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服务强自我 策马扬鞭勇争先

市供销社党组

一、总结肯定工作,在坚定信心中实现新发展

2013年是市供销社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省社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锐意进取,抢前争先,竞进提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系列新特色和新亮点。主要体现在: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1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商品购销总额96.5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总购进46亿元,同比增长50.5%;总销售50.5亿元,同比增长48.5%;汇总利润3149.65万元,同比增长38%;所有者权益2.91亿元,同比增长26 %。主要经济总量在全省系统排位前移,增幅居全省市州前列,在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市社居全省第三位,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孝南、大悟、应城、云梦等县市区进入全省“10强”,汉川市社进入全省系统“30强”。

——“新网工程”四大体系初步形成。全系统建成区域性连锁配送中心41个,其中农资配送中心10个、生活日用品配送中心13个、烟花爆竹配送中心8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4个、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和集散交易中心6个,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农副产品现代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体系。汉川和其鑫、云梦供销物流园、应城和孝南日用品配送中心等一批投资项目相继建设、投入使用,对“新网工程”的支撑力明显增强。大悟县在全面改制、整体转型中,有效地保留了优质资产和经营网络,既减负又增值,为筑牢优化“新网”和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3年年改造升级11个基层社,累计达82个;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470个,累计建成1639个;建设新型庄稼医院30个;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总数达79个,其中汉川华欣畜禽专业合作社列入全国总社示范专业合作社,有5个列入省社示范专业合作社;全系统现有各类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15个,大悟县社成立了全市首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项目兴社成效显著。2013年初省社投资2.5亿元的湖北供销民生广场项目在汉川马口签约;6月全国总社投资8亿元的中国供销农商交易城项目在大悟签约;7月8日市政府与省供销总社签订了促进孝感供销社在全省率先全面振兴的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获批国家和省级“新网工程”项目3个(湖北春晖、百盛农科、云梦农资),安排项目资金265万元;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个(孝南毛陈莲藕、汉川华欣畜禽、孝昌周巷苗木),获批项目资金238万元;争取省社分配全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指标470家,获省财政专项补贴213.5万元,共获中央和省安排供销社项目资金716.5万元,居全省市州前列。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逐步恢复。建有湖北再生资源汉川华中工业园、武汉供销孝昌金盛产业园2个系统内工业园;集散交易市场4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0个,其中塑料类3个、金属类3个、废纸类4个;城区回收网点38个;乡镇回收站52个;村级回收点305个。2013年全系统再生资源购进总额27561万元,占全社会回收总量的36%,比2012年增长331.1%。在恢复再生资源网络中,初步形成了三种模式:即以孝南为代表的企业联网模式,以汉川为代表的龙头辐射模式,以安陆为代表的协会依托模式。孝南区社先后召开三级动员会和推进会,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为龙头,网络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大户,在孝感城区设立废旧塑料、金属、纸张分拣中心5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9个;在全区乡镇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6个,发展村级委托代购网点135个。

——市本级发展步伐加快。坚持应急谋远相结合,市社提出了打造“四大产业链”(棉花科技、再生资源、香稻、蜂业)的工作举措。成立了孝感市百花蜂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由县市专业合作向全市“抱团”联合上的转变。加强社有资产监管,探索社有企业绩效考核新机制。2013年市社控股企业市银棉公司在棉花减产的形势下,实现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1亿元。坚持开放办社,加大联合合作力度,市社整合吸纳新增社有企业3家(天保砦、百盛、百花蜂业),参控股企业达到7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4家,2013年市本级实现汇总营业收入3.5亿元。

——服务中心工作有序推进。一是积极参与“一线一点”建设,扎实推进综合超市进三类新社区工作。全系统已在“一线一点”建综合服务社126家,在社区建117家。二是主动参与孝棉集团棉花科技产业链。市社积极促成孝棉集团与省供销社银丰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账面整合;与武汉纺织大学、湖北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棉花科研实验室;协调跟进以汉川为主产区的45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推动该项目与孝棉集团合作;孝棉集团在汉川签订了9000亩的优质棉种植购销协议。三是积极参与“三万”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完成援建大悟县宣化店镇杏冲村和大胜村的责任目标任务。四是8月在孝感市遭受特大干旱面前,供销社不仅确保了灾后农资供应,而且竭尽所能支援抗灾救灾,向受灾严重的地方无偿划拨救灾化肥50吨,体现了供销社情系灾区的情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辛勤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社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坚持紧贴中心服务“三农”、发挥职能主动作为,是实现供销社工作有为有位的重要前提。在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供销社不是无关紧要、无所作为,而是大有可为,有大作为。只有主动作为、想事找事干事,才能真正发挥自身三大特色职能(市场色彩、公益色彩、政府色彩),真正在有为中争地位、争席位。面对困难不能怨天尤人,忽视自身的独特职能,而应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这点在全系统紧密跟进供销超市进三类新社区、参与洁村惠民工程、服务45万亩优质棉基地、为孝棉科技产业链提供保姆服务等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上,体现得比较充分,也说明了只有有为才能有位。

二是坚持创先争优、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目标取向,是开创工作新局面、展现发展新形象的内生动力。市社适时提出“全省率先全面振兴”和进入全省系统“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各县市区社都在奋力当先,向高起点迈进,向先进地市看齐,形成了比着干、逼着上、争位次、赶先进的工作氛围。全系统的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位次前移。市社机关创造条件,档案达标省一级,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市级最佳文明单位”活动正在收到成效。孝南区社在区委、区政府扛回了目标考核、信访维稳、党风廉政、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6块先进奖牌,戴立文主任还被评为“全区十佳好干部”。应城市社被党委政府授予目标考核、新农村建设、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5个先进奖项。

三是坚持督导、检查、考核三结合,是转变工作作风,保证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市社对机关工作实行了目标考核,对各县市区联社实行了百分制综合业绩考核。7月份市社召开总结上半年、大战下半年会议,开展拉练式督导。下半年做到了对机关每月一次、对县市区每季一次的工作检查落实。对再生资源网络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等,多次由市社挂点领导,统一组织开展督查指导,使全年工作得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落实。这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值得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

四是坚持开放办社、联合发展是激发供销社经济活力、加快再生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快,他们既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伙伴,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营活动中的竞争对手。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行业、企业也有意愿加强合作,甚至加入供销社,借助供销社网络这个“潜优势”开拓农村市场。面对来自系统内外的竞争和挑战,时间不等人,市场竞争不等人,农村市场的需求更不等人。要把对手变成帮手,变成朋友,把“潜优势”变成“显优势”,只能走开放办社联合发展的路子。新形势下推进开放办社联合发展,不是一般的整合,更不是谁吃掉谁,而是谁有实力谁牵头,最终实现共赢;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采取业务联合合作、项目合作、资本合作、品牌合作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为农服务的实力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不仅是系统内部的联合合作,而且与社会上的各种经济组织,集体,个人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合则兴,联则强”,汉川的和其鑫、市直的几家合作企业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而实现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的胸怀,只要有利于解放供销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供销社整体经济实力,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就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一切可为我所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起来,开拓更大、更高、更远的市场和空间,实现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五是坚持争取上级社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供销社工作的有力保证。争取促成市政府与省社签订厅市战略合作协议后,大力向省社争取项目支持。省社在“新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安排上,对孝感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核批的项目比其他地市多。10月28日,市委书记陶宏到供销社调研,赋予供销社“供销联网”的重任,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分管市长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农村垃圾回收处理工作情况汇报,请财政、发改等部门给予重点项目立项,申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专项推动经费。从各县市区情况看,孝南区社争取党政支持力度是很大的,不仅体现在关心干部、经费保障上,而且争取了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贴超50万元。应城、云梦、汉川、孝昌在项目建设中争取政府对土地出让金返还、财政担保融资及提供前期经费上,大悟、安陆在企业改革改制上,都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供销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主要反映在不适应、不平衡、不相称、不到位上。一是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各县市直属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真正实现公司化改革重组,基层社体制机制仍不健全,不少地方靠租赁经营度日,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二是工作的进展还不平衡。在四大网络中,各县市区都存在缺项或短板,尤其是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较弱,打造再生资源龙头企业进展不快,农资经营主业不主,配而不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布不平衡。三是位次与实力还不相称。尽管综合业绩考核名次靠前了,但也要冷静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在全省系统、全市范围叫得响,推得出,做的大的亿元企业很少。2013年全市供销系统的购销总量虽然接近百亿,但仅占全省总量的4.4%,汇总利润仅占全省系统总额的7.1%,现有亿元企业7家,仅占全省总数的8%,全省过10亿的企业12家,孝感1家没有。这些硬指标如果达不到全省的10%以上,就说明与孝感的地位不相称。四是有些重点工作的落实还不到位。如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是供销系统的重点工作,但有的地方不上心、行动缓慢,甚至调研都不愿深入,应付了事,落实起来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