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计划免疫

1950年 6月,孝感首次使用生物制品,在广水至黄破摄口铁路沿线乃至全地区用牛痘苗、霍乱菌苗、伤寒副伤寒菌苗、“三联”(霍乱、伤寒、副伤寒 )混合菌苗、“四联”(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 )混合菌苗、痢疾噬菌体、白喉类毒素与抗毒素、百日咳疫苗、卡介苗等菌、疫苗在各种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1960年开始,生物制品先后增加 “百、白、破”三联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口服疫苗、麻疹疫苗、“流脑”菌体菌苗。大量免费的生物制品,层层下发。由于医务人员重治轻防思想,群众习惯势力阻挠,使漏种、少种 (不能全程全量接种 )现象多有发生。加之缺乏计划,对象不明,管理不善,造成大批生物制品积压、失效、浪费。

70年代,生物制品增加钩端螺旋体菌苗、炭疽菌苗、“流感”疫苗等。1972年始,预防接种由省、地按传染病分布,统一安排相应生物制品的轮种,转人初级计划免疫阶段。1974年,全区使用生物制品 13种,总共接种 623.81万人 (次 )。各种菌、疫苗单项全程全量接种率 75%0 1976年,全地区由点到面开展免疫建卡、用卡工作,全程全量接种率增至 80%以上。到 80年代初,全区计划免疫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应城县、汉川县、云梦县、应山县、安陆县先后获全国、全省计划免疫先进县。

1982年,国家开始与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参加执行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1983年4月,省卫生厅确定孝感地区为全省扩大免疫规划— “冷链”(疫苗在生产、贮运、分发、使用过程中的若干保冷设施,以保持疫苗的合理效价不受损害)运转第三条链。11月,孝感地区行政公署召开各县、市分管文卫工作的副县长、副市长参加的扩大计划免疫— 冷链运转专题会议。1985年,《孝感地区 1985-1990年计划免疫工作规划》出台。1986年5月,应城市8个乡镇、安陆市棠棣镇、应山县陈巷镇、大悟县大新镇 30万人口范围内进行扩大计划免疫— 冷链运转试点。翌年3月,全面推行。全区建冷库一座,配冷藏车、运输车各 1辆,低温冰箱 9台,普通冰箱 147台,冷藏箱90台,保冷器3688个,速冻器72台,接种器材 3818件,设接种点 3275个。全区冷链工作 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镇为单位,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联合审评,适龄儿童 “四苗”接种率分别实现 85%的目标。冷链运转结果:儿童 “四苗”(百白破混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关传染病到2001年底,白喉连续 17年无病例发生,百日咳发病率由70年代的296.5/10万降至5/10万以下,麻疹发病率由60年代的1718/10万降至 10/10万以下,9年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发生。

2002年以后,扩大计划免疫— 冷链运转由年均4次运转改为5次,严格实行 “区域规划,定点接种,资格认证,规范管理”。2003年,乙型肝炎疫苗纳人计划免疫,全市基础免疫接种卡介苗29 153人 (次 ),接种率95.98%;糖丸84 656人 (次 ),接种率 98.34%;百白破 82 256人 (次 ),接种率 95.56%;麻疹疫苗31 304人 (次 ),接种率%.32%;乙型肝炎疫苗 74 248人 (次 ),接种率为98.02%。加强免疫共报告接种糖丸58 655人 (次),接种率 87.03%;百白破 29 426人 (次 ),接种率 89.52%;麻疹疫苗70 088人 (次),接种率88.76%;百破二联 10 534人 (次 ),接种率为97.86%

2005年,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系统的管理。其中,卡介苗 (BCCT)接种率 98.50%,糖丸 (DPT)接种率 99.40%,百白破 (MV)接种率 98.93%,麻疹疫苗 (OPV)接种率 99.21%,乙肝疫苗 (HBV)接种率99.39%0 6月 1日起所有 。-6岁儿童接种计划免疫疫苗 (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实行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