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

【概况】2012年,全市信访工作坚持以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党的群众工作为统揽,突出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化解、非正常上访处置、体制机制创新四项重点工作和全国“两会”、省十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三个重点时段,大力推进信访事项“案结事了”和信访秩序“依法规范”,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制度,保持了信访形势持续平稳态势,实现了重点时段、重要节点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集体访为零的工作目标,为促进孝感和谐稳定、确保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推动孝感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年市县两级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信访12213批(件)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其中办理来信6475件,重信276件,网上信件5750件;接待来访5322批次15476人次,重访698批次2201人次,接待集体访699批次8099人次。市信访局受理群众信访4787批(件)次,其中办理来信3309件,包括省转信件681件,书记、市长及自办信件99件,重信225件,重信率为6.8%,网上信件2427件(省长信箱转送863件,市长信箱收信1564件);接待来访14784341人次,重访364931人次,集体访2162745人次。对这些信访事项,各级信访部门及时转办、交办,一般性问题直接进行办理,重点信访事项及时报市领导决策,或组织相关地方和部门实行联合接访,推动问题解决。2012年,市本级共编发《每日访讯》186期、《信访快报》54期、《信访摘报》33期,提请市领导接访约访29件次,召开协调会364次,直接协调处理问题189件;同时共对8件信访事项进行了复查、复核。此外,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全年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共阅信2767件,其中市级领导阅信152件,做到了“件件有批示、事事有结果”。

2012年的接访活动,各地在形式上坚持采取定点接访、联合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按规定时间、规定动作进行,在内容上以化解重点信访积案和非正常上访问题为主,明确要求重点案件比例不得少于所接访下访案件的60%,在结果上要求“谁接访、谁负责”直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真正把领导干部这支“大员”力量用在解决大案、要案、难案上,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813日上午,市委书记陶宏亲自到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待来访群众,面对面听取了原孝感市啤酒厂职工李念斌等来访群众的诉求,现场同有关责任单位分析了案情,研究确定了化解方案,得到了信访群众的认可。914日,陶书记又和市长滕刚一起到市接访中心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潘启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义明,以及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接访。924日和25日,市人大主任李海华、市政协主席李广波先后到市群众来访接待中心接待上访群众。929日,市政协主席李广波还亲自带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接访对象家中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并向上访对象致以节日的祝福。其他市级领导按照工作安排,主动到市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解决群众问题。在市级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或主动到本地本部门信访接待场所接访群众,或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带案下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全年全市共有569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接访下访,共接待群众15394957人次,涉及信访问题1897件,已化解1643件,其中开展书记大接访27次,接待群众6943265人次;市级领导到市信访局开展接访31人次,共接待群众3196人次,涉及信访问题31件。

【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2012年,全市共排查确定243件信访积案,其中涉法涉诉36件,城乡建设19件,劳动保障11件,涉军、涉教、企业改制、生活困难、农村农业等问题177件。同时,对一些极有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归口办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市、区)、乡镇场街道、村(社区)矛盾纠纷和社情民意工作网络,把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敏感时期集中排查有机结合,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收集汇总的社情民意和信访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化解,确保问题不积累,矛盾不上行。

【化解各级信访交办件】2012年,各地坚持把信访案件化解作为信访督查的重要内容,对省、市交办的信访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巡回督查,将督查情况特别是信访积案化解进展情况,实行定期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有效保证了各类交办件按期办结,做到了案件办理“无延期、无错案、无退卷”。全年市本级共受理转办、交办各类信访案件654件,到期622件已全部结案。其中全国人大交办15件,到期应结15件全部结案;省委办公厅交办90件,全部结案;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信访局交办161件,到期应结141件全部结案;市级领导包保或主要领导批交案件388件,到期应结376件全部结案;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100件,全部结案。

【化解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对排查确定的信访“骨头案”、“钉子案”、“无头案”,各地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逐一明确了包案领导和工作专班,并通过采取以党委政府“两办”、党委主要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或面对面进行交办,将化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头。在化解过程中,各责任单位和包案领导按照“百名干部包百案解百难”、“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月”等活动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予以化解,基本实现了积案“清仓见底”,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全年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共包保各类信访案件657件,其中市级领导共包保各类信访案件43件。共化解省、市交办信访积案94件,其中省交办16件全部化解,市“两办”直接交办22件,市“三百”活动交办44件,以市委书记名义交办12件。一些涉及征地拆迁、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热点和辞退(退养)民师、企业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此外,各地充分发挥中央解难资金的杠杆作用,共配套投入737.13万元资金,解决了85件特殊疑难信访个案。

【“三堵五闹”专项整治】年初,以汉川现场会为标志,在市、县、乡扎实开展了一次覆盖全域、声势浩大的“三堵五闹”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实施“三堵、五闹”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或涉军人员、民师等重点群体中的挑头人,反复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的重点人,在公安机关掌握必要证据的基础上,依法进行分类处置。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分层召开了规模庞大的动员会,县一级还分别组建了30-40人的应急处突分队,建立了由政法委牵头并实施,公安、信访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异常上访法教基地。充分运用媒体宣传、会议宣传、橱窗宣传、传单宣传及重点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活动,不仅使让广大干部职工清楚明白,自觉维护,更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反映诉求、维护信访秩序的社会氛围。全年发生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门前的非正常上访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其中来市非正常上访共22批次399人次,同比下降86%88%,信访秩序发生根本性好转。

【驻京驻汉接访劝返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市委、市政府及时对驻京驻汉接访劝返工作机制进行了调整,并充实了工作力量。对驻汉接访劝返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鄂发文〔2009105号、鄂发文〔20118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整合了市县(市区)驻汉群众工作资源,各县市区均成立了驻汉群众工作办公室,与各地驻汉办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并明确了职能,充实了工作力量。从全年工作情况来看,运行效果良好。2012年,全市赴省上访890批次1934人次,同比批次下降8.09%、人次上升0.62%,其中重访392批次523人次,同比批次下降5.31%、上升13.2%;集体访65批次776人次,同比批次上升10.17%、人次下降3.96%;到省委、省政府非正常上访共57178人次,同比分别下降45.7%41.83%;进京非正常上访57人次(其中人事分离8人次),同比下降36.7%;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11人次,同比下降63.3%。到京到省非正常上访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没有给首都和省会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依法处置和责任追究】2012年,各地各部门一方面不断加大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置力度。对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的,依照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依法处置进京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意见》和全市“三堵五闹”专项整治行动有关规定,分别予以批评、教育、训诫、警告、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等处罚,做到发生一起、处置一起,促使非正常上访人员树立依法上访的意识,形成“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要受到依法追究”的正确导向。另一方面,坚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按政策解决上访人合理诉求,致使其反复进京非正常上访的,或在重点敏感时期和重要节点,因重要信息报送不及时、稳控措施不得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导致重点对象进京非正常上访并造成影响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2012年,全市共依法处置“三堵五闹”和非正常上访121人次,送法教班培训48人次,警告23人次,行政拘留50人;共依纪处理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的责任人57人次,其中通报批评35人,诫勉谈话22人。

【重点时期信访工作】为了抓好全国“两会”、省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等重点时段的信访稳定工作,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办落实,分管领导一岗双责、分头落实,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做到了工作部署到位、重点管理到位、信息处置到位、接访劝返到位、督查督办到位,确保了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别是十八大召开前后,各地按照市委书记陶宏同志的指示精神,在全市大力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重点围绕综治信访维稳“十大机制”,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维稳、大法制的要求,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大宣讲、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事项大化解、社会秩序大整治、综治信访维稳大督查“六大行动”,大大提高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成效,维护了全市良好的社会秩序。

【群众工作部试点】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开展群众工作部试点的方案》(孝办发〔201218号)。方案明确在孝南区作为省试点的基础上,确定汉川市、应城市作为市级试点单位,方案还对群众工作部的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网络、机制保障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孝南区在明确区委群工部办公室、协调督办科、综合指导科三个内设科室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区网络办信服务中心,与区群众来访接待服务中心一同为区级财政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均隶属区委群工部(区信访局)管理,明确了相应的人员编制。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信访部门领导带班接访和联系点制度。规定每周工作日上午,由信访部门领导带领相关科室干部接待来访人员,尤其是群体性上访问题,按照“首办责任制”要求,谁接访、谁负责,认真做好接访后的协调、交办等工作,直至问题妥善解决。同时要求每名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一到两个县市区、乡镇、村(社区)和一名上访贫困户,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帮助联系点建章立制,改进工作;为上访贫困户办1-2件实事好事,沟通感情、解疑释惑,解决上访人的实际问题。

【两级接访中心工作联动】积极整合市区两级群众信访接待服务中心资源,充分发挥联合接访、会商督办职能,实行共责事项联合接访,重点案件及时会商,重访事项联合督办,重要信息及时沟通、学习交流定期组织等一系列联动机制,有效增强了市区两级中心协调处理上访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进了事要解决,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市区接访一体化。

【重点信访问题会商督办】在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和重点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对各类信访突出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一些重点、热点、难点信访问题,由信访局领导、信访督查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定期召开会商会,集中分析研究案情,明确案件化解的工作方案,最后将会商的结果,根据案件的重要程度以专函的形式交办有关单位或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同时将专函交市信访督查员进行督办。

【应城市疑难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应城市为了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地解决信访积案和疑难信访问题,专门建立了疑难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评估机制,并针对涉法涉诉、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安全生产、医患纠纷、校园安全、交通事故及其他非正常死亡等9类信访突出问题分别成立了9个专业评估委员会。对一些信访积案和疑难问题,通过听取诉求、调查核实、分析评判、评估结论、结论运用五个评估步骤,明确科学结论,提出合理标准,为积案化解提供重要参考,大大提高了特殊疑难信访问题化解的权威性、科学性。运用这一机制,该市筹措22万元资金成功化解了上访多年的老户张珍香。

【信访工作奖惩制度】市委、市政府规定,对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年终考核在全市排名前三名的县(市)区和排名前十位的市直部门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处置不及时、方式不妥当,导致大规模进京上访,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对长期改变不了工作被动现状的,实行组织处理,对责任人实行免职或调离。各县市区也加大了信访工作奖惩力度,如孝南区将信访与维稳工作绑在一起,一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行同奖同惩,最高经济奖励额度达20万元,最高经济处罚达35万元,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还将依照管理权限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服务中心工作获表彰】积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和“解放思想促发展、纠风正纪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三万”、党史知识竞赛、五亮五比五创、红色革命教育等活动,引导信访系统干部牢固树立“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作风过硬、工作一流”的工作理念。全市共有6个信访工作机构和28名信访干部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其中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受国家信访局表彰的从事信访工作25年以上干部6名,受省委省政府表彰1名、省委表彰7名。

【干部队伍建设】2012年,市局提拔了1名县级干部和1名科长。孝南区对从事信访工作8年以上的专职信访干部提拔为副乡局级领导干部2人;安陆市先后对信访局2名干部提拔为副局长。认真组织举办干部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均举办信访干部培训班,先后2次邀请省信访局信息技术专家到孝感对七个县市区和两个开发区的系统管理员就全国信访信息系统操作应用专门进行集中培训,有效的提高了信访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孝感市信访局领导成员名单

2012年度)

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

                                                         万建明

                 丁日晶

                      梅郁芬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