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遗址胜迹

一、古遗址

门板湾遗址  位于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星光村门板湾,属新石器时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以城址为中心聚落,城外分布有数个半从属聚落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遗址规模约 110万平方米,城址在大遗址的中部,城址略呈方形,面积约 20万平方米。其中西垣保存最好,至今高出地面 3一4米,城内东北部和西北部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高台地;城垣外有壕沟,西城壕最明显。在门板湾遗址上发现大型房屋建筑,面阔16.5米,进深 7米,建筑总面积为 115.5平方米,为土坯砖砌成,墙体保存高度平均约 1.5米 ,最高处达 2.2米。大型房屋内分四室, 门板湾遗址一号房址外有走廊,门窗结构、火膛等皆保存较好,为迄今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之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以及探讨家庭、私有制起源等都有着很高的价值。房子周围有由围墙构成的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门板湾遗址群是 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长江中游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文化遗产。一方面,它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等级较高的一处聚落群,突出表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鼎盛期人地关系、文化发展、社会分化等方面的特征,在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演进、文明的起源、文化交流中具有突出地位。另一方面,城址及半从属聚落,对研究当时的防卫设施、中心聚落与半从属聚落的关系、社会组织结构有重要意义。

陶家湖遗址  位于应城市汤池镇方集村,四龙河与陶家河交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应城光绪志载:“县西南汤池团陶家湖有古城,城址尚存,故老尤能指其处。但城名无考,不知何代置。”经调查,原有陶家湖,今尚能观其遗迹。陶家湖古城遗址地处平缓的丘陵地带,平 面呈椭 圆形。南北 长约1000米,东西最宽约 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整个城址为土筑城垣,高出地面 1--- 4米,西城垣保存最好,城垣外有壕沟环绕。现代村落陶东、陶西湾坐落在城内南部台地上,在台地东侧河沟断面上,有大量红烧土和完整的陶器,似与建筑有关;在城内采集标本多为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盘、豆、盆、瓮、红陶杯等,其年代应为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陶家湖古城遗址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提供新的资料,对研究两湖地区古城址出现的历史背景、社会属性具有较高价值。


叶家庙遗址  位于孝感市朋兴乡叶家庙村和七份村 (包含叶上湾、叶下湾、陈家塘、何家埠和杨家咀5个自然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周,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南距孝感市区6公里,孝感至白沙公路从遗址东面通过,西面和西北角为澄水故道。海拔高度28一30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 1130 54',纬度340 30',面积约 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 1.5米左右。采集新石器时代陶片以夹砂橙黄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灰陶,纹饰有篮纹,器形有鼎、罐、器座等;周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指甲纹,器形有扁、瓢等。2008年发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城垣,东西长 550米,南北宽 65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城门和环壕;城内发现生活区,城外发现墓葬区,是一座大型新石器时代城址;在城址周边5公里范围内至少 11个同一时期的遗址,证明该区域是一个大型新石器时代聚落群。

碧公台遗址  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启安村胡家湾南 80米,属新石器时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2一2.5米。1981年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镑;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黑、红陶,纹饰有篮纹、刻划纹、指窝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鼎、豆、盆、器盖、直腹杯、钵及纺轮等。属龙山文化。

台子湖遗址  位于孝昌县王店镇南400米王店中学,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西周、东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3米左右。1982年试掘。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橙黄、黑陶,纹饰有篮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器形有鼎、盆及陶球、器盖、纺轮等,属龙山文化;西周陶器有泥质灰陶绳纹扁等;东周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褐陶,纹饰有粗绳纹,器形有r%.罐等。

草店坊城遗址  又名百灵王城遗址。位于孝昌县花园镇中心村草店陈湾东40米,时代为战国、汉、六朝,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5万平方米。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南、西、北垣分别长 420米、260米、257米、340米。城垣基宽 10-40米,残高2-3.5米。城外有护城河遗迹。1989年勘探,城内文陶家湖遗址化层厚 1.2米左右。采集战国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甭、豆、罐、盆、瓮等;汉代陶片均为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瓦楞纹,器形有罐、盆及筒瓦、板瓦等;六朝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灰黄陶次之,纹饰有卷云纹、乳点纹,器形有碗及建筑装饰部件等。

吕王城遗址  位于大悟县吕王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战国,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0.6一4.5米。发现有水井。采集有石斧、锌、链,铜链、带钩、蚁鼻钱,铁插及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纹饰有弦纹、篮纹、方格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豆、罐、杯、盘、器盖、缸及纺轮等,属屈家岭文化;西周陶片以夹砂红陶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1% . 、豆、盂、盘、盆、碗、杯、瓮及陶拍等;战国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All-、豆、罐、盆、碗、瓮及筒瓦、板瓦等。

好石桥东城遗址  位于云梦县义堂镇好石桥村南70米,属新石器时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8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4米。暴露出红烧土。采集有石斧、铲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彩陶,纹饰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罐、碗、盆、缸及纺轮、网坠等。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楚王城遗址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时代为东周、秦、汉,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7平方公里。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 1800米,南北宽约 1000米。中间以墙分为东、西城,东城东西长约700米,西城东西长约900米,西城被现代城区所压。夯筑城垣宽 7一37米,残高2.7米左右。城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内有夯土台基。1986年、1988年、1989年、1992年四次试掘,城内文化层厚0.4-2米。发现有水井、墓葬。出土有铜链、鱼钩及蚁鼻钱、秦 “半两”钱等。东周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扁、豆、罐及板瓦、筒瓦等;秦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及 “安陆市亭”印记,器形有瓮、孟、颤等;汉代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盂、罐、盆、瓮及筒瓦、板瓦等。城内发现汉代墓葬。


霍城遗址  位于汉川市城关镇联合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一3米。采集有石斧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器形有鼎、豆、罐等;周代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扁、瓮等。

夏家寨遗址  位于安陆市李店镇杨棚村夏家寨湾南,属新石器时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磨光黑陶次之 ,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划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罐、钵、盘、盆、壶形器等。属屈家岭文化。

王古溜遗址  位于安陆市烟店镇双庙村大李湾,属新石器时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8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采集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纹饰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罐、杯、盆、碗等。属屈家岭文化。

晒书台遗址  位于安陆市巡店镇肖堰村吴家园子湾,时代为商、西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 - 3.5米。先后试掘三次,文化层可分三层,上层为西周中期,中层为西周早期,下层为商代晚期。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陶,陶色上层以红陶为主,下层以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陶,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划纹、绳纹及瓦纹,器形有扁、豆、钵、盆、缸等。

晒网台遗址  位于汉川市洞缘镇兴隆村高家四屋和虎山村老山湾,新石器时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5 000平方米,文化层厚 1米。发现环壕、房址和墓葬等遗迹,并出土大量文物。石器有斧、凿、霍城遗址发掘现场锌等,陶器有鼎、篡、豆、器座、器盖等。

土城遗址  位于大悟县三里城镇土城村土城湾,新石器时代。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1.8 -2.5米。1982年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铲、镰、凿、刀、链等。屈家岭文化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橙黄陶,纹饰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豆、盘、碗、杯及纺轮等;石家河文化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灰陶,纹饰有篮纹、弦纹、附加堆纹及镂孔,器形有鼎、罐、盘等。

乱鸡岗遗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东北乱鸡岗山上,时代为东周、汉代。面积约 5万平方米。有土城垣及其楼稽,可能是东周时期的军事设施。采集陶片以夹砂褐黄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盆及板瓦、筒瓦等。

蒲骚地遗址  位于应城市田店镇曾李村西 1.5公里,时代为东周。面积约 3.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5一0.5米,暴露大量东周时期陶片。((左传》周桓公十五年:楚屈瑕将盟贰、较。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9伐楚师。其蒲骚或即此地。

新城故城  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新府村北 200米,时代为晋代。面积约 1.7平方公里。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 1700米,东西宽约 1000米。城垣砖砌,底宽约28米,残高 2一3.5米。城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内散布残砖断瓦。据 《云梦县志》载,新府城即新城,为晋大司马桓温筑。

窑凹湾窑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土门村窑凹湾西5米,时代为唐、宋,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3600平方米,文化层厚 0.8米左右。暴露出北高南低依山势而筑的龙窑遗迹。采集瓷碗、碟等残片,以及匣钵、支架等窑具。是目前所知孝感地区唯一一座唐宋时期窑址。

白云寨  位于孝感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白云山,时代为宋、明。依山势环抱三个山头,面积约 20万平方米。寨墙以麻片石垒砌墙皮,墙心填砂石;墙宽 1.8一2.5米,残高2一4米。南面设门,高2.5米,1.5米以下为石片干砌,上为青砖券顶。门道深2.5米,宽 1.8米。门外有 11级台阶。寨内有建筑遗迹。采集有宋代铜镜和明代瓷碗、碟等。

天保寨  位于孝昌县丰山镇滑石村狮子山寨南 2000米,时代为清。面积2.5万平方米。石砌寨墙,宽1.2米,残高 1米左右;西墙设门,宽 1.5米,高 2.4米,门两侧设躲洞,宽 1米,高 1.8米,门梁上阴刻楷书 “天保寨”及 “同治元年”、“周姓建”等字。

丁岗银锭出土点  位于汉川市民乐乡丁岗村,时代为元代。1986年发现。在距地表约0.8米处出土。银锭面长底短,面宽底窄,通高 15.5厘米,重49.28公斤。面长40厘米,宽 16.5厘米;两端为折边,上部厚3.6厘米,下部厚 11.9厘米;底面长 26厘米,宽 13厘米。银锭面部上端刻三行铭文,排列有序,从右至左刻 “洪顺合记,,、“上上洋点”、“六十七号”12字,行体,阴刻 “点”、“号,,二字为简写。

雷家山铜器窖藏  位于大悟县丰店镇龙潭村雷家山南坡,时代为商周。1979年发现。在一块巨石下出土七件铜雨钟、两件铜插及鼎、戈、矛、斧、锌各一件。出土时,四件较大的钟口口相对成 “十”字形平置于巨石下,三件较小的钟分别置于较大的三钟内,戈、矛等置于另一较大的钟内,鼎扣置于四钟形成的 “十”字中心之上。七件雨钟通高 25一38厘米,皆短雨有鼻,雨作圆柱状,顶平,栗两角斜直,呈梯形,枚突出较长。鼎通高 22.5厘米,足高 8.4厘米,耳高6厘米,口径 19厘米,腹径21.3厘米,四范铸成,直耳,口沿平外折,下腹鼓,口沿下饰一周云雷纹。

野猪湖铜贝窖藏  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雨坛村北径咀野猪湖畔,时代为战国。1963年发现。在湖底红色生土中出土一灰陶圆底罐。罐中盛有铜贝、弩牙、车辖及少量残铜片,以铜贝为主。铜贝5000余枚,共计21.5公斤,一般长2厘米,宽 1.3厘米,厚 0.5厘米,正面凸起,背面平,均有阴文 “哭”字,为楚国蚁鼻钱。

文昌阁铜币窖藏  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新华街道办事处东门外文昌阁,时代为宋代。2000年发现。在地下0.8米处暴露一土坑窖藏,长 0.7米,宽0.5米,深 0.5米。其内窖藏满坑成串铜钱。钱币以宋钱为主,有少量唐代钱币,总计约750公斤。

黄滩诗文碑  位于应城市黄滩镇黄滩村,时代为清代。青石质。通高 1.5米,宽0.7米,厚 0.12米。碑文楷书,4行 28字:“百草千花共待春  绿杨颜色最惊人  天边雨露年年在  上苑繁花岁岁新”。传为乾隆皇帝御书。原供于孔庙中,庙已不存。

吴祠铜器出土点  位于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孙堰村昊祠湾,时代为商代。1973年发现。出土铜翠、爵各一件,出土时铜翠正立,爵置其中。翠双立柱,菌形钮,周壁分两段,平底微凸,角足空心透底,柱上饰涡纹,腹部饰警餐纹,通高 40厘米,柱高7.2厘米,足高 1.5厘米,口径 21厘米,腹径 13.6厘米,壁厚0.2厘米;爵有流有尾,双柱对立流口处,内有铭文作刀形,腹饰善臀纹,通高 21厘米,足高 10厘米,柱高 3.4厘米,流长 8.4厘米,壁厚0.2厘米。

黑屋湾铜鹃卤出土点  位于应城市巡检镇彭贩村东南,时代为商代。1976年发现。铜鸽卤呈椭圆形,带盖,有提梁,鼓腹,底部有四矮蹄足。二鸥鸽合体背立,二嚎四目在器盖上,四翅在鸽身。通高 25.9厘米,口短径 12.3厘米 ,口长径 15.2厘米,腹深 14厘米,重 3.3公斤。

黄滩青砖出土点  位于应城市黄滩镇罗家湾村,时代为明代。在 80平方米的范围内,采集 100余块青砖,每砖长46.5厘米、宽 22.5厘米、厚 12.5厘米、重 25公斤,大多数砖上有模印文字。文字有 “武昌府提调官张司吏徐用德安州判官司吏时中应城县知县吴均美司吏张斌作匠卢福一人户贾政陈玉贤吴成”、“武昌府德安州应城县提调官知县吴均美典兴造贾政李兴作匠卢福洪武十年三月口总甲首陈文胜”。各三列。推测为南京城墙用砖。


二、古墓葬

天津湖墓群  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天津村陈家上湾天津湖,时代为战国,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5万平方米。曾清理两座土坑墓,出土有铜鼎、剑、戈及双耳陶罐等。

汪家窑墓群  位于孝感市书院街道办事处汪家窑村,时代为北宋。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巧万平方米。曾暴露三座砖室墓。地表散布绳纹墓砖,砖一般长 0.32米,宽0.15米,厚0.05米。采集有铜钱、镜,影青瓷碗、碟,黄釉陶壶、罐等。

田家岗墓群  位于孝昌县花园镇襄花村田家湾,时代为战国、秦、汉、南朝、唐,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5万平方米。曾清理多座墓葬。战国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鼎、壶、镜,陶罐、盆、玉璧等;秦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蒜头壶、黎、镜、带钩、陶鼎、罐等;西汉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铜钻、盆、蒜头壶、镜、矛、陶罐、釜、颤、钵等;东汉墓均为砖室墓,出土有陶釜、灶、罐、铜镜、“五诛”钱,铁剑等;南朝墓均为砖室墓,墓室采用 “二顺一丁”或 “三顺一丁”砌法,砖饰鱼纹、钱纹、莲花纹、几何纹等,出土有釉陶碗等;唐墓有石室墓和砖室墓两类,出土有瓷杯、碗、执壶、陶罐及 “五诛”、“开元通宝”、“乾元通宝”钱等。2005年发掘的田家岗东区M1,是孝感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东汉墓,出土 “建武册一年”纪年砖 (公元 55年)和一批原始瓷器。

武家岗墓群  位于孝昌县魏店镇武河村武家岗湾北侧,时代为东周、汉。面积 130 000平方米。发掘大量东周土坑一撑一棺或土坑单棺墓以及东汉砖室墓葬。其中东周墓葬出土大量陶器如A、盂、罐、豆、鼎、敦、壶、豆和青铜器剑、戈等。

张攒墓  位于孝昌县王店镇红胜村张家响堂湾,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攒,湖北孝昌张家响堂湾人,明正统年间进士,历任员外郎、太原知府、广东参政提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墓地面积约 600平方米。墓前神道现存有石人、马、狮、鼓、华表等。

云梦城郊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东南郊、西郊,时代为东周、秦、汉,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珍珠坡墓群、龙岗墓群、木匠坟墓群、睡虎地墓群、大坟头墓群等五个墓群组成。其中珍珠坡、龙岗二墓群分布在东南郊,木匠坟、睡虎地、大坟头三墓群由北至南分布在西郊。

珍珠坡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辛李村珍珠坡,时代为东周、秦、西汉。面积约7万平方米。曾发掘18座小型长方形土坑墓。其中东周墓 16座,秦汉墓2座。东周墓出土有仿铜陶鼎、彩绘陶盖豆、彩绘陶壶、彩绘陶C.、彩绘陶瞧壶、彩绘陶小口鼎、木雕卧鹿立鸟等;秦汉墓出土有陶釜、瓮、铜镜、角饰、铁器残件等。

龙岗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建新村龙岗,时代为战国、秦、西汉。面积约 5000平方米。1989, 1990年发掘 巧座竖穴土坑墓,填土中均有青膏泥。其中战国墓 1座,出土有陶釜、瓮、孟、黎及骨

饰、串珠等;秦墓 13座,出土陶器有瓮、罐、颤、盂、釜等,部分陶器肩部戳印 “安陆市亭”四字,漆器有盂、奋、耳杯、危、扁壶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或针刻 “冯”、“平,,、“里亭,,、“亭”、“介,,等字,竹木器有竹筒、竹简、木犊等,竹简约 150余枚,内容有田律和禁苑律等;西汉墓 1座,出土有陶鼎、盒、壶、瓮,漆双耳长盒、耳杯、危、铁凿等。

木匠坟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蔡陈村。时代为战国、秦。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5年发掘两座土坑木撑墓。出土陶器有鼎、壶、釜、罐、黎、钵、瓮等,铜器有黎,漆器有扁壶、耳杯、圆盒、危等,部分器物上烙印有 “亭”、“三”等字;木器有耳杯、蓖等。


睡虎地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西郊,时代为战国、西汉。面积约 12万平方米。1975年、1977年、1978年先后发掘50余座墓葬。多为南北向竖穴土坑单棺单撑墓,出土有铜、铁、陶、漆木、丝、玉、竹器等。其中Mil的竹简、M4的家书木犊最为重要。

1975年 12月,云梦睡虎地古墓群进行发掘。11号墓出土秦简 115。余枚。简文墨书隶体,内容涉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多个方面。此次发现为 20世纪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

1975年 12月云梦睡虎地古墓出土的秦代竹简 (整理本 ),被列为全国重点考古八大发现之一。

睡虎地十一号墓  时代为秦代,1975年发掘。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长4.1米,宽2.9米,墓底长3.8米,宽 2.72米,墓深4.8米。墓坑填土从上至下依次为五花土、青灰泥、青膏泥。墓坑近角有脚窝,东壁有一个双扇板门的壁完。葬具为一模一棺。出土有漆圆盒、孟、奋、筒、匕、耳杯,铜鼎、壶、黎、勺、剑、镜、削,陶罐、壶、瓮、盂、颤,木勺、梳、蓖、六博棋,铁釜,竹筒、筒、扇及毛笔、竹简等。竹简 1155枚,近4万字,内容有 《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乙两种等十类。

大坟头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肖李村,时代为西汉。面积约5000平方米。1972年发掘三座土坑木撑墓,出土有铜、漆木、竹、陶、瓷、玉器等。

赵许岗墓群  位于云梦县吴铺镇赵许村赵许岗,东周、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 33座封土堆,封土堆较大的有 17座。其中大墩子墓 1983年发掘,平面为 “T99字形砖室墓,墓口长 8.4米,宽5.6米,墓深3.2米;出土有陶井、仓、灶、案、耳杯及瓷壶等。

周田墓群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周田村,时代为东汉,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万平方米。曾暴露出多座砖室墓,地表散布几何纹墓砖。1979年清理一座砖室墓,墓口长 7米,宽5米,由雨道、前室、后室、耳室组成。出土青瓷器有罐、盘口壶等;铜器有神兽镜、弩机、刮刀等;陶器有勺、耳杯、瞧 (余焦 )壶及明器楼、井、仓、灶、案、磨、雄、鸭、狗等。其中陶楼为细泥红陶,遍体涂青黄釉,重檐庞殿式,分前后两重,前重上下两层,后重由望楼、炊间、厕间、猪圈、院落组成。云梦睡虎地古墓群发掘现场秦代竹简 (整理本 )

千金家墓葬  位于云梦县义堂镇陈李村陈李湾,时代不详。原有封土堆于 60年代被毁,《云梦县志》载:千金家,旧传为楚平王疑Wo

青家子墓葬  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陈坝村陈家墩湾,时代不详。原有封土底径约 70米,残高6米,现被府河堤所压。《云梦县志》载青家子即越章王墓。

黄香墓  位于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时代不详。黄香,云梦人,东汉时期著名孝子。墓为纪念性家,原有封土及砖砌围栏,60年代被毁。

严家山墓群   位于汉川市马 口镇严家山村 ,时代为六朝,属市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2.2万平方米。曾暴露出多座砖室墓。1984年发掘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出土有铜镜、弩机、“大吉祥”洗、银手镯、釉陶碗、盘口壶、罐、壶、“富贵羊遂”铭文砖等。

颤山墓群  位于汉川市马鞍乡颤山村颤山,时代为六朝,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4万平方米。曾暴露出砖室墓。地表散布几何纹墓砖。采集有铁剑、陶罐等。

尹立元墓  位于汉川市回龙镇花园村,时代为明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 《汉川县志》载,尹都堂,名尹立元,明代御史。墓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原有封土及石碑、马、兽、香炉等,现均无存。曾暴露出石灰糯米浆填土。

三撑家墓群  位于应城市黄滩镇王郑村三孤家湾,时代不详,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 1500平方米。现存九座封土堆,东西向排列。中家最大,左右两家次之,其余六家较小。中家封土底径约 10米,残高 8米左右。三座大家被称为 “三撑家”,文献记载为楚王之家。

李幼滋墓  位于应城市义和镇老集村丁家大份湾,时代为明代。占地总面积约 13 000平方米,墓室位于墓地北端,面积约 300平方米。墓前原有享堂、龟座石碑、石牌坊、石象生等。现享堂已毁,存部分石象生、石牌坊构件及残碑。推测该墓为明万历年间工部 尚书李幼滋及其夫人之墓。李幼滋,字元树,又称义河。应城西乡河头湾人 (今杨岭孙李村)。生于正德九年 (1514年 ),逝于万历十二年 (1584年 )。明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其祖李铭,以岁贡任云南泰和县令;父亲李世秀,由选贡任直隶永清县令。因其祖始人仕林,及孙而拜相,御赐建 “三代尚书”石坊表于县城西街。


三、古建筑

文昌阁  位于孝感小东门外,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占地约 30余亩,阁高约 35米,一共5层,上面装有一宝顶。屋面由红、黄、绿三色琉璃瓦所覆盖,四周有金鳌飞檐,紫铜风铃。阁顶置一文笔峰直指蓝天,得名文昌阁。公元 1643年,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孝感,文昌阁被毁,片瓦不留。清初,户部侍郎严正矩倾其家资,在原址重修文昌阁,共耗资白银 1090两。文昌阁在历史上曾三次被毁三次重建,第三次毁于清咸丰五年 (1855),后于光绪二年 (1876)由孝感在任知县蔡炳荣主持,重建于孝感城东郭家潭。民国23年 (1934),由时任孝感县长欧阳洪烈主持加固维修,“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白蚁之患,濒临倒塌,1977年被拆除。

西湖桥  位于孝感市书院街道办事处西门外,时代为明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正统四年 (1439),万历十四年 (1616)重修。东西向跨古护城河。单孔石拱桥,长 29米,宽6米,孔跨 7.2米。拱券纵联砌置,麻条石平铺桥面,两侧设石望柱栏板。桥东立清乾隆年间 “宋太祖沽酒处”石碑 1通。


程湾庄园  位于孝昌县丰山镇港边程村,时代为清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1000平方米。三进四合院式布局,有大门、前堂、过厅、正房及左右厢房。前堂、过厅、正房均面阔三间 14.4米,分别进深 5.6西湖桥米,6.2米、6.9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前、后壁相应设福扇槛窗,檐下施多种木雕构件。

普同塔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大堰村东南,时代为明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6.3米。方形塔基,底边长 5米,葫芦顶塔刹。第四级嵌石匾两方,分刻建塔时间及捐款人姓名。原为东峰庵建筑之一,庵已毁。

泅洲寺  位于云梦县下辛店镇洒洲村南 150米,时代为清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朝梁,唐代修葺,元泰定四年 (1327)重修,后毁,清代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336平方米。原布局呈 “品”字形,有正殿和钟、鼓楼,现存正殿及鼓楼。正殿面阔三间 17.2米,进深三间 11米,五凛四柱抬梁式构架,明间施 “井”字形天花藻井;鼓楼面阔三间 14.6米,进深三间9米,穿斗式构架,卷棚式前廊。均为重檐歇山灰瓦顶,檐下施斗棋,四壁砖墙围砌。存石碑 1通。

文峰塔  位于应城市四里棚街道办事处沙岗村,时代为清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历经明、清多次毁于兵祸,至清同治十年 (1871)又重建,保存至今。坐北朝南。六角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铁宝珠塔刹,高34米。条石塔基,下层西南面设门,门嵋额题 “青云直上”,壁嵌 “凌云塔”石匾。二层至七层交错设拱形门。塔内设砖石楼梯旋级达顶。

应城故城  位于应城市城中街,时代为明、清,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年间始筑土城垣,设六门,正德年间在土垣两侧加砌青砖,崇祯九年 (1636),张献忠攻陷应城,城池大部分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至同治八年 (1869)先后十次修缮,现存城垣大部分为同治八年 (1869)所建。平面方形,周长2613米。有 “宾阳”、“毓英,,、“来薰、”“文明”、“拱极”、“通津,,六座城门。城门均以条石砌筑,顶不起券。城垣底宽9.9米,高6.6米,城垣保存垛谍 1748个。

应城文庙  位于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中心街,时代为清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淳熙末年,明成化七年 (1471)重建,后屡毁屡修,现仅存清道光十五年 (1835年 )知县纪昌期重修的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20米,进深三间 12米。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砖木结构,明间抬梁式构架,次、稍间穿斗式构架。前后檐均施无踩斗拱,前壁设隔扇,其余三壁砖墙围砌。前设月台。

八字沟古民居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铁店村,其北一岭之隔是河南省罗山县辖地,时代为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2996平方米。八字沟又名豹子沟,北有一蜿蜒山脉,名曰朝天山。由华祖勋组织修筑山寨于此,名曰朝天寨,并驻扎有团丁以保 “太平”,亦称 “太平寨”。南有一山脉,名白虎嘴;山势由西向东南撇出。两山相夹形似 “八”字,故名 “八字沟”。早年山高林密,常有豹子、豺狼等野兽出没,当地人随口而传,称之为 “豹子沟”。据村民介绍:华氏先人启高,由黄石迁来此地。其后代华祖勋,擅经营,在河南信阳、罗山、宣化店等地分别开设染行、盐行等,获利不薄。拥有民团十余人,洋枪十余支,并喂有骏马数匹,势力显赫。华祖勋有三子,大约 1861年在此设计三个门楼,分给三个儿子自建。长子和三子分别建成南、北两个门楼及房屋。各有特色,唯有次子不务正业,门楼及房屋建筑的格调,品位低下。从现存的实地调查看也是如此。该建筑前设三个门楼,前后五幢。在第五幢内有侧门相通,形成一个整体,犹如走进一座迷宫,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门道由条石或方砖平铺,天井均有条石平铺,房屋走道有条石或方砖漫地,室内均由方砖平铺,天井内有水井,遗留有巨石凿成的石马槽,做工精良。另在东北角和西南角处各有一炮楼。大门前有一广场,广场前有形似月亮的水塘。风水上称为明塘或气眼。该建筑南、北两门楼及外部结构中心门楼及内部木制构件除梁架保存完好。

双桥古镇  位于大悟县城关镇双桥村,时代为清代,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约23 800平方米。双桥镇始建于清代中期,以胡、吴、刘三姓为主,经营木材、木炭,设有杂货、屠橙、当铺,开有染行、粮行等,小贩云集,生意兴隆,因地处孝感县小河镇至三里城骥路之中,便形成集市。此镇南北两头各有一座小石桥,古名 “双桥镇”。古镇街道长 240米,宽4米,片石铺成,南北走向。南北各有一镇门 (现已毁)。街东西两侧的房屋建筑为砖木结构,其基脚为片石,正负零以上 80公分,为长条石填缝相砌,上为青砖三斗一平,青瓦盖面。木柱梁架,鼓皮、格花门窗和板门,街东侧一般是一进四、五幢,西侧一般是一进三幢。临街门面基本上为可卸板门,进人正厅,一般在靠南、北上墙处设置大门,便于经营。北桥已毁 ,南桥尚存,为南北走向,灰砾石单拱桥,桥长3.7米,面宽 3.4米,引桥长3.2米,呈八字形,拱高现存 0.85米,拱跨 2.9米,桥面由片石平铺而成,边沿各有 8个方形柱洞,可谓桥拦杆洞。

双桥古镇在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中上也留有光辉的一页。1931年3月,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奉命来鄂豫皖边区 “围剿”红军。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6个团将敌三十四师包围起来全歼敌师,粉碎了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 “围剿”。



四、古石刻

车盖亭  位于安陆市李贩镇桃园村,时代为南北朝,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车盖亭又名车盖云亭,俗称凉伞石。《安陆县志》载:魏文帝于此留下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诗句,故名。传李白常与友人在此下棋,故又名 “太白亭”。该亭是在红沙石 的基础上用手工凿成的两层方形石亭,或刻鸟兽,或浮雕佛像,或刻文字,但均模糊不清。后人来此题咏者累累。边长 6.5米、通高6米。

斗笠崖摩崖石刻  位于安陆市雷公镇白兆村白兆山西麓斗笠崖,时代为宋、明、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三题,均阴刻楷书,为游人题记。一题刻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幅高0.45米,宽 0.49米,文4行 17字:“郑解张握僧文莹同游熙宁戊申九月六日”;一题刻于明正德十二年 (1517年 ),幅高 0.55米,宽 1.45米,文 8行 48字:“德安知府禽游教授林馄千户吴经赵琼生员韩署杨汝荣胡东阳赵玺僧续灯睿从明正德十二年八月廿五日题”;一题刻于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幅高 0.75米,宽0.66米,中书 “白云泉”,左书3行 24字:“山人 (程健斋 )引逸灵太守至此品泉时光绪戊申四月二十日。”

封山五禁碑  位于安陆市雷公镇白兆村寺湾,时代为清代。刻于道光十三年 (1833年 )。青石质。高0.29米,宽 0.26米,厚0.14米。楷书碑文,8行95字,刊保护山林的五条规定。周一召题。

“保存名胜”碑  位于安陆市棠檬镇金泉村。刻于民国16年 (1927年)。青石质。高 1.24米,宽0.59米,厚 0.2米。楷书额题 “保存名胜”,正文22行,行 12-46字,记保护金泉寺事。安陆县长肖觉天撰文。寺已不存。

“重建圣寿山洒洲寺”碑  位于云梦县城关镇沿河街 55号,时代为元代。刻于泰定四年 (1327年 )。青石质,圆首,座已佚。高2.5米,宽 1.27米,厚 0.20米。额篆 “重建圣寿山泅洲寺”,碑文楷书,记重建泅洲寺经过及佛言、祖文。原立于泅洲寺正殿前 ,现移至文庙大成殿。


五、近现代重要史迹

何羽道烈士墓  位于汉川市南河乡凤凰山村兰家岭湾,建于 1985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东朝西,水泥浇筑,砌有围墙。墓碑高4.06米,碑文为胡耀邦题写,碑阴刻何羽道生平事迹。何羽道 (1882-1928年 ),字翼人,湖北汉川人。1906年东渡日本求学,加人同盟会。1917年回国,在武昌中华大学等校任教。后参加国民党,先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监察委员、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等职。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8年牺牲于汉口。北魏名石车盖亭摩岩题刻

农村合作干部训练班旧址  位于应城市汤池镇汤池街,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为一栋平房,七间,其 中正房三间,两侧厢房四间,砖木结构。1937年 12月至 1938年 10月,通过董必武的上层统战关系,中共湖北省工委以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建设厅名义,在此创办湖北省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国民党进步人士李范一任训练班主任,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陶铸以顾问名义主持 日常工作。训练班共举办三期,培养600多名抗 日干部。

钱冲革命旧址群  位于安陆市王义贞镇钱冲村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分布在响堂湾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遗址、分布在腊树湾的京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和分布在寨凹的新四军第五师医院。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遗址  位于安陆市王义贞镇钱冲村响堂湾。1940年 7月至 10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设此。其间,纵队司令部指挥三次平坝保卫战,粉碎 日军在鄂中山区交通枢纽平坝重建据点的阴谋。原房已毁,现仅存遗址。

京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位于安陆市王义贞镇钱冲村腊树湾。1941年 ,鄂豫边区京 (山 )安 (陆 )县抗 日民主政府在此成立。翌年,县直机关整风学习在此进行。旧址坐西朝东 ,占地面积约 80平方米 ,砖木结构。现墙壁上仍存有 “多一分检讨,少一分失败”等标语。

新四军第五师医院旧址  位于安陆市王义贞镇钱冲村腊寨凹。年代为 1941年,坐北朝南,是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前后三层,共计 17间,中间两重开井,两边厢房相连,整体结构为砖木结构。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群  位于大悟县芳贩镇白果树湾,年代为 1942-1945年,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全国百家 “红色旅游 ”经典景区之一。1942年初至 1945年 9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及其主要机构设此,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31.03平方米,共有旧址 28处。司令部旧址有五间平房,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砖木结构。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在师长李先念率领下,克服长期孤悬敌后,面临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夹击等种种困难,坚持敌后抗 日游击战争,至 1945年,创建地跨鄂、豫、皖、湘、赣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总面积达 30万平方公里,自身队伍发展到5万余人。为继承革命光荣传统,在司令部西侧建有纪念馆 1座,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建筑面积 1200平方米,举办有专题陈列 “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壮大史实陈列”。

中原军区旧址群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宣化店,包括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音乐晚会会场旧址、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李先念旧居等,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国百家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  位于悟县宣化店镇宣化店街南。1945年 10月,王震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树声率领的篙岳军区部队、王定烈率领的冀鲁豫水西八团与新 四军第五师在桐柏山地区会师后 ,汤池训练班旧址安陆钱冲腊树湾大悟白果树湾新五师司令部旧址组成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郑位三任政治委员。1946年,中原军区司令部设此。旧址建于清代,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 520平方米,两进四合院式,面阔五间,砖木结构。现陈列有 “中原军区革命斗争史实”展览。

李先念 旧居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宣化店街南。1946年 ,中原军区司令部移驻宣化店后 ,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等中原军区首长居此。5月8日,周恩来抵宣化店后,在此通宵达旦同中原军区领导人研究部署中原突围方案。旧居坐东朝西,占地面积 255平方米,为两进四合院式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

中原军区音乐晚会会场旧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宣化店街南。1946年 3月下旬,董必武携带一批资金、药物赴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宣化店,代表中共中央慰问中原解放区军民。30日晚,中原军区在这里举行盛大音乐晚会欢迎董必武。同年 5月 8日,周恩来率军事三人小组抵达宣化店,是 日晚,中原军区在此举行文艺晚会,欢迎周恩来一行。旧址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37平方米,四合院式,面阔五间,砖木结构。

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  位于大悟县宣化店镇河西村。1946年,抗 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集中五个战区二十多个师及九个游击纵队,对鄂豫皖湘赣解放区实行全面包围。1946年4月底,蒋介石密集围困中原部队的国民党军 30余万人,于5月初向中原解放军发起总攻。为制止内战,周恩来与美蒋代表于5月8日在此谈判,迫使美蒋代表于5月 10日在汉口杨森花园签定 《汉口协议》,从而推迟内战的爆发。旧址原为湖北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约 460平方米,四合院式,面阔五间,左右各有厢房三间,硬山顶,砖木结构。

徐海东故居  位于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黄家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00年 6月 17日,徐海东在这里诞生。徐海东 25岁参加革命并加人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参加长征,并参与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他担任过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在华北战场上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徐海东故居砖木结构,灰瓦铺顶,建筑面积 206.71平方米,保存较好。

抗日军政大学+分校旧址  位于孝昌县小悟乡会亭村大阳湾阳家祠堂,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十分校迁此,李先念兼任校长,阳焕明任副校长,主要培训排以上军事干部和区、乡抗日民主政府干部。校址为阳家祠堂,坐东朝西,主体为三开间,前面有两间厢房和门楼,面积324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

中共湖北省委孙家贩旧址  位于孝昌县花园镇孙家贩村孙家贩湾,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在孙家贩成立,李先念任省委书记,兼任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旧址坐北朝南,面积 315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现保存完好。

应城石膏矿第一分矿  位于城关北 3.5公里的李家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矿井面积为210万平方米。1950年 6月 1日 “湖北省应城膏盐公司”(省办国营企业 )成立,随即筹建 “应城石膏矿第一分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第一座国营石膏矿井。1952年建设规模为年产白膏 5.4万吨,1957年进行技术改造后,设计核定年产白膏 10万吨,青膏 173.2万吨,设计服役年限为 10年,1961年9月8日完成矿采生产而停采。

红旗人民公社旧址  位于应城市城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建筑名 “群跃楼”o 1958年 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张体学省长陪同朝鲜首相金日成的政府代表团,来我省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视察访问。群跃楼是红旗人民公社前进新村的办公楼,红旗人民公社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大悟宣化店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

圣家岭天主教堂  位于应城市区城西5公里城北街道办事处红堂村卧虎岗,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00余亩。教堂建设于 1924年动工,1925年底竣工,为罗马式群体院落建筑,坐北朝南,分为头院、中院和后院。头院的两边各有耳房,西面有一栋四室一厅平房,整个头院今改作公路和民宅。教堂建在中院,教堂两侧建有西式平房,走廊均为砖嵌通道,东侧平房为神甫休息所在。教堂正面宽 11.5米,长 25米。建筑面积314平方米。教堂顶楼,内挂铜钟 1座,外沿面做有十字架标记和 “圣家岭”三个大字,教堂内北部设有祭台,长 5米,宽 2米。祭台后壁挂有耶稣像和十字架,内两侧墙面挂着圣母像;祭室两侧有耳房向堂外开门,为出人之处。教堂顶天花板为木质,涂以国漆。教堂可供 500人做弥撒。教堂后面为一栋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西半楼为藏经室和收藏室;东半楼为修道居住的地方。楼房北部为后院,栽花、种树。建造教堂材料为武汉定制的机制红瓦和优质木料;窗户均装饰彩色压花玻璃,远眺近视,流光溢彩,火红一片,因此人们叫它 “红堂”。如今教堂主体建筑还保存有初建时的大部分原貌,耳室、钟楼及门、窗、楼顶均朽毁严重;头院、中院今已无存


六、其他

马口窑址群  时代为明、清,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在汉川市马口镇窑新村、八屋窑村、周湖村、喻家窑村和新庄村。历史上有36座窑,108家作坊;马口窑均为龙窑,一般建于丘陵岗地之上,依地势而建为南低北高,北为龙头,南为龙尾,窑门3-5门不等,长约 15-30米,宽 1.2-2米,现存土岗长约40-90米,宽约24-45米不等。新中国成立后,马口陶器生产规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将36条龙窑,108家作坊合并组建成汉川县陶瓷厂,成为当时孝感地区首家国营企业。随后又引进动力机械一百余套,生产分日用陶、工业陶、工艺陶三大类,品种达200多个,成为我省陶器制造业规模较大的工厂之一。进人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高和外贸市场的扩大,马口陶器工艺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在保留传统的工艺精华的同时,又开发出一批像 “十八学士坛”、“半副蛮驾坛”、“空雕龙坛”等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评比中多次获奖,“八仙坛”还作为工艺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并远销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江浙以及 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