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开发求快进 两个文明创新高

开放开发求快进 两个文明创新高

中共孝南区委书记聂利军

孝南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宽宏


近年来,孝南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现代城郊区目标,咬定经济发展不放松,全面推进“开放强区、工业立区、民营富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公转民营,全力抓好招商引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构筑民营经济、外向经济、特色农业经济等城郊型经济新特色,促进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比1998年增长34.2%;财政收入达到1.52亿元,比1998年增长49%;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2640元,比1998年增加134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6813元,比1998年增加1843元。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特色逐步凸显。充分利用东有10万亩丘陵岗地,南有12万亩可养水面和3万亩低产湖田,西有2万亩滩涂草场,中部有30万亩沃土平原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南抓渔藕特,东抓果药茶,城郊周围抓蔬菜,全区上下抓畜禽”的区域布局,大力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建成了优质稻、特色水产、早蜜桃、蔬菜、莲藕、畜禽等六大经济板块,形成了城郊型、外向型农业发展格局。年产优质粮16万吨、水产品4万吨、早蜜桃1.4万吨、蔬菜33万吨、莲藕8.4万吨,年出栏(笼)畜禽380万头(只)。早蜜桃、莲藕、中国香稻、茶叶、大蒜、荸荠等农产品闻名全国,特别是焦湖莲藕、川龙剑茶、正超米酒、亚风乳酸等农特产品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2000年、2001年分别有3个品种被评为全省优质米品种。2001年全区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81%,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63.2%。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11704家,年产值达到88亿元。孝南区被国家列为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常年在外建筑劳务人员达10多万人,年创劳务收入5亿多元。孝南区被国家列为“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早蜜桃列为全国四大名桃基地之一,2000年被省政府列为11个优质稻米工程示范县市之一;2001年全省中国香稻现场观摩会在孝南召开。被列为省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武汉、孝感两市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力实行科技创新,工业经济初具规模。推动工业立区、科技兴厂、品牌兴业,不断提高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改革为动力,推动资金、

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并,发展壮大了以轻工纺织、食品饮料、包装印刷、生活用纸等为主体的支撑企业。大力推进技术更新改造,采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工业产品达1000多种,其中30多种产品获省、部优和国际金奖。“中华老字号”孝感麻糖、孝感米酒闻名遐迩,恒安、维达生活用纸、钢赢家具、鹦鹉锁具、亚风乳酸、舒氏胶带等产品已成为知名品牌,畅销国内外。200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工业增加值4.5亿元。

大力加强载体建设,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大交通,兴建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大力发展商贸业、流通业、旅游业等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2001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6%。商贸业以孝感市最大的综合性商贸零售企业、全省十大县级商贸企业之一的孝商集团为中心,建成了服装、电器、烟酒、小商品等四条专业街。流通业以南大市场为龙头,以城区各专业市场为主体,以国道沿线市场为骨架,形成了外接全国大市场,内联城乡各市场的市场流通体系。2001年,南大市场交易量达到2.04亿公斤,交易额达到7.72亿元,其中水产、水果市场交易额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南大市场先后被国内贸易部、省政府命名为区域性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省级批发市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5家金融企业,2001年年末贷款余额21.73亿元,存款余额21.35亿元。规划建设了八汊洼和野猪湖休闲度假区、孝文化传统游览区和杨店桃花古驿生态农业旅游区等游览区,北泾渔歌、董墓春云、十里荷香、千顷碧水、万亩桃花等成为新景观。

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主体突出。按照“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要求,坚持“全面放开、彻底放开、长期放开”的指导思想,采取“创新机制转民营、招引外资壮民营、构筑载体聚民营、强化服务促民营”的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使全区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3.2万户,从业人员10.5万人;私营企业680家,注册资本达9.8亿元。采取“靓女先嫁”、整体出售、依法破产、改制组建、租赁经营等办法,公转民营企业达到108家,全区国有、集体企业转民率达90%以上;全区民营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75%以上,提供的税收占全区工商税收入的84%以上。同时,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组织建设,在民营企业建立党支部68个。

大力发展招商经济,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实施“开放强区”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瞄准大企业,抢抓大项目,开拓大市场,发展大贸易,大搞招商引进,扩大外贸出口,初步形成了“大开放、大招商、大贸易、大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坚持举办和参加各类大型招商引进活动,以桃花为媒,举办了三届“孝南区杨店桃花节暨招商引进洽谈会”;定期参加福建厦门等全国性招商会、春秋广交会等经贸活动。特别是引进了福建恒安、广东维达、广东汾煌、铁道部桥梁厂、武汉防腐材料厂等一批规模大、名气大的企业,给我区经济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后劲财源。2001年全区共引进项目269个,其中外资项目7个,引进资金5.6亿元,引进企业年上交税收占全区工商税收的46%以上。积极应对入世挑战,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贸出口,全区已有钢赢家具公司、华茂制刷公司、鹦鹉锁具公司、亚风乳酸公司、三蜂蜜业公司、艾克尔塑料公司等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取得外贸进出口自营权。近三年来外贸出口年均递增39.1%。2001年全区外贸出口达到761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非洲、日韩等国际市场。

大力开展创建活动,文明水平明显提高。按照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做到讲正气、讲文明、讲道德。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

市为契机,丰富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坚持开展评选表彰“十大孝子”、“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文明单位创建氛围,扩大创建成果,3年来,全区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5个,省级文明社区1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8个,市级文明单位54个,市级文明小区5个,市级文明村镇4个;区级文明单位236个,区级文明系统9个。为婚育对象提供跟踪服务,倡导婚育新风,落实少生优生。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按照“面向社会,服务群众”的要求,成立社区居委会20个,组建社区党支部20个,建立健全了家政、就业、文化、医疗、治安、优抚等服务网络。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认真抓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2001年底纳入低保对象1182户,2746人,年发资金1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