉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邻孝昌县,国土面积62平方公里,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一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湾,41430人,耕地面积36240亩,主产粮食,是革命老区。  

2006年是曾店镇区域经济提升较快的一年,财政税收302万元,小麦总产6168吨,油料总产1162吨,水稻总产25926吨,外出务工人员9000人,创汇9000万元,工业总产值4778万元,农业总产值17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国民生产总值3.98亿元。  

2006年曾店南部的5个行政村,分3标段,对2000亩农田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扩大了耕地面积100亩,实现了田块规范、路沟相通、渠道硬化、泵站到位,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连畈成片的现代农业园。镇政府筹集资金100万元,扩建了小熊水库、南岗水库,水面达200亩,蓄水量100万立方米。除此之外,各村、各湾根据各自的需要,采取扩、修、挖等多种方式,拦坝、造塘、筑堰、打机井,新增水面1000亩,扩大蓄水量20万立方米,形成了小水利抗大旱的能力。2006年引进了养猪大户龚辉,形成了栏养种猪500头的规模,并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地方养猪业的发展,出现了像大方村山边卢组年出栏达200头、存栏1000头的养猪自然湾,年出栏600余头,存栏猪300余头的养大户十余家。以桃花山养鸡业为示范,带动了过千只的养鸡专业20户。以五龙水库、新港水库为基地催发了养鸭业的兴起,出现了蛋鸭养殖上千只的专业户20户,肉鸭养殖近万只的大户5户。出现面积达200亩的水面养鱼大户3户。  

2006年,大汪、肖店、中份、双合等10余个村采取国家政策扶助一点、自己动手筹一点、施工单位压一点的办法,修筑了全长20公里的村级水泥路。通塆水泥路8公里。筹资扩建了曾魏、曾白、曾义、连接线高速公路四条,全线18公里,贯穿了与外镇、外县的黑色主干道,形成了村村相连、湾湾相通,纵横交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书记、镇长  万献忠  

人大  主席  曾华锋(2006.8-12)  






【吴铺镇】吴铺镇国土面积6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9363户,144个村民小组,人口41340人,耕地面积4.3万亩,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3448万元,工业总产值40521万元,财政收入547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4000元。  

2006年,吴铺镇委、镇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的发展路子,强化“全镇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指导思想,通过全镇上下团结拼搏、扎实工作,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全镇新上和技改扩能项目10个。其中工业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改革开放效果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安装率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计生工作跃入了全县先进行列,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党风廉政建设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吴铺镇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经济综合实力四强乡镇”。  


镇委书记、镇长  黄金林  

人  大  主  席  许菊明(2006.8-12)  






【伍洛镇】伍洛镇位于江汉平原北部,国土面积44平方公里。伍洛镇下辖27个村、1个居委会,221个村民小组,151个自然村,全镇12899户,总人口4.17万人。耕地面积29148亩,其中水田17896亩,旱地11252亩。2006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0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94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481元。  

伍洛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镇域经济发展“重头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建好“两区一长廊”。“两区”即集镇经济区和四合经济小区,“一长廊”即316国道工业长廊。在原有神葫蜂业有限公司、三晶工贸有限公司、金润会务中心等项目上,又引进富绅塑胶有限公司、新宇汽车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等项目;在集镇经济区,林德铸造厂、运鑫塑料制品厂产销两旺。316国道工业长廊引进了清竹仔度假村、孝武同诚服饰公司、水泥粉磨站等项目,新型工业长廊逐步形成。  

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全镇27个村和1个社区都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在投入800万元,修建通村公路60多公里的基础上,2006年又自筹资金48.8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30余万元,完成了跃进、尧头等四个村12.2公里道路建设工程,跃进村、万砦村、洛阳村修建通湾公路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四合村投资13万元,建成了120平方米的村甲级卫生室;程垸村完成了投资7万元的村级综合办公楼工程,自筹资金4.8万元,建沼气池60口;新发村共筹资3.5万元,对全村的排污沟进行了硬化。  

认真落实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粮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着力加强藜蒿基地建设,藜蒿种植面积由200亩扩大到5000亩,基地大力推广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种植效益;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精心组织劳力有序转移,2006年劳务经济收入过亿元,劳务经济成为伍洛镇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顺利完成了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06年启动了道路建设“塆通”工程,四合、洛阳、程垸正在积极筹资建设通塆公路。加快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进度。有线电视用户达5720户,入户率达70.2%;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2006年,全镇参合人数2.94万人,参合率85%;实施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的共261户,767人,救助资金发放实行了“一折通”;加强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选派了28名村级女计生专干,落实了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扶持政策,计划生育国策得到认真落实;强化了严打整治斗争,狠抓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持了全镇社会政治稳定。  


镇委书记、镇长  操焰平  

人  大  主  席  褚幼明(2006.8-12)  







【沙河乡】沙河乡是云梦县的东大门,紧邻孝感市,国土面积48平方公里,辖20个村和1个社区,有241个村(居)民小组,现有耕地27900亩,人口4.1万人。沙河乡是一个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导的农业型乡镇,2006年实现农业社会总产值2.7亿元,财政收入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挤进云梦县综合排位中等行列。  

加大了工业小区建设投入的力度,对小区路网、电网、通信网、水系及绿化带厂房布局进行了统一建设,重点完善,全面完成了小区道路硬化、电力增容、光缆迁移、土地平整等项目的建设,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搭建了新的平台。重奖一批突出贡献的人员,授予“沙河乡招商功臣”称号。2006年实现小区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  

沙河乡以水稻和水产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继续增长。建立了水稻良种生产基地2000亩,推广高产、质优、抗病的优质稻品种五种,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得到广泛应用,防虫治病全力开展。生态农业庄园模式逐步发展,以杨复华生态农庄为代表的高效、绿色、环保型农庄经济迅速得到发展。全乡水产面积保持在万亩以上,年产鲜鱼1万吨,特种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4000亩,特种水产品鲫鱼、青鱼、蟮、虾等年产量达4000吨,植树造林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全乡河渠堤坡等宜标地有效利用,形成高效的林网建设,集中育林面积达到3000亩,开始规模万树建设。畜牧防疫加大了猪链球菌防疫的力度,使全乡防疫密度达98%以上,并落实鸡、鸭禽养殖扶持资金,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在农田基本水利建设上,投入资金40万元,对北湖垸中横渠等地进行清淤,逐步改善了农业水系畅通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抗灾能力。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对集镇道路、路灯进行改造和更新,完成集镇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阳光小区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吸引居民150户入住,为实现集镇面积扩大到两平方公里的目标打下了基础。通村公路实现长度14公里的建设目标,逐步完善通村公路养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同时增加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全乡医患者提供优越的医疗卫生环境,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启动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活动,新农村建设扩大范围,增加试点村,建设黄渡新农村,规划黄渡集镇建设,全面启动湖田中心村筹建工作。认真抓好综治工作,开展“创平安”活动,加强巡逻治安,推查各种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落实了上级对农村的种植惠农政策,使全乡人民群众在更和谐的沙河生活。  


乡党委书记、乡长  鞠炎田  

人  大    主  席  柳三水(2006.8-12)  






【下辛店镇】下辛店镇位于云梦县最南端,东临孝感、南抵汉川、西接应城,汉北河、新老府河三面环绕,汉宜公路、武襄铁路穿境而过,距武汉中心城区60公里。全镇下辖1个社区和41个村,总人口6.5万人,行政区划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亩。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先期完成县级试点北堤村、省“百镇千村”试点张扬村和两个镇级试点三咀、泗洲寺村发展规划,全年,累计完成有线电视安装、通村道路建设、渠道清洗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实事120余件,全镇新增有线电视2800户、达5200户;新增通村水泥路35公里、达86公里;新增硬化渠道15公里、达25公里,清洗渠道10公里;新增沼气池200口、达240口;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000人;新增卫生厕所450个、达1200个;新建垃圾处理池300个、达500个;新添村级卫生室5个、达21个;其中,重点抓了北堤村各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和群众参与,筹资100多万元,主要办结规划中十件实事,起到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村“两免三补”政策让群众普遍得到实惠,粮食“两补”及综合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农业上主推稻鸭共育、鱼稻共生等模式,扩建台湖万亩稻鸭共育核心示范区;巩固建设白水湖千亩大棚藜蒿示范基地,扩大德宏养殖规模达5000头,连片建设“一线三块”万亩莲藕基地,发展“三河四岸”百万只水禽基地,开发金莲湖和丘湖10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仙湖香稻、梦安食品、梦南酱制品、锦源粮油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与农户联系发展订单农业,进一步延伸“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业链,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加快农产品转化流通。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洽谈引进大小项目10个,其中达产见效5个,引进资金5500万元。镇政府投资对原陶瓷厂等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改造,初步完成“三通一平”,组建镇级工业小区,搭建招商平台和载体。新金纺织公司追加投资2000万元启动二期工程;淀粉筛片设备厂二期技改扩能见成效,产量与产值实现翻番;引进回归工程洪庙搪塑制品厂已投产见效;锦源粮油食品公司投资1000万元新上糯米粉加工项目,有力推动本地优质糯稻转化增值。  

集镇开发和规范管理步伐加快。组建专班对市场经营秩序进行清理,继续推行街道管理与环卫清洁卖断经营;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评审,有力促进镇区规模开发扩张、集镇管理有序规范。吸纳社会资金1500万元,集镇新开发9处125间245套商品房。以开发路为中心,逐步建成可吸纳2000人居住的环辛宜线居民小区,并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以百信超市为中心,已建成容纳500人居住、100家门店经营的民营商贸小区;以集镇二桥为轴心,相继投入200多万元硬化集镇主干道、渠西街等地段,构织一张村镇相连的交通网络;镇中学生公寓、镇中心幼儿园兴建、镇小改造等给集镇发展增添亮点。集镇吸附能力大为增强,周边农村大量人口向集镇。全年新增建房户200余家、新增居民800余人、新增商业门店30多间。  


镇委书记、镇长  陈德志(2006.1-8)  

                罗金苟(2006.8-12)

人  大  主  席  晏仁章(2006.8-12)  







【道桥镇】道桥镇地处云梦南端,位于云梦、应城、汉川三县(市)交界处,护道公路贯穿南北,汉渝铁路横卧其中,汉宜公路穿境而过。道桥下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2个居委会,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341人,其中农业人口25883人,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万亩。2006年,全镇工业生产总值实现530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农业总产值实现114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0个,引资额15300万元。  

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特色凸现。确立了群利村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前南、前北、新堤三村为新农村试点村。群利村已完成了村级道路两旁的绿化,新修了村主下水道,部分农户门前进行了硬化,修建标准化厕所,村建成了标准化的“三室”。万元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了“四统一”的一体化模式。探索出了以公益事业促进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办法,并在全省推广。突出区域开发、路域开发、特色开发、基地开发,建成了护道路万元田无公害蔬菜长廊,打造出水产养殖、水果种植、蛋鸡、肉鸭四大特色,唱响了“稻鸭共作”、“黑泥湖”莲藕、“地膜土豆”、“万元田蔬菜”四大品牌。打造道桥劳务品牌,全年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  

推进“新型工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盘活存量资产,在全力打造项目新优势上下功夫。引进投资800万元,建成华忠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盘活原镇五金机械厂存量资产。引进浙江老板投资800万元建成华康食品厂。依托天目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华忠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依托大地纸业公司,引进光明生活用纸厂、恒发纸业公司等纸制品企业6家,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依托兴桥淀粉设备厂,引进承继五金有限责任公司等新型五金制造企业6家,投资达3000万元。  

社会事业明显提升。永兴、共星等村相继实施通村道路建设,全镇通村道路完成85%以上。实施福星工程,全镇45名孤寡老人已入住福利院,安享幸福的晚年,对分散供养的81名五保户,实现五保经费社会发放全额到位。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对城镇及农村特困户发放救助资金3.1万元。投资80余万元,建成教师宿舍。  


镇委书记、镇长  张  颖  

人  大  主  席  陈  力(2006.8-12)  







【隔蒲潭镇】2006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07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21.2%和65.6%,实现财政收入43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68元,比上年净增407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农业农村工作显特色。农业基地档次提高。铁西万亩花包菜基地实施4000米沟渠路硬化工程,实现与云梦城关连片对接,形成继云应路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之后的全镇第二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么屋村投资60万元,修通了四条长4.1公里的村级通村通塆道路;投资6万元,增加有线电视用户达400户;投资6万元,完成农户门前绿化、硬化带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三里庙村投资70万元建成全镇第一座融村级组织阵地、村务办公、村级医疗、农技科普为一体的标准化综合大楼,全村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村塆通水泥路、村民参合率等多项指标在全镇乃至全县均达领先水平。  

“以园引商”成效显著。2006年,围绕县委提出的“六镇一体”规划战略,着力建设依托本地丰富的盐矿资源为主体、以蓝天盐化厂为中心的精细化工科技园,成功引进7家化工企业落户,引资总额突破5000万元,成为全县一区六园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引进武汉汉江经济发展公司购并隔蒲五建公司成立了新的金潭建筑公司;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武汉小蜜蜂公司合作,在军席村成功兴办了50亩出口型黄瓜基地。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快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步伐,在全县率先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镇光纤入村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60%以上。多途筹资320万元,在全县乡镇中第一个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镇区居民及沿线村民都喝上了云梦城里的自来水。实施科教兴镇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获得了“市科普示范乡镇”的荣誉称号。完成了镇区原3所中小学的调整布局,将原金潭中学、五七中学顺利合并管理重组建成新的隔蒲中学,撤并了3所村小,实施了新一轮教师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卫生院新的住院大楼于11月份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医院及下辖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大有改观,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  


镇委书记、镇长  滕见灵(至2006.8)   

                蔡  辉(2006.8-12)

人  大  主  席  王新华(2006.8-12)  







【胡金店镇】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4368万元,同比增长11.2%,财政收入358万元。招商引进项目16个,引进资金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7元,比上年增加225元。  

坚持用项目建设统领经济工作的全局。一年来,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狠抓“回归工程”,新上项目2个,引进新投资近2000万元,瑞建水箱厂、中盐宏博等企业落户投产,高通电子厂、金旭贸易等企业成功扩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示范引导、分批推进”的思路,以省“百镇千村”工程为契机,全力推进三赵村的新农村试点工作,一年来,新建下水道4000米,花坛312个,沼气池80口,有线电视安装488户,累计安装率68%;电话普及率达95%,电脑宽带入户率达18%,使之成为全县首批信息化村。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多方筹资和争取政策项目,完成了全镇所有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新建了可容纳9个村小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奖励扶助”工程。35KV变电站、明德小学两个项目奠基开建;完成李庵、潘榨、联合、大滕四村通村公路18.9公里,全镇16个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扎实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全县率先超额完成推合工作任务,加快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累计安装有线电视4136户,安装率达60.8%。扩大了“五保”集中供养覆盖面和农村特困人口救助面;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图书室;广泛开展“三联三帮”活动。完成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100%。  


镇委书记、镇长  田绪海  

人  大  主  席  游喜安(2006.8-12)  







【清明河乡】清明河乡辖16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144个村民小组6910户,3160人。国土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96亩,2006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457万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78元。  

2006年,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得到了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业生产喜获丰收;打工经济强势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全乡输出民工1.6万人,创收近1.7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进取得新的进展,引进了3家规模工业企业,吸纳民工260人,年创产值2000万元,“三农”投入日益增加,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乡集镇修编全面完成,规划面积扩大2.38平方公里;水利设施全面改造,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中考成绩再次在全县领先,农村文化日趋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乡党委书记、乡长  李少华  

人  大    主  席  万炼涛(2006.8-12)  






【城关镇】2006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1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844万元,比上年净增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30元,比上年净增175元。在县委年终综合考核中,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县四强乡镇之首,九个单项工作位居全县第一。  

2006年,全镇引进新上各类项目22个,引进资金9620万元,其中7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1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5个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企业纳税合计800.59万元,其中工业226.15万元,商业260.66万元,建筑243万元,运输70.78万元,镇域经济成绩斐然。深入推进文明创建,财政所被评为全市最佳文明单位,幸福、太平被评为全市文明社区,筹资107万元,完成幸福北巷、幸福渠正巷、白云路、袁林北路、云台村路、肖湖巷6条小街小巷硬化任务,安装下水道1800余米,将自来水管道接到村口,140户农民吃上放心水,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6%,农民参合率达100%。大力发展社区广场文化,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成功举办七月广场文艺晚会和重阳节广场文艺晚会。  

继续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紧扣“让党员成为标杆,让支部成为旗帜”的主题,全镇开展“十名标杆”和“十面旗帜”的评选活动,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捐款8000余元,帮扶特困户70余户,完成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100%。全镇大力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工作新机制,规范村级财务、集体资产管理。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宋育英和孝感市市长梁惠玲来镇进行了专项调研,并给予了肯定,全县村级民主管理现场会在我镇召开。计生、环保、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幸福社区被评为全国敬老工作先进社区。  


镇委书记  栾桂海  

人大主席  王炳辉(2006.8-12)  

镇    长  栾桂海(2006.1-8)  

          张明华(2006.8-12)

(倪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