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起步

1953年冬天,中共孝感地委和孝感专署在组织全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后,迅速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重点是工业化建设。遵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的安排,地委和专署从各县选派近2万民工参加武钢建设,并从当年开始,先后选调600多名优秀干部,投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中有2名地级干部,150余名县级干部。他们之中有的到国家重点企业工作,有的到湖北省属企业和南方数省工业战线工作,有的到孝感本地厂矿工作。

地委和专署在支援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和省属工业建设的同时,新建一批地方国营企业,积极发展孝感本地工业。一是发展电力工业。从1953年起,将孝感专署电灯公司大幅度扩建增容,改建成孝感专署第一发电厂。1954年,又同驻花园区的部队合作,新建一座火力发电厂,称为孝感专署第二发电厂,发电量达到110万千瓦小时,既满足了驻军的用电需求,又解决了当地工厂和居民的用电问题。二是在专署建设科设立农具股。各县相应设立农具推广委员会或者配备农具专门干部,具体负责扩建和新建专、县两级的农具厂,改良、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到1956年底,全区改良和试制新式农具24种,推广新式农具15372件。孝感农具厂于1957年试制的新式单铧犁,使用性能好,深受用户欢迎,当年就推销了6000余部。三是扩建和新建了一大批油、纱、酒、石灰类型的地方国营工厂,使全区的地方国营工厂在1956年发展到110个,拥有工人6124名。地委和专署对上述地方工业加强管理,严格经济核算,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其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又利用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设新的工业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到1957年年底,全区工业基本建设投资达到540万元(新币,下同),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达到133个,共计职工6792名,全年完成工业产值8950.57万元。加上公私合营、手工业合作社等性质的企业,全区共有工业企业1229个,职工3.5万余人。各类工业总产值达到14886.30万元,超额完成了孝感专区“一五”计划地方工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