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孝南区

一、地理

孝南区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山脉以南,江汉平原东北部。孝南区地跨东经1130 57'、北纬300 54',东邻武汉市黄破区,南连汉川市和武汉市东西湖区,西靠云梦县,北接孝昌县,为孝感市政府所在地,系孝感市南大门,鄂东北交通走廊。距北京市铁路里程 1152公里,南距省会武汉市铁路里程 70公里、公路里程 62公里,境内有 107和 316两条国道,京珠、汉十两条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府河、援河直通长江,构成以公路、铁路为主,水陆空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1949年孝感市 (县级)国土面积 2214.05平方公里,1993年6月,撤销孝感市设立孝南区,全区国土面积 1020平方公里。

二、经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79年出现包工到组、包工到户、包工到劳、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从 1993年起,孝南加快农村改革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本及 自然资源配置,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1997年,将土地承包期延长为一定 30年不变。2002年,贯彻 “减轻、规范、稳定”的方针,正税清费,启动农村税费改革,依法完善土地二轮延包,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为 181 345万元;粮食产量249 563吨;棉花产量 1394吨;油料产量21 375吨。2005年与 2003年比,农业产值增加 35058万元;粮食产量减少 11 376吨;棉花产量增加 248吨;油料产量增加 3297吨。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落实一系列惠农扶农政策,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发展畜禽、蔬菜、水产和林果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优质稻、名特水产、林果、蔬菜、莲藕、畜禽等 6个特色农业经济板块基地。

优质稻:孝南区是湖北省优质稻工程示范县市区之一,建有朋兴、新铺、肖港、卧龙、陡岗、朱湖、三汉等乡镇,以香型粳稻鄂晚 17、优质糯稻为主体的优质稻基地 35万亩。

名特水产:名特水产养殖面积 8.7万亩 (小龙虾 3万亩、螃蟹 1.6万亩、鲡鱼 0.2万亩、甲鱼0.25万亩、黄鳝 0.3万亩 ),总产量 3716万吨 (小龙虾 2325吨、螃蟹325万吨、鲡鱼272万吨、甲鱼235万吨、黄鳝559万吨)。

林果:孝南区水果种植面积 3.5万亩,总产量 1.46万吨。建立以杨店镇、祝站镇、三汉镇为主的3.2万亩早蜜桃种植基地,总产量 9600吨,为全省十大名果之一,全国 “四大名桃”基地之一;建立以杨店沪川村为主的茶叶种植基地 2750亩,总产量32吨;建立以西河镇为主的黄桅子种植基地4.2万亩,盛产面积6400亩,总产量 3200吨,为全省 6个经济林板块之一。

蔬菜:全区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 44.55万吨。拟定建设 316国道蔬菜产业带,建立以肖港、卧龙、陡岗及城区四街为主的12万亩精细蔬菜基地,其中,以肖港镇为中心的香葱种植基地 1.32万亩,年产无公害香葱 5.2万吨。

莲藕:建立以 107和316国道沿线的毛陈镇、卧龙乡、东山头原种场为主的无公害莲藕种植基地 3.22万亩,总产量7.7万吨,其中,全国闻名的莲藕之乡毛陈镇 “焦湖”牌莲藕.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到香港地区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在 1999年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

畜禽:建立朱湖宏达奶牛养殖场、西河百龙猪场、京珠禽牧有限公司、孝南区种鸡场、江汉麻鸡种鸡场、友谊养殖小区、沪川养殖小区、肖港新华养殖小区、罗威鹅业公司、孝感学院后勤养殖基地、陡岗孙桥养鸽场、西河超峰养殖场、肖港杨桥养殖场、祝站万青养猪场、正大集团孝感种猪原种场等 15个省级畜禽小区。

2001年,中共孝南区委、孝南区政府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ft的大事,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区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至 2004年,全区通过开发山水资源,采取竞价拍卖,自主开发,共同发展,租赁经营等形式,累计开发基地 56.7万亩,兴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3%0 2005年,区委、区政府在工作部署上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重要位置,在重大环节上具体指导,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的评定、升级,开展银、企对接,农产品进超市,定期召开农业产业化专题会议,实施项目支持等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公司+基地 +农户”、“企业 +协会 +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推开,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 日益紧密,相互间的合作减少中间环节,互惠互利,共建共赢。

至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由过去农民向国家交钱,转变为现在国家向农民补钱,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人口58.30万人,年末农村劳动力28.64万人。农业总产值 193 211万元。粮棉油产值为47 427万元,占比重的24.55%。多种经营产值为 141 777万元,占比重的73.38%。农民人均纯收人 3322元。全区围绕重点农业领域、重点扶持项目,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2005年,全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含堤防除险加固、泵站改造维修、水库脱险、沟渠整治、塘堰改造等)共投人资金515万元。

 

三、政治

1989年夏,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政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作出 “敞开市门 ‘引鸟筑巢’,‘筑巢引鸟”,的重要决策,谋划成立孝感市新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按照总体布局和地形特点,把城区划分为四个开发小区,即:城东、城西、城北以原有布局开发、改造传统产业;长征路两侧集中开发汽车、光学、电子等新型产业,一个 “全城区开放、全方位开发”的蓝图初步展现出来。1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孝感市开发面积为33平方公里,建立以汽车、电子、光学为主体的新产业开发实验区。其中部属企业有 4404厂,国营238厂,航空航天工业部066基地。1990年 4月,市委出台 《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六大服务体系。1991年3月,市委出台 《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若干意见》。1992年 1月,市委出台 ((关于在市直试点单位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试行意见》。市委、1号会议纪要决定,在城南近郊建设一个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城市卫生大检查中,孝感市获得全地区评比第一名。1994年,中共孝南区委、孝南区政府出台 《关于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范围、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简化办照手续,放宽许可证和专项审批限制。

1995年,中共孝南区委、孝南区政府出台 《关于大办农业办大农业的意见》,19%年,区委、区政府作出 《关于科教兴区的决定》,统筹安排和部署科教兴区工作,先后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2000年 11月,区委、区政府制定 《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印发 《孝南区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批转 《孝南区经贸委行政机构改革方案》和 《孝南区经贸委归口管理的工业总公司机构改革方案》。2002年6月28日,区委、区政府出台区直机关 “三定”(定机构职能、定内设机构、定领导职数 )的工作方案。区委机关内设机构平均精简 20%左右,区政府机关内设机构平均精简三分之一左右。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党群机关以1998年核定的编制为基数,精简27.7%,检察院精简 8%,法院精简 7%,各部门管理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比照精简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7月 26日,区委、区政府出台 《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压缩财政供养人员的意见》,规定乡、镇、场街道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由76人减少到 60人,精简 21.1%,行政机构编制在 1998年定编的基础上精简20%,即由480名精简到384名,减少% 名。8月 巧 日,区委、区政府出台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取消乡统筹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革农村提留征收和使用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003年,出台 《关于进一步扩大工业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关于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意见》、印发 ((孝南区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定岗分流的实施意见》、《孝南区化解村级债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推动改革的不断深人。2004年,出台 《关于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大格局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创建 “团结、廉洁、创新、实干”好班子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2005年,出台 《孝南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乡镇行政机关及司法所改革的实施意见》等4个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文件,乡镇设立党委、政府机构,不再设立政协机构,乡镇和村之间不再设立中间层次的管理机构,乡镇设 3个内设机构。四、文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文化事业出现新局面,各种文化组织、机构迅速恢复。成立孝感县 (市 )科普创作协会,孝感县 (市 )书画学会,孝感市董永传说研究会,孝感市澄川诗社,孝感市文学创作协会。1979年后楚剧演出活动恢复生机,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现代剧大量上演。孝感市 (县 )楚剧团还到外县、外省巡回演出。1990年,为迎接湖北省楚剧艺术节在孝感举行,创作排演以董永为题材的大型神话剧 《紫梨记》,在全省楚剧艺术节上一展风采,获得编导、表演、舞美、音乐、演员等九项奖励。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给文体事业带来勃勃生机。文体战线实施精品战略,加大创作力度。1998年收集各类文艺作品117部 (篇),其中40余部 (篇)人编 《98文艺作品专集》。继楚剧小品 《得阳楼》经省文化厅摄制电视片后,又出一部 《抗洪抢险作品专集》。2002年小楚剧 《娃娃县官上任》参加全省第二届楚剧艺术节演出获剧目创作二等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辅导老师奖等 10个奖项。

1979-2005年,向省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 51人,向体育学院输送新生 86人,在向省及以上专业队输送的体育人才中,有 49人 (次 )在国际和国家及省级比赛中获金牌40枚,银牌34枚,铜牌29枚,有7人9次破射击、田径、举重全省记录。1989年原县级孝感市政府投资4500万元新建孝感市体育中心,其中包括能容纳27 000人的塑胶跑道体育场和拥有 3500座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总占地 320亩。场馆于 1991年底竣工。1992年 10月,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孝感举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先念、田纪云、李铁映分别为本届农运会题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中顾委常委肖克,农业部部长刘中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伍绍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及湖北省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团 (包括台湾河络农民体育代表团 )1993名运动员参加历时 9天的田径、游泳、篮球、武术等 10个项目比赛。参加本次比赛代表 2251人,其中领队、教练员、运动员 1993人,全国农村体育积极分子 311人,国内外新闻记者 440人,各省市自治区观摩团成员 1300余人,经贸展销、技术洽谈的国内外工商企业界人士3000余人。1993年撤市建区后,孝感体育中心交付地级孝感市文体局管理。

2005年,全区共有体育场地 318个,其中体育场2个,体育馆2个,室外游泳池 1个,固定看台灯光球场 3个,综合球馆 1个,台球馆 4个,田径场 13个,小运动场 41个,足球场 10个,室外网球馆 2个,室外轮滑场 1个,篮球场 198个,排球馆 11个,门球场 14个。

五、社会

孝感 (今孝南区)农民人均纯收人 1949年为25元,到 1957年上升到45元。后因指导方针的失误与自然灾害的影响,至 1962年降至 28元。其后随国民经济调整与农业的发展,到 1965年上升到65元。“文化大革命”中农民收人徘徊增长,到 1976年增长到85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收人迅速增长。1978年农民人均收人首次突破百元关,达到 134元。1985年上升到394元。1990年增长至 584元。2005年,城区职工年人均可支配收人达 7839元,比2000年增加 2713元,年均递增8.9%;农村人均纯收人达3322元,比2000年增加679元,年均递增4.7%。全区企业养老保险面达到 100%。物质文化生活迅速改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服装由款式单一、颜色单调转变为多样多变,花色纷繁;居民餐桌上的食品越来越丰富,饮食结构也更趋合理;居民生活需求从20世纪50年代的吃饱穿暖变为21世纪初的吃讲营养、穿讲漂亮。居民人均住房面积逐年增长。2005年底,全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 19.3平方米,开发建成宇济商贸城、蔚蓝新都等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住宅小区。居室环境发生质的飞跃,家用电器在普及中换代升级,从电风扇、黑白电视机、单缸洗衣机、收录机、窗式空调到彩色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家庭影院、分体空调;许多居民家庭有管道煤气、卫生设备,冬天取暖有取暖器和空调,夏天有空调和电风扇,居住更舒适。居民的代步工具主要有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20世纪末,小轿车开始进人家庭。与此同时,公共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汽车、“的士”车拥有量增加;公共交通网络遍布城乡,出租汽车遍及大街小巷,出行更方便。家庭电话、移动电话、家用电脑迅速普及,人们除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外,不少城市居民还通过手机短信、因特网获取信息、联络通信,信息交通更快捷。随着 “单位福利”向 “社会福利”转型,社会保障事业也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围从 19%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逐步扩大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至 2005年,全区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保险的单位达923家,参保 10.8万人 (次 )。1987年农村 “五保”老人由分散供养向集中供养过度,2005年,“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到 3030人,全区2930名 “五保”对象全部纳人供养范围。区、乡、村三级共办福利院14所,收养五保老人735人,占供养人数的24%,集中供养率达到 100% 01997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低保实行应保尽保,2005年城镇低保户共有 9360户,人数达到 23 227人,累计发放低保金 1863.8万元。农村特困户 3305户,人数达到6909人,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 78.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