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民主管理的典型样本 ——对陡岗镇袁湖村探索“1+X”模式创新管理的思考

市委政法委

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村“两委”组织与党员干部、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代表、村民代表与村民的关系,充分激活群众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新路径,是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民主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袁湖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充分尊重群众民主权利,让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讨论、商议、决策、管理和监督,实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民事民监”,切实做到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探索出一条村级民主管理“1+X”(1个理事会加上若干个协会)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村工作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新路子。

一、新形势催生新改革

袁湖村位于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最南端,地处孝南区、云梦县的交界处,全村人口1450人,劳力735人,有6个自然村湾,10个村民小组。全村地势低洼,是典型的“低洼子”、“水袋子”、“穷窝子”,村民形容“下三小时雨成洪湖,下五小时雨成洞庭湖”,村级产业以种养殖为主,大多村民靠外出务工经商赚钱,人年均收入7000余元。

税改前,村级管理沿袭“干部说群众听、干部逼群众干”的传统管理模式,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基本上由村“两委”班子说了算、村干部自己办,工作程序、工作模式是“村支书村主任碰碰头,‘两委’班子点点头,群众不知哪一头”,群众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不到保障和落实,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村级组织、党员干部与群众互不信任、关系紧张,村民对村“两委”、村干部产生心理隔膜甚至对立情绪,严重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

税改后,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袁少敏为支书的村“两委”一班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如果继续沿用过去行政命令式的简单管理和做法,不仅群众有意见,干部工作也吃力不讨好,不好做,而且党的群众政策也不允许。为此,村“两委”一班人深入村民群众,真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广泛深入走访座谈,摸清情况,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和症结,弄清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村民群众不关心不支持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建设好家乡的良好愿望和好思路好想法,而是没有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平台和舞台;村干部工作无威信、干事无信心的根子不是工作不卖力工作力度不大,而是工作得不到群众的真心认可和大力支持。情况明,才决心大,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反复讨论商议,一致认为,要想工作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必须要解放思想、转思路、换“脑筋”,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做到“群众的事让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自己干、让群众唱主角”,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外出学习、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极引导,走出了一条在村“两委”主导下成立民主理事会和协会,由民主理事会、协会管理村级事务的新路子。

二、基本做法

情况清楚了,思路理清了,关键看怎么干!民主理事会如何建?是让村“两委”指派,还是由村民选举?事关自我利益,敢不敢自断臂膀?敢不敢壮士断腕?这既是村民群众检验村“两委”真干假干的试金石,也是村干部自我出题自我考验的“试题大卷”。村“两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民主管理理事会的产生必须民主、公开,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群众自我选举产生自己信服的人员组成民主理事会。

一是选举组建民主理事会。具体运作模式是:在理事会的人员配备上,在村“两委”的统一安排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全体村民推选出29名村民代表,再由29名村民代表推选出25名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有影响、有威信的知名人士组成民主理事会,这些人大多是群众信得过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民主理事会选举成立后,建立《民主理事会工作章程》,由25名理事会成员推选出1名理事会会长,6个自然湾各推选出一名理事会副会长,理事会成员实行动态化管理,不领取任何经济报酬。在工作运行上,民主理事会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和具体指导下,依据《民主理事会工作章程》开展工作,具体组织实施村级经济发展、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民事纠纷等方面的民主管理。一方面,民主理事会根据村“两委”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要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意志和上级党组织的精神通过村民代表,发动群众,宣传群众,让党的意志和主张在群众中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充分听取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召集工作会议,议定村级事务,报请村“两委”决策。在财务管理上,建立专门账户,实行专账专管,村“两委”村干部一律不过问、不插手,在村级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和建设后,第一时间、第一环节向全体村民公开公布资金筹集、资金使用情况,做到项目资金来源使用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公开透明,彻底让老百姓明白放心。

二是组建若干工作协会。为了把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办实办好,根据群众的要求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村“两委”引导村民成立了自来水建设协会,路灯管理协会、环境卫生管理协会、文明新风管理协会等协会组织。各个协会的会长由理事会的成员担任,协会成员由热心公益事业、村级事务、懂技术、善管理的年轻人组成,一般5~7名,具体负责村级公益事业和村级事务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工程监管、维护管理以及协调服务等方面工作。这些协会组织在公益事业项目结束和村级事务任务完成后,视情况需要或保留或解散。

三、工作成效

袁湖村在实行民主理事会和协会“1+X”模式以后,村级事务、村“两委”的工作由原来“干部说、干部干、干部评”变为“群众议、群众干、群众管”,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了一池春水,工作赢得了群众、干部、村“两委”以及社会的多方好评。

一是村级经济明显发展。近几年,袁湖村通过调动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加强粮食生产大县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建设1000亩商品粮基地,田成方,渠成网,林成行,路相通,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收入。同时,成立袁湖村兴湖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是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袁湖村从2003年开始探索成立理事会、引导群众自筹资金投入建设,修通了全镇第一条通村公路,兴建第一个村级水厂,在全镇第一个安装湾间路灯。硬化村湾道路7.5千米,并建设绿化带、人行道、路灯,配套建设了下水道及排污管网3900米,平整硬化群众休闲广场3630平方米,植树1万余棵、花木果苗300棵,实现了“湾湾通公路,户户水泥路,家家自来水”。

三是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政府管不好、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村“两委”和“五老理事会”通过建立“说事室”,给村民提供了一个“谈心说事评理”的便捷平台,将存在的潜在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建立“说事”制度以来,共收集党员群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800多条,及时化解矛盾100多起,调解各类纠纷2200多起,全区农村信访总量明显下降,90%以上的小纠纷、小矛盾化解在村一级,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四是民俗民风明显变化。理事会和协会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袁湖村村民闲时不打麻将打腰鼓、扭秧歌,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气氛,全村村民“比勤劳、讲和睦、倡文明、树新风”,弘扬敬老爱幼传统美德,村民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新风处处荡漾。

四是村“两委”威信明显增强。实行“1+X”民主管理模式以来,村“两委”放心、放手、放权让理事会、协会唱主角,村民群众放心,理事会议事开心,协会做事上心,村“两委”工作舒心,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村干部公信力提高了,村“两委”一班人“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利用理事会和协会组织平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解释和引导工作,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袁湖村先后被评为全区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村党支部书记袁少敏被评为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

四、带来的启示

袁湖村在实践中探索“1+X”民主管理模式,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方式,对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村级民主管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是关键。袁湖村“1+X”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民主理事会和协会,实现了“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群众办”,极大地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众真正享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共同管理的“连心桥”,“村‘两委’要办的事”成为“群众想办的事”,村“两委”、村干部和村民心连心、心贴心,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情涌现,活力迸发。

健全体制机制是重点。袁湖村在推进民主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探索了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听、理、议、定、干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先后建立了《袁湖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理事会章程》、《袁湖村环境卫生协会工作制度》、《袁湖村文明新风协会工作制度》、《袁湖村邻里互助协会工作制度》、《袁湖村自来水协会工作制度》、《袁湖村路灯管理协会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同时,通过制度设计,工作运行机制运行模式逐步规范,民主理事会汇聚民情民意,理清、议定具体事务事项,村“两委”把方向、定决策,协会承办具体事务工作。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听、理、议、定、干,整个工作环环紧扣,高效运转,使村级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正规化轨道。

村“两委”领导是核心。村支部、村民委员会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在村级民主管理中起着核心和纽带作用,民主管理理事会和协会都必须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村支书是村“两委”的主心骨,起着领头雁的作用。村“两委”、村干部一班人公道正派、一心为公、率先楷模,以自身过硬带动理事会和协会开展工作,是民主管理是否成功、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和核心。袁湖村创新村级民主管理,始终坚持村“两委”的领导,始终坚持发挥理事会、协会的带动作用,从而保证了民主管理“1+X”模式健康运行,确保了民主管理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