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川市

汉川市位于汉水下游,江汉平原东北边缘,湖北省中部,孝感市南隅。地处东经 1130 21‘一1170 57',北纬300 23’一300 52'。东与武汉市毗邻,南接仙桃,西连天门,北与应城、云梦、孝南等市、县、区接壤。市域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53.21公里。2005年,有 27个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577个行政村,人口108.46万人,境内民族主要是汉族,有蒙古等 17个少数民族。国土面积 16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万亩,中心城区距省会武汉市区 (新华路长途客运站)54公里,距孝感市区 (孝感汽车客运站)52公里。

汉川地势东南部略高,西北部略低。东南部为陇岗低丘。中部、北部和西部为平原,海拔在 22-26米**之间。最高点马口镇王家山,海拔203米,最低点南河乡荷花桥,海拔20.4米。历史上系 “古云梦泽”的组成部分,汉江沿岸和叼汉湖周围平原地区土壤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及湖相沉积物;麻河、洞缘一带岗地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粘土;南河、马口窑新成土母质为红砂岩、石英岩、石灰岩风化物。全市潮土面积 54.2万亩,水稻土面积48.9万亩,黄棕壤 11 380亩。

汉川属亚热带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江汉平原植被一水生植被区。水生植被,主要品类为莲、藕、菱、芡、革葬、菱白和鱼类饵料和大量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在河湖沟汉;其次是森林植被,主要为湾子林、护堤林、农田林网、城镇和乡村绿化等;天然草场植被,分布于河滩、田埂、堤坡等地;农作物栽培植被占全市总面积的64%,主要为汉江两岸的棉花植被,汉北河两岸、汉江低丘地带的水稻以及其间的大豆、杂粮、油料等农作物植被带。

汉川属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大陆气候,雨量充沛,冬冷、夏热明显。日照时数为 1818.8小时。1月的日照时数为99.8小时,是最少月份;7月的日照时数为219.4小时,是最多月份,相差 119.6小时。年平均气温16.10C,历年介于 15.4 0C ---16.8℃之间,最大相差 1.40,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 3.10C, 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 28.90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一14.3 0C,出现在 1977年。极端最高气温38.40C,出现在 1970年 7月 21日。

汉川水资源充足,有汉江、汉北河、中支河等河流。叼汉湖、东西汉湖、老观湖、白石湖、黄龙潭等湖泊,总容量44 414亿立方米,其中过境客水总量为43 35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7.6%0

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煤、高岭土、石灰石等。岩盐主要分布于麻河镇太平寺洪集台附近,处云应盐矿区边缘。煤分布于马口白石湖和南河官山一带。石灰石主要分布于南河一老新集一带。

生物资源有鱼类、爬行动物、栖底动物、水生高等植物、浮游生物等,尤以鱼类居多,共有7目16科68种。常见乡土树种约65种,其中用材20种,园林绿化 22种,经济 8种,灌木和藤木 15种。药材共有89科 232种,其中植物类 65科,201种,动物24科 3种。境内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昆虫共 2纲、13目、5科、232种,主要分两大类:捕食性类 142种;寄生性类 90种等。二、经济

农业  汉川为农业大市。至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 357 491万元,其中种植业 172 105万元,林业2265万元,畜牧业 104 944万元,渔业70 6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 3383元。(1)种植业。主要为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蚕豆为主,同时兼作黄豆、花生、绿豆、芝麻、蔬菜、水果、莲藕、甘蔗等。2005年,粮食总产 384 377吨,棉花总产 19 561.4吨,经济作物油料含 (油菜、花生、芝麻 )42 099吨,甘蔗6892.2吨,水果 18 903.5吨,黄花 534.6吨,常规蔬菜488 432吨,莲藕 98 213.2吨。(2)水产业。2005年,集中连片的千亩精养基地38个,万亩基地 6个,10万亩基地 1个,水产品总产 110 085吨,水产养殖总收人为42 865万元。(3)林业。2005年,林木总面积 33.8万亩,其中植树基地20万亩,森林覆盖率 14.8%,活立木总蓄积 %万立方米,农田林网控制力达到80%,路渠河堤绿化率 94.5%,村庄绿化率63.5%,城镇绿化率 32.4%0 (4)畜牧业。2005年,全市生猪存栏 324 459头,出栏 45.2624万头,家禽出笼 2395.55万只,全省第一,肉类总产量 5.87万吨,禽蛋产量 3.2804万吨,畜牧业产值 10.37亿元。

工业 1949年后,汉川工业在乡镇和农村手工业作坊的基础上逐步发展,1951-1956年,完成私营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业总产值 4758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 3853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81%0 50年代后期尽管受 “大跃进”影响,但全县工业产值 7930万元,较 1956年增长 66.6%,其中国营工业产值3316.13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6.5%0 1966年后,受 “文化大革命,,影响,1968-197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连续 3年均低于 1965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围绕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 “开放搞活”的方针,不断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成为28个工业门类、307个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5年,工业总产值 51 018万元,比 1978年增加2.83倍。1996年后,县属国营集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先后关停并转。撤县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回归工程,加快企业民营化,民营企业迅速发展。马鞍服装、马口电缆、沉湖金属制品、脉旺废塑等规模快速扩张。到2005年,形成以福星科技、永和安为龙头的金属制品业;以3509纺织总厂、吉丽雅和马口工业园区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达利食品湖北分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以绿天地生物科技公司、福星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业、以童霸为龙头的童车童具业,以汉新发电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能源业和以湖北银华药用包装为龙头的包装印刷产业等。2005年,实现产值92.7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 177个。

商贸 2005年,共有各类市场 118个,其中批发大市场 1个,综合市场 8个,农产品专业市场 62个。日上市万元以上的市场 40个,年成交额过千万元的市场 10个。进入市场登记注册的个体经营户 1976户,成交额 14.5亿元。有自营出口权资格的企业 22家,年出口创汇3593.3万美元。出口产品包括钢帘线、塑料制品、童车、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品五大类。产品主要出口美国、日本、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财政金融 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人 5.2亿元,其中工商税收 4.07亿元,企业收人0.17亿元,农业税收0.1亿元,其他收人0.86亿元。2005年,市财政总支出52.917万元,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05年底,全市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电厂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3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金额37.52亿元,贷款余额 41.46亿元。三、政治

中共汉川市 (县 )委员会 1949年 7月,汉川县建制恢复,中共汉川县委建立,隶属鄂中地委,后改属酒阳地委领导。1951年7月,酒阳地委撤销,改属孝感地委领导。同年 11月设立县委常委会,1958年3月设立书记处。1959年 11月,孝感地区撤销,汉川划人武汉市,属武汉市委领导。1961年 5月,孝感地委恢复,复属孝感地委领导。1966年 12月,受 “文化大革命”冲击而瘫痪。1968年2月7日,成立汉川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5月,成立中共汉川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 1月2日,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撤销,中共汉川县第三届委员会产生。1997年 11月,撤县建市,改县委为市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工作机构先后恢复和调整。至2005年,共有直属工作机构 15个。

中共汉川市 (县 )纪委 1949年 11月,设立中共汉川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56年 6月,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称中共汉川县监察委员会。1966年5月撤销,1973年 8月,在县委组织部内设监察科。1978年6月,中共汉川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汉川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1984年 2月,中共汉川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汉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从 1985年起,县委向县政权系统派驻纪检组 16个,并在区、镇、场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备专职纪检书记。1997年8月,市纪委与监察局合署办公,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至2005年,内设 10室。

县 (市 )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7月一1994年 1月,汉川县共产生 13届人民代表大会。1954-1994年40年间,共召开 30次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1997年撤县建市至 2005年 1月,共产生三届汉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 8次代表大会全体会议。

市 (县 )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于 1949年 7月 1日成立。1955年 12月,汉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6年 “文化大革命”后,县人民委员会停止工作。1967年3月,成立 “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简称 “抓办”),10月改组为 “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简称 “抓指”),临时取代县委、县人委职能。1968年2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县委、县人委职权。1981年 1月,汉川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正、副县长,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1997年撤县建市,改汉川县人民政府为汉川市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1949年8月,设立汉川县人民政府民法科,次年从民法科分离,建立司法科。并成立汉川县人民法庭和 2个分庭 (后增设 12个 )。是年 11月6日成立县人民法院。“文化大革命”时期,司法机关受到冲击,公检法实行军管,建立 “汉川县公安军事机关军事管制小组”。1973年,县人民法院恢复。后在马口、脉旺、分水等建立8个派出庭。

人民检察院 1951年 8月 27日,成立汉川县检察署,1954年 12月,成立汉川县人民检察院,1957年,县人民检察院内设 3个组。1961年 6月,隶属孝感分院。1967年,公检法被冲击,检察院合并于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1978年 9月,重建汉川县人民检察院。至 2005年,有仙女山、马口、分水 3个基层办事处。

政协 1950年 1月,经汉川各届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协商,由中共汉川县委、团委、妇联、工会、农协、工商、教育、文艺、卫生、宗教等界和特邀人士等 11个方面的45名委员组成。1956年2月 19-21日,政协汉川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县政协经历 1一10届委员会的历程。1997年9月22日,政协汉川县委员会更名为政协汉川市委员会。汉川政协 1.5届委员会主席均由中共汉川县委书记兼任。从第六届起,主席由各届会议选举产生。市 (县)政协全会共举行34次,常委会议 122次,办理委员提案 1100件,征集文史资料约 500万字。四、文化

2005年,全市有中小学校 386所,其中小学246所、初中48所、高中9所、中等职业学校 1所、特殊教育学校 1所。共有在校学 141 843人,其中小学生 63 299人、初中生56 943人、高中生 21 601人。幼儿园106园 (班),在园幼儿 19 403人,人园率76.5% 0 1999年以来,高考成绩一直居孝感市首位。

2005年,全市共登记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 14项、孝感市科技成果 16项、获省级、孝感市科技进步奖 7项。共推广科技成果 30项、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 100多项。被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0家,其中福星科技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 13家,高新技术产品43种。2005年,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2005年,全市有文化馆、图书馆、歌舞团、博物馆、影剧院、新华书店 8个市直二级文化单位。全市建有文化广播服务中心 (公司 )23个,各类社会文化娱乐场所 1337个,各类艺术队伍、协会 38个。每年举办文学艺术展览 10余次,组织文化 “三送下乡”活动 10余次。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台、新闻网站各 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 23座、电视差转站 6座,有线电视站22座。汉川电视台拥有电视观众近 100万人。汉川有线电视台建有750兆双向传输光纤网络,汉川城区有线电视用户 2.8万户,乡镇有线电视通村率达 61%。汉川新闻网点击范围涉及 25个国家和地区。

文艺作品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奖千余项,其中汉剧 《蔡九赔鸭》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获演出、音乐等 3项大奖;《育才外传》获省戏剧3枚金质奖和2枚银质奖;现化楚剧 《人在福中》获第八届全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2005年,“汉川善书”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全市有业余体校2所、体育馆 1座。全市体育公共设施占地面积 29 940平方米。全市有老年人、农民及乒乓球、门球、篮球、棋牌 11个单项体育协会。每年举办乒乓球、篮球、门球等体育活动 100余场次。先后向各级体育运动队、体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23人。获国际比赛金牌 13枚、国家级比赛金牌37枚。马口镇业余体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 “业余训练先进单位”。1998年,先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 “湖北省体育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县 (市)’’。

2005年,全市有卫生机构 45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9个、乡镇卫生院25个,防治院3个、乡镇血防组 8个。有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 2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11人,副高级职称 147人,开设病床1430张。乡村医生 852人,纳人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397个。有万能手术床 25台、200 M A以上 x光机31台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小葱管治疗胸腰椎脊髓损伤 (脊髓休克)型尿储留”、“妥尔明眼药水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应用血细胞过滤器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的研究”等 15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64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习: 生平之、J J.、 ,「J‘ 2丈

基础设施 至2005年,建成城区面积 22.3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37万人。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 35%,人均居住面积达29平方米,日供水能力 7万吨,自来水用水普及率 98%,燃气普及率80%。开通公汽营运路线5条。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

新农村建设 至2005年,修建农村通村公路697.7公里,实现 “村村通”水泥 (沥青 )路。加快改水、改厕、改厨,建沼气池步伐,农村环境不断改善。沉湖镇福兴村、仙女山办事处刘家台村、二河镇燕子村、马口镇邱子村、脉旺镇张台村等一批具有示型示范作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鲜明,扎实推进。

交通邮电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390.23公里,(省道 136.92公里、县道 213.85公里、乡道 294.61公里、专用公路7.05公里、村道 1739.8公里),等级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68.93公里。与汉川电厂配套的境内铁路支线6.4公里。电力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共有220千伏变电站 1座, 110千伏变电站9座,35千伏变电站 11座,供电户数 33万户,人均用电量814千瓦时。邮电发展稳步推进。2005年,共有邮政服务网点26个,电话交换机容量 140 029门,固定电话用户数为 114 670户,移动电话用户达 128 524户。互联网用户13 011户。邮政业务总量2720万元。全年报纸期发数 17 783份,杂志期发数 11 959份,邮寄函件80.5万件。水利设施。50年代主要是加高培厚汉江干堤,开沟挖渠建闸。60年代到70年代,在继续加强汉江干堤建设的前提下,兴建到闸泵站,开挖深沟大渠,建造渠网格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80年代以后,堤防建设转向高标准。按照农业区划,分汉北、汉南两大区域完善,协调排、引、蓄、降、提关系,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至2005年,基本形成 短J闸泵站星罗棋布,深沟大渠纵横如网,粮棉蔬菜基地成块连片,调洪养殖全面安排”的新格局,彻底改变汉川 “统水袋子”面貌。

民政工作 至2005年,共消除危房3068户9510间。全市共有43所福利院,收养4262人,其中五保户老人 3752人,孤儿 189人,残疾人321人。全市优抚对象 14余万人,低保对象 19 026人,每月发放低保资金 100万元;农村特困户5521户,14 798人,月支出特困金额20万元;“五保”对象4078人,按分散供养 800元 /年 /人,集中供养 1000元 /年 /人,下拨供养经费到各乡、镇、场,集中供养率达92%。有5500多名革命烈士。除 1所以王平章烈士英名命名的小学外,还修筑2座烈士纪念碑和5座烈士墓。

扶贫开发 2005年,韩集乡被列人全省 10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之一,韩集、洞缘、南河、杨林为全省303个重点老区乡镇,另有南河等 12个乡镇的23个村被列为全省 10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全市先后争取省扶贫资金 1200万元,主要用于村级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林果基地、科技推广与培训及社会发展等。

老区建设 19%年成立汉川县老区促进会。累计募捐资金238.6万元,名列全省前茅。至 2005年,为老区乡镇修建村级公路 38条;建机泵站 6个;修桥 2座;建果园基地 2个;引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金 3万元;扶持困难户搞种养加工2%户,90%户脱贫。

养老保险 2005年,养老保险参保单位 435家,参保人数 33 899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 434家,参保人数6176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 387家,参保人数 43 206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 414家,参保人数 48 630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 288家,参保人数23 873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 255家,参保人数 17 528人。五项社会保险共 173 336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达90%0

社会保障 2005年,实现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 3527人、转业转岗2773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就业8619人、组织劳务输出75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4.5%。发放失业保险金71万元,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358.1万元,享受社会救济对象人数 39 516人,其中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55%人。各类收养性单位 44家,城镇社区服务设施 36个。解决残疾人再就业 2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