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十人团”的建立与发展

“抗日十人团”( 抗日以每10人为一基层单位,简称“抗十团”)是由京应县委倡导,经中共鄂中区党委批准,于1938年秋组织和发展起来的。开始主要分布在京应县的西家冲一带,有近1000人。该组织由党员骨干串联动员群众组织而成。9月,“抗十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京应县的丁家冲召开,到会代表近60人。会上成立了京(山)应(城)“抗十团”总部,由京应县委民运部长汪心一任总团长,总团部设在小丁家冲庙塆。会议向京应各地提出“为发展团员五千而奋斗”的口号。大会闭幕以后,总部在京山石板河举办青年训练班,为“抗十团”培训了800多名骨干。学员结业后,深入各地发动群众,组织“抗十团”,使该组织得到迅猛发展。不到3个月,仅京应县的团员就达到上万人。

安陆的“抗十团”组织,是从京安地区、安随地区发起的。1939年秋,安陆工委在青龙潭建立后,以胡山为书记的全体工委委员,不失时机,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每保设立分团,使“抗十团”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起来。1940年10月,京安地区召开“抗十团”代表大会,成立了京安“抗十团”总部,曹冰清当选为总团长。

在天汉地区,“抗十团”组织发展也很快。1939年10月,根据中共天汉特委的指示,彭怀堂、龙登云在襄河沿线发展“抗十团”。1940年1月1日,天汉“抗十团”总部在汉川陡埠头成立。陈秀山被选为总团长。天汉“抗十团”成立后,立即派出巡视员到各地指导组建基层组织,在襄北的城隍、分水、垌塚、吕家港、虾子沟、韩家集、麻河等地均建立了区团;在襄南,川汉沔工委建立了芦排、杨曲等区团。仅几个月时间,天汉“抗十团”参加人数达4万人以上。

“抗十团”具有半军事、半政权性质,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没有自己政权情况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主要任务有打击汉奸,摧毁伪政权(或控制伪政权为抗日服务);站岗放哨,扩军支前;组织群众,调解民间纠纷;打击零星日军,没收仇货等。

193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发出《关于深入群众工作的决定》。根据《决定》精神,中共鄂中区党委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大力组织“抗十团”。在极短时间内,“抗十团”很快普及到京应、应城、钟祥、安陆、云梦、天汉等地区。县设总团,区、乡设分团,组织既成体系而且严密。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整个鄂中地区有“抗十团”团员近15万人,仅安陆县就有5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