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方式 推进产业跨越

市经信委

孝感市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将产学研作为“推进产业跨越 ,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了市场主体与科研院所的对接,承办了第九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孝感分会场的活动,提高了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一、出台政策,营造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环境。近年来,我市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依托武汉实施引智工程的意见》、《关于鼓励开展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的决定》、《孝感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关于进一步开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市委、市政府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所属县(市)区也相继与省内科研院所建立起合作关系,市高新区为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建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选配专职工作人员,制定配套服务政策,划拨专项孵化资金,重点支持在孵企业与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开发,为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和为大专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二、完善体系,全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建立了“孝感市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并使之成为孝感市产学研资源的集成网站,成为产学研合作各方沟通、对接媒介和桥梁。以孝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举办了各类咨询培训活动。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47个。其中,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共建成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0个,科技企业加速器2个;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纸及纸制品质检中心1家。

三、健全机制,加快本土人才培养。培养本土人才,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的更本途径。近年来,依托武汉科教优势,大力实施引智工程。一是深化教育合作。市经信委与华工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合作举办了多期MBA,孝感学院与武大联合办学,湖北职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依托武大、华中科大、华师等高校在孝感建立分校;二是全面展开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了武汉大学·大禹实验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福星科技博士后基地;湖北大学·富思特集团博士后培训基地;武汉科技大学·应城长江赛孚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武汉化学研究所·应城精细化工实验基地等十几个校企合作基地。

四、组织对接,延深拓展产学研合作的范围。经信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2013年,利用第九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在孝感设立分会场的契机,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在项目签约仪式上,现场签约项目共52个,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协议转让金额1.7亿元。同时我们精心组织了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与数字一体化应用、盐磷化工产业、纺织服装和医药食品产业、孝感市小微企业“优化升级”项目等四个专场对接活动,来自省内15所大专院校的38名专家学者与我200多家企业的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沟通。据统计,孝感市九届产学研累计收集发布技术需求756项,完成签约项目265个,项目总投资61亿元,协议转让金额3.8亿元。

五、促进创新,转化落实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在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下,全市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研发有了显著增强。目前,有9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2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企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新、特、尖、专产品。截至2013年底,18家企业生产的24项产品认定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全市2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多家企业的107种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个,湖北著名商标93个,湖北名牌产品72个。主导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钢丝绳系列产品、重型平板车、竹纤维布料、光学仪器、电子真空开关管、动平衡试验机、曲轴磨床、塑料薄膜、童车、粮食机械、智能机器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和中部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一批“中国之最”和“中部地区之最”。

六、培植骨干,着力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档次。经信委注重典型引路,培植了大禹电气、汉光科技、易生新材料等产学研合作的骨干,使之成为行业龙头和技术创新的领军型企业。2013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4家,总数居武汉城市圈前列。全年新增高新产品登记备案24种。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29家。全市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89亿元,同比增长17.4%,占GDP的比重为11.6%。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10家。全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高新区80%的科技研发机构在企业,85%的科技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来自企业, 95%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产生,40%的工业产值由高新技术企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