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管理

农业机械化管理


【概况】2001年市直机关机构改革,明确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是主管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正县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农机化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协调组织规划实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机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拟定本市农机化具体的管理制度、标准、办法,并督促检查落实。对农业机械使用管理、安全监理、科研推广、教育培训、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农机修造、农机供应等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参与有关农业机械的技术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引导农机、牧机和植保机械产品结构调整。负责农机化项目的立项审查、申请、实施和检查、验收;农机专项资金、基金的申请、分配和使用管理;农机抗灾物资的申请、分配、储备和管理。管理归口机电泵站,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灾救灾。指导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系统信息网络建设,负责农机社会化服务,维护农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农机投入,促进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局机关内设办公室、规划财务科、监督管理科、科教推广科和人事监察科5个科室。核定事业编制16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7名(正科5名、副科2名);工勤人员1名,离退休服务人员1名。

在世纪交替的1999年~2001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开创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发展的新局面。农机管理日益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运用各种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农机化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机手法律意识,增强群众法制观念,营造农机管理优良环境;实行外训和内训相结合,分期分批培训农机管理干部、技术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机手,狠抓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三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6000余人(次);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普遍推行执法“两制”,努力理顺关系,全面落实管理职能,狠抓农机安全生产。2001年,全市农机安全列管率、检验率和检验合格率均比1998年提高4—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91%、93%和98%,农机事故死亡率1999年控制在1‰以内,2000~2001年为零。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安全。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工作成效十分显著。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实际抓推广,三年全市累计争取和实施部、省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21个,大力推广了农业节本增效、水稻生产、粮食收获及精加工、秸秆还田和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技术及机具,把推广的范围扩大到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延伸到了渔业、林业和多种经营等大农业领域,为发展全市“一优两高”农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通过树立县市区加强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机协会和农机作业服务队等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加强全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结合农时季节,充分发挥各级农机服务组织的骨干作用,每年坚持抓好归口机电泵站维修管理,农机闹春耕和夏、秋机械抢收抢种,并连续三年组织机械抗旱救灾,充分显示了机械的威力,发挥了农机部门的重要作用。装备水平明显改善,作业水平继续提高。2001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6.19万千瓦,在广水市划归随州市以后,仍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4.63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三项主要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依次达到170.4、11.41和57.9千公顷,分别比1998年增加60.37、2.77和25.79千公顷;农田排灌、植保、运输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项目,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比1998年增长5个百分点,提高到51%。学教活动深入扎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三年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相继认真进行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坚持开展了创建“团结、廉洁、实干”领导班子活动、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形象工程建设、文明单位和文明卫生城市创建活动,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工作到位,均取得了好的效果。1999年,市农机局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先进单位”;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机关形象工程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农业厅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2000~2001年度,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黄祥仿)

【归口管理固定机电泵站登记建卡】从2001年8月中旬开始,市农机局组织有关人员,集中近两个月时间,对全市范围内归口管理的40千瓦(60马力)以上固定机电泵站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登记、建卡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呈送了专题调查报告,为领导决策和提高抗灾装备使用、管理水平提供了第一手有价值的资料。到2001年底,全市归口农机部门管理的40千瓦(60马力)以上固定机电泵站569处,装机818台,58432千瓦,受益面积94.75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57.37千公顷,受益村1058个。泵站设备技术状况好的有612台(套),可运行的有171台(套),不能运行的有35台(套),分别占装机总数的75%、21%、4%。在569处泵站中,有柴油机泵站29处,占总处数的5%,装机29台,1738千瓦,受益面积1.69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23千公顷。按泵站作用分类:有排渍站130处,占总处数的23%,装机228台,19550千瓦,受益面积25.79千公顷;有抗旱站390处,占总处数的69%,装机491台,31753千瓦,受益面积52.31千公顷;有抗旱、排渍双作用泵站49处,占总处数的8%,装机99台,7129千瓦,受益面积16.65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5.05千公顷。按建站时间分类:1970年前建站283处,占总处数的50%,装机410台,32919千瓦,受益面积53.44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31.89千公顷;1980年~1989年建站177处,占总处数的31%,装机254台,16417千瓦,受益面积25.37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16.13千公顷;1990年以来建站109处,占总处数的19%,装机154台,9096千瓦,受益面积15.94千公顷,其中灌溉面积9.35千公顷。(胡建朝)

【分期分批培训农机管理执法人员】一是送出去培训。1999~2001年,市农机系统累计派出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培训达100余人次。二是组织集中培训。培训时,既请法规专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讲课,又派局机关业务骨干参加教学,同时还聘请基层农机管理执法人员交流实际工作经验,使每期培训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1999年,市农机局集中2个月时间,在原机电工程学校连续举办了3期农机管理干部培训班。主要讲授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精神,农机化发展与前景,文明窗口建设的有关问题,农机政策法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农机统计知识,以及乡镇农机站改革与发展等有关内容。共培训乡镇农机站长、县市区农机局管理股长、推广站站长、监理站站长和农机学校校长等农机管理干部125人。2000年7月,市农机局又组织全市142名农机监理员在孝感军分区集训,并举行了上岗达标考试。有力促进了农机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黄祥仿)

【安全生产警钟长鸣】一是大力开展农机监理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三年里全市农机部门共出动宣传车813台次,刷写宣传标语11000张(条),拉横幅283条,印发宣传资料16000余份(册),培训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手12000多人次。二是2000年6月至8月,以“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为主题,在全市范围统一组织开展了“农机百日安全竞赛活动”,得到省农机监理总站的充分肯定。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农机安全整治,在全市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的高压态势。2001年7月,市农机局与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市交通局、市技术监督局联合开展了以“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擅自拼装老旧破损车辆”为重点的专项清查行动,共查出“三无”农用机车1500多台/人,消除事故隐患800多起,使全市农机挂牌率、持证率达到90%以上,检审率达到93%。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实现全市农机安全无事故。(李文斌)

【安陆市农机监理站成为全国示范窗口单位】2000年12月,农业部下发农(机)发[2000]6号文件,授予安陆市农机监理站“全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称号。(李文斌)

【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不断增多】1999~2001年,全市农机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共争取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21个。其中农业部下达的项目5个,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下达的项目16个。项目经费逾200万元。项目内容主要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建设、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工程建设、水稻机械收获及稻米精加工技术、农机装备更新改造及节种、节肥、节水等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这些项目均在2001年底前实施并被部、省验收合格。(夏新华)

【机械收获迅速发展】机械收获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1999~2001年,全市机械收获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小麦、水稻收获季节,农机部门立足实际,采取分段收割与联合收割相结合,充分发挥本地机械作用与引进外地机械相结合,新机具推广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抓好机械收割作业,不断提高机械收割作业比重。2001年夏收,全市共投入割晒机607台,联合收割机265台,其中引进外地联合收割机104台,完成机收作业面积23.29千公顷,占播种面积的22.9%。水稻收割投入割晒机850台,联合收割机382台,其中引进联合收割机179台,完成水稻机收作业面积34.61千公顷,占播种面积的19.6%。2001年12月,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授予市农机局“全省跨区机收小麦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省农业厅和全国跨区机收小麦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彰市农机局、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为“2000~2001年度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单位”,通报表彰市农机局曹转运、孝昌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潘剑华为“2000~2001年度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工作者”。(胡建朝)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项目验收评为优秀】2000年,农业部下达孝感市实施“重点地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市农机推广站与孝南区农机推广站合作,在闵集乡、祝站镇、三汊镇、毛陈镇示范、推广。实施面积10.2万亩,当年见效面积4万亩,新增总产量124万千克,新增总产值111.6万元,新增纯收入80.6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壤结构及保水、透气等性能,避免了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项目验收时被专家评为优秀。(张正雄)

【成功进行种子带播种技术试验示范】1999年,市农机推广站在孝南区新华街沙沟村进行种子带播种技术试验示范,试验品种为“特早30豇豆王”和“长红一号萝卜”。该项目由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下达。此次试验与传统播种方式比较,种子带播种萝卜亩耗种600克,节种70%;亩产量2525千克,增产129.5%,而且可提早7天上市。种子带播种豇豆,亩耗时4小时,节约工时80%。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带播种技术有良好推广前景。(张正雄)

【农机化科技推广开始向设施农业延伸】2001年,市农机局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在市开发区高新农业科技园安装了7亩高规格温室大棚,并且推广了适宜大棚生产的微喷、渗灌等配套机械化技术,为发展设施农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张正雄)

【三年抗大旱农机显威力】1999年~2001年连续三年全市均遭受严重旱灾。面对严峻旱情,全市农机部门通过抓突击维修,确保抗旱设备正常运行;抓物资供应,确保抗旱必需;抓临时泵站建设,与水源打阵地战、游击战;充分发挥部门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挖掘农业装备潜力,服务于抗旱保丰收、保稳定、保发展不动摇。2001年,建临时泵站62处,装机750台(套)、总容量达6870千瓦。在八汊洼水库、界牌水库边,汉北河、滚子河畔,冲口湾泵站、黄岗闸旁,到处都有农机部门组织的提水机群作业。2001年全市投入机械5万台(套),52.6万千瓦;投入农机人员5.1万人,其中干部500人,技术人员300人;农机系统投入物资、资金计125万元;修理机械设备6100台(套),其中抢修泵站设备280台(套);累计提水1.3亿方,抗旱面积188.67千公顷;生产自救、改种、补种完成机械耕整作业面积10.27千公顷,有效减轻了灾情损失。(胡建朝)


孝感市农机局领导成员名单

局党组书记、局  长  朱建国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小平  曹转运

(黄祥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