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双拥工作

一、拥军支前

1949年 3-12月,全区人民为80多万过境人民解放军部队筹集军粮、马料和柴草,支前民工达 200万人 (次 )。是年 3-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等部,西进、南下途经应城时,京应县爱国民主政府战勤指挥部先后组织担架699副、牲口277匹、木船 1366只、民工 5192人,为部队运送伤病员和军用物资;动员民众捐献粮食 70.92万公斤、木柴 121.2万公斤、稻草33.06万公斤、马料 20.75万公斤以及医疗和生活日用品,慰劳解放军官兵。其间,京应县爱国民主政府动员民工 1050人,捐献门板 300副,拨专款 229.48万元 (中州币 )、粮食 21 781公斤,抢修应城汽车渡和王家大桥,并在县城的西河渡、北门外和长江埠设浮桥 3座,沿途设立茶水供应站 6处,保证大军顺利过境。1951年 4月,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收到辖区内各县捐献的抗美援朝慰劳金2.58亿元 (旧人民币 )。是年 12月,汉川县抗美援朝分会收到各界捐献飞机大炮款项 27亿元 (旧人民币 ),可购买战斗机 1架、大炮 1门。是年 10月,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发布命令,规定各县在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国庆六个节 日,分别向孝感县小河区第二野战军后方医院 (伤病员约 1000人 )和孝感县三汉埠中国人民志愿军休养院 (伤病员约400人)进行物资慰劳和精神慰问。要求各地以政府为主、群众捐献为辅,严格按照慰问次序开展慰问活动。1987年 10月,孝感地委慰问团赴中越边境广西法卡山慰问守备三师、五师孝感籍部队官兵。慰问团带去孝感麻糖、圆珠笔、香烟等慰问品。

二、拥军优属

1950年 1月,各地建立以区为单位的优属委员会,由区长、民政助理员、农会代表为委员,负责拥军优属工作。各县政府组织召开烈军工属座谈会、军民联欢大会,动员机关、团体、学校向烈军工属及当地驻军写慰问信,并动员群众向烈军工属挂光荣灯、送春联、登门拜年,有条件的地方还发动群众给贫苦烈军工属送年礼。是年,孝感专署下拨烈军工属优待粮 52万公斤。

1962年 12月30日至 1963年 1月31日,全区开展 “拥军优属活动月”活动。专署慰问团会同孝感、黄R、应山、咸宁、武昌等县慰问团对当地驻军进行慰问。各县慰问团、慰问分团、慰问小组,对烈属、军属、退休退伍老红军、残废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逐户访问、召开座谈会,并填好优待证,送优待工分上门。各地以公社为单位,自筹经费为烈军属换挂光荣牌。春节期间,宣传、文化部门把拥军优属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干群进行 “饮水思源”、“胜利不忘先烈”的教育。

1981年春节期间,地、县成立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地区慰问团负责师以上驻军的慰问,各县慰问团负责团以下驻军 (包括县人武部 )的慰问。地委书记董玉森,行署专员张德润带领慰问团,慰问 39155部队和军分区;地委、行署其他副职领导分赴黄破、应山,与当地党政领导慰问39312, 39435部队。孝感、黄阪、应山、应城等县到部队医院看望伤病员。其间,各县组织人员深人农村社队,看望烈军属和荣复退伍军人,检查优抚政策落实情况。全区在春节前发放优抚款 18万元。

1982年 10月 1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刘运奎 “爱国拥军模范”光荣称号,并号召全省军民向他学习。刘运奎是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应山县十里河公社刘河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送4个儿子参军:长子牺牲后送次子,次子牺牲后送第三子,三子退伍后又送第四子。他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用儿子的抚恤金和自己的积蓄,济人之难,兴办集体福利事业。他积极发展生产,踊跃交售公粮,1982年夏收一季超额完成全年征购任务。

1986年 5-6月,地委、行署和应山县开展 “七O五”任务接待工作。欢迎接待工作设立工作专班,下设组织欢迎、交通安全保卫、宴请参战部队指战员三个工作组。5月24日13时52分,39155参战部队专列到达孝感火车站。地区党政军领导出席孝感火车站欢迎仪式。5月29日,地委、行署、军分区向39155部队赠送 “英勇善战、为国立功”的锦旗。

1987年 7月 29日,地区、孝感市在地区大礼堂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大会,老红军代表、英雄模范代表、烈军属代表以及拥军优属先进单位代表出席大会。各县市分别在7月29日、30日召开庆祝大会。八一期间,全区共向驻军赠送纪念品904件,价值 2万元,放映电影 98场。各县市走访慰问边防、海防和参战军人家属 855户,用磁带录音28盒,拍摄全家福彩照654张,赠送礼品 1107件,发放慰问金 1.93元。区镇召开驻军和优抚对象座谈会 191次。是年 6-7月,全区开展优抚安置工作大检查。检查工作专班共 2308人。其中,县市 174人,区镇649人,乡镇 1485人。共检查 94个区镇场、367个单位、3163个村,走访复员退伍军人家庭和烈军属家庭43 576户。各县市拨款3.95万元,解决 775户的生活、生产、住房、医疗等困难。

三、创建双拥模范城

1993年1月全国纪念双拥运动50周年大会召开后,全市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全面开展起来。是年,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主要领导建立 6个双拥工作联系点,制定工作职责;各乡镇和部队连以上单位建立双拥工作组织。解决空降兵某部农场与朱湖农场的排水费、空降兵某部飞机场与朋兴乡、车站街的土地权属和空降兵某部着陆场与肖港镇晨光村土地沙化等三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年 1月,驻军部队开展抢险救灾。空降兵部队出动官兵 2000余人 (次 ),车辆 60多台,历时3天,清除 107国道广水路段积雪冰障10公里,抢修汽车30多台,疏通车辆近万台。19% 年,市委调整充实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双拥办优先定编 2人,划拨专项经费 15万元,制定 《驻孝部队拥政爱民若干规定》,健全检查评比、军事活动日等 10项双拥制度。市区26所中小学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到革命烈士纪念建筑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群众 8万多人 (次)。组织参加全省双拥和优抚法规知识竞赛的军民 1万多名。市直相关单位筹资 100多万元,帮助驻军解决水电、燃料和营区道路建设;筹资近200万元,补给部队粮油差价;对驻军子女人中小学不受学区限制,优惠安排驻军子女320人;规定现役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1997-1999年为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阶段。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部队建设的直接投人和政策优惠总额 4383万元,为部队办实事 100多件。市直 17个部门与驻军 17个基层连队结对,出资 30万元,为连队建成 17个文化活动室。湖北宇济房地产公司捐款 20万元,为部队购买文化活动用品;捐资 50万元,在空降兵部队营区修建一条 “拥军路”。空降兵某部扩建孝感机场,市委、市政府特事特办,划拨良田200多公顷,补贴 170多万元,搬迁村民97户、478人。为解决革命功臣 “生活难”,全市落实优抚经费,减免 “三提五统”,对特困者给予临时救济,在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时,实行双重保障。市区开展 “爱心献功臣”捐赠活动,共接收捐款 261万元。为解决 “医疗难”,出台 《“三难”优抚对象医疗费减免办法》,对 14种费用按 10%(烈属 15%)减免。为解决 “住房难”,全市筹资 1050.4万元。结对帮助808户革命功臣新建住房。组织%个单位,出资 162万元为市区108户革命功臣建新房。对城镇义务兵家属普遍实行优待,市区共筹集拥军优属保障金 127.9万元。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妥善安置 704名军转干部、148名随军随迁家属、5834名退伍军人。2000-2003年,市政府拨款 1000多万元,减免有关费用200多万元,支持军分区、消防支队、武警支队修建民兵训练基地、消防指挥中心和营房。在全国率先成立 “双维法庭”,并被广州军区全面推广。全市各级安置部门为 630名军转干部、159名随军家属、3656名退役士兵安排工作。2004年,市教委解决驻军干部子女就读重点高中问题,市建委对现役军人乘坐市公共汽车、游览公园实行免费。

2005年,市委宣传部、孝感军分区、市国防教育办公室印发 《2005年全市国防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全市国防教育工作会议,表彰一批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 “民族魂一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主题读书活动,举办全市国防教育演讲比赛,开展孝感市直庆五一革命歌曲大家唱活动。市委、市政府组团赴山东省潍坊市慰问参加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驻孝空降兵官兵;各县 (市 )区对参加此次演习的20名孝感籍空降兵官兵家属进行慰问。市交通局及 95857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分别被评为 “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至 2007年,孝感市连续 5次荣获 “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这5次获奖时间分别是:1994年 7月、1997年 1月、2000年 1月、2003年 12月、2007年 12月。孝感市 (县级 )、安陆市、汉川市、大悟县、孝 昌县分别获湖北省 “双拥模范城 (县 )’’ 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