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人技术培训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扫盲教育,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取得很大成绩。1954年 10月7日至 巧 日,专署农业建设科、合作办事处联合举办农具技术训练班,为各县农业、供销社、农场培训干部44人。结业后,各县、区相继举办农具技术手训练班,共培训干部 141名。1955年9月 19日至24日,孝感专署农业建设科、合作办事处联合举办新式农具训练班。重点教会学员掌握新式农具的使用、调节和简单修理技术。1956年,分期分批训练技术干部415人,农业合作社的农具技术手 14 767人。1956年 12月27日至 1957年 1月23日,举办技术干部训练班,参学人员主要学习涡轮机的构造、性能及操作等。1957年6月,省拨给 56型脱粒机。专署农林局根据建抽水机站的副业生产状况,举办一期小型脱粒机训练班。1959年冬,应城县举办一期抽水机手训练班,学员达 200人。此后各县每年分期分批搞农机冬训。1966年冬,大悟县举办柴油机手训练班,并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分高级、中级、低级及修理等班。通过一个半月的培训,低级班学员学会操作,熟悉机务规章和操作规程;中级班学员掌握保养技术,了解机车原理和构造;高级班学员弄通机车原理和构造,并能排除故障;修理班学员达到一定等级的修理水平。

1963年 8月,集中部分县技术干部 7人,统一编写 《内燃机和农用泵》教材和 《电工》教材,并统一制定教学大纲,为各县培训师资40余人。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员不同程度,分级编班,按照专署编印教材与教学提纲,结合各班具体情况选用,提高培训质量。至此,孝感地区的技术培训工作纳人各级农机局计划,形成培训工作制度,每年冬季为农机冬训。“文化大革命”期间培训工作基本停止。1954年到 1957年间,专署、县共培训各种农具手和农具干部 36 265人 (次);1957-1967年共培训各类机手和管理干部 19385人 (次);13年累计培衫I}总人数55 650人 (次 )。

1975年,各县常设培训班更名为农业机械学校,年培训规模达到400人左右。1985年,举办培训班 56期,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管理干部 3605人。1991年,举办培训班 74期,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503人,其中汉川、安陆两校共培训中专函授班学员220人。1997-1998年,是国家农业部开展 “送教下乡,培训千万农机手”活动实施年。1998年底,8所县市区农机学校共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农机手和财会管理等人员20 690人 (次)(含校外培训 )。2001-2005年间,年培训人数少则为3024人,多则达到5981人。此期间,全市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3.1万余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60多万人 (次 )。其中,青壮年劳动力 35万人 (次 ),科技致富带头人 8.6万人,下岗职工 2万人,推广科学技术 100多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995年全市经省政府扫盲验收合格之后,各县 (市 )大力发展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简称 “成校”,下同)。以县成人中专为龙头,乡镇成校为骨干,村成校为阵地,建立 3级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网络。全市 146个乡 (镇、场),建有 145所乡 (镇、场)成校。其中,国家级先进成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4所,省级先进成校 23所,地市级示范和先进成校74所。全市3538个行政村 (居委会 ),办村级成校 (夜校 )3172个。乡 (镇 )成校除对脱盲青壮年文化巩固提高外,每年还为农村培养近 10万科技致富带头人。

1999年 12月,全省农科教结合经验交流会在汉川市召开。会议期间,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生铁、副省长王少阶等号召全省学习孝感 “示、训、推”、“产、加、销”的成人教育新模式和经验。2000年3月,新华社记者发表 “湖北省孝感市建立农村成人教育新体制”的新华社通讯。7月上旬,中央电视台播发反映孝感市 “教育兴农”的专题节 目,((中国农村成人教育》杂志第八期登载孝感市教委主任 《在农科教结合中唱主角,切实推动农村实用科技转化》的文章,宣传孝感市创造的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的经验和成果。2001年 6月,省教育厅、省农业厅在黄冈联合召开全省创建 “教育兴农示范县 (市 )’’ 经验交流现场会,表彰 17个首批 “教育兴农示范县 (市)’’,安陆、汉川两市名列其中。

2002年,孝昌县邹岗镇成校基地、安陆市木梓乡成校基地、应城市杨岭镇成校基地、大悟县三里城镇成校基地、汉川市马口镇丁集成校基地获 “湖北省首批教育兴农示范基地”称号。2003年,孝南区杨店镇成校基地、汉川市田二河镇成校基地、汉川市城陛镇成校基地获 “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基地”称号;2004年,汉川市南河乡成教基地、大悟县三里镇成教基地、安陆市李店乡成教基地获 “湖北省教育兴农示范基地”称号。

建筑技术培训 1966年,孝感地区工业局建工建材科在汉阳沌口举办建筑技术培训班,学期半年,学员45人,主要学习建筑工程识图、制图、设计、工程预算和施工。1975-1977年,湖北省建工学院工民建系在孝感地区开办 “土建设计培训班”(当时称 “七二一”大学 ),学制 3年,每年集中学习4个月,来自专业建筑公司和农建队的50名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参加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系统学习,全部以优良成绩结业,这批人员逐渐成为设计院、建筑公司的设计或施工技术骨干。1979年5月至6月,孝感地区建委在应城县长江埠举办施工员培训班,学员 67人,学习基础、屋面、内外装饰、钢筋混凝土制作等方面的施工规范、操作要领及技术知识。1980-1985年,先后举办 13期质量管理、安全检查、全优工程施工验收、工程预决算、会计、统计员等培训班,学习时间为半月或 1个月,每期培训 40多人,共培训 500人 (次 )。1979-1985年,地、市、县共举办城镇、乡村规划培训班50余期,培训规划骨干2000余人。为了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员文化科技水平,根据国务院 1981年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全系统从 1981年起开展职工文化和技术、业务培训,1985年经考试测定,建设系统在册干部职工基本达到中等文化程度和操作基本技能,建筑业在册职工应知应会考试均达到合格标准。

农机人员培训  孝感地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始于 1954年。其特点是根据人才需求进行培训,以适应发展形势,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1)培训新式农具手和农具干部。1954年 10月 7日至 15日,专署农业建设科、合作办事处联合举办农具技术训练班,为各县农业、供销社、农场培训干部44人。结业后,各县、区相继举办农具技术手训练班,共培训干部 141名。在训练内容上,以步犁、双桦犁为主。通过训练 ,绝大部分学员都基本上达到会使用、会装卸、会调节、会简单修理,为推广新式农具创造有利条件。1955年 9月 19日至24日,孝感专署农业建设科、合作办事处联合举办新式农具训练班。重点教会学员掌握新式农具的使用、调节和简单修理技术。1956年,分期分批训练技术干部415人,农业合作社的农具技术手 14 767人。1957年 7月,孝感专署农林局、工业局、合作办事处联合举办全区56型单桦犁短期技术训练班。(2)培训抽水机手和抽水机技工。1956年 12月27日至 1957年 1月23日,举办技术干部训练班,参学人员主要学习涡轮机的构造、性能及操作等。1957年 6月,省拨给56型脱粒机。专署农林局根据建抽水机站的副业生产状况,举办一期小型脱粒机训练班。此后,抽水机站逐渐增多,基本上每年冬春两季都举办抽水机手和技工训练班。1959年冬,应城县举办一期抽水机手训练班,学员达200人。此后各县每年分期分批搞农机冬训。1966年冬,大悟县举办柴油机手训练班,并根据学员文化程度,分高级、中级、低级及修理等班。通过一个半月的培训,低级班学员学会操作,熟悉机务规章和操作规程;中级班学员掌握保养技术,了解机车原理和构造;高级班学员弄通机车原理和构造,并能排除故障;修理班学员达到一定等级的修理水平。1963年 8月,集中部分县技术干部 7人,统一编写 《内燃机和农用泵》教材和 《电工》教材,并统一制定教学大纲,为各县培训师资40余人。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员不同程度,分级编班,按照专署编印教材与教学提纲,结合各班具体情况选用,提高培训质量。至此,孝感地区的技术培训工作纳人各级农机局计划,形成培训工作制度,每年冬季为农机冬训。“文化大革命”期间培训工作基本停止。(3)培训拖拉机手和拖拉机管理人员。1957年,湖北省在汉川县中州农场、华严农场,调人大中型拖拉机开垦作业,为孝感地区农业机械化起到示范作用。1958年,全区购进大中型拖拉机 108台//2602马力。其中,孝感县48台/1282马力,汉川县 26台/744马力,配套农具 109台。应城县在北京农机具展览会上购进 31台//411马力,云梦县3台/135马力,分别建立拖拉机站。为了解决机手欠缺问题,孝感专署于 1958年7月一9月,在地委党校举办第一期拖拉机手训练班,学员200名,开设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拖拉机、配套农机具3个班。同年,汉川县在红星拖拉机站开办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1960年,专署农机局自编教材,在孝感朋兴店举办第一期农机经营管理训练班,为各县培训农机管理干部 60人。1965年3月,孝感专署农机管理局举办第一期手扶拖拉机训练班,学员50人,主要学习工农一7型手扶拖拉机的构造和操作技术。1954年到 1957年间,专署、县共培训各种农具手和农具干部 36 265人 (次 );1957-1967年共培训各类机手和管理干部 19 385人(次);13年累计培tiI}总人数 55 650人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