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供销联网” 服务“洁村惠民”——孝感市农村垃圾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市供销社

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是一个方向性、基础性、民生性、发展性、生态性的工作,直接联系着“两型”社会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近期在市供销社调研时的讲话精神,认真参与“美丽孝感、清洁城乡”建设和新一轮“三万”活动,扎实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市供销社最近集中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采取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开座谈会、现场查看、个别访谈等方式,组织开展了以实现“供销联网”、服务“洁村惠民”为主题的农村垃圾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调研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一)垃圾主要分类

对于垃圾的分类可有几种:按产生来源,可分为排泄物垃圾和废弃物垃圾;按发生方式,可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按自然状态,可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按社会价值,可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现按废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价值分析如下:

1.可回收利用垃圾。这是供销社实现“供销联网”的主要命题和重要职责。可回收垃圾分以下9大类: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纸张、废旧塑料、废旧玻璃、废旧轮胎、废旧家具、废旧鞋布、废旧禽畜毛等。在计划经济时期,基层供销社机构和网点均设有专人专部专店开展废品分类收购,售给有关生产企业做原辅材料利用。

2.可利用处理垃圾。一如破砖碎石、破瓷砖、建筑渣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等均可做铺路、回田、平地等处理;二如枯枝树叶、纸屑、秸秆等可用于回收或生活做饭、生物发电;三如剩菜剩饭、果皮瓜屑、烂果菜叶、动物内脏、人畜粪便可做沤肥、堆肥、沼气等。

3.不可利用垃圾。如废旧电池、农药瓶、一次性塑料制品、化纤类的布料、尿不湿等难以降解和有毒有害商品,须由政府补贴统一回收,进行高温无害化处理。

(二)当前农村垃圾处理的有效运作模式

在广大农民、市民自主、自发、自愿对垃圾进行分类集中、分类处理、分品出售的基础上,当前农村垃圾处理的有效运作模式主要有几种:

1.“三万”工作模式。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是“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区)处理”。据调查了解,安陆巡店镇新堤村在农村保洁机制中,已探索出一套有效办法。该村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及村保洁工作坚持了6年,对2名保洁员工资费用,2013年采取户年均出资40元;村集体收入中各补助2000元;发动村在外成功人士捐助1万~3万元;另外巡店镇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对全镇36个村场的保洁员按照1000人以上的村补贴3000元/年,1000人以下的村补贴2000元/年,这样每名村保洁员的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略高于普通村民年均纯收入水平,从而调动保洁员的参与积极性。

2.市场回收模式。主要由社会人员和经营业主,通过流动收购和网点回收,对可回收的垃圾,通过分类分拣,“变废为宝”,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社会促导模式。通行的办法有:学校发动学生收购或拾交废旧电池,学校集中交专业单位处理;主要卖场和集贸市场有偿或无偿提供塑料袋,引导废弃物分装分类处理;社会公益部门发动破旧衣物等开展捐献救助、二次利用等。

(三)从事垃圾回收处理的主要市场群体

目前我市农村垃圾回收利用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程度处于低级阶段。从事该行业的主要市场群体有:

1.流动拾荒者。指走村串户又没办证经营的流动收购人员。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约有从业人员1683名。其中城镇社区约占70%,乡村约占30%。

2.乡村保洁员。这是“三万”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群体。因其兼有回收员、联络员、信息员的身份性质,已在“三万”活动中开始发挥有效作用,并将在农村垃圾回收处理中成长为一支前沿重要力量。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有乡村保洁员2259名。

3.个体回收户。指从业1年以上、有个体户工商执照、有固定回收场所、有简单回收器材和装卸工具,场地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年收购额不少于3万元的回收人员。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有个体回收户1082户。

4.乡镇回收站。一是“三万”活动中由党政统筹安排建设的回收处理站。二是由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设立的废品收购站。由企业设立的回收站,主要指从业雇员3人以上,有工商证照,有固定场所(含有产权或3年以上租赁场地,配有回收小型运载工具),配有必要消防器材,经营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年收购额不低于10万元的收购网点。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共有乡镇回收站242个。其中,孝南70个,汉川30个,应城35个,云梦20个,安陆45个,大悟27个,孝昌15个。

5.区域性分拣中心。指经营占地1000平方米,配备专业分拣必备的加工设施及初级产品生产线,常年或季节性雇佣人员10名以上,办证经营,招牌醒目。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有区域性分拣中心57个。

6.大中型集散交易市场。指占地面积10亩以上,常年进场交易的业主5个以上,有工商登记注册、分区分类管理、有市场交易规则,公开、公示收购品种名录和指导价格,配备相应中型运载工具和安全消防设施。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有大中型集散交易市场 6个,主要集中在孝南区和汉川市。如汉川市,在分水、脉旺一带已自然形成废旧塑料集散加工区域市场;在沉湖、回龙一带形成废旧钢材、钢丝集散加工市场,初具“买全国,卖全国”的流通格局。

7.产业园区。指具有专业作业面积30亩以上,年加工处理能力达10万吨以上,并拥有经营场所、物权,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序,园内企业及项目在入园前取得环保部门的环评许可,拥有环境管理体系论证。目前市域内较大的产业园区主要有4家:湖北供销再生资源汉川华中工业园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2亿元,计划建成5条现代化的拆解生产线;武汉供销金盛孝昌产业园规划占地200亩,总投资3亿元 ,引进德国生产线;“和天下”再生资源东山头产业园,规划占地500亩,总投资10亿元;湖北中晟新都市产业园规划占地360亩,总投资11.9亿元。

8.网络信息平台。目前处在初级形态,指在废品回收站点和交易市场配有电讯、电脑、POS机等信息设备,建立网点、市场、商品、文档、实时和历史动态信息数据及标准地址编码等全系列信息数据库。经调查摸底,目前全市有初级网络信息平台8个。

(四)当前垃圾处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白色污染”严重。在一些村庄周边、干道两旁、池塘四周,塑料垃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由于塑料袋收售的量小、散落、价低,存在着无人交售和回收的现状。轻薄塑料日积月累,形成“白色垃圾”,成为垃圾处理中的一大痼疾和顽症。

2.农村保洁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保洁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保洁长效机制。非“一线一点”的村及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弱或贫困的村,垃圾处理设施投入不到位,有的没有保洁员,有的保洁员工资待遇低,在调查中有的村保洁员反映年补助不到2000元。2013年下半年“三万”过后,有一部分村,保洁员有名无实,保洁设施形同虚设,工作存在“回潮”现象,有的村甚至又回到“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自然状态。二是填埋场的有限负载影响长效机制。在调查中孝南区三汊镇反映,三汊镇日产垃圾20吨,两年来3个填埋场已经填满,这表明一些简单安置的填埋场已处于半饱和、饱和状态,而且在转运填埋中,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缺少处理防护,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对地下水和土壤的破坏埋下隐患。三是垃圾回收利用不力影响长效机制。调查表明,有80%以上的垃圾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回收处理,这也是导致垃圾遍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3.市场管理无头、无序。废旧商品回收行业虽国务院明确有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涉及商务、发改、环保、工商、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但省市并未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调管理机构。存在着监管不到位、遇事相互推诿、收费不合规的现象。加之回收站点设置没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网点分布散乱、布局不够合理,基本是自发从业,随意设置回收站点,且大都集中在城镇居民区、公路两侧,回收物品露天堆放,无专门存储的场区货棚,在城郊结合部、乡镇村组回收网点,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影响村容村貌、市容市貌和群众正常生活,还存在着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

4.供销社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功能削弱,“线断网破”流通不畅。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是废旧回收利用的主要渠道。但自90年代末开始“两转改革”(企业转机制,人员转身份)后,废旧回收网络体系逐渐“线断网破”,毁损严重,目前全市44%的乡镇供销社处在无机构、无人员、无场地从事回收业务的状况,全系统回收总量比重下降较多。据调查统计,201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回收总额28998万元,占全社会回收总量约36%。

二、供销社参与农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工作分析

(一)供销社开展回收利用的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

一是从历史看。废旧回收是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通过回收利用,对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些年来,供销社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参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在城市矿产、城乡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中发挥积极了作用。

二是从现状看。经过“两转改革”后,供销社的废旧回收业务虽然有所萎缩,但仍然保留了相应的市场份额。全市供销社系统现有大型产业园区2个(湖北供销社汉川华中工业园、武汉供销社孝昌金盛产业园),大型集散交易市场4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9个。2013年全系统从事废旧商品回收的企业52个,回收站502个,从业人员461人,回收总额已大幅回升,比上年增长303%。这足以说明:供销社仍不失为一支流通市场上立得住、党政中心工作职责扛得起、农民和社会信得过的重要依靠力量。

三是从社会分工看。国务院2011年下发的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国办发49号),所涉及的部委部门有19个,其中分工的34项工作中,需要供销社部门参与配合的则有12项,是涉及部门中最多的一家。

4.近年供销社参与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的工作进展

自孝感市开展“一线一点”示范工程和“三万”活动一年多来,全市供销社系统重视和参与农村垃圾回收处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考察调研。市供销社先后组织了3次大型调研活动:2012年12月赴江西九江、恩施利川对口学习考察;2013年7月开展全系统回收网络拉练式的调查、检查、督查,促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2013年11至12月组织开展深化、细化、量化农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专题调研活动,“沉下去调查,钻进去研究”,摸清下情,分析实情,吃透上情,借鉴外情,研究推进工作的科学有效路径。通过以上3次活动,全系统上下,认识高度统一,思路清晰明确,行动坚定一致。

二是办好试点。2013年市供销社明确在孝南、汉川先行试点,初步取得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同时各县市区供销社也选择了1~2个乡镇办试点。从试点情况看,孝南区供销社先后召开三级动员会和推进会,以直属“孝感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龙头,先期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网络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大户,在孝感城区设立回收网点19个,在全区乡镇设立回收网点26个,发展村级委托代购网点135个,“区—镇—村”三级回收网络得到进一步健全,2013年废旧商品回收总额达5153万元。汉川市供销社依托再生资源华中工业园,并与省再生资源公司达成合作建网协议,在汉川建成规模较大的回收站12家,还与292家村级综合服务社签订合作协议委托或代收各类废旧商品,2013年废旧商品回收总额达14351万元。汉川、孝南的试点表明:抓与不抓大不一样。

三是恢复网点。为做好农村生产垃圾可回收处理工作,全市供销社系统一年来先后恢复重建废旧商品回收站点475个,其中乡镇回收站120个,村级回收点305个。各级供销社在缺场地、缺资金、缺人员的状况下,大力组织“人员回归”,参与废旧回收行业。如安陆市供销社对现在仍从事废旧回收的再就业职工,通过走访座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领办协会搭建平台,网络206名原供销社职工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之中。孝南区朱湖供销社3名下岗职工合伙经营废旧回收业务,4月17日设点开张,近半年已实现利润8万元。

四是重组企业。2013年以来,为培育回收主体,壮大龙头,全市供销社系统恢复重建了5家再生资源公司(孝南、孝昌、应城、云梦、大悟),成立了2家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汉川、安陆)。

五是争取项目。2013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下,市政府与省供销总社签订“厅市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华中工业园重点项目纳入其中,省供销总社及省再生资源公司已3次来孝考察,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各县市区供销社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积极对外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如:应城市供销社利用四里棚大田村闲置的30亩土地拟引进投资合作方筹建集散分拣交易中心(已初步签定投资意向);云梦县供销社将供销物流园闲置场地提供给废旧商品回收大户建设集散市场,目前已与从事金属、废纸、塑料三个业主达成意向性协议。

(三)目前供销社开展垃圾回收利用的主要雏形

——龙头辐射型。以汉川市为代表,打破行政区划和内部层级界限,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平台,全面推进供销社系统内资源整合,加强同行业经营企业的纵向整合与横向联合。

——企业织网型。以孝南区为代表,结合各地城乡社区建设、环境治理和供销社基层组织网点建设,有重点、有步骤地展开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建设。对现有联网的回收站点,进行标准化改造,实施规范化经营。一是以自有产权场地建站设点,自主经营;二是以股份合作模式,利用闲置资产引进废旧商品回收大户、基层社职工入股、合作经营;三是租借式经营,对没有闲置土地资产的基层社,对外租赁租借土地房屋,供销社出资参与经营;四是整合资源共建网络,整合现有社会经营大户和业主,按经营合同开展购销合作。区供销社还编制了《2013~2015年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协会依托型。以安陆市为代表,供销社组建主办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大局的行业协会,把握开放办会、加强自律两项原则,着力服务会员、开展培训和协调政策三个重点,虚功实做,扎实开展行业协会的各项工作。目前安陆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已吸纳社会废旧商品回收业主和人员168人为会员,使供销社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依托协会得到恢复和重建。2013年协会统计,已回收总量1.4万吨,回收总额2262万元。

(四)面临的主要困难

1.场点恢复难。供销社改革改制、安置职工,过去主要靠变卖资产筹集费用,不得已而处置出售了很大一部分良性资产,撤掉了包括废旧回收业务在内的一批经营设施,失去了一些回收经营场地和网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组、整合、恢复和新建网点,单靠经济手段很难,多数情况下供销社是靠请求当地党政领导给予支持。在调查中了解,孝南区三汊镇为支持供销社开展农村可回收垃圾处理工作,拟安排将闲置的小学校舍场地,提供给供销社开展废旧商品回收经营,其作法可资其他地方借鉴。

2.人员整编难。供销社“两转改革”后,县及以下乡镇供销社80%约2.1万名职工按政策算断,成为社会再就业人员,已脱离与供销社劳动用工关系。虽然近两年来,组织发动人员回归从业,但因自身的经济承受力和市场的业务支撑力有限,反聘重拾旧业的不到300人。

3.自力投资难。现在市县两级供销社机关经费,主要靠财政预算拨款,非税收入全部上缴国库,而社有企业的自有资金较少,创效能力较弱,人员负担较重,想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实力相形见绌,难以满足废旧回收业务和项目建设的需要。

4.龙头打造难。现落户孝感的4个较大产业园,要么本系统而非本地,要么本地而非本系统。供销社若要领办主办投资类似项目,培育回收龙头企业,一失先机,二差实力,三缺优惠政策扶持,制约了自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5.分工对接难。供销社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一定条件,进一步加大力度,参与农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但仍需党政重视支持,职能授权,形成与分工部门的协调管理工作机制,承担行业管理及协会组建等协调管理任务。

三、供销社推进“供销联网”的工作对策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务院49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发挥供销社在废旧商品回收利用领域的传统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推进、加强联合、有效整合、改造和提升系统现有回收利用网络资源,进一步巩固回收基础、扩大加工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做强龙头企业、完善行业管理、推进产业化进程,在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展现供销社的 “政府色彩”、“公益色彩”、“市场色彩”。

(二)主要目标

结合孝感市情和社情,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组织建设废旧回收网点3000个,网络覆盖90%农村行政村和 100%“三类”新社区;在所有乡镇恢复、重建、新建和共建废旧回收站点;从业人员5000人以上,形成产业就业群体;培育产值或销售过亿的龙头企业10家;建立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废旧商品集散市场20家;参与建设省内及省际有一定影响和支撑力的大型产业园区5个;回收行业税收贡献过亿元;初步构建起三级层次分明(下有回收网络、中设分拣加工中心和集散市场、上接产业园基地),三个环节有机链接(回收、加工、利用),覆盖面广、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高效利用、生态环保的供销社再生资源现代回收利用体系,使供销社网络系统回收利用量占到社会回收利用总量的60%以上,通过打造供销社再生资源产业链,真正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渠道。

(三)推进举措

1.加强领导,摆上重要工程。各级供销社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职责,勇于担当。把废旧回收再生利用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推动力度,实行再生资源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专班专责督导落实。同时加强党政汇报,部门沟通,争取支持。

2.点面结合,强化示范引领。继续办好试点,推广经验,总结模式。在“一线一点”示范线、示范村以及“三类”新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回收网络布建,实现布点的全线跟进和回收业务的全线恢复。

3.统筹规划,规范网点建设。市供销社拟制定再生资源网络体系恢复重建的3年行业发展规划。各县市区供销社因地制宜,按“四有”组建回收利用网络,即:自然湾(组)有收购员(保洁员),村级综合服务社(社区)有回收点,乡镇供销社有回收站,县级供销社有再生资源公司或协会,网络社会力量组建成网络体系。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按照“七统一、四规范”( 即统一培训、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计量器具、统一收购车辆、统一收购范围,统一回收指导价格和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的要求,对回收网络进行提升和规范。

4.培植主体,支撑产业发展。市供销社在积极参与和服务汉川华中工业园、孝昌金盛产业园的同时,采取整合方式和社企合作,按市区一体、供销一体布局,支持孝南区域的湖北中晟新都市再生资源工业园及“和天下”再生资源工业园等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各县市区供销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拓展项目,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公司,以培育龙头企业支撑和带动全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加强对有关回收企业的市场对接和经营服务。市供销社拟组建“孝感市社区绿色文明回收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在线回收、上门回收、集中回收等新型废旧商品回收方式,积极建立与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废旧商品定点定期回收机制,探索与部队、铁路、电力等特殊系统废旧商品回收的合作模式。积极策划包装再生资源产业链项目,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5.扩充队伍,创建“三大平台”。在队伍扩充中,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通过供销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重点投身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形成主力军和生力军;二是对乡镇保洁员通过合作协议和岗位补贴方式吸纳收编;三是吸纳整合社会回收力量,通过行业协会会员制,吸纳加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供销联网”中,着力构建“一大体系、三个平台”。即: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创建现代经营网络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工作网络协商平台。一是现代经营网络平台,加快回收方式和业态创新,大胆尝试预约回收和交易押金回收、以旧换新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已经取得电子废弃物和废旧车拆解等资质的企业要积极开展连锁经营。鼓励供销社回收企业开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经营合作,组建一批废旧回收专业合作社,对交售户按交售量和盈利状况,进行二次返利和绩效激励,实现助农惠农、洁村惠民。二是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对回收企业业主和村回收点业主,统一对回收人员(户)实行POS机管理再生资源交售信息,考虑到量小、金额不大等因素,龙头企业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兑现,通过银行卡直达农户,或直接兑换薄膜、化肥等农资,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三是工作网络协商平台,上联总社、省社及其专业投资公司,横联相关职能部门和重点社有合作协作企业,下联县市区供销社和项目承担企业,形成定期会商、协商、协调工作机制,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6.规范管理,实行行业自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运作,初步拟定全市再生资源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报有关部门审批。运用省供销总社“裕农网”和各类信息工具,定期向社会发布全市统一的各类废旧物资收购指导价格。供销社企业和协会要向社会、向农民公开承诺做到“六不”,不短斤少两、不欠款欠货、不坐店经商、不违时违约、不匿赃销赃、不欺行霸市。条件成熟时,筹备成立“孝感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网络全市再生资源的业主和大户,带头开展行业自律,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几点建议

1.实行“六个”纳入,健全长效机制。即:将“美丽孝感、清洁城乡”、“洁村惠民”和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对县、乡和市直“三区”党政目标考核;纳入文明村镇创建;纳入新一轮“三万”活动规定动作;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纳入农村乡规民约及“十星文明户”的评比;纳入社会宣传资助体系。对乡镇保洁员可试行“五个一点”,即村民收一点,村集体收入切一点 ,县乡财政奖一点,社会大户捐一点,回收企业返一点,以促进农村保洁长效机制的健全完善和保洁员队伍的稳定,使之愿做、能做、长期做、有效做。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将保洁员的待遇纳入公益岗位。加大“美丽孝感、清洁城乡”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氛围,树立全民节约环保意识。

2.实行政策扶持,支撑产业发展。再生资源是永恒资源,再生资源产业是朝阳产业。为支持我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和投资资源(包括发改、商务、环保、“新农”、科研、电教、物流、人社、城建、残联),专项扶持产业发展。建议市政府借鉴武汉市的做法,一是制发支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专项文件和再生资源行业管理办法。二是明确和落实再生资源产业项目扶持政策。回收企业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金融、土地部门对再生资源项目的资金和用地予以倾斜支持;财政部门每年采取以奖代补或贴息方式,支持塑料袋和废旧电池等难以降解和有毒有害商品的回收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做大做强;对规范达标网点经验收合格后,由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和评比授牌。

3.实行职能分工,支持“供销联网”。进一步明确农办、建委、商务、环保、发改、规划、文明办、供销社等部门职责任务。建议市政府在明确商务部门废旧商品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时,成立“孝感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管理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如放在市供销社,市供销社愿意承担相应的、具体的管理协调工作职责;民政部门支持由供销社作为主管部门,组建和设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工商部门对回收从业人员核发工商执照中,实行事前或事后备案制,并报行业管理协调办公室;乡镇政府已建的回收站点和聘用的保洁员,委托当地供销社协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