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大悟县

大悟县原名礼山县,建县于 1933年 1月 1日,1952年 9月 10日,改称大悟县。国土面积 1979平方公里,耕地 37万亩。1949年4月6日全境解放,隶属孝感专署,1959年划归武汉市管辖,1961年5月复归孝感行署所辖,1993年 4月为孝感市所辖。

大悟县地处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由北部五岳山、西部娘娘顶、东部仙居山、南部大悟山四大主峰构成全县地貌基本骨架,地形为低山、丘陵、平贩三种类型,分别约占总面积的39%, 49%, 12%。属北亚热带气候,累计年均降雨量约为 1070-1122毫米;年均气温约为 15.1 0C ---16.5 0C;年均日照时数约为 2048小时;年均无霜期约为235天。境内有援水、摄水、竹竿河3大河流及其支流324条;水库 132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属鄂北缺水地区。境内地层发育齐全,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铜等金属矿和磷、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主要种植业作物有水稻、小麦、花生、茶叶等;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有灌、乔木 63科、150属、348种;药用植物65科,286种;野生及珍稀动物品种较多,白冠长尾难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水獭、黄鼠狼为珍贵的皮毛动物。红色旅游资源有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白果树湾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群、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群等 66处;自然景观主要有 “五山”、“六湖”、“两寨”、“两潭”,人文景观主要有 “三关”、“两古城 (镇 )’’、“三古建筑”、“四名人故居”。二、经济

农业农村经济 1949年,粮食总产量为44 193吨;1971年达到 157 008吨;1983年达到 209 291吨;2005年达267 721吨,是1949年的6倍。1970年始,大力发展棉花、烟叶、麻类、席草、甘蔗等多种经营作物,1985年以后逐步萎缩。坚持发展花生种植,80年代大悟花生总产量居全省之首;1986年被湖北省列为商品花生生产基地县;1990年后,推广花生 “地膜种植”、“花生下水田”、“水田地膜花生配晚杂”种植模式,花生产量大幅增长,同步建设花生市场、发展花生深加工,逐步成为花生产业化大县。60年代中期始大面积发展绿茶,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9.64万亩,研发 “双桥毛尖”、“金鼓露毫”、“大悟寿眉”、“悟道茶”系列精品名茶。立足山场资源优势,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生产大县。2005年,全县经济林基地 102万亩,主要为板栗、银杏、油桐、乌柏、油茶等。

1990年以前以农户散养为主发展畜牧业,后逐步推广规模化养殖,突出发展食草畜牧业,2005年,全县出栏生猪 29.5万头,其中规模化养猪出栏 20.8万头,全县存栏牛9.2万头、羊 5.5万只,出栏肉牛3万头、肉羊 3.1万只。

工业经济 1951-1956年,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建成第一个手工业合作社— 红旗铁业社。1951年,兴办第一家地方国营电米厂。1956年,全县有手工业合作社 (组 )91个,全民工业企业7家,县办集体工业 85家。1958年,工矿企业增至 189家。通过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到 1965年,保留国营企业 9家、集体企业 45家。1970年始,引人系统电源,工业加快发展,先后建成地属黄麦岭磷矿、县化肥厂、芳贩铜矿、汽车配件厂、湖北电扇厂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1978年,地方国营企业 34家,集体企业 %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技改扩能,巩固壮大县属工业,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发展乡镇企业。1987年建成县卷烟厂 (地方财源骨干企业 ),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 2346家 (国营36家、地属 1家、县办集体 49家、乡镇办企业 118家、村及村以下工业2142家 ),1994年全县工业企业达到 3963家的历史最高。1996年以后,县属国营、集体工业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能力不强,先后 “关、停、并、转”或 “退公转民”。2000年始,实施 “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县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产权改革、“回归工程”,民营工业迅猛发展。“湖北京华彩印”、“华龙生物制药”、“瑞光纺织”、“越华防护用品”、“金利源服饰”、“人民电器”、“悟源石材”、“恒兴水泥”、“恒发生物”等一大批工业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县初步形成轻纺制造、冶金建材、医药食品、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县域工业基本实现民营化。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4252个,总产值233 654万元,增加值 76 29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5家,年产值 113 38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8.5% 0

商贸金融 1950年始,创办县国营、供销合作商业;1958-1961年,全部下放给人民公社;1962-1965年,商业得以恢复和发展。2005年,全县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企业 369家,个体工商户 1.7万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2 102万元,是 1950年的224倍。

1949年 8月始建中国人民银行礼山县支行;2005年,大悟县有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 8家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 27.39亿元、贷款余额 10.73亿元。1951年,在县人民银行设保险公司特约代理处,1953年7月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大悟县支公司。1996年,分设中国人寿、中国财保大悟县支公司。2005年,人寿大悟支公司实现保费收人3500万元,财保大悟支公司实现保费收人 1260万元。

城乡建设 1951年始,将新迁人县人民政府的二郎店进行改造,逐年在澄河两岸开发新街。1971年,建城区溃河大桥,1993年,建溃河二桥。2002年,编制城乡规划,规划面积 101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13.3平方公里。2004年,启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开发区规划面积 10平方公里。2005年,城区街道 21条,43.9公里;城区面积25.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万人。

1949年,全县有集镇 29个。除县城二郎店外,其余集镇共有街道 30条,总长 6000米,面积 8.4平方公里。1975年,集镇街道总长增加 3.24万米。新建街道 31条,总长2.46万米。新建小集镇 10个。2002年,将 39个集镇分为 4个等级,其中河口、宣化店、三里城为重点区域中心集镇。宣化店镇是中共革命史上的名镇,是红军第一架飞机诞生的地方,是董必武、周恩来、李先念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是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的地方,是重要的商贸集镇、产业大镇、全国板栗生产第一镇,1998年被列为湖北省 “口子镇”,2003年被列为湖北省 “重点中心镇”,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总局列为 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河 口镇与红安县、黄破区接壤 ,具有典型的 “金三角”区位优势,素有 “百年商埠”和 “小汉口”之称,是工业强镇,商贸重镇。

基础设施建设 1980年,实现乡乡通沙石公路,村村通机耕路。90年代,改造省道和通乡通村公路,乡乡通柏油路,多数村通砂石路。2001年始,抢抓国家补贴通村公路建设机遇,至 2005年,7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柏油路,与周边县市全部贯通;2002年,京珠 (北京至珠海 )高速公路贯穿大悟,2005年,县域高速公路53公里,省道 3条 124公里,通乡公路313公里,通村公路 1080公里。全县形成以 “京珠高速”为主轴,以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为支撑,以通乡通村公路为基础的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

1951年,大悟县干线邮路 6条,400公里;1958年邮路增到26条,1477公里;2005年邮路为 115条,3900公里,发行报刊840万份,邮政业务总量 927万元。1949年7月组建电话组,次年 11月成立电话分局,1999年成立电信局,2004年实现固定电话村村通,2005年有固定电话用户 35 800户。1995年开始发展移动通讯,至2005年底,建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共 108座,信号覆盖率达 70%,移动用户 76 600户。

1951年,建成城关火力发电厂,以后逐步发展小火电、小水电,供电范围逐步扩大到农村。1970年,改由联网系统电源供电。1987年始,先后建成 5座 35千伏变电站、3座 110千伏变电站和 1座220千伏变电站。1992年实现村村通电。1999-2003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2003-2005年实施城网改造。2005年始,启动实施 “户户通电”工程。

三、政治

中国共产党大悟县委员会 1949年 4月 6日,礼山县解放,中共礼山县委组建,隶属中共孝感地委。************************************************************************************1952年9月礼山县更名为大悟县,中共礼山县委改称为中共大悟县委。1955年 9月设县委常务委员会。1959年 12月设立县委书记处,隶属武汉市委。1961年县委复属中共孝感地委。1968年 1月 20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0年 5月,建立中共大悟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 2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恢复中共大悟县委至 2005年。

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6月一2004年 3月,大悟县共产生 15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34次人民代表全体会议。各次会议均设立大会主席团及议 (提 )案、代表资格、计划、预算等审查委员会会议机构。1981年县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同年 12月设立常委会办公室。1987年2月设法制、财政经济、教科文卫 3个工作委员会,1988-2005年,先后增设农村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 1949年 10月 1日,礼山县爱国民主政府改称为礼山县人民政府。1952年9月,礼山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大悟县人民政府。1955年 12月8日,大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大悟县人民政府更改为大悟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人民委员会停止正常工作。1968年 1月,成立大悟县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政权机构。1981年 1月 26日,大悟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县革命委员会更改为县人民政府。1949年县人民政府机构设置为 10个,50年代为 36个,60年代初,经过调整、恢复建制机构设为47个,1981年为53个。1981年以后,经过数次调整,到 1987年 10月,政府工作机构有70个。后经多次变动,至 2005年,县政府直属机构共 81个。

人民法院 1949年 10月成立司法科。1950年 3月成立县人民法庭。1950年 5月成立礼山县人民法院,1952年 10月更名为大悟县人民法院。1968年 3月,人民法院与公安局、检察院合并,成立大悟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1973年3月,撤销军事管制小组,重设县人民法院。2005年底,法院内设机构 12个,派出法庭 8个。1985-2005年,县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 19 278件,审执结案2834件,理 顷经济关系标的额11亿元。

人民检察院 1952年 10月成立大悟县人民检察署,与大悟县公安局合署办公,检察长由县公安局长兼任。1955年,成立大悟县人民检察院,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任检察长。1957年 10月配专职3个组。1968年3月,检察院工作归属大悟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执行。1978年 7月重设大悟县人民检察院。2005年底,检察院内设 2室 1处6科 1局 1队。

政协委员会 1983年 3月,政协大悟县委员会正式成立,政协委员 68人,分属 11个界别。至2005年,大悟县政协先后产生一至七届委员会,召开政协全会 28次。常委会议 152次,办理委员提案2269件,征集文史资料 399万字。县政协一届委员会设办公室、工交计委工作组、农林科技工作组、财贸工作组、党政群工作组。2005年政协大悟县委员会设办公室、经济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三包联谊、外事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群团组织 从 1950-2005年,全县共成立 8个群团组织。1950年农会、妇联成立,1951年工会、共青团成立,1953年工商联成立,1959年科协成立,1989年文联成立,1990年残联成立。四、文化

科技 1958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开展群众科技工作。80年代,共实施县内科技项 目62个、上级科技项目24个;引进技术人才 118人,开发新产品248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项;先后与 13个省、市及 5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协作。1991-2005年,先后有3项科技成果被省列为省重大科技成果,4项科技成果被列为省重大科技推广成果,获省、市各类科技奖30多项。两次召开全县科技大会,表彰科技成果 87项。

教育 1949年,有私塾 529所,学生 10 560人。1953年废除私塾。1956年始,小学教育实行民办公助。坚持抓好扫盲教育,至 1994年,达到国家扫除文盲验收目标。1990年始,开展九年义务教育,至 1998年,通过 “普九”验收。8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学龄前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电大教育、函授教育、特种教育、成人教育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05年,全县有小学 216所、初中25所、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聋哑学校 1所、幼儿园 15所,学生总数 10.9万人。

民间文化  主要有花鼓戏、皮影戏、曲艺、民歌、民谣、刺绣等,花鼓戏、织锦带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活动,有舞龙灯、玩狮子、划莲船、踩高跷、棋牌、器乐、歌咏、舞蹈、摄影、绘画、书法、诗歌、楹联、根雕、石刻等。文化机构及群众文化组织健全,有县、乡级文化机构40多个,民间专业协会、学会 20多个。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富,代表作品有获中宣部第七届 “五个一”工程奖的电视剧 《中原突围》、((徐海东大将》。文学艺术创作人才较多,代表人物有作家张友高、书法家柳长忠等。2005年,广播电视实现 “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 3万余户。

体育 1951年始,全县中小学开展广播体操活动。1957年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1987年始,先后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和棋类、篮球、钓鱼、桥牌、门球、武术、气功等协会、学会组织 160多个。先后组织参加上级体育比赛 110多次,获奖 190多项。先后承办中国一朝鲜男子篮球友谊赛、国际女篮四强邀请赛、中国女篮四强赛、青年男篮四强赛、柳大华 “一对十”中国象棋表演赛、3次香港一北京汽车拉力赛。19%年获 “湖北省体育先进县”称号,1998年获 “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2005年,全县有体育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35%o累计向省、市输送各类体育人才 160多人。

卫生 1950年,建立大悟县卫生所。1952年,建 10个区卫生所。1959年,建 24个管理区卫生所。2005年,有县乡卫生机构 53个,其中综合医院3个、中医医院 1个、中心卫生院4个、乡卫生院12个、卫生所 23个、医务室6个,妇幼保健院、皮肤防治所、卫生防疫站、在职培训机构各 1个;有技术人员1817人,其中医师510人、助理医师 222人、护士278人、药剂师 126人、检验人员 83人;开设病床736张。1992年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先后启动乙脑、麻疹、百日咳、肺结核、乙肝等20多种传染病预防接种及防艾工作;先后开展 “麻风病”、“碘缺乏病”、“克丁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成功处置 “非典”、“手足 口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5年,全县有 36万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刀口 生牛名签.J日L 、 ,「J‘ 2家

民政 50年代,对烈士和残废军人进行抚恤救济;对烈士、军属和荣誉、复员、退伍军人进行优待。1956年,对孤、老、残、弱、幼烈属及长期病患的荣誉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实行定期定量补助;到 1978年全县定补对象 6274人,年补助 123.84万元。1985年始,对烈士和军人家属改为定期抚恤。80年代,重点抓社会救济,农村 “五保户”的供养;90年代后,突出农村救灾、城乡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2005年,全县 “五保”对象 2700人,年供养费216万元,20所福利院集中收养 2100人;优抚对象6万多人,低保对象18 400人,每月发放优抚、低保资金 920万元;农村特困户3100户,8060人,月支出特困资金 12万元。

劳动保障 1984年开始,先后成立县劳动保险局、县劳动就业局、县医疗保险局、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局。先后启动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2005年,全县养老保险参保单位 323个,参保人数 3.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 243个,参保人数 2.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单位 318个,参保人数 2.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单位 132个,参保人数2.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 155个,参保人数 1.7万人。

扶贫开发 1983年以前,扶贫工作主要采取 “救济”、“帮扶”的方式,对全县老弱病残、“家大口阔”、意外事故造成的生活困难户开展扶贫工作。1983年,成立大悟县扶贫、扶苏办公室。1986年,大悟县被列为全国重点扶贫老区、山区贫困开发县。1994年,大悟县被列入国家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贫困县。2001年大悟县被列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省定 13个老区乡镇、110个重点贫困村、298个老区村。县委、县政府以增加贫困人口长期增收为中心,突出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老区建设五个重点,2005年,全县累计脱贫2.57万户,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