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孝感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全国改革开发放的节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农村改革春风化雨。新中国成立之初,孝感农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随着农村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但在“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左倾思想影响下,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犹于滋润万物的春风化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迅速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营体制由“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农业结构由了单一的粮棉油生产模式转变为多种经营、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村劳动力由务农为主转变为以非农产业为主;农民由种田完粮转变为种田领取国家补贴;农村改革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逐步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城市改革生意盎然。孝感城市改革之初,主要是推行经济责任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城乡通开”,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到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主要任务是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在全市大多数工商企业实行两轮企业承包、租赁经营,在部分重点企业实行放开经营,在某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全市按照“五个一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一批,引进外资嫁接一批,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一批,组建企业集团壮大一批,兼并、出售、破产拍卖转化一批)、“壮大放小”思路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和公司制改造。进入21世纪之后,城市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深化企业改革,通过实现产权多样化,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改制,发展中小企业;努力改善发展环境,积极开展招商引进,推进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同时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配套改革相辅相成。孝感在加快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城市建设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各项配套改革,使之较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开放交流影响深远。孝感人民历来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孝感与苏联、英国、朝鲜、越南、锡兰、波兰、荷兰、罗马尼亚、巴基斯坦、毛里塔里亚等十多个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和文化科技交流。1979年之后,孝感各级政府成立了外事机构,负责外事、侨务、旅游和外经工作,全市的对外开放交流呈现新的局面。1994年,孝感市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市缔结友好往来城市。2001年10月18日,孝感市第二届“天仙杯”奖暨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在孝感人民广场隆重开幕,法国驻武汉领事馆领事尚多礼,以及来自美国、日本、荷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贵宾和客商400余人参加洽谈活动。孝感的开放交流活动遍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领域,专业交流、民间往来、国际合作涉及全市工业、农业、商贸、文教、科研等多方面,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新格局,不仅以友谊促进了经济技术合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也通过友好交往让国内外增进了对孝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孝感的知名度。

招商引进硕果累累。1978年以前,全市经济建设的国有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99.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孝感市历届党政领导,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举办经贸洽谈会等形式,利用各界人士的社会和海外关系牵线搭桥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招商引进,先后到沿海和香港等地区举办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累累硕果。


经济开发区,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以其完善配套设施、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此投资兴业。全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鉴外地经验兴建经济开发区,现已建有省级开发区8家,即孝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孝感南大经济开发区和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大悟、孝昌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550公顷。孝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20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已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发展的高地。已先后吸引了法国雷诺、日本松下、德国西门子、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车辆厂等世界知名企业,以及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华中光电、华工科技、同济科技、汉光科技、福星集团、湖北汇通集团、香港百信集团、深茂集团、奥瑞那集团到开发区落户。2009年6月23日,经湖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湖北深圳(孝感)高新产业园”,在孝感市开发区举行隆重盛大的奠基仪式。此举标志着孝感经济开发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入一个崭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