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共卫生

一、爱国卫生运动

1950年 1月,随县 (当时属孝感专署管辖 )、礼山 (今大悟)等地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400余人。孝感城区成立由古博、刘玉章等 17人组成的卫生建设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动员全体军民开展卫生大扫除。1952年4月,响应毛泽东主席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专署成立防疫委员会,负责辖区内社会卫生工作。4月底,防疫委员会改名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简称爱卫会),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地区卫生科内 (简称爱卫办)。同年5月,专员公署、军分区卫生防疫委员会联合开展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告诉人们对敌人空投的食物不要食用,保护好水源。8月,全区干部群众统一行动,灭鼠23 500多只,消灭大量的蚊蝇、臭虫、跳蚤,建公共厕所 1093个,迁移厕所2889个,改水井 74口,新挖水井 432口,集镇饮食摊点使用纱罩994户。1953年 8月,专署发文,组织发动群众防蚊、灭蚊,作好预防脑炎 (乙型脑炎 )工作。10月,全国闻名的卫生村孝感县朋兴区楚家湾的卫生模范官银芝先后出席湖北省、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召开的表彰大会。

1955-1956年,专署部署消灭 “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预防注射、卫生宣传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紧密结合生产施肥,实行粪便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平毁不卫生厕所 1490个,粪窖改储粪池 314个,新建三缸式梯形厕所 62个。非疫区组织干部群众,开展以改善环境卫生为主的积肥运动,改造大批臭水坑塘为养鱼塘,数百亩污秽地变成菜园田。各县城关涌现出大批清洁卫生户。

1958年,全区掀起除害灭病高潮。各级 “爱卫会”和 “血防领导小组”合并成除害灭病领导小组。地委除害灭病领导小组由17人组成,地委副书记韩国治任组长。同时,成立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除害灭病工作总队。总队辖 3个工作队,每队带显微镜 13台,分赴嘉鱼、汉川、黄破等县指导和参与除害灭病工作。全区各地 “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服务生产,土洋并举”,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区拆除不卫生厕所 15 925所,建公共厕所 86 957所,建牛棚 8374所,猪圈34 576个。孝感县涂巷人民公社的爱国卫生工作被评为全区卫生红旗单位,受到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表彰和国务院嘉奖。朋兴区卫生院史毓仁出席全国爱国卫生委员会的表彰大会。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抢治大批营养不良胜浮肿、干瘦病,减少死亡,成为卫生工作中心。群众性讲卫生、除 “四害”活动基本停滞。1963-1966年上半年,全区爱国卫生运动逐渐恢复。每逢节日或急性传染病流行期间,突击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活动,组织广泛服用以中草药为主的预防药物。“文化大革命”前期,爱国卫生运动受到政治运动冲击而停顿。随着 “造反派”的夺权斗争和党政机关瘫痪,各级 “爱卫会”组织自行消失。1969年8月,恢复成立孝感专区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以城镇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除 “四害”、铲杂草、填污坑、扫垃圾,改变环境卫生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20周年。

1971年7月,落实周恩来总理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批示,农村订立爱国卫生公约,开展 “五有”(有水井、有烟囱、有厕所、有猪圈、有牛栏)、“三管”(管粪、管水、管饮食)、“两灭”(灭蝇、灭蚊)活动。到 1975年底,全区打井 28 460口(含黄破 ),受益 315 000人,占全区总人 口530万人的5.9%0 3600个生产队建起粪便发酵池,5200多户、26 000多人使用沼气,70%以上的农户传统柴灶改成有烟囱的省柴卫生灶。80%的农户一改过去人畜同住一室的不卫生状况,将畜圈迁到屋外。同时,开展综合治理工业 “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为主的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环境面貌。1976年 8月,开展全区爱国卫生工作检查。共检查城关镇、街道、机关、厂矿、学校、生产队等 288个单位,有 116个受到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通报表扬。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的爱国卫生运动步人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981年,贯彻中央领导关于开展 “五讲四美”活动 “要从清洁卫生做起”的指示,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开展。特别是连续三年开展 “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形成环境卫生突击治理与经常清扫相结合的制度。至 1985年底,全区新修下水道 616条、438公里,新建公共厕所 1015个,修建花坛2060处。在城区普遍进行环境绿化,涌现出一批花园式的街道、机关、学校、工厂和医疗卫生单位。1989年,落实国务院 《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加快卫生城市建设步伐。1990-1995年,按照全国爱卫会制定的卫生城市检查标准及实施细则,先后组织三次卫生城市检查,促进爱国卫生工作。先是 1991年以9个行政村为试点,开展农村厕所改良和环境整治。1992-1993年,推广到 50个村。1994年起,结合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和实施 “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计划,开展农村改厕和卫生工作。同时,在全市启动 “九亿农民健康行动计划”。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健康教育系列专题,健康教育普及率90%,卫生知识知晓率 75%,文明卫生意识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此间,灭鼠灭嶂工作持续进行。1995年和 1996年应城城区、孝感城区获 “省灭鼠灭嶂先进城区”称号。1998年通过省初级保健 (含厕所)验收认定,全市7个县 (市)区提前两年达标。2000年省爱卫会灭害达标复查组进行复查,孝感、应城两城区获保持鼠、嶂两项达标和 “两灭”先进城区称号,云梦获得 “灭嶂先进县城”称号。改厕取得成效。至 2001年底,全市累计改良和新建厕所40.06万座,84.84万人受益。其中,无害化厕所 2.99万座,11.56万人受益。2002-2005年,全市新建改良卫生厕所投资 834.35万元,改良卫生厕所 1.79万户,受益人口上升至 100.7万人。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在全国不少地区蔓延。4-11月,全市各城区结合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开展大规模的 “除四害”活动。全市70余万人参加,投放灭鼠剂70余万份,灭嶂粉笔 30余万支,气雾剂 10万余瓶。市爱卫会印发 《孝感市2003年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计划》,将健康促进行动在城乡推广。市健康教育所自编宣传画、传单、小册子发给群众。在防治 “非典型肺炎”、“戒烟日”、“爱牙日”、预防艾滋病宣传日中,对乡村医生和干部举办培训班 28次,培训人员 1万余人,广播电视播放卫生知识 800余次,组织宣传骨干到农村宣传20余人 (次 ),上街进行健康咨询93次,接受咨询 19万余人,发放各种宣传品80万余份,对食品从业人员和外出返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 300余万人 (次)。孝感市城区和汉川市、应城市、云梦县城区保持 “无烟草广告城市”的荣誉称号。至2005年,孝感市 (地级 )、应城市、汉川市、云梦县、大悟县均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

二、公共场所卫生

1987年,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组建执法队伍,增加卫生监督员60人,按照宣传发动、组织培训、监督监测、体检发证等步骤,对各宾馆、个体旅店、影剧院、歌舞厅等加强执法管理。地区卫生局每年组织卫生大检查,先后开展大型检查 6次。1995年,全市公共场所行业有2054户,卫生监督监测 1616户,监督监测率为78.7%。从业人员7925人,健康体检率为94.7%。当年发证2011户,发证率为 %.2%。卫生监督户数 2054户,监督率为 100%。处罚违法30户,罚款23户。

2005年,坚持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防治艾滋病、血吸虫病为重点,在各县 (市 )城区及重点乡镇公共场所,设立户外大型固定防治艾滋病公益广告牌 30处;对重点场所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通过新闻媒体,举办大型咨询活动,向社会宣传艾滋病防治相关内容 500余次。

2002-2005年,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所辖的公共场所各年从业分别为 558人、787人、695人和740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分别为 79.51%, 99.62%, 99.20%和 100%。督促从业单位补办 “三证”(工商执照、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 ),要求卫生许可证上墙,完善消毒设施,保持店堂内外环境整齐清洁。同时,组织卫生执法人员,对孝感城区 164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全面卫生监督检查。发现23家公共浴室有 5家浴室空气污浊,当即进行卫生行政处罚。同时,查处 1家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由于加强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通过对 10家大中型婚纱影楼的婚纱、礼服、美容美发用具及室内空气抽30余份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基本符合相关卫生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