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云梦县

位置  云梦县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位于东经 1130 37'-1130 52',北纬 300 45' -310 12'。东邻孝感市,西界应城市,北接安陆市,南连汉川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 (公路里程、下同)80公里、孝感市区20公里,北至安陆城区30公里,西至应城城区25公里,南至汉川城区50公里。

建制沿革  云梦县自秦至魏、晋、南北朝,一直属安陆县。南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 (公元 550年 ),设置云梦县,县治在云梦城 (今城关东部 “楚王城”)。明崇祯十六年 (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在湖北建立政权,改云梦县为固州。清顺治二年 (1645年),清军占领后复立云梦县。1948年4月建立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1949年 6月云孝县复名云梦县,并划属新建立的湖北省孝感行政区 (专区)。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1993年孝感撤地设市,云梦县一直由其所辖。

行政区划 2005年全县辖义堂、曾店、昊铺、伍洛、下辛店、道桥、隔蒲潭、胡金店、城关9镇,倒店、沙河、清明河 3乡,270个村委会,2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29个村民小组,143个居民小组,1617个 自然村。县境最大间距南北长 52.8公里 ,东西宽 19.8公里,面积 604平方公里,占湖北省面积的 3.1%人口58.09万人,每平方公里962人。是湖北省县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

地貌气候  云梦县境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烷,海拔 19米。全县地貌大致分为 3区:东北部为垅岗波状区,西北部及中部为河谷冲积阶地区,南部为河流下游湖积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流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凉、冬寒。年平均日照量 1993.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 1074.5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47天,最短 216天。

自然资源  云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盐、硝、膏素称为 “云梦三宝”。探明的主要矿种有岩盐、芒硝、石膏、高岭土、玄武岩、河砂、砖瓦用粘土等。其中岩盐总储量 19亿吨以上,芒硝总储量5300万吨,石膏总储量 1000万吨。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棉花、麦类、油料及豆类瓜菜之属,有 200余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17.2%,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二、经济

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云梦县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生产力得以解放,生产发展迅速。1955年,全县粮食产量达 10 018万斤,比1949年增 34%0 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全县农作物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刮起浮夸风,加之连续 3年的旱灾,导致 1959-1961年连续 3年农作物减产。1962年,全县贯彻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取得连续5年的粮食增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梦县在农村实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农业生产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1990年后,全县紧紧围绕蛋白、蔬菜、禽畜三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构筑起一园:万亩现代节水农业科技园。三带:316国道沿线名优蔬菜节水农业带,云应沿线无公害蔬菜农业示范带,汉宜公路水生蔬菜农业示范带。四大板块:南部莲藕水生菜、北部林果药材、中部名优瓜菜、西部避灾农业。八大基地:万亩果药、万亩土豆、万亩花菜、万亩大豆、万亩莲藕、万亩优质稻米、百万只笼养鸡、万亩名优水产养殖等八大特色种养基地的特色农业新格局。2005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 (现价 )22.63亿元,比 “九五”末增长 5.5%,多种经营产值 18.42亿元,生猪出栏34.47万头,家禽出笼 1284万只,水产品产量3万吨。共修筑河堤 105.32公里,兴建堤防涵闸 31座,排灌泵站 204处,节制闸3处,小 (一)型水库 1座,小 (二 )型水库 5座,总库容 526.8万立方米。渠道 173条、528.9公里。1998-2000年,云梦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经济效益 “十佳”(市 )县,跨人全省小康县行列。还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全省养禽示范县。

工业 1949年,全县有 3家私营小厂,241户私人手工作坊。从 1953年起,云梦在积极发展国营工业的同时,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 1956年,县办国营工业企业增加到 13家,私营工厂全部过渡为国营工业企业,同时建立起手工业合作社 (组)26个。 1970年前后,本着 “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发展地方 “五小工业”(小煤矿、小化肥、小钢铁、小机械、小水泥 ),陆续建成农药、化机、电机、水泥、化肥等 10余家县办工厂和一批社办工厂。其间,省机床配件厂、114盐厂、云梦棉纺织厂等 3家省属企业也相继在县内建成投产。基本形成轻纺、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门类组成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加快工业发展速度。一批乡镇企业和一大批村办工业以及个体 (联户 )工业应时而兴,使全县工业出现一个发达的新局面。1990年后,全面推进企业改革。使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整体盘活。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4.97亿元 (与经济普查接轨数,下同)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销售收人在 5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 37.53亿元,增长28.5%,实现产品销售收人 36.85亿元,增长25.1%;利润总额 1.39亿元,增长23.2%。全县有国、省道4条,乡村公路 202条,通车里程 894.36公里。公路桥梁 87座。建有移动 GSM数字基站 30座,小灵通基站 60个。

城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县城乡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和计划指导。1970年前后,对县城主要街道初步进行拓宽。90年代,云梦城乡建设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环境布局园林化的目标要求,完成建设路、东正街改造,建成南门河商贸城、冰晶欧式一条街、城陛庙商贸城、人民广场、火车站广场、梦园小区、金穗小区等一大批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安居工程和精品工程。至2005年,城区面积发展到 13平方公里,是 1949年城区面积0.5平方公里的26倍。城区园林绿化面积386.4公顷,公共绿化面积64.8公顷。1999年 5月被省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 “湖北省卫生县城”。

商贸  财税  金融 1949-1953年,全县商业贸易主要从事粮、棉、布及杂货的购销,1953年全县商品零售额为752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梦县商业贸易获得新的发展生机。1988年,商品零售额4962万元,从事个体商业 6607人。2005年,城区大中型商场有云梦、城陛庙、五星和百货等近 10家。餐饮经营户 1360户,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79亿元。全县完成财政收人 22 601万元,比上年增长 15.3%,工商税收 16 629万元,比上年增长 9.8%,占财政收人的比重为 73.6%。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99 770万元,比 “九五”末增加 152 751万元。贷款余额 185 201万元,比 “九五”末增加 8703万元。全县保费收人4000万元,比 “九五”末增加 3050万元。三、政治

中共云梦县委员会 1949年 4月,建立中共云梦县委,共有党支部 17个,党员 132人。2005年底,全县共建立党委 (含县委 )29个,党组 10个,党总支99个,党支部 955个。共有党员 20 673人。其中正式党员20 363人,预备党员 310人。云梦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于 1956年 6月 1日至5日在县城举行。会议正式代表213人,候补代表5名。至2005年 12月,共召开 11次党代会。从 1979年3月在县城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开始,选举产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  云梦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于 1950年1月召开。1954年7月,召开云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至 2005年,共举行十五届。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 2004年1月 6日至9日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 236人,列席人员78人。

县人民政府  云梦县人民政府成立于 1949年6月,朱道平为首任县长。1955年6月 15日,云梦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 1月24日,经湖北省军区临时党委批准,由 “军、干、群”三结合,组成党政军一体化的领导机构— 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 12月20日,县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取消县革命委员会名称,复称县人民政府,新中国成立初期,县人民政府直属单位除政府秘书室外,设三科三局一行:民教科、财政科、建设科、工商局、公安局、邮政局和中国人民银行云梦县支行。2005年,县政府设事业单位8个,部门23个。

县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梦县委员会 (简称县政协),于 1981年2月成立筹建领导小组,同年6月 12日召开政协云梦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80人。2004年 1月 5日至 8日,县政协召开七届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本届委员 161人。

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  县法院于 1951年 12月成立。2005年 12月,县法院共有 13个职能庭(科 )室和6个派出法庭。县检察院前身为县人民检察署,1951年 3月设立,但未配专职检察人员,由公安机关代行检察职权,公安局长兼任检察长。1955年6月,成立县检察院,由上级任命1名县委常委兼任检察长。2005年,县检察院内设 13个办事机构。四、文化

教育 1949年 4月云梦解放,县民主政府当年办起县立初中和 17所小学,人校学生 2500多名。1980年后,发展教育成为社会普遍重视的目标,教育事业得以广泛发展。县直各战线、各大中型企业、各乡镇和街道,纷纷创办幼儿园,并通过社会集资改建中、小学校舍,改善教学设施。1996年云梦 “普九”工作获省政府验收通过,1998年复查合格。1997年,云梦一中整体迁建。1981年 8月建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云梦工作站。2005年,全县拥有高中3所,在校学生 11 944人;初中21所,在校学生38 789人;小学 102所,在校学生48 146人。全县教职员工5152人。

科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956年 2月 7日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 11月设立县科学工作委员会。1972年 12月设立科技科,1976年7月改称科技局。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技术人员 11 372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507人,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58个,取得科技成果 62项。2000年 9月 15日,云梦县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卫生 1949年6月设立县诊疗所。1950年4月建立云梦县医务工作者联合会。1952年建立云梦县防疫委员会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56年 1月分别建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和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2005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 25个,卫生技术人员 1514人,医院病床910张。全县设有村卫生室 (所 )165个,聘用乡村医生442人。两家县级医院跨人 “二甲”行列。

文化艺术   云梦主要 的民间艺术形式有府河路子花鼓戏 (楚剧 )、皮影戏和曲艺。云梦民歌既有渔歌又有山歌,但更多是源于车水插秧、纺织针莆等日常劳动生活。云梦的民间器乐和宣讲善书故事等艺术则吸取道教、佛教文化的某些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全县文化事业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云梦皮影艺术、黄香孝行故事、三节龙·跳鼓舞等项目被列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梦县楚剧团先后推出 ((云梦黄香》等 20多个精品剧目,连续获得全省第二、三、四届楚剧艺术节多项大奖和全国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红星奖。全县拥有省级及以上作家、戏剧家、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等协会会员 23人和木偶皮影艺术、诗词等学会会员 13人。出版各类文艺书籍70多部,其中由新华书店发行的文艺作品27部。

文物古迹  云梦是地域小县,文物古迹大县。现发现古遗址 86处,其中24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梦县博物馆是湖北省的县级大馆,有馆藏文物3700多件 (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 25件,国家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700多件 (组 )。在众多的馆藏文物中,睡虎地秦简、秦代木犊、战国卧鹿立鸟木雕、楚国彩绘陶器、秦汉漆器、东汉陶楼、汉代 “关内侯”金印等一批珍稀文物享誉海内外。1974年 1月,“关内侯”金印等被选调进湖北省博物馆保管、展览。1999年,睡虎地秦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加强学校体育的同时,体育活动广泛向社会普及。进人 80年代,体育事业活跃。全县有县区级运动队63个,学校运动队157个,相继组建篮球、武术、信鸽、棋类、气功、门球、钓鱼等体育协会。建成一座能容纳2000人的现代化体育馆。1992年,县体育馆作为第二届全国农运会的分赛场,承办篮球、公路自行车的比赛和闭幕式。1995年和 19% 年,成功举办全省青少年篮球赛。2000年以来,共向市以上输送体育人才近 50人。1996年 10月,云梦县被国家体委命名为 “全国体育先进县 ”。口叮 生平之、JJ.、 ,.:J.2 丈

民政  云梦县对军、烈属的优抚始于 1950年。1985年开始,对烈士和军人家属改为定期抚恤。2005年底,全县定期定量补助对象 3492人,全年定补总额 699.4万元。拥有各种社会性收养单位 19个,床位 2440张,收养 1926人。集中供养五保户2665人,占五保对象70%。共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3292户、947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760万元。

劳动保障 从 1986年开始,先后成立县劳动保险局、劳动就业局、医疗保险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局。2005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216个,参保人数 3.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 315个,参保人数2.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94个,参保人数2.46万人。共安置就业 5.7万人,为 1.4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

扶贫开发 从 1986年起,全县确定扶助贫困对象开始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均年纯收人 206元标准 (省定200元 )。是年,全县共发放扶贫款 33.533万元,扶助对象 1379户。从 1991年开始,扶贫工作在解决老区、贫困地区大多数群众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转人以脱贫为主要 目标的经济开发阶段。2001-2005年,国家和地方累计投人 1500余万元扶贫资金,解决 30个村群众行路难、25个村不通电和7万人及近 10万余头牲畜饮水难等问题。

风俗民情  云梦历来以农为本,人民勤劳,风俗淳朴。地方习俗中富有尊亲睦邻、互助创业、敬天祈福的传统。乡间村湾多聚族而居,讲族姓房份,立宗祠祖墓,尊卑排辈,同姓不婚,赶情送礼,亲疏有序。岁时节令,民间大都结社合力举行庆典活动。城乡游艺活动有春节前后玩龙灯、划彩莲船、踩高跷、舞狮子,端午节划龙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