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

全市现辖5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良种场、1个经济开发区,414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3253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1103.38平方公里,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56.55万亩。年末户籍总人口68.1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9‰,计划生育率97.51%。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37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6.8%(下同)。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3亿元,增长5.1%;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28亿元,增长24.3%;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58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3.942.233.9调整为24.550.125.4。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

全市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55.13亿元,增长17.5%,其中农业产值21.27亿元,增长11.1%;林业产值0.60亿元,增长18.5%;牧业产值20.67亿元,增长26.3%;渔业产值11.90亿元,增长1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9亿元,增长2.5%。农作物播种面积144.81万亩。全年粮食产量37.60万吨,增长0.2%;棉花5338吨,增长12.6%;油料3.30万吨,减少4.4%;蔬菜54.97万吨,增长1.9%;水果1.49万吨,减少12.2%。人工造林面积3.44万亩,增长20.0%;育苗面积2801亩,增长3.7%;成林抚育面积8.55万亩,增长0.1%。主要林产品产量78吨,增长4.0%;茶叶240吨,增长7.1%。大牲畜存栏4.00万头,减少2.6%;生猪存栏43.95万头,增长23.6%,生猪出栏44.23万头,增长4.9%;家禽出笼1663.51万只,增长10.8%;禽肉产量2.44万吨,增长12.0%;禽蛋产量9.56万吨,增长18.2%。淡水养殖面积17.67万亩,增长7.9%。水产品产量5.60万吨,增长9.9%,其中淡水养殖产量5.04万吨,增长10.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80吨,与上年持平;农用化肥施用量12.34万吨,增长1.1%;农药使用量808吨,减少11.8%;农用柴油使用量6849吨,增长3.3%

全市国有和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6家,比上年新增8家,增长5.1%;盈利百万元以上企业121家,增加31家,增长34.4%。实现规模以上现价工业总产值193.88亿元,增长53.3%,其中驻应中省属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68亿元,增长27.1%;市直工业实现总产值25.09亿元,增长9.97%;处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16.03亿元,增长77.1%;镇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7.01亿元,增长74.3%;开发区工业实现总产值7.08亿元,增长21.5%,办事处工业、镇办工业和开发区工业成为支撑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5.37%,比上年提高56.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2%。全员劳动生产率253574.9/人,产品销售率97.0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纤维石膏63.28万吨,纯碱143.03万吨,烧碱3.69万吨,氯化铵273.20万吨,原盐403.86万吨,药用瓶塞30000万只,膏粉82.42万吨,啤酒23753千升,水泥99.12万吨,复混肥27.26万吨,棉纱7417吨,面条6091吨,包装袋2.30万吨,大米21.29万吨,服装915.70万件。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3亿元,增长44.0%,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69.46亿元,增长15.3%。在全部投资中,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46亿元,增长43.3%;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6.62亿元,增长50.0%;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84亿元,下降10.3%;农村私人完成投资5.31亿元,增长21.0%。完成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9.56亿元,增长22.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0亿元,增长9.9%。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20.46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3亿元,增长33.0%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0亿元,增长21.1%,其中批发业完成14.98亿元,增长5.6%;零售业完成40.26亿元,增长32.5%;住宿和餐饮业完成6.26亿元,增长0.9%。通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获得全省旅游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汤池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应城孔庙、烧香台、寿宁禅寺等一批旅游景点设施进一步完善,汤池温泉、金港大酒店、应城宾馆等宾馆酒店服务标准进一步提升。汤池温泉一期改造项目开园营业,二期改造工程投入3.5亿元,项目建设正在加紧进行;总投资80亿元的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成功签约,其中投资10亿元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增长10.2%;旅游综合总收入6.9亿元,增长15.0%。全年完成出口创汇2543.2万美元,增长20.0%;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出口创汇84.1万美元,增长32.0%。市场物价继续走高。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2.8,上涨4.3个百分点,其中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价格涨幅较大,鲜菜类、粮食类、蛋品类、水产品类等主要生活消费品价格涨幅均超过10%以上,分别达到19.7%19.7%18.1%1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9,上涨3.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0.8,上涨2.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政府实事工程总投资4.49亿元,完成古城大道、体育场路、蒲阳大道、体育场南路刷黑工程;完成蒲阳大道、体育场南路沥青混凝土道路改造工程;完成大智路、城南大道、古盐大道等道路及下水道扩建工程;完成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和武荆高速公路连接线22.3万平米景观绿化带建设工程;完成人民公园、杨家台休闲区、汉宜大道、长荆大道绿化等一批市政建设工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3.2平方公里,人均绿化面积12平方米。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由5万吨扩大到10万吨,城市居民供水普及率98%以上;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出厂水质全面达标;维修改造城区泵站4座,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公厕16座;建成西十过渡性垃圾处理场,光辉垃圾处理场建设正式启动,城市主次干道清扫率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开通6路公汽,更换公交车18台,建设廉租住房3万平米、经济适用房3.7万平米。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保证了市区饮用水安全;综合治理膏矿含盐废水,督促6家企业落实清洁生产;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执行率达到100%。检查各类工业企业108家,检测污染防治设施82台套,检测率100%。化学需氧量削减率9.0%,二氧化硫减排削减率5.7%

投资1亿多元,完成武荆高速后续及配套工程50多处,结束了应城市境内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完成12.9公里的汉宜公路应城段东线刷黑工程、14.1公里的老白线改造工程、1.5公里的二矿至一矿道路改造工程、100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1.41公里的渔子河水库交通复线工程、1.5公里的民营经济园道路工程、应城一桥拆除重建工程、10座桥梁改造工程,新建汤池二级客运站和年吞吐量达到30万吨的天鹅码头。全年完成客运量657万人,客运周转量35860万人公里,增长0.3%;完成货运量609万吨,货运周转量48344万吨公里,增长70.6%。邮政实现业务收入2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电信完成业务收入4082.27万元,比上年增长1.1%。新建c网基站20个、CDMA基站53个,其中3G基站覆盖所有乡镇。供电部门完成新建城南新区220千伏、东马坊110千伏输变电站选址和土地征用等前期准备,推行了一户一表报装流程。全年完成售电量6.9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2%;综合线损率5.44%,下降0.02个百分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6881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5亿元,增长14.4%;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08亿元,增长21.7%。全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累计99.46亿元,增长22.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2.61亿元,增长18.6%;各项贷款余额累计达到53.85亿元,增长4.3%。实现各类保费收入2.31亿元,下降16.9%,其中实现财产险0.28亿元,增长17.9%;人寿险2.03亿元,减少20.1%。支付各类赔款0.30亿元,赔付率13.0%,上升5.1个百分点。

全年成功申请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省级研发项目7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38.6%。引进创投资金3000万元,风险融资730万元,新增科研投入7000多元,5家企业进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行列。争取科技发展资金1940万元,申请专利57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8项,其中5项填补国内空白。投资4095万元维修校舍41924平方米,完成30所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高考上本科线3167人,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评议文字”验收。新建城乡全民健身体育场馆38处,文化体育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建成农家书屋120家,完成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修建。主办节庆广场文化活动6场次,开展体育健身比赛3场次。组织开展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存271处,普查覆盖率100%。广电部门新闻组稿4942条,中央、省级媒体用稿691条,孝感级媒体用稿1422条,摄制专题片25部;引资1000万元改造奥斯卡影宫,建成凯撒国际俱乐部;投资600万元,敷设光缆1236芯公里,新建电缆支干线51.2公里,新增农村用户10195户;加快光纤到小区、到楼栋建设步伐,地埋光缆18公里,架空电缆3公里,安装光接收机15台,新增城区用户1956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5.5万人,参合率97.76%;参合农民就医补偿48.3万人次共4935.81万元。门诊单处方平均费用下降4.3%,住院平均费用下降6%。重大传染病发病率195.76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0,出生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99‰以下。儿童常规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免费接种率达100%

城镇新增就业6776人,下岗再就业2464人,实现创业4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6%以内。各类社会保险参保192897人,累计征缴保险费2.18亿元,增长29.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5968人,参保率90.2%;发放企业离退休养老保险13283人次1.29亿元,社会化管理率、社会化足额发放率均达到100%。落实城市低保对象510911173人,落实农村低保对象749216184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5元,增长10.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56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平纯收入7028元,增长1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770元,增长8.6%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主要问题:一、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三次产业和城乡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四、思想解放不够,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朱高文应邀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11日,应城市市长朱高文应邀赴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领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牌匾,这是应城市连续五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殊荣。

【应城实小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殊荣】1月,应城市实验小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此项殊荣是该校获得“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两度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之后,再一次夺得的国家级荣誉。

【光明社区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34日,从省民政厅救灾减灾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应城市城中办事处光明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民政部联合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荣誉称号。

【省委书记罗清泉来应城调研】324日,省委书记罗清泉就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应城市视察调研。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伟年、市委秘书长彭桃安等领导,应城市委书记朱高文、市长徐长水、副书记汪继芳等领导陪同调研。罗清泉一行视察了九州通集团应城医药有限公司和湖北瑞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他要求九州通加强药品仓储和配送中的安全管理,在全行业率先使用物联网技术,与红外感应、全球定位和物流技术整合,掌握物流核心技术,进一步做大医药物流;要求瑞丰粮油公司油脂项目尽快开工投产,争取早日发挥效益。罗清泉充分肯定了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对全年的工作要抓紧、抓早、抓实,要引进和启动一批关系全局、有利于增强后劲、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大项目的要求。

【汤池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622日,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应城市汤池镇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旅游名镇”。20087月汤池镇被湖北省政府纳入湖北省旅游名镇创建示范试点镇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独特的地热资源优势,重点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汤池温泉旅游景区全面升级,增加多功能温泉泡池,扩建高级温泉会所,重塑生态宜人的森林温泉池区,为旅游名镇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省长李鸿忠来应城调研】830日,省长李鸿忠来应城调研,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伟年及应城市委书记朱高文、市长徐长水等陪同调研。李鸿忠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一手抓打基础、管长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上水平;一手抓“五保一夺”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抗灾自救夺丰收。他强调发展温泉旅游经济,一定要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勉励十三香应城公司发挥应城盐矿资源丰富和地处中部、便于辐射全国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合理布局,取得更好更快发展;肯定了双环科技股份公司重视安全生产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项目签约】96日,应城国家矿山公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应城金港大酒店举行,应城市市长徐长水与广东振鹏集团董事长刘振初代表双方在合作开发协议书上签字。总投资80亿元、首期投资10亿元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风景区正式开工建设。应城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应城市西北风景秀丽的团山,距应城市中心城区约6公里,是应城最早进行石膏开采的地区,矿业遗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拥有全国最大的石膏矿井。园区总规划面积约25平方公里,建设项目分为公益性项目、经营性旅游项目和商业性地产项目共三大类。包括入口牌楼、矿山公园博物馆、主碑广场、游客接待中心、专用旅游道路、遗迹遗址景区、团山寺、文体公园、野外拓展基地、水上游乐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地下博物馆、星级酒店及水岸别墅等,分十年建设完成。

【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陈金英】1122日,《人民日报》06版头条以《陈金英农民身边的“120”(身边的感动)》为题刊登了陈金英的事迹,《湖北日报》曾以《“赤脚医生”陈金英》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陈金英,1950年出生,1976年从部队复员后担任应城市田店镇店坡村卫生员,现任田店镇店坡卫生所所长。3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乡村卫生一线,默默在农村为农民服务,7个村5000多人都受过他的帮助,尽自己所能让乡亲们减轻了一半的看病费用。1999年、2007年先后两次被中国卫生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并出席中国优秀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他的事迹被编入《世界好医生》一书,被《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网、《今日信息报》、《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权威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入围湖北经视2010年度感动湖北人物评选候选人。1111日,中共应城市委作出《关于深入开展向陈金英同志学习的决定》(应发〔201017号),号召全市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陈金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

【应城市荣获首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129日,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授予应城市等266个县(市、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应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中共应城市委员会

市委书记朱高文

副书记徐长水 汪继芳 翁晔

市委常委朱高文 徐长水 汪继芳

             翁晔   席国爱 刘敬喜

             熊建平 刘高刚 陈显

             邹巧琳(女)许一鸣

             刘国平

应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朱高文(兼)

副主任刘纯明  陈茂林  吴火祥

         叶双喜  程三荣(女) 谢小平

应城市人民政府

市长徐长水

副市长席国爱  刘敬喜 许一鸣

         袁长祥  李晚霞(女)

         邱显春  阮炎坤 姚亭华

         杨汉祥  熊德琪

 政协应城市委员会市政协主席张诗勤

副主席韩瑞峰  张新平

付艳琼(女) 胡瑛 张锋

(张红权)

【城中街道办事处】城中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市中心城区,位于应城市中部偏北,国土面积27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4个村,总人口87730人,耕地面积7025亩。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526万元,人平纯收入7502元,2010年度综合考核位居应城市乡镇第一名,在孝感市综合责任目标考核中位居第二名。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处拥有规模以上的企业23家,新增5家;其中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1家,过100万元的企业6家,过50万元的企业10家;增幅达25%的企业有16家。恒天公司、鸿祥化工、玉兰公司、恒达公司和恒威制衣等一批企业进一步壮大。不断发展壮大的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家用电器等六大产业集群的产值和利润占全处工业比重的80%。扎实做好融入武汉城市圈和“回归工程”工作,九州通医药物流、鸿祥化工、湖北瑞丰白玉面条等项目进一步壮大。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处共引进50万元以上项目22个,协议引资额5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2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5个。益盐堂(应城)健康盐有限公司、北京国美应城分公司、应城市宇洋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项目纷纷落户城中。投资1500万元完成烟应公路黑化,古盐大道、大智路东端等2条道路硬化以及给水、排水、绿化配套工程。总投资2.1亿元的湖北索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地300亩,产能可达20万台电热水器和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总投资1.5亿元的湖北瑞丰粮油项目在完成挂面车间的基础上,正在完善仓库和储油罐的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益盐堂(应城)健康盐业项目,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投资近15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7公里;投资84万元,整体更新了保丰村范岗抗旱泵站,更换国光泵站排渍设备一台套,在国光、周陈两村挖抗旱井70口,解决了近23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和城区排渍压力;投资13万元,深挖当家塘堰三口,土方3万方,新增蓄水5万方;投资10万元,清理农村抗旱排渍沟渠9500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办事处坚持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房地产市场等相关产业。新注册三产业企业50家以上,注册资金1.5亿元以上,其中包括创意、商贸、金融等产业。全处拥有各类大型宾馆20余家,商贸街6条,先后开发大都商城、欧景花园、都市画廊等7个商住项目,平稳推进长湖铁路北坡开发、文昌路“城中村”改造、碾屋商城等4个项目。2010年,全处三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处国内生产总值的46%

民生问题逐步改善。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汪家台一二三路、振兴一巷、新河社区主干道、碾屋社区一巷等20条道路的硬化和刷黑;启动建设了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扩容和5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就业服务,2010年全处有近20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全处为3300多户9150名城镇居民办理了城镇低保,为375794名农村群众办理了农村低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新征82.7亩土地用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全处有109户低收入户住进经济适用房,有43户低保户住进廉租房。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通过党建活动共筹措资金80万元,为群众办实事40余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信息数据质量一次性通过验收。没有发生一起因食品药品引发的事故。农村新婚对象免费婚检率达到100%,人口出生率为7.89‰,自然增长率为4.9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0109,计生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受理信访件55起,办结率达100%。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出现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应斌

办事处主任盛必胜


【城北街道办事处】城北街道办事处位于城区北大门,西与杨岭毗邻,北与杨河交界,东靠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南与陈河镇接壤,汉宜线、汤八线、随应线、烟应线贯穿城北,富水河横贯全境,是武汉前往汤池温泉旅游中心的必经之地。国土面积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540亩。辖33个村、3个社区,26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万人。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633万元,农业总产值382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96元,全处综合经济实力在孝感市处于第24位。

工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办事处坚持“提升石膏产业”指导思想,围绕石膏产品深加工做文章,采取以商引商等办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相继引进湖北钧胜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卓邦石膏制品有限公司、璞德石膏公司等石膏加工企业14家,年膏粉加工能力35万吨,石膏加工产值4.6亿元,石膏工业已成为城北支柱产业。

旅游项目方兴未艾,产业格局加快转型。城北毗邻城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旅游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0年,先后引进一期投资过10亿元的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五龙寺宗教文化园,投资过1000万元的雅园农庄、农耕年华、和信生态园、北冰洋度假村、五龙山庄、盛世农庄、彼洋休闲等一批旅游项目。形成了从单一依靠石膏资源的工业经济转变为依靠旅游业和石膏产业齐头并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城郊型农业逐渐成为城北农业的主要特色。全处建成蔬菜基地4618亩;精养渔池3800亩;生猪出栏4.3头,肉鸡出栏126万只,养鸭27万只。规模化养殖、集约经营模式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新农村建设点面结合,稳步推进。抢抓白杨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机遇,促进新农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2010年,全村先后筹资180多万元硬化了4.5公里的通村公路和6.5公里的通湾公路,切实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投资5万多元,建立了垃圾池6个,购买垃圾箱25个,着实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投资30万元,种植树木4500多棵,绿化了村湾之间、湾湾之间的道路。全处2010年修建通村公路9.4公里,养护公路69公里,完成沼气池87口,新接广播电视858户,广播电视信号户通率达100%。挖解塘堰58口,渠道清淤硬化21公里,水库整险加固三处、机泵站维修配套5处,县河堤削坡减载二处,兴建安全饮水系统二处,完成总土方量70万方,处、村总投资600余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投资50万元,对办事处福利院进行扩建改造,确保了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共发放三补资金507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助200多万元,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2万人,群众参合率达98%;开展赵畈、盛滩、白杨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有效解决2.3万人的饮水问题;一矿到二矿公路、县河西堤公路、办事处门前路硬化工程的完成,极大的提升了城北的形象,方便了群众的出行;投资1600万元新建矿区廉租房,改善了矿区职工的住房条件。投资90余万元,建设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全年共受理办结各类事项2000余起,起到了“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的服务效果。2010年全处社会治安良好,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被评为应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四明

办事处主任蒋涛

 

【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市中心城区东部,其中:刘杨村、栗树村、艾庙村和东十村一部分已纳入市城区规划。现辖14个行政村、一个蒲东社区、一个盐矿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12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3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80亩,总人口29816人。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711万元;完成财税收入1268万元,引进项目9个,引进资金11290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000万元。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各项政策补贴资金,全年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150多万元。全处水稻保险面积15878亩,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一是规模养殖上档升级。栗树村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年出笼40万只优质蛋鸡基地和标准“150”模式猪舍30栋,年出栏生猪10000头基地,年创产值逾4000万元,纯利润500余万元。二是个体养殖业蓬勃发展。刘杨村樊安纯投资50万元在三杨畈建成年出栏500头商品猪小型猪场,年利润30余万元;复兴村利用荒岗地建猪舍10栋,年出栏商品猪1000头,年产值180万元,利润60余万元;孙熊村引进个体老板联合修建20栋标准鸡舍,常年饲养蛋鸡20万只,全处形成了年出栏生猪15000头,蛋鸡60万只畜禽养殖产业链。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程成绩显著。先后引进了湖北远达农机有限公司,投资4200万元;应城市精华汽修,投资1500万元;湖北豪丰米业改扩建,投资3000万元;市鑫达矿粉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湖北惠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湖北魏氏食品公司技改扩能投资350万元;市亿象新型墙体材料公司技改扩能,投资600万元;市源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万元;栗树村千亩大棚蔬菜基地,投资760万元。累计实现内联外引资金11290万元,可新增产值8000余万元,利税350万元。

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速。为支持新都化工有限公司上市技改扩能,搬迁720余户,总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拟在汉宜大道以南规划380亩土地,建设高规格还建房。

 

街道党工委书记朱进军

办事处主任李艳霞

 

【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位于应城市东部,辖20个村,3个社区,国土面积29.4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2010年完成本级生产总值33.52亿元,财政收入504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896元,农民人平纯收入7142元。

经济转型实现新跨越。坚持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实现了由传统依赖型向开放外向型转变。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做好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工作,增强了企业造血功能,传统产业实现了改造升级、脱胎换骨。十三香调味品、硅材产品、彩印包装、新型墙体材料等产业蓬勃兴起,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现。物流运输、总部经济、新型服务业等新业态方兴未艾,区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转型发展有力地增强了区域综合实力,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21家,财政收入步入5000万元俱乐部。

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迈出新步伐。广泛开展品牌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呈现出“引进企业发展快、签约项目开工快、洽谈项目落户快”的良好态势。上海集萃、湖北擎天、武汉汉虎、金利源等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纷纷落户东马坊。全年共引进项目28个,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3个,融圈及“两型”项目9个、回归项目7个,内联引资4.3亿元。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细蔬菜、豆皮加工、禽畜养殖、木材经销等特色农业板块规模壮大,种养加大户逐年增多。多方筹集资金600万元,实施曹夏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改造机(泵)站1座,兴建节制闸1座、机耕桥5座,硬化排水沟2500米。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新建改造当家塘13口、新增蓄水能力20余万方,清淤深沟大渠3226800米。认真抓好“镇村清洁工程”,大郑、夏庙、李台、汪前、宋杨、曹大、新集、黎么、港二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城市建设管理开创新局面。投资100多万元修编东马坊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20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老城区抓改造、新城区抓建设、工业园抓配套,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发东马坊粮管所闲置土地资源,已完成拆迁工作。多方筹集资金,黑化了化工大道、改造了滕西路下水道,并铺设了人行道彩色地砖。创新城乡管理新机制,加强环境卫生、医疗卫生、食品卫生体系建设,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有序开展。

民生改善跃上新台阶。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新增农村安全饮水800余户、2000余人,群众安全饮水率达98.6%。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增就业岗位1500多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200多人。新增“五项”保险人员2216人。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完善镇村两级综治维稳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全省一流派出所。新建农家书屋10家,实现村(社区)全覆盖。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26户。成功举办“我的读书格言”有奖征集、赏菊东马坊、迎新春音乐会等文艺活动,组队参加市“鑫龙杯”乒乓球赛夺得两项冠军和两项亚军,在首届应城老龄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优异成绩。驿中文化体育广场投入使用,为人民群众健身锻炼搭建了平台。

 

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拓

办事处主任王鑫

 

【长江埠街道办事处】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位于应城、云梦、汉川三县(市)交界处,是“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核心区和“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国土面积18.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9137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9亿元,比上年增长69.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亿元,比上年增长82.17%;完成工商税收45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6970元。

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打造大平台引领发展,筹资完成了赛孚新区下水道、园区供电线路、供水管网、通讯线路、发展大道与黄金大道支路硬化等工程建设,正在修建全长1800米,路基宽24米,路面宽14米的发展二路。招商引资提速发展,先后引进了上海卓熙公司、武汉家美、凯森、宏盛等6个新项目。引导德邦、志诚、吉和昌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对原来的老设备、老工艺进行技术改造。10月,力发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开发新产品。优化软环境加快发展,密切保持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等大专院校的联系,坚持与工商银行、农行、信用社等金融界开展银企互动,大胆尝试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新的信贷产品,先后帮助企业争取信贷资金3600多万元。

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新成绩。发放惠农补贴资金48.54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了7980万元。投入资金150万元,完成了黄窑泵站抗旱设施维修、杨泗庙泵站排涝设施检修更新和上莫泵站建设。投资600多万元,修建2000米通组路,硬化3000米沟渠,建成5处水泥禾场,新建2处村级休闲广场,落实14名管护人员;添购1台垃圾车,新建11个垃圾池和10个垃圾箱,兴建4口自关沼气池,配足清扫工具,配备23名垃圾清扫员。上房、雷岑、九屋、左家、苏台、祁墩等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竣工后,可解决6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300多万元,新建绿化岛1500平方米,农村和城区植绿12.8万株。重新安装和更换80盏路灯,新建陵园路公厕1所,硬化陵园路300平方米,完成步行街下水道、水管网及电线改造和中小学教学楼改造升级工程。成功举办长江埠商业街开街和中百仓储开业庆典活动,解决100多人就近就业问题。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集农贸市场和幼儿园于一体的中百二期工程和长江小学门前的早点水果摊位升级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发展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果。城镇新增就业3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50人。共发放救助资金96万元,惠及7432927人;129292人已进入城镇低保,210505人已进入农村低保。排查矛盾纠纷15起、调处13起。顺利完成原日化厂、家具厂、工艺二厂、合作商业、服装厂等集体企业改制及市阀门厂改制后续工作,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争创基层示范医院活动,举办春节和暑期广场电影放映月活动,开展食品药品、文化市场和校园整治,筹办职工乒乓球、游泳比赛和庆“五一”青少年征文比赛。筹措资金35万元,兴建了占地425平方米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维稳中心为一体的处级综合大楼;筹资120万元,新建集村党员活动室、议事大厅、图书室、综合服务社、党员群众服务岗为一体的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三里村村级综合服务大楼;完成13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了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街道党工委书记丁阳春

办事处主任胡雄杰

 

【田店镇】田店镇地处应城西北部,位于应城、安陆、京山交界处,距应城城区20公里。镇域面积6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6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96万人,耕地3.4万亩。2010年农业总产值3.2亿元,多种经营产值1.2亿元,工业总产值4470万元,财政收入19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6600元。

认真落实农村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兑现粮食直补85万元,综合直补253.8万元,良种补贴80.2万元,“三补”资金达419万元。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全面推行村级资金、帐务“双代管”制度。鼓励农民在承包期内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推进集约规模经营,流转土地2000余亩。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不断扩大农民务工经商收入,全镇劳动力外出就业率达到45%以上。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放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抓好随应公路的早晚连作高产农田示范区、柘店公路沿线的优质中稻示范区和富水河沿线的精耕细作示范区。重点抓好优质稻、三元杂交猪、思朋茶叶、狼头鹅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特色规模。规模养殖小区达到5处,专业户97户,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3.3万头和21万只;速生意杨林、精细蔬菜、莲藕、茶叶、砂梨等非粮食作物面积达到8000余亩;畜牧业总产值达到6000余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乡村道路建设启动“湾湾通”工程,完成柘店公路5公里,全镇19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公路,通村公路里程达67公里。以华兴生态养殖园大型沼气池为依托,接通了店坡周边地区沼气管网,解决500户沼气生活能源问题;利用冬季农闲,组织群众对全镇的水库、堰塘、渠道进行了维护,全镇已新开挖塘堰15口,增加蓄水35万方。积极争取并实施了鸭子港东站、王店上泵站、下八斗山泵站、陈王三叉堰、叶棚叶大堰等5处渠道硬化,总线路达7000余米。完成姜店、黄棚、汪凡、肖黄4个村安全饮水问题。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2.1万人参保,参合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0人,做到应保尽保;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达到860人,占农村总人口4.37%,新增80人;组织500名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务工经商人员素质。

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成效显著。总投资4000万元的华兴生态养殖园三期工程基本竣工,1000头种猪开始存栏喂养,形成年出栏3万头猪、10万只鸡、10万只鸭、50万斤鱼的规模,年创总产值达4380万元。通过实施“回归创业”工程,引进卢树光、田军两位老板租赁店坡中学闲置场地,成立了应城市鑫业特色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达600余万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新建和维修了部分校舍、宿舍楼。计划生育工作强力推进,出生婴儿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解决各类纠纷50多起。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未出现安全事故。

 

镇党委书记王志伟

镇长雷建军

 

【杨河镇】杨河镇地处应城西北边境,为应城、京山、安陆、云梦四县(市)交汇点。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总人口4.8万,辖38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社区,为全省农业百强乡镇之一。2010年农业总产值65590万元,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81%;新建规模养殖业2家,工业总产值23188万元;累计完成财政收入527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6880元,同比增长10%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抓好优质稻产业建设,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糯稻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抓好畜禽养殖业建设,新发展规模化养殖场2个,规模达1500多头。全镇出栏生猪227250头,比去年增加1万多头。新成立8家专业合作社,涵盖农茶牧渔各个生产环节。完善“以钱养事”机制,开展新技术进村入户活动,推广农业科技。全镇翻耕直播6400亩,机械直播197亩,推广各类机械287台,机耕面积达98%以上,机收面积达到95%以上。严格按政策发放三补资金,及时兑现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积极争取支持,把杨河集镇纳入全市修编范围,高标准规划杨河新街,出台《杨河镇集镇建设与管理办法》。强力制止五处小产权房开发,强制拆除三处违规建房。加大环卫清扫、垃圾清运力度。投资300多万元硬化、亮化、美化连接线和集镇主要街道,疏通下水道,清理排水管网,改造升级电网,集镇基础设施日臻改善。发挥“一事一议财政项目奖补”政策激励作用,新建改建塘堰62口,总投资385万元,完成土方42万方,新增蓄水38万方,修渠8000米,改造机泵站4个。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成项目35个,过1000万项目13个,总投资2.77亿元。组织624人次分赴浙江、山西、广州、东莞、柳州、深圳、福建、上海等地倾情招商,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山西煤炭公司一次性注册500万元成立佳运煤炭责任有限公司,实现总部经济零的突破。深圳富士康集团拟投资2000万元兴建富士康配件生产厂。广西知名文具批发商范志坚无偿捐资15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并达成发展总部经济意向。广西铟锗冶金有限公司正在努力创造条件注册总部经济企业,为杨河发展提供税收支撑。

综治维稳卓有成效。全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6起,平息了4起医疗纠纷事件,调处率达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把好重点人群和重要时段关口,以三访、三进农户为平台,积极开展书记大接访、党政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等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越级上访和重访得到有效遏制。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机制,落实了党政领导和政法部门包保责任制。计划生育办公室被评为“全国先进计生办”,计生服务站荣获“全国百佳服务站”称号。组织开展劳动力培训三次,新转移劳动力1659人。短港安全饮水工程高标准完工,顺利通过“湖北省卫生镇”验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42849人。有线电视村村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镇39个村(街道)都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便民事项5056件。大力开展电影村村行、送戏下乡和健身舞等文娱活动,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人武工作始终位居全市前列。高质量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地方志书编纂和“三资”清理等工作,顺利通过“五五普法”检查验收。

 

镇党委书记鲁新

镇长王克兆

 

【三合镇】三合镇位于应城市东北部,与云梦、安陆接壤,府河、漳河穿境而过。国土面积81.11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1449亩。辖3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25%;其中工业总产值6.39亿元,增长4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增长94.4%

特色经济进一步显现。富邦公司完成43亩土地的征用手续,正在办理62亩林地的征地手续,为其争取上市创造条件。支持易通公司扩建一条生产线,布机厂开发新产品。优质糯稻种植面积达到2万多亩,徐刘万头猪场已投入运营。万头野猪场330日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经》栏目专题报道后,仔猪和商品猪供不应求,新开发的野猪肉熟食袋装产品,进入沃尔玛等超市。以特色小吃为主的农庄经济稳步发展,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庄已发展到17家。

项目工作势头良好。永盛养殖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大型沼气项目基本完工,与聂山茶场签订了沼液销售合同,与周边村200个农户签订供气协议。毛冲、徐刘2个新建万头猪场和凤凰山万头野猪场大型沼气建设项目已向上申报,力促尽快开工。刘胡村国家优质粮田工程刹尾。筹资近20万元,维修鲁台泵站,更换2400千伏变压器,新建和改造一批村级机泵站。扩挖塘堰40多口,硬化金斗水库渠道和天井村抗旱渠道1000多米,疏通莫秋湖、土门港渠道近2000米。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唐巷、土黄等村新修通湾沙石路近10公里。成功申报西头村为省级生态村,争取到项目资金40万元,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利用深圳老板187万元捐款和市教育局支持资金50万元,不断完善深圳南湾沙中校友会希望学校(三合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利用武汉人福科技公司30万元捐款和市教育局支持资金共80万元,启动两河小学食堂和学生宿舍楼建设工程。支持中心幼儿园投资45万元进行改、扩建,顺利通过孝感市达标验收。支持两河幼儿园新建12层楼教学楼。争取移动公司投资40万元,新建营业厅。

和谐稳定社会大局得以巩固。惠农“三补资金”、家电下乡、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户。成立了以三合镇为主体应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哈尔滨分会,这是孝感市第一个跨省区域协作成立的计生自治组织。28日,成功举办了大型外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现场会。4月下旬成功承办省计生委在哈尔滨与黑龙江省计生委举行的计划生育区域协作仪式。黑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现场会专门参观了应城市驻哈尔滨分会。认真开展“三访”活动,畅通信访通道,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到镇来访办结率达100%,“市长信箱”涉及到三合镇的信访件办结回复率100%

 

镇党委书记胡煜

镇长黄诚军

【郎君镇】郎君镇位于应城市东南部,与汉川市接壤,国土面积80.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751亩,下辖39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6.3万人,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财政收入45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78亿元,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60元。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工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投产项目2个,投入资金4800万元。湖北盛威建材有限公司投入4000万元建成应城市第一家商品混凝土企业,于828日投产。10月中旬,位于三屋村的山泉食品调味品厂投产,为当地农民规模生产蔬菜打开了销路。正在建设的项目2个。投资300万元位于原土桥小学操场的博力液化气站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投资320万元的邱徐猪场500立方米沼气池项目正在建设中。郎君基本形成了以大廖水泥、兴泰石膏、怡天装饰材料厂、预制构件厂等企业为主体的石膏建材产业。以年产量过千吨精纺棉纱的绒征纺织、总产值过7000万元的17家塑料造粒厂、拥有375台全自动手套机的王桥手套专业村为基础的纺织塑化产业,以金丰米业、华丰食品、远达鹅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三大支柱产业。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全镇39个村投入860余万元,进行秋冬农业综合开发。硬化水渠3400余米,打抗旱机井7口,深挖塘堰23口,增加蓄水40余万方,疏浚进水渠2700余米,维修机泵站7处,修机耕路14公里。特别是个人带资开发力度大,吴彭村在武汉老板杨先传回村投入40万元开挖塘堰80亩,冲刘村万华雄投入7万元清淤20亩大塘,上周村周帮交投入15万元深挖当家塘25亩。农业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以日产60吨糯米粉的金丰米业为龙头,打造“喜扬杨”糯米粉品牌,3万亩优质糯稻基地初步形成。发挥东西汊湖毛蟹养殖协会作用,网络沿湖350多家养殖户,巩固2万亩养殖规模,形成了“东西汊湖毛蟹”品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老虎山至白粉壁公路硬化工程全部完工,是武荆高速公路在应城的第二条进出口线。东村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村民统一标准出资,已建成28栋高标准新居,小区内道路全部硬化,水、电配套齐全。知府、伍份、三屋、龚集等村新建了一批垃圾池。镇购买了环卫车,对镇内各村的垃圾统一清运,集中填埋。全镇一半以上畜禽养殖户建有沼气池,肖杨村建了38口。解决了东村、西村、杨咀、贾普、大廖、吴彭、刘中7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镇完成安全饮水的村达23个,3224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王桥、鲁大、杨大、三屋、鸭棚等村硬化自然湾内循环路19公里,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配齐了各村女计生专干,育龄妇女计生信息录入准确率达99%以上,出生上报准确率达100%,工龄满10周年以上的村计生专干养老保险工作正式启动。郎君中学教学楼危楼改造工程基本结束。五保老人进入福利院集中供养,农村低保户、城镇低保户、优抚对象、五保老人的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入人心,参合率不断提高。郎君综合文化站逐步完善了电脑室、牌艺室、健身房、环形跑道等设施建设。三屋村新建了文体活动广场,并自费安装了一套健身器材。杨大村新建了14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安装了篮球架。

 

镇党委书记鲁哲洪

镇长万想平

 

【开发区黄滩镇】20105月,开发区与黄滩镇机构合并、合署办公。开发区黄滩镇位于应城市南部,东邻郎君镇,南接天鹅镇,西与陈河镇隔河相望,北同四里棚、城中交界,下辖28个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77.7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武荆高速、长荆铁路和汉宜公路穿境而过。形成盐业化工、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等四大产业集群。区内主要工业企业16家,有合资和台资企业共4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5.5亿元;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务工经济9.5亿元,分别增长12%56.2%30%。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完成财税收入7533万元。

优先打造载体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按照“工业新区、城市新区、和谐新区”的建设要求,南区21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强力快速推进,其中13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三纵七横”道路及下水管网建设工程、横五路以南给水工程、园区2.85平方公里给水管网工程、连接线绿化岛及景观带绿化工程、连接线路灯工程、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园区电网配套及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房屋拆迁及村民居住集并工程、临时水系改造工程、坟墓搬迁工程等全线展开,有的已完工。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引进项目9个,协议引资额8.75亿元。引进了百业盛工业园、聚英氧化锆、瑞尔森高铁配件、纽科源生物科技、蒲纺服装、群星明工业物流园、美特澳德钢铁辅料等项目。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按照“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企业抓增效”的工作要求,2010年在建、续建项目11个。湖北弘锦高新创业园已引入8家中小企业入驻;群星明物流、瑞尔森高铁配件、纽科源生物科技、骏腾发焊接装备二期项目已开工;美固挂面机械、飞燕科技管材项目已建成投产;蒲纺服装、美特奥德钢辅料项目正在建设厂房;融升药业、泱盛生物制剂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恒泰橡塑项目已进入试生产,春园食品已完成资产重组。新增储备土地1300多亩,为大项目能开工建设提供了条件。

农业农村统筹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建成万亩优质糯稻、万亩精细蔬菜、万亩名特水产、万头畜禽养殖“四大”特色板块。实施防洪工程、蓄水工程、排灌工程、水毁修复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机泵站维修改造工程、基地建设、道路建设等八大工程。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434万元。区镇参合人数5.1万人,参合资金155万元。狠抓“三查四术”结零,流动人口管理以及计生优质服务,计生工作位次前移。落实接待制度,强化信访责任,实行责任包保,开展党委书记大接访,搞好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党建和廉政建设加强,党风政风稳步提升。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机关作风整训、“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十个全履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抓“五观”和廉政思想教育,增强党风廉政责任意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保障了区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开发区工委书记胡瑛

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瑛

黄滩镇党委书记胡瑛

黄滩镇镇长席平安

 

【天鹅镇】天鹅镇地处应城市南部湖区,东望西汊湖,南抵汉北河,西临大富水,水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473人。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07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74万元,上缴税收117万元,入库财政收入1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元。

特色农业板块逐渐形成。抓住土地流转政策的机遇,引导一批种粮大户实现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顺利流转耕地3500亩。西湖海明毛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网络西汊湖、杨家澥28个毛蟹圈养基地,165户养殖户,指导养殖户统一技术,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品牌,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养殖规模和效益。糯稻种植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4000多亩,总计12000多亩。

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突破性推进。天鹅籍老板回乡创办的湖北应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家禽饲养、屠宰、分装、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已完成投资600万元。汉川籍老板投资2000万元创办湖北爱维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无纺布一次性产品,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年利税280万元。投资130万元的北咀、田咀、新集三处抗旱排涝泵站和阁老节制闸更新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投资500多万元、年吞吐量达50万吨的天鹅汉北河港埠码头有限公司已投入建设。投资100多万元的天鹅街道改造工程已于1112日完工。

计生工作基础得到加强。始终把计划生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利用春节前后在外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适时掀起春季计划生育高潮,围绕保位争先的目标,抓好基层基础、常规工作、目标责任三个关键,组织开展“两非”案件查处、社会抚养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三查四术结零等专项活动。计生工作顺利通过孝感、应城两级计生部门的检查。

信访工作和校园安全措施有力。强化驻村干部信访包保责任制,全体机关干部积极到村组化解矛盾,与纠纷当事人、上访者面对面沟通,及时化解矛盾。武荆高速公路占地协调、西汊湖水质污染鉴定、“三补”资金发放、土地确权等矛盾都被有效化解。全年共接待上访群众21批次98人,未出现一例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全力保障校园安全,挤出资金,落实了4所学校的技防、人防、物防措施,配备了摄像头、安保人员、防范器材,并与校长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状,实现了常态安全管理。

服务中心工作不断优化。农业服务中心认真组织水产专家对养殖协会会员开展培训,搞好渔业资源的普查工作,不定期举办农技、农机安全生产、防虫治病等培训5次,参加人员880人,印发科技资料8000余份;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积极配合计生工作中心,搞好“三查四术”孕妇随访、优生检测等经常性工作,真情服务育龄妇女;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积极为返乡民工联系再就业渠道,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提供精心服务,搞好应城技校招生的宣传;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抓实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传入;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积极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开展科技电影下乡活动,组织市“鑫龙杯”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镇党委书记张中年

镇长肖靖

 

【陈河镇】陈河镇地处应城西南,属鄂中丘陵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区,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83亩,其中水田68500亩,旱地5583亩,淡水养殖面积1050公顷,辖45个行政村,总人口60694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56元。

扎实抓好农村政策的落实。严格落实了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在免征农业税的同时,全镇45个行政村做到了没有“一事一议”筹资,“两工”筹劳根据实际出工总量实行上限控制,两项水费按标准收取,严格控制了涉农部门的收费。同时,规范和加大了财务管理力度,全镇统一实行了村级资金帐务“双代管”。严格落实了农业“三补”政策。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组织全体干部深入村、组、农户,按照“逐户落实田亩、逐户登记造册、按标准测算、专人公示、集中填卡、专班逐户发放”六个步骤,谨慎操作,确保“三补”资金足额按时发放。

全力抓好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湖北省雪绒城应城獭兔养殖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完成毛河种兔基地建设、养殖基地土地摘牌、订购兔舍和种兔及配套设施。完成义和移北粮站、陈河五七、汪集、人和等粮站的改造以及周余草场建设和深加工项目厂区建设。于7月底以前进场养殖,预计年底獭兔养殖规模达到30万只以上。梅岭渔业科技示范园是集繁育、养殖(精养)、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园区水面积2000亩,总投资2000万元。于五月底已投入669万元,完成养殖(池)垸开挖整理。湖北康圣医药有限公司租赁汤庙村跑马山、李家山300亩荒地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及烘制设备设施,总投资200万元。项目于424日签订合同,已投入15万元,完成厂房建设、厂区圈网和土地翻耕,并于6月底植苗。

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万元完成了梅岭下垸综合开发项目,投入15万元完成了草场垸农田改造的刹尾工作。开挖塘堰60多口,新增蓄水80万方。投入资金18.5万元,对境内18处剅闸、水库、堤垸、泵站险工险段进行了整险加固,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抓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狠抓村级班子建设,对群众反响较大、问题较多的2个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选派了2名国干到村任主职。对村级财务帐务“双代管”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对违反规定收入不入帐的两个村实行了责任追究。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与包片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计生专干签订了责任状,配足配齐了村级女专干,认真落实驻村干部、计生工作人员、村级计生专干“三位一体”包保责任制。积极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化解各类矛盾,建立了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及时办理信访案件。

 

镇党委书记柳红斌

镇长蔡君

 

【义和镇】义和镇位于应城市的西南部,与汉川市隔河相望,距中心城区29公里。现辖21个行政村,13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29户,总人口25585人;国土面积9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372.34亩,可养殖水面15000亩。201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45万元,增幅73%,完成内联引资112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润282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3826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占7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85元,较上年增长470元。完成财政收入231万元,同比增长45万元,同比增长31%

农业生产抗灾的能力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水平不断提高。投资10万余元维修机泵站7处,清理排灌沟渠28处,计51100米。创办了义和镇肖畈垸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实现放养面积15500亩,水产品总量在8500吨以上,成立了渔业专业合作社1个。新增林业大户15户,完成公路植树8000株,荒滩、荒地、荒坡造林600亩,农田林网植树2万株,四旁植树2万株。林业生产年产值达9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以上。全镇农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以上,其中,粮食总产突破23848吨,棉花籽棉6800吨,油料总产3500吨。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累计投入近400万元,先后完成了汉北河北堤塌方整险加固、灭螺河堤和引水河东堤防汛通道建设、三台湖泵站扩机增容、八屋闸重建、朱湖口闸完善配套、三台湖垸、方家汊垸、茫洞湖垸和肖畈垸沟渠清淤及配套建设,特别是肖畈垸沟渠清淤改造工程,投资60余万元,改造沟渠2万米,完成土方60万方。多方筹资630万元,修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2条,总里程38公里。集中整治了辖区内三个集镇的环境卫生。启动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开通了16个村的有线电视业务和21个村的远程电视教育网络。14个村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2万多群众受益。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月由丁明山先生投资兴建的义和镇李集农贸市场竣工并投入使用。6月富迪公司投资50万元在李集街道建成800平方米的综合超市。在外老板丁么松投资200多万元在张万村景家垱开发300多亩淡水养殖基地和休闲农庄,并修建2.3公里的通村公路等设施。“汉正街辅料工业园”落户应城市经济开发区,在31位业主中,有11位是义和镇在汉经商老板。1210日,湖北应城华力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占地200亩的毛蟹淡水养殖项目和投资300万元,占地300亩的小龙虾苗繁育项目落户义和镇。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清理垃圾25吨,清理沟塘62条、杂草20多吨、闲屋20间;“六进”活动中,修进户路4500平方米,村内循环路10000多平方米,垃圾设施2处,排水沟200米,休闲场所6处,水泥禾场1440平方米;新农村试点村李集村投资70万元,刷黑了1公里的雷新公路李集段面,安装了80盏路灯,硬化了李集村的循环公路2公里,改造了李集街道2000米的下水道。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投入200万元,完成了义和中学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建设。投资20万元,新建季伟福利院。争取国家发改委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项目资金12万元,维修了综合文化站,添置了设备。有线电视通村率95%,农家书屋增加到15个。免费为五保户、伤残退伍军人、低保户等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05人,参合率在83%以上。投资11.6万元,为困难户改造危房29栋。

 

镇党委书记沈渊

镇长骆运星

 

【杨岭镇】杨岭镇位于应城市西北部,是应城、天门、汉川、京山四县市交界处。国土面积1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万亩,下辖2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2010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92万元;农业总产值49200万元,财政收入1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90元。

特色农业强劲发展,明显增效。先后建起了优质糯稻生产基地,松林岗万亩金水梨基地和速生杨树生产基地。在松林岗林果基地挂牌成立金水梨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增成片造林面积达0.9万亩,更新完善农林网5000亩,发展试点紫甘薯1000亩,发展GPA药材种植1500亩;祝墩村香椿种植扩大到3000多亩,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配套的香椿冷库。以联丰、棉田等村蛋鸡养殖业为主发展养鸡产业1万只鸡场25个,10万以上鸡场7个,100万以上鸡场1个。在祝墩、五份、谷郑特种养殖业,成立了泉水小龙虾专业合作社、心连心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高产网箱养殖和生态库湾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成绩斐然。全镇29个行政村在设计院专家指导下全部完成村级规划编制。争取国家通村公路计划10.6公里,新修7条通村(组)公路;投入资金60多万元,完成了潘集、伍份、祝墩、联丰、连水、谷郑等村沿线居民的进户路工程。投入近60万元,率先在全市乡镇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与汤池镇共同投资970万元,在渔子河水库西建立大型自来水厂,日供水量5000吨;争取国家投资和地方筹措650万元,在渔子河水库东边建设日供水量3500吨的自来水厂,使全镇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完成沼气池建设2300口,培训农村劳动力1800人,实现转移就业1250人。

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实现新的跨越。依托“八汤”旅游线和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契机,发展农家乐休闲山庄2家。通过外联外引完成了赵畈矿、龙集矿企业重组,团山矿成功实现股权转让,赵畈、龙集等6个石膏矿顺利换发采矿许可证,南方石膏进行膏粉厂技术升级改造;东翔化工投入300万元实施技改生产塑料中空容器,实现产值1800万元。以华粮米业、瑞琪粮食公司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起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瑞琪优质糯稻种植业生产合作社,网络周边3个村1000农户,形成糯稻种植面积1万亩,年加工大米7500吨,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的粮食加工企业。推动华粮米业实行战略重组,年加工大米1万吨,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

改善民生,实现惠农政策和民生工程全覆盖。全镇粮食种植面积96860亩,发放三补资金701万元。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8585人,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130万元,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00人。争取省民政厅“窗口计划”项目资金40万元,对杨岭福利院进行全面改造,集中安置供养五保69户,救助困难群众近1000人,发放救助救济物款近11万元。配套建设各中心村的健身活动场所和水泥禾场共12处,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新增有线电视8个村,“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投入350万元对集镇主街道第一期建设工程,长近600米,宽7.5米的路面凿除并重新进行硬化,对1200多米长的下水道进行全面重新设计建设。投资130余万元建设镇中心幼儿园。道路畅通,设施齐全,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生产、生活。

 

镇党委书记李碧华

镇长褚亚敏

 

【汤池镇】汤池镇位于应城市西部边缘,西接京山县曹武镇、南接天门市皂市镇,距应城市区21千米。全镇辖18个村(街)居委会,11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6946人,其中集镇人口3625人,国土面积50.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83亩。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9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

农业农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投资480万元改造了夏家坝、石堰水库等水利设施,改造村组塘堰40多口,维修机泵站及水毁工程7处,水库除险加固3处,完成通村公路4.5公里,配合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完成舒景等6村整理土地面积近6000亩。以八汤公路沿线村庄和三个基层组织示范点为重点,以点带面,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在洪河、打榨、田铺、金唐等村投资80多万元,建成沼气池400口。集中开展八汤沿线尤其是汤池入口处环境综合整治,聘请20名保洁员,配备专用垃圾清运汽车1辆,实行全天候保洁。

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成效明显。总投资4600万元的温泉旅游公司一期升级改造已于2010930日竣工营业。改造后的景区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投资额近2亿元的温泉二期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北区临湖餐厅、高端温泉会所、汤屋、高尔夫训练场、生态农庄等建设项目已经建成并对外营业。西区生态停车场、大型广场、商务酒店、会议中心、运动休闲会所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污水处理厂、地税培训中心、国家地磁监测站、银兴影视城、农村安全饮水、土地整理等一批项目成功申报,并顺利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高投入效果凸显。投资460万元对集镇主街路面进行了升级改造整体刷黑;投资919万元新建了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投资450万元对汤池集镇入口处进行了综合整治和改造;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投资410万元开发建设汤池南街;投资45万元进一步完善城镇排水基础设施。由此在新一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占得了先机。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水产养殖、林果种植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甲鱼优势产业,甲鱼养殖面积达到4075亩,年产甲鱼2075吨,年产值0.83亿元,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抓好林果茶基地优质草莓基地建设,做好产品设计包装和产品推介。“晶瑶”草莓品牌知名度提升,成为温泉游客的抢手货。全年优质“玉女春”、“蒲阳雪绿”茶叶基地110亩,优质草莓基地35亩,优质桃树基地560亩,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和谐发展新局面。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防疫体系,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98%以上。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平安创建工作,2010年被孝感市授予“十佳平安乡镇”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作位居孝感、应城两级考核前列,教师周转房建设顺利,有线电视通村率100%,以群众性舞蹈为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镇党委书记魏星海

镇长李亚清

 

【南垸良种场】南垸良种场地处应城市南部湖区,南倚汉川市,扼守应城南大门,应天线、天木线在此相汇,汉北河穿境而过,三面环水,北距武荆高速应城入口5公里。全场国土面积17.21平方公里,下辖5个分场和3个行政村,总人口6385人,总耕地面积15324亩,其中水田9304亩,旱地6020亩。2010年全场实现社会总产值5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业收入5567万元,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8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66%;农民人平纯收入6059元,比上年增长19%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突显。成功引进并建成1600亩莲藕基地,建立河蟹、河虾水产养殖示范点,新增150亩林业基地,形成粮食、棉花、水产、林业四大产业支柱,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产增收。在不断调整结构壮大特色农业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四分场为核心示范区开展机械化推广活动,实行机械插秧全程服务与技术指导。

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改善。在完成第一期惠及3000人安全饮水工程的基础上,10月启动第二期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50万元,新打一眼机井,可解决余下全部人口安全用水。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在近三年中心河清淤、机泵站维修的基础上,2010年又投入10余万元对机泵站进行维修,确保10台各155千瓦机组正常运转;投入30万元在河岭村新挖7000米长的幸福河及支沟渠,完善农田水利网络体系,有效实现旱田改水田100亩,力争做到有灾之年不见灾,确保全年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全场一次性实现通村入户率100%。加大帮扶力度,帮助受灾及困难群众近200户,发放各类贫困帮扶资金7.5万元。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受制于地缘、交通、环境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南垸良种场的一个薄弱环节。场党委采取“亲情招商”、“回归创业工程”方式,多次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广州、杭州等地区谋求项目建设,加强意向性项目的跟踪进度,促成项目落户。成功引进千亩莲藕基地建设工程项目,该基地为村集体年创收3万元,农民年增收达300多万元。

计生管理工作逐步规范。配精、配齐、配强分场、村级计生专干,提高专干待遇,实现绩效管理,工资由2009年人平1500元上升到2000元。全面完成了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基层基础台账建设逐步规范。计划生育齐抓共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对计生贫困家庭和计生贫困干部家庭进行了救助和慰问,共帮扶资金5500元。

 

场党委书记谷应祥

场长徐安平

(张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