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项目扶贫

项目资金  扶贫开发主要通过项目建设实现扶贫效益。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信贷资金、以工代贩资金、老区建设资金及财政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直接用于增加农民收人的种植养殖和 “龙头”加工企业,以工代贩资金主要用于国家贫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开发性项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1987-2005年,全市 (地区)各类扶持资金累计62 971.8万元。其中,老区建设资金 846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25 42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11 255万元,以工代贩资金 17 229.8万元,市配套资金600万元。

项目资金使用,先由各地选择项目,逐级申报,资金随项目走,由省审定后发文批准,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集中使用。资金投人的重点是最贫困的乡镇、村,按资金总量的70%投人到当年的整村推进和重点老区建设。1986-1993年,大悟县申报扶贫项目366个、老区建设项目289个,共争取各类扶贫资金5123万元。其中,扶贫贴息贷款 3367万元,县办工业贷款410万元,老区建设资金 1346万元。1994-2000年,全县共申报扶贫项目83个、老区建设项目256个,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11 661万元,其中,老区资金 144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973万元,贴息贷款9240万元。原则是 “项目跟着投向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到村人户项目在事前公示,广泛征求意见;项目审批后公示,接受监督。审计部门每两年对各类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协同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资金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2005年,全市共争取各项扶贫资金276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 1670万元,老区建设资金718万元,科技扶贫资金70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补助50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60万元,计划外资金 198万元。项目资金总体落实较好,管理越来越规范。大悟县、孝昌县所有资金落实专账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县级报账,直接由项目单位到县财政局报账,乡镇监管;坚持群众参与,项目资金公示公告,群众监督管理;按施工进展分期拨款,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资金到位,做到项目建一个、成一个、受益一个。

基础建设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扶贫目标。1986-1993年,上级扶持大悟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119.5万元。其中,无偿资金 1647.5万元,重点支持电力、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民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新建吕王、丰店等6座35千伏变电站,架设高压线路580.5公里、低压线路 816公里;兴建泵站21处,开挖渠道 171条 1513.3公里,新建、维修小型水库和当家塘堰98座,建设基本农田151处;修建乡村砂石路 14条 92公里、渡口3个;新建维修烈士陵园2个、革命遗址2处;新建影剧院2个、乡村文化馆 3个;建电视差转站24处、差转台 1个、中波台 1个;新建维修中小学198所;新建维修乡级卫生所 9个、中医院 1所、老干病房3个、卫校 1所;新建县级光荣院 1所、乡镇光荣院 16所。1994-2000年,投放大悟老区建设资金 1400余万元,扶持 “坡改梯”基地建设 1300多公顷;冷浸田改造 1000公顷;整修塘堰4800处、渠道 6% 公里,新建通村公路 480公里等。1994-2000年,孝昌县争取各类扶贫资金 12 348万元。其中,老区建设资金36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1299万元,以工代贩资金3671万元,贴息贷款资金 7010万元,实施项目580个,重点支持水利、农业、电力、交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挖塘堰 1100口,增加蓄水 300万平方米,消灭3万公顷水利 “死角”;解决 18个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改扩建县乡主干道 175公里,修通76个村 “断头路”319公里;改扩建中小学教学楼235栋,增加校舍面积 20多万平方米;解决 5000名适龄儿童上学难、10万人饮水困难和 1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产业扶贫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增收,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至2005年,全市老区贫困地区初步建成经济林总面积达 10.27万公顷。其中,扶贫开发新基地 5.3万公顷 (板栗 3.33万公顷,早蜜桃9330公顷,银杏 1330公顷,药材 2000公顷,绿茶 4667公顷,其他 2665公顷 )。此外,还建成一批养殖畜牧基地和塘库水产基地。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2001-2005年,孝昌争取扶贫贴息贷款2775万元,开发特色基地276公顷,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2家。2002年,采取 “公司十基地十农户”模式,引进药材精加工企业,网络全县药材种植户 200余户,实现 120余户脱贫。同时,与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 10年不限量供货协议书,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大悟县依托悟道茶合作社、新花花生、中原冻库、华龙生物药业等企业,发展茶叶、花生、板栗、药材和畜禽养殖小区,促进农民增收。安陆市李阪镇是山区、库区,又是重点老区乡镇。该镇利用山场资源,扶持发展食用菌生产,至2005年,发展黑木耳 300万棒,香菇 350万袋,双孤菇 2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8700万元,获利3200万元,种菇人平收人 600元。应城市汤池镇是全省著名的老区贫困乡镇。该镇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吸引外资开发,建成温泉度假区。

搬迁扶贫  为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户温饱问题,缓解生态压力,根据湖北省扶贫办 “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大悟县对位居深山、库区的贫困农民实施移民搬迁,采取 “调庄挪窝、插花安置,项目开发、基地安置,劳力转移、集镇安置”等多种形式,将扶贫搬迁工作与 “单亲特困母亲安居工程”、“铁路搬迁工程”等进行统筹安排,给予贫困户搬迁 1000元/人补助;孝昌县通过就地安置、小城镇改造、非农安置等途径,结合整村推进、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工程,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村,具体到人,推进扶贫搬迁工作。2004-2005年,大悟、孝昌两县扶贫搬迁 1354户、2351人。

整村推进  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以扶持项目为载体,一次规划,两年实施,三年检查验收,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从 2003年开始,全市规划整村推进536个村,到2005年实施 97个村。2003年大悟、孝昌23个重点村共扶持项目108个,投人资金 1870.4万元,村平 81万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人达到 1221元,比2003年增加 208元。2004年,38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规划项 目208个,投人2666.6万元,完成建设项目208个。新修通村公路 190.5公里,开挖塘堰 126口,打水井 405口,兴修提水泵站24处,建设整修村级卫生室31个,新建板栗、茶叶、药材等多种经营基地 1000多公顷。在 “整村推进”工作中,各地强化领导责任,实行 “三级督办”。一个村一名县级领导,乡镇一个村一个专班,县扶贫办全体干部分片包村巡回检查督办,实行包保责任制。大悟县捆绑各类扶贫资金772万元,统筹各类项 目资金 600多万元,社会帮扶资金 300多万元,重点投人到 18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其 “整合资金、集中投人、加快重点村建设”的做法被副省长刘友凡阅批,作为经验印发到全省各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