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其他疫病处置

营养性浮肿病 1959年 3月,因自然灾害,粮食紧张,黄破、汉川、孝感、崇阳、咸宁、云梦、应山、大悟、安陆9个县发生营养性浮肿病63 698人。在以后的两年中,全区 16个县累计发病 183 973人,死亡723人。为此,中共孝感地委办公室在孝感行署与武汉市合并之前,向中共湖北省委作专题报告。全地区迅速开展 “新四病”(浮肿病、干瘦病、妇女闭经、子宫脱垂 )的防治工作。对浮肿病实施休、养、防、治的综合措施。“休”即休息;“养”即给予红枣、大米、黄豆、红糖等增加营养;“防”即开展宣传,注意劳逸结合和食品卫生,预防再患;“治”则是治病。

肠原性紫组症  又名紫给症、乌嘴病。发病急骤,中毒以口唇青紫最普遍,抢救不及时,容易造成死亡。中毒原因是食用腐烂的蔬菜、变质腌菜。因腐烂蔬菜、变质腌菜中含亚硝酸盐很高,吸收人血液而引起中毒。1963年3月,孝感、汉川、云梦、黄破4县发生肠原紫给症2245人,死亡 113人。其中,孝感 965人,死亡 9人;汉川 734人,死亡29人;云梦 385人,死亡46人;黄阪 161人,死亡29人。中共武汉市卫生局党组就此印发 ((关于武汉地区农村发生紫给症的情况及防治意见的报告》,在上述各县开展防治工作。

烧热病 1965年4月,汉川杨林区的白鱼,湾潭,脉旺区的刘口、桃花,肖市、彭湖、豆咀、华严等棉产区,部分农民突患体温上升、皮肤灼热的 “烧热病”,患病男女无生育。当年发病 2130人,死亡21人,“烧热病”发生后,汉川县随即成立 “烧热病”防治指挥部,领导防治工作。次年4月,省卫生厅抽调60名医务人员组成 “烧热病”防治队,以汉川杨林区为重点,开展 “烧热病”的防治工作和病因调查。经调查,确认 “烧热病”为生壳棉油中的棉酚中毒所致。为此,汉川县委行文在烧热病发病区停止生产、销售、食用生棉油的通知,使 “烧热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直至再没有出现新的病人。

鼠伤寒 1986年 10月4日至 18日,孝感地区医院妇产科婴儿室53名新生儿,先后发生鼠伤寒 8例,死亡 6例。经地区卫生防疫站检验证实由医院交叉感染引起。

性病 1950年 10月,中共孝感地委、专署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取缔娟妓、预防性病为重点的整顿社会治安活动。1956年,各县按照国家卫生部梅毒治疗方案,对查出的部分梅毒病人主要使用青霉素治疗。1958年,专署卫生科组织地直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和地区卫校师生200人赴崇阳、通山、通城三县,采用青霉素和中药 “三仙丹”为梅毒患者治疗。这一年,全地区16个县共治疗显症梅毒病人7300人例。1974-1977年,开展梅毒普查普治。全地区参加梅毒防治的医务人员 1891人,赤脚医生6707人。采取线索调查法共调查 284个公社,3285个大队,91 812人。其中,血检 73 134人,康氏反应阳性 4311人,确诊梅毒病人 2013人 (均为解放前遗留下来的病人 )。患者中,均用青霉素油剂进行治疗。省拨给孝感地区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 13 413支。1978年全地区组织验收,所查之处,均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1980年以后,性病再度发生。1987年在广水市建立监测点,开展性病疫情监测,之后各县 (市)区逐步开展性病疫情报告。199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例。至2001年,全市累计发生艾滋病、梅毒、淋病等7种性病共 1092例。其中,孝南区461例,汉川 318例,应城99例,云梦 76例,安陆54例,大悟 19例,孝昌65例。2001年全市淋病、尖锐湿庆、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生殖器疤疹、软下疮、性病性淋巴肉芽、艾滋病共计发病 1092例 (其中艾滋病发病为0), 2002年 1222例 (其中艾滋病 5例 ),2003年 1116例 (艾滋病6例),2005年全市共报告性病、艾滋病 411例,性病、艾滋病总报告发病率为 8.01/10万。

孝感境内艾滋病患病对象主要是有偿献血人员和吸毒人群,其次是性接触传播。2004年,艾滋病被列为全市几种重大疾病防治对象之一,加强防治工作。(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落实防治目标责任。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主任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由市直21个单位和4个县 (市 )政府的 “一把手”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建立6个工作组,建立和健全单位联络员联系制度。各县 (市 )区也相应成立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同年8月,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市长岳勇与各县 (市 )区人民政府政府签订艾滋病防治目标责任书,将艾滋病防治列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目标实行考核。(2)开展基线调查,做好主动监测。至2004年,各地按照监测方案,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基线调查,查出高危人群 68 400人。其中,有偿献血人员 53 444人,吸毒人群 640人,性病患者 1636人,娱乐场所高危人群 1757人,长途卡车司机 1159人,其他高危人群9764人。已检测的人员中发现感染艾滋病者 79例,其中病人32例,死亡 15例。(3)开展采供血专项整治,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做到 “安全输血”;严厉打击非法地下采供血活动;在市中心血站建立艾滋病病毒初筛实验室。全市临床用血艾滋病抗体监测率达到 100%,没有发现 HIV阳性血源。(4)开展宣传教育活动。(5)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市中心血站、中心医院、市康复医院等共建初筛实验室 10个;各县 (市 )区疾控机构均设立艾滋病防治专业科室,配备专业技术力量;市、县两级确定艾滋病救治医疗单位,建立技术防治网络。各地妇幼保健机构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母婴传播阻断工作,检测孕妇 1149人。设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累计咨询检测 209人,检出艾滋病阳性 3例。(6)做好防治基础工作,落实关怀救助政策。成立市抗病毒治疗技术指导小组,确定市级定点医院;对艾滋病感染者建立档案,进行定期访视;落实艾滋病患者 “四免一关怀”政策,免费开展艾滋病病原体筛查检测,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给予 5000元医疗费用报销,其子女上学免收学杂费。(7)启动防治项目建设,开展危险行为干预。2005年,对公安部门查获和收容的性从业人员及部分管教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连续性监测。在汉川市建立省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开展静脉注射吸毒人员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在吸毒高危人群中开展危险行为干预及病人救治活动;在孝南区及汉川市实施娱乐场所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在22家公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