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南下中原与孝感解放区的恢复扩大

1947年夏季,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俗称刘邓大军)4个纵队共12万余人南下并于6月30日夜在鲁西南强渡黄河,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北麓。与此同时,中原独立旅也在张才千的率领下离开原驻地河南省招城县南下。8月30日独立旅到达光山县与刘邓大军汇合,完成了重返大别山的征程。

正当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实施战略展开之际,已被改编为刘邓大军第十二纵队的原中原突围的主力军在李先念的率领下,于8月5日从山西晋城出发南下,于11月2日到达光山县,实现了重返鄂豫边区的夙愿。刘邓大军南下中原为包括孝感诸县在内的大别山解放区的恢复扩大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在孝感境内的平汉铁路以东,鄂豫区下辖的第三分区管辖礼山、黄安、黄陂和孝感(路东部分)等4县。分区党政军领导机构于10月下旬建立,先后驻礼山县四始墩和李园等地。在分区党委的领导下,所辖4县的党政军领导机构也迅速组建,这就使孝感解放区路东部分的恢复扩大有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按照分区的统一部署,礼山、孝感两县军民先于1947年冬开展了剿匪斗争和土地改革,次年春又全力投入大别山反围攻斗争。这些斗争都为巩固和扩大解放区做出了贡献。

在平汉铁路以西,孝感解放区所辖的云梦、应城、安陆诸县和孝感县的路西部分隶属于江汉区第二分区(后改称鄂中分区)。分区领导机构建立之后便立即按照“划县、分兵,消灭土顽,铺开摊子”的方针于1947年冬和次年春,在鄂中地区与国民党土顽武装进行了20多次战斗,建立了京安应中心县和应城工委。为了恢复与扩大安应、云孝解放区,中心县大队配合军区主力和第一、第二分区部队先后攻打安陆和云梦两县县城并取得了较大的战绩,云孝工委旋即建立。到1948年6月,上述中心县和各工委改建为云孝、天(门)汉(川)和京(山)应(城)等县委。与此同时,分属于江汉区第一、第三分区的安(陆)应(山)县委和(汉)川汉(阳)县委也在斗争中诞生。各县县委在第二和第一、三地委的领导下,将建立基层民主政权和动员青壮年农民参军作为工作重点,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仅安应县的不完全统计,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便动员了1000多名农民子弟参军参战,还与50多位中原突围时隐蔽和掉队的干部取得了联系,解决了全县9个区干部和县区武装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

1948年1月,为巩固与扩大孝感解放区发起了东阳岗战斗。中原突围后留在孝感路东坚持斗争的罗辛楚(时任孝感县长)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在路西恢复与扩大云孝解放区的斗争中,突围后留在原地坚持斗争的饶民太、杨祝三等人的英名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永远载入孝感革命斗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