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2001年特大旱灾

战胜2001年特大旱灾

2001年,孝感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受旱时间之长、程度之重、损失之大都超过了特大干旱的1978年。旱情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降雨少、气温高、蒸发量大。1—8月,全市降雨396—76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其中,本应是雨季农作物大量需水的7、8月份全市基本无雨,7月份日平均气温为30.6℃,较常年同期偏高2.3℃,最高气温大于35℃以上的高温天气达18天;8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达30.3℃,蒸发量也较历年同期偏高,7月份总蒸发量为285毫米,日平均蒸发量10—12毫米;8月份总蒸发量为246.7毫米,上中旬日蒸发量也在8毫米以上。二是蓄水严重不足,水源奇缺。持续高温少雨,造成了水源迅速枯竭,全市蓄水严重不足。至8月底,全市总蓄水4.2亿方,仅占蓄水能力约25%;境内中小河流全部断流,汉北河、府河、大富水等主要河流只能靠汉川泵站从汉江提水补充,122座中小水库在死水位以下,172座小型水库、10万口塘堰全部干涸。三是旱灾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特大干旱给全市农业造成了严重损失,给农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旱灾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115个乡镇,其中,特重灾乡镇41个;受灾人口368万人,成灾人口29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32万亩,成灾面积267万亩,基本绝收111.8万亩。一些地方出现了整乡、整村成片绝收、农户秋后断粮的严重局面。

面对严重旱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把抗旱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发扬“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讲究科学、勇于创新,坚定信心、勇于胜利”的抗旱精神,与旱魔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领导重视,组织周密,指导到位。一是早认识,早部署,早行动,积极主动抓抗旱。根据7月份降雨偏少的气象预测,旱象一露头,市委市政府就果断决定,超前动作,抢抓汉江水位高于汉北河水位的有利时机,及时调度开启新沟闸,引汉江水注入汉北河3000多万方,打开汉北河两岸涵闸引水灌溉农田;与此同时,全市六大湖泊及时从江河引水灌溉,增加蓄水3000多万方,为实施南水北调乃至南部四县市区抗旱争取了主动。二是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各级领导深入一线指挥抗旱。进入6月份,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抗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明确指出,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抗大旱和抗长旱的思想,坚持“抗旱保农民增收、保农业增效、保社会稳定”的目标不动摇。以抗旱工作为中心,全面动员,精心组织,大战7、8月,夺取抗旱斗争的胜利。市委书记张昌尔、市长曹世佑多次深入基层,在抗旱第一线和发生人畜饮水困难的地方检查指导工作。市县两级共派出100多个工作组、460多名干部深入旱区组织抗旱,其中县级领导干部125人。三是专班到位,责任到人,调水送水促抗旱。

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调度。根据严重旱情和水源情况,市委市政府确定,水源充足的地方坚持统筹兼顾,搞好水量分配,做到全抗全保;水源不足的地方,算好水帐,搞好计划用水,能保的坚决保,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严重缺水的地方,千方百计寻找水源,确保人畜饮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从7月23日开始,汉川二站四台机组满负荷运行,南水北调共提汉江水2.2亿方,其中向汉北河调水8580万方;徐家河水库从5月27日开闸放水,历时60天,放水1.26亿方;郑家河水库从4月21日开闸放水,历时76天,放水9445万方。大 悟、孝昌、安陆等地组织9门高炮实施人工降雨,发射炮弹900发,使作业区增雨30毫米以上。全市高峰时抗旱劳力91.4万人,机械7.57万台套、33.1万千瓦,抗旱用电7260万度,柴油4610吨,投入抗旱资金1.6亿元以上。整个抗旱期间,全市通过引、放、提等方式为抗旱供水14.88亿方,抗旱面积685万亩次,其中涵闸引水2.55亿方,水库塘堰放水6.5亿方,机电泵站提水5.83亿方。

严明纪律,维护秩序,确保稳定。为严肃抗旱纪律,市纪委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抗旱纪律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顾全大局,听从指挥,服从调度,杜绝一切水事纠纷。凡是跨县市、跨乡镇、跨村组的各类抗旱设施按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管理、统一调度。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水利等部门加强水事纠纷调解,提前做好工作,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合力抗旱。市及县(市)区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了抗旱夺丰收的强大合力。水利部门科学制订抗旱方案,认真做好水源调配工作;气象部门及时搞好天气预测预报,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供电部门主动为抗旱服务;农机部门积极搞好设备供应和机泵站维修;宣传部门全方位报道抗旱情况;消防、城建部门组织水车为缺水地区群众送水;农委、农业、林业、水产、财政、金融、石油、供销等部门为抗旱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救灾工作中,各地共组织种子250多万斤,改种补种绝收面积40多万亩,秋繁鱼苗5000万尾,投入大规模鱼种1200万斤,调剂仔猪填栏21万头,组织劳力外出务工经商62万人。同时,抽派840名干部,组成100多个工作组,逐村逐户核实灾情,登记造册。社会各界向灾区捐赠救灾资金780万元,其中市直单位捐救灾款166万多元,衣物30331件(套)。(黄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