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农三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市农办党组

一、2013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特点

(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1.齐心协力夺取了抗旱斗争的胜利,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粮食可望实现“十连增”。 今年7月下旬,全市遭遇四年连旱,270多万亩农作物受旱,60.9万人、6.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市投入资金2.5亿元,抗旱劳力30万人,统筹调水4.5亿方,抗旱浇灌325.2万亩次,基本保证了40万亩早稻、晚稻和230万亩中稻抗旱用水需求。同时,改种补种15.6万亩,保证了粮食生产“十连增”目标的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棉花除外),普遍增产。

在此次抗旱救灾生产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事迹和个人。安陆市植保站原站长周小贺,31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8月2日在抗旱和病虫害防治一线连续奋战8天后不幸因公殉职,年仅52岁。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农业战线的同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周小贺同志是最美的农技员,学习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本身就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农业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历时16天,辗转12个农业大省,开展周小贺先进事迹报告巡讲活动,“最美的农技员”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

农产品

单 位

数量

增长(%)

全省排位

1粮食

亿斤

45.05

2.5

 

2棉花

万吨

4.04

-4.87

 

3油料

万吨

24.06

7.65

 

4蔬菜

万吨

362.03

5.2

 

5水果

万吨

18

1.1

 

6茶叶

9304

9.4

 

7生猪存栏

万头

268.37

6.83

 

出栏

万头

390

7

 

8牛存栏

万头

49.84

10.85

 

出栏

万头

15

5

 

9羊存栏

万只

26.7

54.9

 

出栏

万只

24.5

7

 

10家禽存笼

万只

10816.09

22

 

出笼

万只

13600

5

第一

11禽蛋

万吨

37

5

第二

12水产品

万吨

45

13.7

 

2.农村经济较快增长。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6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8987元,增长12.5%。

(二)主要工作成效

1.抓农业增产增效,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建成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优质菜、优质果、优质茶等农业板块基地面积665万亩,占全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5%。7月1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就加快实施香稻种业工程形成了共识。目前,依托张启发院士工作站为平台推动香稻产业发展,并建成以汤俭民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以农科院为主体组建香稻种业公司。二是强力推进畜牧水产强县建设。安陆、汉川、云梦、应城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共获奖励资金1270万元。安陆、汉川、云梦三县市被省政府列为“争创畜牧强县”,应城被列为“争创畜牧强县备选县市”;孝昌被列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安陆市在2012年度全省“畜牧强县”考核中居第一位,被农业部被授予“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市共创建部、省、市(州)、县(市)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分别累计达到12个、62个、202个、2219个。规模化养猪比例达94.4%,高于全省80%水平;家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92.3%,高于全省75%水平。全市投入1.2亿元完成了8万亩高标准鱼池改造任务,完成11.5万吨鱼种投放和全年60亿尾苗种生产任务,名优特养殖比例为85%,提高了5% 。安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县级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称号。孝昌文豪休闲渔业中心北农业部授予全国现代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三是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共建设农发项目71个,完成项目财政资金1.67亿元。争取农业生产项目12个,资金1.57亿元,新培育了汉川中捷能、安陆安源等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孝昌井边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悟悟道茶公司引进外资7300万美元,建设茶叶深加工产业园。福良山农业开发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占地200亩无性系茶苗设施大棚,成为全国最大茶苗生产企业。市直申报财政支农项目26个,落实资金3227万元。争取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和补贴资金920万元,调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积极性。争取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3756万元,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30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扶持项目4个、“菜篮子”工程项目6个、良种繁育项目2个、省政府种鸡专项资金补贴扶持项目15个、省政府现代畜牧发展扶持项目12个,资金达6000多万元。全年完成30家千头以上的猪场、10家万只以上的家禽养殖场、2家年出栏300只以上标准化养羊场和2家300头肉牛场的标准化改扩建。争取渔业项目32个,资金9350.92万元。完成生态健康水产养殖及加工基地项目,5个子项目共投资2.48亿元,其中3个子项目已竣工。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5.65万亩,超计划4%。争取国家林业贴息贷款3.75亿元,贴息额1125万元。争取产粮(油)大县的奖励政策,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进入产粮大县的奖励范围,到位奖励资金1.15亿元。粮油精深加工新上项目15个,总投资近10亿元,已有11个项目投产。全市粮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5亿元,超计划5.4%,完成综合加工量410万吨,超计划7.7%。供销社已获批国家和省级“新网工程”项目3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省社投资2.5亿元的湖北供销民生广场项目、全国总社投资8亿元的中国供销农商交易城项目均已签约,市政府与省供销总社签订了促进孝感供销社在全省率先全面振兴的战略合作协议。扶贫工作突出,全年基本解决5.26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共争取中、省扶贫项目资金9414万元,预计全年可突破1亿元,比去年增加2500万元左右。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扶贫试点落户孝昌(全省6个),项目资金1250万元,乡镇连片开发试点落户安陆(全省12个),项目资金250万元。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成功举办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孝感行”活动,代表湖北省作为监测点接受农业部定期抽检,获得农业部、农业厅好评。蔬菜、水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为99.8%,同比提高0.05%。重大动植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已建成孝南、汉川、安陆3家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24家放心粮油连锁店,由省局统一配发“放心粮油”标牌,市级粮油批发市场正在建设中,粮食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预计全年粮食收购总量25亿斤,占计划的139%,建成放心粮油连锁店54家。供销社在全省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进入“第一方阵”,云梦、应城、大悟进入全省县级社20强,6个县市区恢复专业公司,4个县市建立回收利用中心,已建79个乡镇回收站,663个村级回收点,完成470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任务。争取资金570万元,支持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和“万村千乡工程项目”。

2.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一是扎实开展第三轮“三万”活动。全市共修建垃圾池4.5万多个,购置垃圾清运车8000多辆,垃圾桶16.5万多个,建设排污管道1480千米,清沟渠7500多千米,清路障、杂物死角3.3万余处,改水4000多千米,改厨8.8万多处,改厕2.6万多处,改圈1.7万多处,进行大扫除6000多次,清理垃圾6万多吨,聘请保洁员1万余名,植树造林1000万余株。二是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争取到中省投资6.8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五。重点实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全年开工2.2万个,完成1.7万个,投入工日2511万个,出动机械435.11万个。完成土石方3565.6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971处,新增防渗渠道251公里,加高加固堤防51.1公里,疏浚河道18.61公里,清淤渠道2013.3公里,加固水库41座,建设村镇供水工程12处,新建水库3处、塘坝7231处、灌溉机井461眼,新增蓄水能力5199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面积5.83万亩、灌溉面积4.42万亩、除涝面积1.77万亩、节水灌溉面积9.8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1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2平方公里。新解决安全饮水人口13.21万人。出台了全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三条红线”,启动了七大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和湖泊志编纂工作。三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和气象服务水平建设。全市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72万元,增长40%。农机总动力达到236万千瓦,增加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2%,增长0.1%,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1和13个百分点以上。农机服务总收入16.8亿元以上,增加1.3亿元。全省机械化育插秧培训班、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先后在孝南、云梦举行,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走在前列。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农事水平,全市共安装气象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244块,大喇叭60个,发展气象信息员达3561名。抗旱救灾期间,全市共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1次,发射火箭弹442枚,增雨20%左右。应城市成为全国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云梦县成为全国百县千乡两个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试点之一。

3.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用地用电、财政金融、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十个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争取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财政调度资金3.2亿元,比上年增加1.35亿元。6月份,市农办联合武汉市商务局、商业总会举办“孝感名优农产品—武汉超市对接洽谈会”,组织5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武汉沃尔玛、家乐福、中百仓储等13家大型超市实现对接,现场签约13亿元。二是龙头企业成长加快。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1家(今年新增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产值过30亿元企业4家,新增2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14家,新增2家。三是园区发展活力增强。汉川市、云梦县、安陆市三个省级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面积24.5平方公里,新增2.6平方公里;共吸纳入园企业182家,新增18家;实现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36.9%。四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39家,达到49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8.4%。

4.统筹推进新农村“一线一点”和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今年以来,新农村“一线一点”建设连续搞了巡回督查、春季拉练、半年督办、秋季拉练四大动作,各项工作按照任务和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取得明显成效,表现在六个“新”:一是建设规划体现了新理念。突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把产业和社区、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一起规划,做到横向打通,纵向延伸,使风景区、城区、镇区、大型社区和工业园区整合在一起。全面完成了15条示范线和10个示范村的高水平规划。二是生产业态实现了新拓展。以休闲观光、生产体验为主的旅游经济,以避暑休假、敬老养老为主的社保经济,以室外运动、攀岩探险为主的运动经济,以田园摄影、民俗体验为主的文化经济,在农村不断涌现,农民创业就业的新型门路不断拓宽,新解决就业人口约5万人。三是基础设施得到了新提升。新改造主干道183公里,新建通村公路355公里,新解决2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建成“1+X”便民服务中心196个,新改扩建中小学92所,新建幼儿园26所,新建达标村卫生室101个,完成危房改造3308户。四是农村社区凸现了新功能。按照把新社区建设成为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社会安全功能新社区的要求,在“一线一点”上启动了89个社区建设,其中10个示范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五是农村环境呈现了新面貌。新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4.5万处(个),清挖改造景观塘1500多口,植树1000多万株,“一线一点”环境大为改观。六是推进机制展现了新活力。各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常抓不懈。同时市、县两级组织工作队帮助镇、村工作,全市20个工作队,始终坚持“一线一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255个,投资21.2亿元,展现出“一线一点”建设的新活力。

大别山试验区建设,一是全域规划,分步推进,形成了以市级总体规划为龙头,三县市一区规划为组成部分的完整规划体系。今年编制完成了安陆市、双峰山试验区建设五年规划。二是整合资金,合力推进,初步建立了“财政引导、整合项目、市场运作、社会投入”的投入机制。今年整合各类政策性项目884个,投资35亿元,引进各类企业610个,投资953亿元。三是创新机制,高位推进,按照试点先行的思路,重点抓好24个“点中点”建设,“点中点”共投入38.2亿元。19个老试点有新发展,5个新试点动作大,效果好。四是区域协作,协调推进,组织南部孝南、汉川、应城、云梦4个县市区对口支援北部大悟、孝昌两县,确定10个支持项目,先期投入资金250万元。市委、市政府每年组织20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其中有11个派往大别山试验区,市财政支持资金达2100万元,工作队谋划项目206个,完成投资2.25亿元。五是创新方法,破解难题,推进三类新社区建设,已建成三类社区102个(城市社区54个,城镇社区37个,农村社区11个),今年规划建设30个,已开工建设28个;配套建设服务平台、组织、队伍三个“1+X”服务平台,已有60个服务平台达标,专职工作人员413人。今年,试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招商引进118亿元,申报政策性项目187个,资金总投入56.5亿元,已批复61个,到位资金2.4亿元,治理农田 20万亩,新建通村公路204公里。

5、创新转型驱动,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一是认真落实惠农减负政策。通过“一折通”方式,全额发放惠农补贴 资金5.53亿元。二是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继续推广“春晖模式”、“禾丰模式”,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02.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1%。签订流转合同15.4万份,54.2万亩,占52.7%。探索发展“悟道模式”。湖北悟道茶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统一经营、分散管理”的双层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公司开设了4个茶叶专营批发总店和 36家直营、联营门店,直营和网络茶园面积5.53万亩,占大悟县茶园面积的34%,实现产值3.56亿元,带动茶农户均增收1.65万元。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已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4家,种养殖大户1286户,经营面积14.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4244家,增长53.4%,成员总数2.8万人,出资总额47.8亿元,带动农户32万余户,占农户总数的1/3。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3825户,经营面积51.8万亩,从业人数16178人,总投资10.75亿元,年产值28.27亿元,年利润6.1亿元。示范社创建富有成效。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拟在全市范围内评选表彰50家示范社,争取财政资金予以奖补。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示范社10家、省级示范社37家。合作社联社异军突起。6月5日,我市首家联合社——湖北群益水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云梦县成立。目前,全市共成立了4家联合社,涉及水产、茶叶、农机和畜牧等行业。“银社对接”破解合作社融资难题。 12月25日,我们联合邮政储蓄银行孝感分行召开了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洽谈会。该银行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了金融产品、贷款流程及服务措施,明年将增加授信20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发展。四是继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安陆市采取“五个巩固”,积极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孝南区率先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在新铺镇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实行招投标项目50宗,交易价值达到412.65万元。五是稳步开展“三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9月下旬,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通过自查,全市共有“三村”169个,总户数19.1万户,总人口67.7万人,耕地总面积11.6万亩。积极申报省级“三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双峰山肖李村、汉川市刘家隔镇小兴村被列为省级试点,加上县市区自办试点,共10个村。目前,我市已成立社区股份合作社15家,量化资产9800余万元,社员2.23万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为推进“五个跨越” 、建设“五个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生产稳定在4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5%,农业增加值增长5%。

一是抓板块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品种调优,质量调高,规模调大,效益调好的要求,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业避灾抗灾能力,重点建设三个香稻新品种筛选坚定基地,发展香稻面积10万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标准建设蔬菜大棚、育苗工厂、畜禽养殖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全力推动“绿满孝感”行动,完成造林成林15万亩,力争十年将我市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

二是抓龙头带动,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好“四个一批”工程,强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植双向带动,集聚要素、集合资源,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推动汉川、云梦、安陆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其他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聚集发展。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创建,做响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扶持畜禽养殖大户到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建立畜牧兽医信息和电子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和订单交易。建立粮油配送中心、放心粮油连锁店和市区大型粮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力争2家粮油企业进入全省粮油工业“旗舰企业”行列。

三是抓科技服务,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坚持按照“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原则,实行派出制管理,深化和完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加快农技推广和创新,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以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聚集优势企业、优势生产基地、优势研发力量、优势生产要素和优势政策,构建“五位一体”农业科技产业链。

四是抓重点改革,健全农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力争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增加10万亩以上。集中开展2次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活动,通报检查结果,督办整改。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2个村办“三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全市争取2~3个村纳入省级试点。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14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4500家。大力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的示范社总数达到10家以上。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每个县市区培训合作社负责人和辅导员200人次以上。

五是抓设施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大别山试验区建设和“一线一点”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实现“三类新社区”的健康发展;注重培植生态产业,实现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实现两个“六张网”全覆盖;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四化同步”示范镇建设,按照城镇化引领、工业化支撑、信息化服务、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思路,打造全新的福星社区,力争把沉湖镇建成全省“示范中的示范”。同时,认真做好第四轮“三万”活动,为推进“五个跨越” 、建设“五个城市”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