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

汉川市


【概况】汉川市位于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腹地,居湖北省中部,孝感市南隅。地处东经113°22′—113°57′,北纬30°23′—30°52′。东依武汉市,西连天门市,南邻仙桃市,北接应城市、云梦县、孝南区。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53.2公里,国土面积1662.9平方公里。2000年4月3日,汉川市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对全市乡、镇(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全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14个镇、6个乡、2个国营农(养殖)场。2001年全市耕地面积为63245.87公顷,其中水田33348.13公顷,旱地29897.73公顷。年末总人口106.57万人,非农业人口17.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4‰。

1999~2001年,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农村经济在调整中稳定运行,工业生产在提高科技含量中持续壮大,效益显著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收入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产值、增加值除注明外均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依次为69.95亿元、73.40亿元、80.70亿元,年增长率为10.3%、8.1%、9.1%,三年平均增长率为9.2%。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依次为15.32亿元、15.87亿元、16.57亿元,年增长率为11.8%、2.9%、5.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76亿元、31.84亿元、35.46亿元,年增长率为8.7%、9.0%、9.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87亿元、25.69亿元、28.38亿元,年增长率为12.5%、10.3%、10.5%。

农林牧渔业在全市各项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1999~2001年,全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速扶持农业结构调整,按照“稳粮减棉增菜扩油兴特”的思路进行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水产、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的规模化、优质化水平。虽然粮棉油在连遭两年罕见的旱、虫灾害后不同程度减产,但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其品种、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仍有转折性的提高。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依次为13.42亿元、14.20亿元、15.38亿元,年增长10.1%、5.8%、8.3%;其中粮棉油产值3.95亿元、3.67亿元、3.69亿元,年增长11.6%、-7.2%、0.6%;多种经营产值9.46亿元、10.53亿元、11.69亿元,年增长9.5%、11.2%、11.0%。在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为6.72亿元、7.13亿元、7.77亿元,年增长12.1%、6.1%、8.9%;牧业产值为3.11亿元、3.42亿元、3.66亿元,年增长4.8%、9.7%、7.0%;渔业产值为3.47亿元、3.51亿元、3.83亿元,年增长11.7%、1.1%、9.1%;林业产值为0.11亿元、0.14亿元、0.13亿元,年增长3.2%、2.5%、-8.9%。粮食总产量为41.47万吨、33.66万吨、30.93万吨,年增长11.4%、-18.8%、-8.1%;棉花总产1.48万吨、1.40万吨、1.72万吨,年增长18.8%、-5.8%、23.4%;油料总产2.68万吨、4.21万吨、4.15万吨,年增长8.24%、57%、-1.4%;生猪存栏33.62万头、31.05万头、31.66万头,年增长-4.3%、-7.6%、1.95%;生猪出栏33.15万头、37.05万头、37.45万头,年增长-1.4%、11.8%、1.06%;水产品总量8.088万吨、8.011万吨、8.433万吨,年增长9.8%、-0.1%、5.27%。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三年来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1万千瓦、31.07万千瓦、31.6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729台、722台、734台,农用载重汽车272辆、302辆、287辆,化肥施用量(折纯)42450吨、48217吨、46363吨,农村用电量12259万度、12745万度、6430万度。乡镇企业总产值102.14亿元、112.78亿元、126.85亿元(现价),年增长20.3%、10.4%、12.5%。

汉川市工业不断壮大。以钢丝绳、汽车零配件、冶金、医药化工、饲料加工、塑料制品、电缆、包装、服装、食品、轻纺、建材等支柱产业为骨干,形成了结构渐趋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99~2001年,全市积极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克服资金短缺、市场疲软等困难,狠抓企业改制、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着力开拓产品市场,以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大发展;立足高起点、抓引进、上项目,把培植启动作为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引进外来资金力度,扶持开发区建设,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持续的增长。其中农村工业仍是全市工业中一支重要力量;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发展也很迅猛;轻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也在调整转型中提高。大打品牌战略与精品战略,扶持一批叫得响的知名产品。福星科技、环福塑料、分水橡胶等企业完成技改扩能工作,产销利润大幅增长;“永和安”、“通达源”等13家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体系认证;“福星”、“山乡”等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福星”钢丝绳、“汉马”通讯电缆被评为“湖北省精品名牌”产品;“童霸”童车、“新兴”包装、“川宇”巾被、“山乡”酱醋、“娇丽”卫生纸等名优产品产销两旺;食品、医药、酒业等也待上马投产,为全市新一轮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企业改制顺利进行。全市18家国有企业有17家实行破产重组;汉川市制药厂、化肥厂、油泵油咀厂、陶瓷厂等9家企业变现盘活,改制面达到96.6%,分流安置人员7681人;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70%以上。招商引资取得新的发展,引进了福建达利、晋江福源、新源无纺布等12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环福、康乐定等5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全市工业产值三年依次为65.75亿元、72.45亿元(不变价)、108.51亿元(现价),其中省、孝感市属工业产值5.8466亿元(不变价)、13.6708亿元、15.2432亿元(现价),市属工业产值32.92亿元、37.36亿元、43.27亿元(现价)。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主要原材料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工业产值衔接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市完成工业销售产值依次为51.23亿元、55.78亿元、57.85亿元,年增长7.0%、8.9%、3.7%。

1999~2001年,全市建筑业平稳发展,改革步伐加快,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加强规范化管理。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三年依次为6.72亿元、7.12亿元、7.68亿元。抓住国家开发大西北战略结构调整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投资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农村水利和对全市经济布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城区“五路贯通”工程、紫云街配套工程顺利完工,10条小街小巷完成改造,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8万平方米。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三年依次为1.72亿元、1.81亿元、2.04亿元,年增长10.7%、5.4%、12.3%。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马口、分水、麻河、田二河等14个重点镇和沉湖福星村、仙女山办事处北桥村等中心样板村建设全面启动,并设计推广了27套优秀户型。田二河镇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马口镇小城镇建设荣获省“楚天杯”奖。汉北河公路大桥、沉湖110KV变电站全面完工。汉川新长途车站、小商品批发市场及特色批发街建设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为9.79亿元、11.05亿元、12.44亿元,年增长-5.1%、12.9%、12.6%。市属投资8.86亿元、9.01亿元、11.09亿元,其中全民基建投资完成2.75亿元、2.21亿元、2.15亿元,城镇集体、私人完成投资1.17亿元、1.55亿元、2.18亿元,农村集体、私人完成投资3.65亿元、2.86亿元、3.23亿元。投资项目中,房地产开发完成0.51亿元、0.64亿元、0.96亿元,技术改造完成0.78亿元、1.75亿元、2.56亿元。加大农林水利、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工业技改等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迅猛发展。三年依次完成增加值6.16亿元、7.05亿元、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增长15.6%、8.9%、12.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9.5%、9.6%、10.4%。全社会客运周转量44888万人公里、55333万人公里、69261万人公里,年增长12.3%、18.5%、8.0%;货运周转量52332万吨公里、68800万吨公里、64716万吨公里,年增长8.9%、5.6%、-5.9%;邮电业务总量0.67亿元、0.74亿元、0.82亿元,年增长3.5%、9.45、10.5%;移动通讯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为7345户、17603户、27823户。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年依次为24.4亿元、26.8亿元、29.7亿元,年增长7.7%、9.9%、10.7%;外贸出口依次为3.86亿元、4.11亿元、0.3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130.4万美元、2355.2万美元、2923.6万美元,外商投资转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及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

加大财政增收节支力度及财税管理。全市三年依次完成财政收入2.58亿元、2.82亿元、2.87亿元,年增长13.6%、9.1%、1.9%;严格支出预算,对支出审批加大管理力度,财政支出2.24亿元、2.53亿元、3.07亿元,年增长18.3%、13%、21.2%,收支基本上保持平衡。金融形势稳定,存款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三年依次为22.31亿元、23.45亿元、26.46亿元,年增长14.3%、5.1%、1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43亿元、1.72亿元、1.96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6.52亿元、35.69亿元、40.33亿元,年增长5.8%、-2.3%、13%。保险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中保来源财资和寿险三年承保金额依次为0.388亿元、0.403亿元、0.474亿元,年增长0.4%、3.4%、17.5%;赔款支出0.1亿元、0.161亿元、0.137亿元。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1999~2001年,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三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认定重大科技成果9项,农业、工业项目科技技术进步明显提高。其中2001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项,1个项目被列入2001年国家级火炬计划。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三年依次为29159人、30074人、30096人,年增长4.4%、3.1%、——,其中自然科技人员9070人、9251人、9251人,年增长2.3%、2.0%,——。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布局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全市基础教育不断扩大,学校在校生三年依次为211412人、203715人、198417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达142787人、135233人、12250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9.9%、99.6%,初中毕业升学人数及升学比例均居孝感各县(市)区首位。教育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被评为湖北省首批“教育兴农示范县(市)”。

全市有文化馆(站)29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报社1个,影剧院1个,电影公司1个,基层电影院16个,文工团1个,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1个,广播电台1个,新华书店7个。三年来,全市放映电影依次为4589场次、2600场次、2840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发行图书2508万册、2460万册、2529万册,举办文艺演出140次、167次、184次,艺术展览6次、18次、15次。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3个、45个、34个,卫生技术人员2771人、2363人、2886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2243人、2145人、1672人。病床1440张、1337张、1224张。环境保护工作受到高受重视,取缔了“15小”企业,通过大力治理和宣传,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三年依次举办体育运动会58次、200次、200次,群众性体育活动也蓬勃开展。在省十运会上获金牌4枚、银牌7枚、铜牌7枚;在孝感市首运会上获金牌83枚、银牌70枚、铜牌43枚,取得了团体总分、奖牌总数、金牌总数三项第一。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得到落实完善,城市“低保”从城区向乡镇扩展。三年开展转业、转岗培训1500人、2650人、8270人,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4740人、5900人、2800人,安置1500人、2220人、3560人,组织劳务输出3900人、4230人、4300人。城乡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依次为2540元、2547元、2625元,年增长4.8%、0.3%、3.1%;从业人员人均货币工资5310元、5461元、5987元,年增长5.7%、2.8%、8.6%。

坚决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反腐倡廉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雷长华周德平)

【华严农场划归汉川市管理】1994年以来,华严农场由孝感市农垦公司直接管理。几年来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主要农副产品持续增长,财税收入增加,经济实力逐年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但从运营情况看也存在体制不利于干部交流,地方、部门关系难以理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1999年,孝感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将华严农场整体下放,划归汉川市管理。孝感市农垦公司继续对华严农场行使业务指导职能,场直部门的隶属关系,原则上恢复到1993年的管理体制;华严农场保持原有性质不变,即政企合一的事业单位。

【川绳公司被评为全省高科技产业十优企业】湖北省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努力营造技术优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9年被评为全省“高科技产业十优企业”。建厂10多年来,湖北省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坚持走科技兴业之路,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研制开发、生产的回火轮胎钢丝、航空钢丝绳、超细晶粒高强钢丝等产品被省科委评定为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其中回火轮胎钢丝荣获全国第三届新科技成果奖。高科技的注入使该公司实力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增长强劲,成为全国知名企业。1999年5月26日,川绳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发行。

【分水镇新农村被授予“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称号】1999年6月23日,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暨表彰电视电话会上,分水镇新农村党总支等10个单位被授予全省第三轮“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称号。近几年来,新农村党总支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村连续1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2年雄踞孝感十强村之首,成为闻名遐迩的“孝感第一村”。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评选每4年进行一次,在全省3万多个村级党组织中开展评选,新农村党总支是孝感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级党组织。

【汉川市荣获“湖北省卫生城市”称号】汉川市在1995年通过省级卫生县城检查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卫生城市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探索和拓宽创建工作的新路子,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特别是1997年撤县建市后,明确提出把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作为树立汉川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总体目标,城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1999年9月,汉川市被授予“湖北省卫生城市”称号。

【汉川市举行首届“精品名牌”评比】1999年11月3日,汉川市举办了首届精品名牌评比,评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品名牌”。系马牌香油、巨隆达黄花、山乡牌酱醋、川宇毛巾被被评为一等奖。川大内衣被评为二等奖,汊湖无铅皮蛋、三星垸板鸭被评为三等奖。

【国务委员吴仪考察汉川】1999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一行来汉川考察。省委书记贾志杰、常务副省长邓道坤,孝感市委书记张昌尔、市长曹世佑等领导陪同考察。在考察期间,吴仪听取了汉川市委书记李巨松、市长胡功民关于汉川建市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工作的情况汇报。她对汉川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厚望。随后,吴仪兴致勃勃地登上白云大酒店楼顶,俯视汉江和新老城区。她说,汉川城镇建设搞得不错!人气很旺,汉川人精明能干,市场经济意识强烈,而且发展前景可观。结束考察时,吴仪高兴地与大家合影留念。

【湖北汉川政府信息网开通】1999年11月8日,汉川市政府信息网正式开通,网址是:www.hbhanchuan.gow.cn,设置有汉川概况、招商引资、政府部门、汉川乡镇、企业风采、商务天地、同乡联谊、市长信箱,请您留言等10个栏目,除介绍汉川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经济贸易等方面信息外,还将广泛接收各界人士为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汉川是孝感市率先完成“政府上网工程”的县市。

【张雁获“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2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会上,市图书馆馆长张雁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她是孝感唯一获此殊荣者。

【张建荣获“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1999年9月15日凌晨,张建荣在汉口协和医院安全值班时,4名歹徒翻窗入室进行盗窃,他只身一人与手持凶器的歹徒进行了殊死搏斗,在身体受伤50余处的情况下,刺死一名歹徒。但终因寡不敌众,伤势过重,献出了42岁的生命。为表彰张建荣的英勇行为,武汉市综治委、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追授张建荣同志为“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张建荣为汉川市分水镇东方红村人。

【汉川市举行招商引资洽谈会】2000年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客商云集汉川,参加汉川招商引资洽谈会。通过洽谈,有5名客商寻求到合作项目,签约资金1.025亿元。

【泵站引水渠疏挖工程告捷】2000年汉川市出现罕见的旱灾。为缓解旱情,汉川市投入19个乡镇场民工4万人,对泵站引水渠进行了疏挖。拓宽泵站引水渠10米,挖深1米,施工长度1340米,累计土方达4.5万方。疏挖工程从13日6时40分开挖至次日18时全面竣工,使停机达80小时的汉川泵站二站重新开机提水,汉江水以平均23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注入汊湖流域,80万亩农田的旱情和孝感城区饮水问题由此得到明显缓解。

【罕见龙卷风突袭汉川市麻河镇】2000年6月24日下午5时许,由西向东的特大龙卷风中心刮过麻河镇三元、娘望、顺河三村长约2000米、宽约150米的地带,虽仅持续5分钟,却造成三村505间房屋损坏,其中彻底倒塌320间;19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1500亩农田受灾,90多根电杆和1000多株树木刮倒,交通、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412.12万元。龙卷风速度之快,强度之大为历年罕见。

【福星再获全省乡镇企业“十强”称号】2000年7月17日,在全省1999年度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经济效益十佳市县、乡镇企业“十强、十佳”表彰会上,汉川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十强”乡镇企业称号,这是该公司第二次获此殊荣。同时,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谭功炎还获得“十佳”乡镇企业厂长的称号。

【汉川市与山东即墨市结为友好城市】2000年8月12~21日,汉川市赴山东考察团与即墨市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书。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南部,属青岛市代管,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全市建有各类集贸市场130处,在服装批发市场中,目前有180多户汉川人在此经商。

【汉川市城区禁鞭】2000年10月1日,汉川市城区正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汉川市在孝感一运会上创佳绩】在孝感市第一届运动会上,汉川市以83枚金牌、70枚银牌、43枚铜牌的优秀成绩荣获金牌、团体总分和奖牌总数三项第一。

【城区新北桥通车】2000年11月28日,汉川市城区新北桥正式通车。旧北桥是汉川城区的一座旧桥,座落在连接汊湖流域与汉江相连的涵闸河上,始建于1953年,原为青石墩木面桥,1971年改建为5跨双拱桥,长90米,宽5.3米。随着汉川经济发展,城区面积扩大,人流、车流增加,旧北桥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成了连接新城区的“瓶颈”。1999年,市委、市政府将北桥改建工程列为“十件实事”之一,投资496万元,于2000年4月4日正式动工,历时7个月,改建完成了新北桥。该桥长90米,宽18.5米,为4车道、4跨直线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汉川一中高考创佳绩】2001年度全国统一高考,汉川一中再创佳绩。1005名学生参考,其中上省线达832人,上线率达82.8%,上省线人数遥居孝感市各重点高中之首(含孝高)。清华、北大、人大等重点大学,该校都有学生中榜。

【汉川市荣获全省“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在2001年5月30日结束的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汉川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县市”称号。上市公司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同时荣膺全省“乡镇企业首强”称号,这已是该企业连续4年获得此殊荣。汉川拥有乡镇企业57581家,其中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新口径工业企业)达145家,乡镇企业人数达12.86万人,全市已涌现5个过10亿元的乡镇,15个超亿元村、1个超亿元企业。

【外籍教师在汉川任教】2001年3月8日,城关中学师生迎来了外籍英语教师贝罗和奥列夫。学校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其主要目的是营造一种学英语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能力。

【田二河镇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称号】2001年9月,汉川市田二河镇被中宣部等五部委推荐为“创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是汉川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1996年以来,该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沟通城乡的桥梁,繁荣经济的载体和倡导精神文明的窗口,全镇共投入建设资金8380万元,建成银河大道、春秋大道、车站路、振兴路等19条水泥硬化道路,采取见土插绿,见缝播绿的方式,植树5000多株,植草面积7000多平方米。小城镇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实力已跻身全市前列。

【总后沉湖基地顺利移交汉川市管理】2001年9月10日至15日,根据中央军委精神,驻汉川市沉湖部队撤离,总后沉湖基地移交地方管理。汉川市接管土地面积52454亩,资产6155万元,人员67人。35年来,总后沉湖基地一批批官兵在这里披荆斩棘,战天斗地,把昔日的一片荒湖变成了流光溢彩的聚宝盆,为保障部队供给、加强部队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还在汉川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与汉川人民一道通力合作,风雨同舟,为汉川市两个文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川市为配合部队搞好建设,视军人为亲人,心系基地,情系官兵,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军地之间架起了一座军政军民鱼水情的金桥,曾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


【汉川市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2001年12月1日,汉川市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中,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近几年来,汉川市把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作为计生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全市建立和完善了600多所乡村人口学校,一方面利用人口学校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风尚,引导群众转变婚育观念;另一方面在人口学校开展科技培训,带动11000余计生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使全市涌现出少生快富模范户2136户。

汉川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截止2002年6月)

市委书记  李巨松

副 书 记  胡功民  文茂志

          丁国琰  王建刚

常    委  李巨松  胡功民

          文茂志  丁国琰

          王建刚  黄修平

          张志敏  关祥先

          胡茂书  肖千川

          李良同  高本祥

          肖梅芳(女)

          段世平

人大常委会主任

          邓汉廷

副 主 任  徐善弼  彭习美

          刘荣华  张祥生

市    长  胡功民

副 市 长  肖千川  高本祥

          陈新平  胡腊兵

          王发传  张  艳(女)

          熊  桉

政协主席  李显昌

副 主 席  王中亨  李爱萍(女)

          邹崇汉  邹谊友

          程体华

 

汉川市市直部办委局负责人名单

(排名顺序:市委部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人武部、法院、检察院、群团、垂直部门和经济合作部门)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关祥先

市委办公室主任  黄修平

市委组织部部长  张志敏

市委宣传部部长  李良同

市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邹谊友

市委政法委员会书记  胡茂书

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胡振环

市委、市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肖述长

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主任  刘正稳

市委610办公室主任  王双喜

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汉川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  雷全生

市委党校(汉川市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长  张国华

汉川报社社长  陈健兵

市档案局局长  程灿文

市广播电视局局长  李光军

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副主任  程明发

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主任  胡必发

市人大办公室主任  樊春香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邹德品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  成尚城

市人民武装部部长  李小平

市法院院长  刘援朝

市检察院院长  张银木

市发展计划局局长  骆义发

市经济贸易局局长  田德林

市教育局局长  钱继斌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李平安

市公安局局长  徐同炳

市监察局局长  杨大银

市民政局局长  张卫雄

市司法局局长  卢汉桥

市财政局局长  李汉林

市人事局局长  刘荒年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郭望君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陈文斌

市建设局局长  陈栋梁

市交通局局长  张铁雄

市农业局局长  陈木清

市水利局局长  余水山

市文化体育局局长  陈新才

市卫生局局长  何雄武

市计划生育局局长  王小平

市审计局局长  王绍文

市统计局局长  何东平

市粮食局局长  聂国琼

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  胡长炎

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  任王刚

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  林广泉

市物价局局长  韩毅

市林业局局长  李国荣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先平

市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局长  胡昌勇

市畜牧局局长  陈彦山

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  韩本早

市水产局局长  易明金

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局长  丁正雄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吴厚明

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  徐少国

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局长  黄又才

市经济开发区主任  田水欣

市政府驻武汉办事处主任  蒋再海

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  杨新祥

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  张新华

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  傅国琴

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叶四明

共青团汉川市委书记  鞠鹏程

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高再仙

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黄正来

市工商业联合会会长  成雪晴

市电信公司经理  尹述超

市邮政局局长  明忠清

市移动公司经理  徐汉明

市供电局局长  方华志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肖志明

市气象局局长  周建祥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罗继舟

市国税局局长  邓爱国

市地税局局长  李秀秀

中国人民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冯艾林

中国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郭自清

中国工商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周中旺

中国农业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李家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席德平

中国建设银行汉川市支行行长  郭远绍

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孙培坤

市人保公司经理  段绍成

市寿保公司经理  尹选民

市烟草局局  长聂新

市石油公司经理  黄继红

市药品监督局局长  李显莫

市医药总公司经理  邓潜江

市商业总公司经理  蒋新民

市物资总公司经理  汪少木

市外贸总公司经理  李进

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李德俊

市棉花公司经理  黄传扬

市铁路货场主任  王运才



乡、镇(场)简介

【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境东部,汉江北岸,西靠仙女山,东接新河镇,北邻刘家隔镇,原为城关镇,是汉川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1年改为仙女山街道办事处。全处辖东农场1个,华一、华二、国光、徐家口、涵闸、田家、七里、北桥、霍城、西门桥、山后湾、仙女山、港堤、刘家台、官备塘、泵站河16个行政村,东街、西街、南街、北街、欢乐街、棉纺厂、西湖路、陈家湾、段家湾、斧头坝、覆龙山、六合、北桥(居委会)、广场路14个居委会。国土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36806人。2001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3元。

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改善发展环境为根本措施,大力实施企业民营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外向化发展战略,从蔬菜、水产、畜禽三大支柱产业入手进行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渐趋合理。培育了永和安门业、童霸童车、新兴包装等一批支柱骨干企业,形成了建材、儿童用品、服装包装、糖果食品、金属加工、通讯电子六大产业群体,创国优和省、部优品牌30个,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同时兴建了霍城建材批发市场、汉川市小商品批发市场、贺富店农贸市场、北街副食烟酒批发一条街、欢乐街服装鞋帽批发一条街、东街布匹批发一条街等五大市场、十条特色街。文、体、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处有中小学17所,在校生16629人。以处卫生院为主体,诊所、血防、防疫连成一片。市体育馆规模宏大,设施齐备,为汉川体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处北霍城有古文化遗址,处西隅仙女山公园,风光秀丽,山上建有汉川电视台和高频站。从山顶鸟瞰全镇,全景尽收眼底,一目了然。

仙女山街道办事处为全省“楚天明星乡镇”、连续几年综合经济实力蝉联孝感之冠。

办事处党委书记  郑  翔

办 事 处 主 任  魏辛甫

人大联络组组长  郑  翔(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龚继才

 

【马口镇】位于市境南,东邻武汉市、西接庙头镇、南濒仙桃市、北依汉江,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襄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金马”和“小汉口”的美誉。2001年4月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与原丁集乡合并。全镇现辖1个街道办事处,37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64.2平方公里,总人口75573人。

马口镇因地制宜进行农业开发,已建成新北——蔡城线的疏菜基地9000亩;桐木湖、白石湖、上色湖等水产养殖基地3600亩;丁集畜禽养殖基地专养区年产鹌鹑1000万只;高庙——高山林果茶基地建成果茶园1200亩。白石湖、梅子洞已纳入旅游观光开发区。全镇拥有乡镇企业540个,个体私营企业3082家。初步形成纺纱制线、电缆光纤、建材陶瓷、针织服装、轻工机械、五金化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中纺纱制线、电缆光纤已成为工业的龙头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远销国内外,年度税收占计划的50%以上。传统产品如潘同春豆瓣、合丰酱菜、马口小麻油、工艺陶瓷闻名遐迩。2001年,全镇引进项目17个,引进资金6665万元,2001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185200万元,财政收入10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

争创文明卫生城镇,优化投资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镇区三条主干道贯穿东西,25条街道四通八达。初步建成3509工业园区、邱子科技园区、朝阳路商品一条街、金河现代农业生态园。全镇有中小学25所,教师队伍770人。以市二医院和镇卫生院为主体的医疗、防疫已成网络。文、体、卫事业全面发展,素有“乒乓之乡”的美称。

马口镇为“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五十强乡镇”、全省“楚天明星乡镇”。

镇  委  书  记  邓义成

镇          长  谢昆明

人大主席团主席  王传松(副)

政协联络组组长  刘炎华(副)

 

【脉旺镇】位于汉川市境西南,东与杨林沟镇毗连,南与仙桃市大伏乡抵界,西和沉湖镇、回龙镇接壤,北与分水镇、里潭乡为邻。2001年全镇辖20个行政村和5个街道居委会。国土面积48.73平方公里,总人口42591人。

脉旺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已建成荷沙公路和三八河沿线万亩水旱蔬菜基地,以桃花、直形等村为主的2000亩棉田套种高效种植基地,以荷沙线10村为主的1.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8000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以200万只温氏养鸡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拥有乡镇企业437家,镇办工业企业18家,已初步形成纺织、塑料、化工、轻工产品四大系列。小太阳童车童床、众恒织布、华裕纺织等一批民营企业日益壮大,产品畅销国内外;横当铁业长廊、桃闸塑业密集区迅速扩展,拥有个体私营企业425家。工业经济形成镇区为主、两区为翼的发展格局,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8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5元。

积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2001年先后启动了“改Ⅲ”、移民建镇等工程,整修了脉沔公路、环城公路,加快城区低矮房屋改造和小街小巷整治步伐,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加快电信、电视事业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城镇环境改善,城镇功能提升。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有中小学17所,在校生8978人;卫生医疗、防疫网络健全,城乡卫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镇  委  书  记  高俊涛

镇          长  赵炎华

人大主席团主席  高俊涛(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李继权(副)

 

【城隍镇】地处汉川市城区西大门,南依汉水,北邻汊湖,东与汉川城区接壤,距汉川市中心5公里。2001年全镇辖45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51425人。

城隍镇水陆交通便利,荷沙公路横贯全境,汉江环抱全镇直通长江。境内新北公路、汉川汉江大桥连通107国道及宜黄高速公路。

城隍镇农业生产特色明显,是汉川、武汉等地蔬菜、畜禽和水产品供应基地,初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经济的特点,在此基础 上采取“一稳二减三增四发展”措施,建立了沿荷沙线、新北线连片蔬菜生产基地13000亩,平均年产蔬菜33127吨;南干渠水产基地6000亩,平均年产2420吨;荷沙线、汉江沿线畜禽产业基地,平均年产23万只(头),其中黄鸡12万只;汉江沿线、南干渠、幸福渠、八古渠、新北公路、荷沙公路建立林木产业基地6267亩。全镇拥有民营企业1680个,已形成服装、塑料、食品、建材、童车、卫生材料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2001年实现企业总产值3.7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3元。

近几年来,通过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镇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小城镇建设已初见成效,邮电、通讯发达,水电供应充足,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广播电视、文体娱乐等一应俱全,设施完善。

镇  委  书  记  高水平

镇          长  张水华

人大主席团主席  高水平(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王安清(副)

 

【分水镇】位于汉江北岸,距汉川市区20公里,国土面积66.6平方公里,总人口66233人,其中城区面积2.7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委员会。

分水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水陆交通条件得天独厚。省级干道荷沙公路穿境12公里。水路货船可上抵丹江口,下达长江,是汉川市的农业大镇、商贸重镇、经济强镇,是方圆百里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516万元;财政收入997.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3元。

全镇已形成建材、竹木、果瓜类批发、服装和小商品、文化电器、中心集贸、副食批发七大市场。规划占地15亩、摊位200个的新农大市场也即将投入使用。全镇工业形成了医药及医药包装、冶金、养殖三大支柱产业。有企业1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5家。湖北汉川药用玻璃总厂是孝感市首家产值过亿元的村办企业,也是湖北乃至中南地区最大的药用玻璃生产中心;白莲医药是全国唯一专业性生产药用橡胶瓶塞的企业;银华药用包装迅速崛起;电工器材厂是国家经贸委定点生产厂家;温氏家禽的“公司+农户”模式迅速带动了大批农民致富。镇内还建有1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工业名牌精品“沪宝”牌抗生素瓶驰名全国,“白莲”牌橡胶瓶塞俏销海内外。全镇六十多种产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

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镇有4所中学、21所小学。以镇中心卫生院为主体,诊所、血防、防疫连成一片,形成卫生医疗、防疫网络。全球通移动通讯、中文寻呼台站相继投入使用,镇建有11万伏变电站、分水泵站、自来水公司等大型建设项目。

分水镇1997~2001年多次被评为“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

镇  委  书  记  胡新运

镇          长  胡志刚

人大主席团主席  胡新运(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周树清(副)

 

 

 

【沉湖镇】位于汉川市南端,与仙桃市城区隔河相望,西与天门市毗邻,东北距市中心44公里。2001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国土面积69.53平方公里,总人口57743人。

沉湖镇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复万、杜万公路在镇中心交汇,省级干道荷沙公路穿域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该镇依托自身实际,目前已建成10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20000亩优质棉生产基地、20000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000亩精养鱼池,成为汉川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商品鱼、速生林和农业综合开发基地。乡镇企业突飞猛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19家,境内有国家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全部外销的创汇企业——环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形成了铁业、塑业、化工、家俱建材四大亿元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改造了万福集镇,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万福大道与致富路,形成了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农资市场等专业市场。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79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1元。

全镇有中、小学、成人学校共2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0671人。镇设有卫生院1所,保健室26个,病床58张,各类医护人员76人。建有文化站、礼堂、图书馆、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广播台、广播室等文化场所。

沉湖镇从1996年起一直被评为“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2000年6月中共沉湖镇委被省委授予“六好乡镇党委”称号。

镇  委  书  记  蔡双山

镇          长  邓旺祥

人大主席团主席  蔡双山(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刘才茂(副)

 

 

 

 

【田二河镇】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邻武汉,西接荆沙,南濒汉江,水陆交通便利。省级干线荷沙公路穿镇而过,是汉川的西大门,处于天、汉、沔三市交界地区。2001年,全镇下辖2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83.47平方公里,总人口40599人。

田二河镇盛产粮棉油鱼,素有“银河”之美誉。农业生产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建有3000亩水产基地;在田中公路边建3000亩蔬菜基地,平均每年产蔬菜1500万公斤;新建2万亩优质稻基地。现已形成水产、蔬菜、优质稻、农产品加工等六个基地,农业产业化初具雏形。工业生产向着企业化经营,招商引资壮大盘活,规模化联营的方向改革,构筑了无纺布、金门神、铝制品、木工机械等四个企业“小巨人”。形成了无纺布、门业、铝制品、酒业、压延、木工机械、化工、建材等八大产品系列,1000多个品种。小商品市场琳琅满目,交通、通讯迅速发展,文教卫、血防设施日趋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8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00元。

1999年以来,田二河镇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建成了“一区二城三场四街五园”,即:经济开发区,娱乐城、商城,小商品市场、集贸市场和仔猪交易市场,农民一条街、民营经济一条街、小商品一条街和饮食一条街,工业经济园、商业经济园、个体私营经济园、高效农业示范园和娱乐休闲园,先后建成银河大道、春秋大道、车站路、振兴路、万家路等19条水泥硬化道路,已构成三横三坚的“田”字型新城区框架。完善了水、电、绿化、亮化工程及变电站、程控电话、电视差转台等基础设施。恢复并重建了“春秋阁”公园,新建了楹联一条街。

田二河镇1999年荣获“湖北省文明乡镇”称号,同年9月夺取湖北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1年被列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乡镇”。

镇  委  书  记  李铁新

镇          长  李绍斌

人大主席团主席  李铁新(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王银成(副)

 

 

 

【回龙镇】东北距县城49公里,西北紧邻田二河镇,省级干线荷沙公路纵贯而过。2001年全镇辖22个行政村,国土面积64.53平方公里,总人口36342人。

回龙镇境内沟渠纵横,水秀土沃,资源丰富。近年来,在稳定粮棉油生产的同时,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以鲤鱼湖为主体的2000亩水产养殖基地;以回池线、茶棚村为中心建成温氏养鸡基地;以北围渠、杜庙为中心建成千亩养虾基地。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成果林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7000亩。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在全镇经济中发挥着主力作用,全镇拥有乡镇企业283个,企业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盘活与发展为主题,形成钢铁、化工、纸箱包装、砖瓦制造、渔业、畜禽养殖、精米加工等多种行业并举的局面,产值过千万元的茶棚钢铁集团,以及纸箱厂、塑料厂得到持续发展。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230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

镇内茶棚经济开发区基本建成,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新兴城镇。全镇已实现医疗卫生一体化,农网改造已全面完工,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微波站已建成使用,开通程控电话1634门。全镇有中小学校20所,在校学生69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镇  委  书  记  袁长祥

镇          长  傅文才

人大主席团主席  袁长祥(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谢迁移

 

 

 

【新堰镇】位于汉川西北,西毗天门市,北抵应城市,南接中洲垸农场,东连韩集乡,距汉川市区42公里,是汉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001年,全镇辖3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94.8平方公里,总人口40291人。

新堰镇盛产粮、棉、油、鱼,是汉川市四大粮仓之一。近几年来,全镇制定了“在短期内跻身汉川十强乡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吨粮田、双百棉、三担油”农业产业化工程,初步建成了甲鱼、鳝鱼、毛蟹、鸭业、莲藕、果林六大多种经营基地,年均产粮4000万公斤,棉花175万公斤,油料200万公斤,各类鲜鱼150万公斤。鳝鱼、毛蟹、温室甲鱼等特色水产闻名遐迩,腌制板鸭风味独特。注重工业强镇战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木业、食品、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350万元,财政收入47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810元。

镇内分王公路由东南向西北穿境而过,与荷沙干道、107国道、汉沙公路相连,汉北河直入汉水,中支河连接天门河,水陆交通发达。电力设施齐全,村村电网全部实现低改,供电供水充足。通讯便捷,千门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镇区五条街道的路面全部硬化、亮化、绿化;境内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体娱乐等服务设施齐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新堰镇为“孝感市小康乡镇”。

镇  委  书  记  李志勇

镇          长  吴五洲

人大主席团主席  李志勇(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谢社东

 

 

 

 

【垌冢镇】地处汉川市西北部,东、北两面与应城市交界,西面与天门市相邻。2001年,全镇下辖16个行政村。国土面积27.67平方公里,总人口20956人。

垌冢镇南临汉北河,北枕(武)汉宜(昌)公路,市干线分王公路在王畈村与汉宜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捷。汉北河开挖后与汊湖水系隔开,形成独立水系。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修建了兴隆抗旱渠及老鹳湖整险加固,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发展优质粮油、鱼虾、螃蟹、黄鳝、莲藕、板鸭、水果、荸荠等名特优农产品,现已初步形成沿分王公路平畈冲地优质粮油区,北部丘陵岗地水果经济林区,南部边湖水面水产畜禽养殖区的区域规模经营格局。乡镇企业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已形成粮油加工、机械、建材、轻工四大工业体系;优质弹簧享誉市外,柏木香粉远销港台;粮油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开辟王畈经济园区,扩大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草袋编织为传统手工业,年产草袋600万条左右,在分王公路沿线形成中南地区最大的草袋市场。商贸活跃、市场繁荣、粮油、水果、草袋幅射面广,交易活跃。该镇历来为汉川、天门、应城三市交界处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291万元,实现财政税收210.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

全镇有12所中小学,普及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建有文体站、影剧院、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网、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体育场所,有卫生医疗机构4个,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垌冢镇为孝感市文化先进乡镇。

镇  委  书  记  黎国祥

镇          长  马贵兵

人大主席团主席  黎国祥(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蔡木海(副)

 

 

 

 

【麻河镇】地处汉川市北隅,东接云梦县,北邻应城市,距市区25公里,离汉丹铁路干线7公里。2001年,全镇辖28个行政村,209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58.33平方公里,总人口36323人。

麻河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近年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特色农业发展速度,农业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实施兴建“水产强镇,莲藕重镇和畜禽养殖大镇”的发展战略,规划集中连片、区域布局、规模发展,大兴莲藕产业。全镇莲藕总面积逾3万亩,种植新品种32个,推广新栽培技术4项,建有莲藕专业批发市场24个,建成省内外销售窗口33处。麻河牌“富硒”莲藕畅销全国各地,麻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莲藕之乡”。甲鱼、螃蟹、鳜鱼、银鲫等名优产品风味独特。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9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7元。

境内油路成网,交通十分便畅。镇内六街、三区、一园具有湖乡特色的水乡园林初具规模,规划形成占地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1万人的“井”字框架雏形。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2000年3月,小城镇建设获“仙女杯”奖励。

镇  委  书  记 (空缺)

镇          长  黄祥平

人大主席团主席  (空缺)

政协联络组组长  钟国友(副)

 

 

 

 

【刘家隔镇】位于汉川市境北端,南距城区11公里,西邻应城市,北毗云梦县,与麻河镇隔汉北河相望。2001年4月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与原杨水湖乡合并为现在的刘家隔镇。现辖40个行政村、2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渔场。国土面积119平方公里,总人口46580人。

刘家隔镇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是全市“四大粮库”之一;盛产七星莲藕,全菊花心红胡萝卜等,鲜鱼、河虾、莲籽、茭白、荸荠、菱角等风味独特。近年来,该镇大力倡导结构调整,在虾三公路沿线建成了全市最大的莲藕基地,形成了跨度21公里,涉及37个村,网络6000多植藕户的优质莲藕带;依托水资源优势,开发精养鱼池7000亩;因地制宜,发展了网箱养鳝、澳洲淡水鲈鱼、胭脂鱼、大棚反季蔬菜、无籽西瓜等小、特、精种植模式。随着莲藕加工厂的建成和北垸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的立项,形成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基地化格局。镇内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纺织、精米加工、家俱、建筑建材、莲藕深加工、农产品营销、印刷等七大支柱产业,产品行销全国。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18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3元。

镇内水陆连网,交通发达,境内公路村村相连,汉北河、民乐渠、北干渠水网交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35KV变电站与汉川电厂贺富店变电站并网,杨水湖变电站的兴建,使镇内电力更加充足。中、小学星罗棋布,布局合理。医疗卫生防疫体系日益完善,一体化管理模式初具成效。

刘家隔镇是孝感市“文化先进乡镇”。

镇  委  书  记  邵长发

镇          长  刘宏才

人大主席团主席  邵长发(兼、副)

政协联络组组长  李国清(副)

 

 

 

 

【新河镇】位于汉川东部,素有汉川东大门之称。东南临汉水,西北抵云梦县、孝感市。与武汉市新沟镇仅一桥之隔,距武汉市中心43公里,距汉川城区13公里。2001年4月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与原民乐乡合并。合并后的新河镇下辖43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60168人。

新河是一个以粮、棉、菜为主的农业镇,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调整,农业结构渐趋合理,基本上形成粮、棉、菜、鱼四大基地。其中蔬菜更是拳头产品,全镇有8个蔬菜专业村,6个粮菜、棉菜村,建塑料大棚6500个,面积达2000亩。进一步完善了洪北垸现代化示范园区,开挖疏浚支渠5000米,硬化渠道1000米,建“U”型槽1500米,铺田间道路3200米,使园区内6000亩面积连成一片。乡镇企业发展迅猛,逐渐形成新河经济开发区雏形。境内建有120万千瓦的火力电厂——汉川电厂;建有占地9.6平方公里的湖北省电厂经济开发区。全镇工业形成建筑、建材、制鞋、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利用电厂粉煤灰资源建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2个。2001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57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2元。

新河有“建材之乡”、“蔬菜之乡”的称号。

镇  委  书  记  高银学

镇          长  许运贵

人大主席团主席  高银学(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周治金

 

 

 

 

 

【庙头镇】位于汉川市西南,东连马口镇、西靠湾潭乡、南邻南河乡,交通便捷,是连接汉川汉江大桥、新北公路、庙江公路、蔡城公路的枢纽。2001年,全镇辖2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6.53平方公里,总人口36957人。

庙头镇是全省闻名的“三花(黄花、白兰花、茉莉花)之乡”,拥有黄花24000亩、白兰花500亩、茉莉花200亩,“三花”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8.4%,农民每亩黄花(含花套菜)收入逾3000元。黄花产业化发展迅猛,兴建黄花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汉川巨龙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巨龙达”牌精制黄花在1999年和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定为“精品名牌产品”,被农业部绿色食品中心授予“绿色食品”称号。庙头黄花行销海内外。全镇形成以永利化工硅胶,雷祖、黄家纸板纸箱包装,杂姓弹簧、拖鞋加工,金家台塑料,兴隆寺铸造,长堤服装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2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1元。

基础设施健全,建有平章街、新街和市场街,全日供水的自来水厂,十一万伏变电站,村村开通程控电话,拥有有线电视台、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镇有1所中学,12所小学,在校中小学生5500人,庙头中学被授予“孝感市示范学校”,镇成人学校被授予“省级示范成校”。

2001年,庙头镇为“全国计划生育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湖北省计划生育先进镇”、“孝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

镇  委  书  记  王望姣

镇          长 (空缺)

人大主席团主席  郑砚坤

政协联络组组长  邓树海(兼、副)

 

 

 

 

【杨林沟镇】位于汉川城区西南部,汉江南岸,东靠湾潭乡,东南与南河乡相接,南与西江乡毗邻,西与脉旺镇和仙桃市大福镇接壤。2001年全镇下辖3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国土面积67.9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6563人。

杨林沟镇根据地形特点和种植习惯,沿庙成线连片建成优质棉花套种基地7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优质芋头基地2000亩,在刘家湖建成湘莲基地1000亩,开挖精养鱼池1000亩,产品主要销往武汉、仙桃等地。近年来,杨林沟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杨林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初步形成了以皮鞋制造、酿酒、建筑等为主的格局,2001年,全镇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7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镇广播电视差转台覆盖全镇,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中小学14所,在校生7031人。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形成卫生医疗、防疫网络。

镇  委  书  记  杨齐强

镇          长  孙祥松

人大主席团主席  罗新生

政协联络组组长  周环先(副)

 

 

 

 

【西江乡】位于汉川市最南端,东与武汉市接壤,西与仙桃市毗邻,距汉川市中心35公里,在新北公路、宜黄公路、318国道交汇处,是汉川市境内“西气东送”唯一必经之地。2001年全乡辖31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48690人。

西江乡盛产粮、棉、油、鱼、莲,素有襄南“鱼米之乡”美誉,形成了以粮棉为主体,水产、蔬菜、畜禽、养殖多业并举的经济格局。已建成“双百棉”基地2万亩;“吨粮田”基地2万亩,万亩水产基地和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年产棉花5万担,粮食2300多万公斤,鲜鱼300万公斤,莲籽30万公斤,生猪出栏2万头,蔬菜2000万公斤。工业生产形成了油脂、精米加工、塑料制品、建材等格局。2001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为180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城乡一体化,创文明卫生乡镇。全乡建有江集、西江、绿化三大集贸市场,集市贸易走向规模化。文卫事业蓬勃发展,全乡有中小学24所,在校生7880名;以乡卫生院为主体,诊所、血防、防疫连成一片,形成卫生医疗、防疫网络。

2001年2月,西江乡被评为孝感市小康乡镇。

乡 党 委 书 记  杨金安

乡          长  姚树林

人大主席团主席  杨金安(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陈长华(副)

 

 

 

 

 

【湾潭乡】位于汉川市腹地,濒临汉江,东与庙头镇接壤,西与杨林沟镇毗邻,南与南河乡呼应,北与分水镇隔河相望。2001年,全乡辖2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49.87平方公里,总人口26459人。

湾潭乡原为传统农业乡,以麦棉种植为主。为发展农村经济,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现已形成以夏新河为界的“南杂北菜,中间一条果林带”的多种经营生产格局:建有果林基地1128亩,水产基地2595亩,反季大棚蔬菜1200亩,“双低油菜”制种基地19484亩,产品远销省内外。湾潭乡拥有乡镇企业806个,湾潭工业园区有合资兴办的“康泰药业有限公司”,其生产的“孚仰聆”、“鼎龙红花油”系列外用药品在国内外市场亨有一定声誉。此外,还与“江南磷肥厂”、“潭洲胶合板厂”组成了湾潭乡工业支柱企业。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1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

湾潭乡1999年被评为“孝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2000年被评为“孝感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乡 党 委 书 记  黄正辉

乡          长  曾耀华

人大主席团主席  黄正辉(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刘德安(副)

 

 

 

 

【南河乡】位于市境南部,与武汉市蔡甸区侏儒镇相邻,北距市区23公里。2001年,全乡辖27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185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74.33平方公里,总人口41272人。

粮食、棉花、水产品是本乡拳头产品和传统优势。境内可养水面达5000多亩,甲鱼、鳜鱼、牛蛙等为优质水产品,莲藕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乡内有石灰石、硅石等资源可供开发,全省第一家硅质耐火材料厂就建在该乡。建材、服装、五金、运输、饮食加工为乡镇企业的主体。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7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1元。

乡办有中小学校,卫生机构及电影院等。古太子墓、南河古渡、观音泉和大安寺林区风景优美,为人们游览、歇憩的理想之地。

乡 党 委 书 记  邹春仿

乡          长  肖祥汉

人大主席团主席  邹春仿(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王汉书

 

 

 

 

【马鞍乡】位于汉川以东,东接武汉市蔡甸区,西邻马口镇,北与汉川电厂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2001年全乡辖3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59.20平方公里,总人口37119人。

马鞍乡根据其地理位置及地势特点,产业结构特色明显,建成13000亩蔬菜基地,平均年产蔬菜3543万公斤;建成5000余亩水产基地,其中精养鱼池1000亩;白兰花、茉莉花500亩,产品销往省内外。2001年全乡399家民营企业创产值29500万元,从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服装企业133家,从业人员2860人,创产值19000万元,马鞍乡云鹤服装厂是国家保安服定点生产厂家之一;五金建材、铸造、清花、交通运输及其它行业分别创产值1100万元、25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2900万元,从业人员3200多人。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07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

乡内兴建榔头工业经济园区、马鞍集贸市场,文、体、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乡有中小学校16所,在校生4959人。有健全的乡村卫生网络。有线电视差转站、移动通讯机站覆盖全乡。

风景迷人的黄龙湖畔位于马鞍乡境内,东与武汉市野生动物园和嵩阳山庄相邻,西与汉江相通,水面面积约5000亩,湖渠在3—5米之间,是可人工调蓄的野生天然湖,湖面开阔,湖汊纵横,资源丰富。

乡 党 委 书 记  李文华

乡          长  林成儒

人大主席团主席  李文华(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刘图德(副)

 

 

 

 

 

【里潭乡】地处汉川腹地,与回龙镇、二河镇、分水镇、韩集乡接壤,距汉川城区35公里。2001年,全乡辖22个行政村。国土面积48.07平方公里,总人口28300人。

里潭乡是一个典型的湖区乡镇,以农业为主,以种养加工见长。该乡在原有农业模式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优势农业。建立吨粮田2万亩、三担油1万亩、多种经营作物8000亩,新型农业取得明显效益。近几年,该乡结构调整初见规模,招商引资成绩显著,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建筑装璜为该乡民营经济主体,位列全省50强。草包、草绳、草棒加工业发展迅速,特色明显,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在“特”、“活”上下功夫,狠抓民营经济扩张,取得一定效果。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4元。

里潭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教学楼、科技楼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有甲等乙级卫生门诊大楼1栋,卫生医疗事业健全,有线、无线电视、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乡。

2001年里潭乡被授予“小康乡镇”。

乡 党 委 书 记  高中原

乡          长  成官新

人大主席团主席  高中原(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何学平(兼、副)

 

 

 

 

【韩集乡】北与应城市接壤,东、西、南与汊湖、新堰镇、中洲农场、里潭乡毗邻。2001年全乡辖38个行政村。国土面积76.67平方公里,总人口43361人。

韩集乡根据自然特点,已逐步形成水稻、水产、畜禽三大产业。2001年粮食总产2429.77万公斤(其中优质稻750万公斤,生产面积约10000亩);水产品总产300万公斤,鲜鱼放养水面5849亩,其中精养鱼池3852亩;生猪出栏14780头,年末存栏15200头;家禽出笼35.92万只。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兴建了凤凰街私营经济园区,中心集贸市场,街道水电、下水道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新街与老街的环形集镇框架已经形成,街道环境正逐步向美化、净化、亮化发展;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075万元,财政收入199.8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575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乡有中小学28所,在校学生8532人,其中初中生1797人,小学生6735人。以乡卫生院为主体,村级卫生室、血防、防疫连成一片,形成了卫生医疗、防疫网络。文化、广播机构健全。

乡 党 委 书 记  曹汉斌

乡          长  田艾平

人大主席团主席  曹汉斌(兼)

政协联络组组长  张德树(副)

 

 

 

 

【湖北省国营华严农场】位于汉江北岸,汊湖南部,东邻城隍镇,西接分水镇,荷沙线穿境而过。2001年全场辖景湾、蚌湖、马桥3个分场、1个水产公司,14个大队。总面积26.53平方公里,总人口13568人。

农场地势平坦,一般在海拔25米左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经过多年兴修水利,现有南北支渠3条;东西沟渠4条;总长约45.7公里,建成了能排能灌能蓄的水利体系。农业生产特色明显,形成马桥分场优质稻、早春作物生产基地,蚌湖分场蔬菜生产基地,景湾分场优质棉和林果生产基地,以水产公司为龙头的水产品生产基地。拥有工商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以童车、糖果饮料食品、印刷三个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创立了“康乐宝”、“山乡”、“金达”等系列省、市著名商标。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397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8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28元。

农场城建、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有硬化华丰一路、华丰二路、防汛路、中心大道4条8公里;有晴雨路8条15.6公里,建设了陈湾民营经济园区、职工新村和工业新村居民小区。拥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2个,在校中小学生2151人。农场建有覆盖全场的有线电视转播台。农场已形成职工医院、血防所、诊所互为补充的卫生保障体制,有医务人员80余人。

场 党 委 书 记  张汉乔

场          长  胡征国

政协联络组组长  向志华(兼、副)

 

 

 

 

【汊湖渔工商实业总公司】位于市境西北部,毗邻天门、应城、云梦等县市。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原有水面达1000平方公里,后治理为内湖,周围辟为垦区,现是一个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6公里的长方形全封闭式人工养殖湖。2001年辖4个分场,16个行政村及16个国营养殖队。国土面积94.27平方公里,人口11071人。

汊湖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有渔、农面积10.8万亩(其中含精养鱼池2.5万亩),目前公司已形成渔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渔业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青、草、鲢、鳙),突破性发展甲鱼、乌龟、螃蟹、泥鳅、鳝鱼、鳜鱼、乌鳢、武昌鱼等名特优水产品,莲、富硒藕、芡实、茭白等水生植物更是闻名遐迩。工业主要有水产品加工、饲料、磷肥、服装、被服、建筑安装等产业。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值26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

湖区有中小学14所,并设有医疗机构10所,有电视差转台、游乐园等。

汊湖是全国渔业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全国水产品产业化示范区,是全省水产行业综合经济实力第一湖,是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党  委  书  记  李祥斌

总    经    理  张华明

政协联络组组长  李杰成(兼、副)

(周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