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克难攻坚 全市财政工作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市财政局党组

一是财政收入规模稳居全省前列。在2011年超黄冈、2012年超黄石的基础上,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模全面超十堰,在全省17个市州中居第四位(武汉、宜昌、襄阳);收入增幅28.1%,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第五位(襄阳、天门、宜昌、随州)。

二是财政管理考核继续保持优秀。2013年财政管理量化考核工作被省财政厅评为A等次,市直目标考核连续七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三是财政重点改革亮点纷呈。财政预算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正式启动、非税收入税式征管模式在全省推广。

四是机关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财政局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被省财政厅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文明创建先进单位”,被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湖北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局党组被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和市普法办授予“市直学法用法十佳领导班子”称号,机关团委被团市委授予“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财政科研成果刷新历史,一批调研报告分别在中央、省、市报刊、期刊上发表和获奖。

一、围绕聚财抓征管,财政收入目标圆满完成

不断加强财源建设,做大做实“财政蛋糕”,为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在积极协调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部门税源信息共享机制,部门、县市(区)、企业联动机制,收入完成预报机制和国地财部门月、季收入研究分析机制等四大征收联动机制,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7.57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7.8%,增长24.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9.05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11.3%,增长28.1%。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27.07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4%,增长2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9.3%,增长29.4%,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

二、围绕生财增投入,全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全市累计争取上级各项转移支付资金147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8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62亿元。市本级累计争取15.4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7.5亿元,专项转移支付7.9亿元。支持“三区”跨越式发展。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高新区新增收入提高留成比例,对临空经济区地方收入全额返还,对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提高财政补助基数;将会计代理记账机构申请设定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处置审批、一般增值税退税审核权力等七项审批(核)职能全部下放至“三区”,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简化“三区”资金拨付流程,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理顺城区税收征管关系,除保留部分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税收外,将原属于市直征管的税收全部下放到高新区和孝南区,累计下放税收基数42231万元,其中高新区32254万元,孝南区9977万元,支持“两区”壮大发展。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全市共向上争取生产调度资金78270万元,其中市本级6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争取专项资金38700 万元,市本级争取4632万元,比上年增长24.5%,支持工业生产和“三大工程”建设;为出口和商贸企业争取扶持资金3728万元,支持商贸企业发展;市本级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促进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在全省率先整合支持企业发展财政资金,设立市本级产业发展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投入工业生产调度资金 9.63亿元,其中市本级1.24亿元,支持了143家重点企业发展。投入企业发展项目资金 4.26亿元,其中市本级 3500万元,支持市本级36个项目建设。支持“四城同创”。全年市本级对“四城同创”工作和“创模”工作投入总额达到10428.96万元。安排“四城同创”工作经费348万元;安排预算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孝感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等11个项目科研等前期工作支出。对城市公交、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2500多万元。支持融资平台发展。奖励市城投公司60万元,支持对外融资融券,做大做强;市本级筹措资金2082万元,支持担保公司发展。2013年,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1046笔,发放贷款9368万元,其中市本级发放贷款2790万元。全市共争取省厅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875万元,拨付财政贴息资金381.60万元,其中市本级拨付227.70万元。

三、围绕用财优支出,努力构建和谐孝感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不含专款)完成174.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23.4%,同比增长19.9%。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不含专款)25.9亿元,同比增长14.6%。所有重点法定支出均符合法定要求,都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全额发放惠农补贴资金5.53亿元。积极争取产粮(油)大县的奖励政策。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进入产粮大县的奖励范围,到位奖励资金1.15亿元。争取省产粮大省项目资金1665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675万元,支持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和“万村千乡工程项目”;市本级筹措资金2000万元,支持全市“一线一点”2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0万元,支持双峰山肖李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筹措整合资金140余万元,支持“三万”活动驻点村和“一线一点”驻点村大悟县宣化店镇河棚、杏冲村、孝南区朋兴店后棚村新农村建设。支持抗旱救灾。争取抗旱救灾专项资金6453万元,市本级筹措资金200万元,支持全市抗旱救灾。抓好扶贫连片开发。支持中央连片特困地区财政投入制度创新试验区建设;市本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70万元,支持贫困地区、插花乡镇扶贫工作。支持涉农企业发展。整合现有支农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基础条件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市直申报财政支农项目26个,落实资金3227万元;争取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奖励和补助资金1208万元,调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积极性;争取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资金3756万元,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全市共建设农发项目71个,完成项目总投资3.3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67亿元,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环境。继续实施“科普助农”。市本级安排科普惠农计划专项和科普专项资金83.4万元,加大对农村科普宣传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带头户;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0万元,专项用于湖北汉光科技基础平台建设。

2.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市政府十件实事。积极筹措安排资金3.2亿余元,支持市直幼儿园发展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医疗卫生项目、清洁能源入户、食品药品安全、敬老IC卡等政府十件实事建设。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中高职院校整合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调整中职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拨付2012年秋季免学费资金702.8万元,助学金266万元;落实2013年春秋免学费资金1050.9 万元,助学金363.4 万元;争取中央资金520万元,启动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中职学校建设;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支持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对“三馆”免费开放实行财政补助;市本级落实资金600万元,支持7个孝感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设;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补助104万元,支持群众体育活动、农民体育工程建设及市体育中心建设等;积极申报文化传媒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打造孝文化品牌;争取省落实湖北实验楚剧团每年补助150万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市本级安排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6676.2万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就业资金1480万元,城镇低保补助1180万元;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提标工作,人平每月增加168.2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将市直行政(含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单位纳入生育保险的范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实现全覆盖;落实特殊群体、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救济政策,全市共为38.1万人次发放生活困难补助1.26亿元;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最大限度惠及广大低保困难户;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全面启动,市级统筹大病保险资金收入12.3亿元,惠顾全市491.36万参保人。对交通事故实行社会救助。成立了孝感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争取救助资金240万元,对交通事故受害者实施社会救助。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市本级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资金11751万元,支持廉(公)租住房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实物建房开工1924套,已建成1359套,分配入住626套;对孝感城区6175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房补贴资金1321万元,实现了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补贴应保尽保;为市直2855名干部职工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275万元。加大政法系统经费保障力度。对公检法司最低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在2012年的基础上人均增加0.3万元,确保政法机关正常运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围绕理财推改革,财政创新亮点纷呈

扩大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将临空区和双峰山纳入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管理,将市直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市直219家单位进行了公务卡改革,共发卡1891张,激活卡量1600张,公务支出刷卡消费821万元。健全财政预算体系。建立以“公共预算、非税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大预算为主体的财政预算编制体系,市直243个单位均编制了较规范的部门预算;首次试编了社保基金预算;正式编制了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为下一步实施“三公”经费公开做好准备。创新非税收入管理。全省率先实行非税收入税式征管模式;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在全省首创非税收入POS机刷卡缴费。2013年,全市纳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30.82亿元,占全年预算的121.6%,同比增长33.5%,位居全省第4位;市级纳入地方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完成6.85亿元,占全年预算的125.4%,同比增长48.7%。推进预算绩效改革。制定出台了《孝感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和《孝感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2013—2015)》,首次对市直32个部门的39个项目进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试点,预算支出从“投入型”向“绩效型”转变。政府购买服务正式启动。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试点方案,开展了城镇居民职工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服务项目政府采购试点。2013年,全市采购预算18.9亿元,采购金额16.9亿元,节约率10.48%;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2.1亿元,政府采购金额2亿元,节约率8.05%,其中:采购中心承接并组织招标采购98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7978.3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6227.65万元,节约资金997.62万元,节约率12.51%。

五、围绕管财提绩效,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大力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对市直24个单位依法实施了监督检查,查出违纪违规资金5427.94万元,查出会计信息不实金额513万元。2013年度,全市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全省量化考核位列全省各地市州第一名。规范会计管理。分三期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450名会计财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行为,恢复了中断10多年的单位财务报表制度;积极开展注册会计师诚信文化建设,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体系,全年发放防伪标识5080份。认真做好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全年评审财政投资项目22个,评审资金750.5元,审减130.2万元,审减率17.3%,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单位处置车辆和房产等进行公开竞价拍卖,完成了市工业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等4所学校的全部资产的清产核资和评估工作,确保了国有资产安全。强化农村财政管理。强力推进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全市2057个行政村分片包干到1237名乡镇财政专管员,实现了100%全覆盖;扎实开展乡镇财政所规范创建工作,全市39个财政所通过省厅达标验收。建立行政审批直通车。成立了行政审批科,将局所有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行政审批科,简化了财政行政审批流程,完善“三集中、三到位”。扎实开展政务公开。2013年年度,孝感市直新增公布各类政务信息170项,上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40项,资金总额为22207.13万元。受理网上咨询、投诉件40个,回复率100%。加强财政法治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六五普法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普法培训和学法用法考试,全面提升了财政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职责的界定和执法依据的梳理工作,梳理财政行政权力与服务事项77项;认真做好财政内部规范性文件制作审核工作,全年共承办市级规范性文件17件;对市级15件以市政府名义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得到市纪委、市法制办认可。积极做好外贷还贷工作。2013年,我市还贷142.60万美元,付息27.10万美元,还款率100%,维护了我市的信誉。

六、围绕兴财建队伍,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开展“学创”主题实践活动,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完成了大科室制改革,提拔重用干部81人。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廉洁高效机关建设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确保高效率和廉洁度双提升、双促进;深入地开展深化“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对“庸、懒、散、软、奢”的治理;大力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有效降低制度的廉政风险。积极开展“企业评科室”的活动,推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廉洁自律的教育。《孝感财政》办出特色,试编《财政周报》15期。认真办理人大、政协提案议案,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财政信息网建设,展现财政新风貌。强化机关安全、物业、资产管理,保证机关事务正常运行。合理编制机关部门预算,重新制定了《市财政局财务管理办法》和《机关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规范财务行为。制定了《机关车辆管理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管理。强化机关信息网络安全,消除网络安全隐患。切实做好老干部和群团工作,体现组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