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科室制改革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市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孝感市针对机关内设机构过多、分工过细、权责不清,干部积极性不高、作风疲沓等问题,对症下药,探索实行大科室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精简整合,在机构设置上提能增效

一是重新拟定“三定”方案。重新制定和印发单位的“三定”方案,重新制订内设科室职能设置方案,通过机构设置,理清单位内设机构的职能,理顺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整合职能相近科室。对原有内设科室职能进行精减、合并、重组,不搞“上下对接”,重组一个工作职能更宽、管理范围更广的大科室,使相关职能由一个大科室负责。截至2013年8月底,市直单位共裁减科室37个。三是归并行政审批职能。凡具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将行政审批职能进行归并,整合到行政审批科,实现部门内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没有行政审批科的单位,要单独成立或挂牌成立行政审批科。大科室制改革工作中,全市精简内设机构226个,其中市直56个,县市区170个。

二、全员竞争,在干部选拔上公平择优

一是科级领导职位全员竞争上岗。科级领导职位全体起立,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配备。竞争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5,以形成有效竞争。竞争上岗结果实行量化计分,按演讲答辩占50%、民主测评占40%、履历分析占10%的方法计算综合成绩,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确定拟任人选。竞争上岗中首次引入了履历分析的办法,把任职时间较长、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受到表彰奖励等相关事项量化成分数,并计入综合成绩,以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效解决干部与岗位相匹配的问题。有空缺编制的单位,其直属事业单位符合调任条件的人员可以参与竞争上岗,从而打通了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干部正常交流的渠道,建立起畅通的交流机制。市直单位有31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从直属事业单位调入到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二是科级非领导职位全员双向选择。双向选择采取个人自荐、科室提名、组织配备的方式进行。双向选择的对象包括本单位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及其他干部。竞争上岗落选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以及符合竞争上岗条件没有参与竞争上岗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平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均需参与双向选择。男年满56周岁、女年满52周岁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平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可不参与双向选择,由组织调配定岗。在双向选择工作中,积极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在同一职位工作满10年的干部,原则上要交流轮岗,其中从事人财物管理、证照牌核发以及项目资金审批满10年的,适时交流轮岗。应该回避的人员,必须交流轮岗。三是特殊职位公开遴选。单位编制出现空缺,需要补充工作人员,一般实行公开招考。对专业和特长有特殊要求的、对干部结构有特殊要求等情形的,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实行公开遴选,一般由单位申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报市委同意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实施。公正遴选采取笔试、面试、履历分析、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

三、务实求效,在组织实施上高位推进

一是先行试点。为稳步有序推进大科室制改革,率先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商务局三家有代表性的市直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市直单位大科室制改革中完善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市直各有关单位开展大科室制改革工作。二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将大科室制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讨论研究,加强安排部署。市委书记陶宏同志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拿在手上抓,先后3次专题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明确要求市纪委牵头抓好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市委组织部牵头抓好干部选拔配备工作。三是加强指导督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科室改革面临较多的困难。有的单位以上级部门资金划拨、评比等手段干预为由,不愿意合并与上级部门对口的内设机构;有的单位以行政审批权集中到一个科室,领导分工不好处理为由,不愿意实质性设立行政审批科;有的单位以干部人数少、干部队伍矛盾多为由,不愿意开展竞争上岗工作。对此,市委领导明确表示,凡不按要求进行改革的,由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直接约谈单位一把手,“不换思想就换人”。专门成立三个指导组,加强对各单位的指导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