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非公经济人士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非公经济人士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孝感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何霞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从我国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力看,他们完全具备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实力。如何正确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统战部们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支持新农村建设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应尽职责。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承担起了很强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宏伟事业,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作为得益于党的富民政策先富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义务回报社会;

二是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责任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对非公有制经济又是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涉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服务范围、效益潜力在农村,通过支持新农村建设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村需求扩大,不仅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使非公有制经济本身发展壮大。要善于把握机遇,把资金、技术、智慧投入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既加快新农村建设,又做大做强自身企业,达到实现互惠双赢的目的。

二、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关于认真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意见》文件中指出:“支持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的‘争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倡议,引导和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实行一个企业帮助一个村,或几个企业帮助一个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们孝感市委统战部重点抓了“民企联村”活动。“民企联村”是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我们注重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一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一村”等形式,围绕产业延伸、资源开发、基础建设、劳动力转移几个重点,开展村企合作,走出了一条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非公人士与农民携手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农村建设新路子。2009年,我们孝感市共组织458 家民营企业与370 个村建立了对口联系,对接项目 416 个,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帮困捐款1.48亿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1.3万余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并相互促进的一种经营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也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安陆市禾丰公司,近三年来,公司按照“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12个乡镇办事处5万多农户签订了15万亩优质稻购销合同,建立了稳定的农户种植、公司统一收购关系,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农户年收入都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孝昌县冠昌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经销、农业项目推广和农业技术支持为一体的行业组织。合作社自2007年开展“民企联村”活动以来,按照“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连锁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思路,完善“党员带社员、社员带农户”的“双带”模式,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了分社,发展社员267人,网络林果茶种植户1.1万家,开发建设果品基地13.5万亩,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社为主、12个分社为辅、267个社员为骨干、1万多农户为基础的农村专业合作网络,办成了助农增收的新平台、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和谐社会的新亮点。

二是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民企联村”活动中,民营企业捐资捐物,为结对村修路、架桥、进行电力改造、挖当家塘堰、改厕改水,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云梦县富思特集团与吴铺镇曲湖村携手共建新农村,近几年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帮扶曲湖村发展工业、特色农业、生态休闲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布局优化、住房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的目标,全村电话通讯、有线电视入户率100%,实现水、电、气户户通,开设了村级医务室,修建了标准篮球场和乒乓球活动室。汉川福星集团,坚持“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企业宗旨,从1996年起,在全市率先实施“以企带村”发展模式,将企业周边的福星村、李花村3000多户农民纳入公司管理,采取选派干部、选送项目、扶持资金、培训技术、吸纳用工等办法,使两个村的农民迅速走上了富裕之路。集团先后投入资金2.7亿元,兴建了水、电、路、气等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及文化休闲场所,统一规划建设农民住房,1300多农户住进了别墅楼。统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修了1万多米硬化渠道,4座桥闸,改造冷浸田1400余亩。

三是参与农村社会服务业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帮扶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发展的质量,湖北宇济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汉江为联系的村捐款1000万元修建了福利院和学校。云梦籍民营企业家,深圳美丽集团董事长欧阳祥山,发达不忘桑梓,得知家乡文物古迹亟待修缮和保护的消息后,捐资2000万元修建云梦祥山公园和博物馆,保护家乡文化遗产。

四是参与农村人才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我们全市有1300多个村,其中有128个村由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兼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他们将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新观念、新知识等传输给村民;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同时,发挥企业优势,注重为农村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有技术的骨干人才。这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回归,使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气息,领略到“市场”的魅力,拓展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提高了技能,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是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持久、健康发展的关键。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就是动员、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双方意愿,在帮扶关系上,我们只牵线搭桥、双向推介,绝不采取行政命令,更不能强行摊派。要找准方式方法,既要让非公经济人士自主选择,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帮扶资金、物资、项目规模等事项上,由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确定,不进行干预,不下达指标。

二是坚持合作共赢、义利兼顾、互惠互利的原则。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旋律,又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壮大非公企业经济人士为主攻的方向。改变过去的“输血”为现在的“造血”功能。做到新农村建设与非公经济人士双赢为最佳。既为非公经济人士的企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和深厚的发展潜力,又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非公经济人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坚持因企因村制宜、企村互动、注重实效的原则。 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企业联系帮助一个村或几个村的建设,这是一项新事物,没有规律可循,企业乡村情况千差万别,特点各异。必须因企因村制宜,帮助分析企业优势和联系村的资源情况,着眼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长远利益,选准能够取得最大效益的合作项目。同时引导村民自力更生,双向互动,不把联村企业当慈善机构,做到主动对接,积极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