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

应城市


【概况】应城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地跨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8′。属江汉平原与鄂中丘陵过渡地带,全境地势较为平坦,以低岗为主,兼有平原、湖区。东临漳、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中心城区东距武汉市91公里,孝感市50公里。境域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48公里;国土面积1103.3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8068.6公顷,其中水田29833.4公顷,旱地8235.2公顷;淡水养殖面积9813公顷。全市现辖城中、城北、四里棚、东马坊、长江埠5个街道办事处,田店、杨河、三合、郎君、黄滩、天鹅、义和、陈河、杨岭、汤池10个镇,1个南垸良种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管);417个村(居)委会,3257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177417户,其中农业户102557户;总人口669364人,其中农业人口536487人,非农业人口132877人。2001年,人口出生率7.09‰,人口自然增长率2.41‰,计划生育率99.41%。

1999~2001年,全市人民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四大战略”和“三大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经济后劲、改善发展环境的工作力度,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克服通货紧缩、市场疲软、连年干旱,以及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所带来的重重困难,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为应城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年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依次为34.06亿元、37.71亿元(以上为1990年不变价)、67.76亿元(2000年可比价),年增长分别为10.4%、11.6%、11.4%;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依次为22.0∶48.9∶29.1、21.0∶49.7∶29.3、20.2∶47.4∶32.4;完成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84.93亿元、95.93亿元、102.75亿元,年增长为4.05%、12.95%、7.1%;自1999年起,应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全省“十强”;2001年,经济效益目标考核进入全省“十佳”行列。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按照“实施大布局、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品种”的思路,引导农民面向市场抓调整,增加油料、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西瓜、葡萄、食用菌、毛蟹、甲鱼、速生林、莲藕、芋头、荸荠等特色产品种养规模;建设10万亩香稻基地、2万亩蔬菜基地、3万亩莲藕基地、7万亩用材林基地、3万亩果园基地、1万亩茶叶基地、5000亩甲鱼基地、10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初步形成粮棉油、林果瓜菜茶、畜禽、水产“四大板块”;完成杨河古峰畈、东马坊喻夏垸、郎君知府畈等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开发松林岗建成全省金水梨示范基地;实施优质品种工程,提高粮棉、畜禽等农产品优质率,其中优质稻、优质棉、优质三元杂交猪的比例分别达到98%、100%和76%;发挥品牌优势,培植白玉面条、豪丰大米、黄滩酱油、龙湖皮蛋、三结豆皮、聂山茶叶、杨河油柰、白湖莲藕、城台西瓜、临江芋头、人和荸荠、汤池甲鱼、赛湖螃蟹等特色农产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渔子河水库、夹河沟泵站以及府河、漳河、老鹳湖面堤整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工682处,完成土方600万方,新增蓄水能力1000万方,新增来水能力1000万方;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连续三年先后战胜持续干旱、特大干旱、历史罕见旱灾,农业生产仍获较好收成。1999~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依次为11.80亿元、12.89亿元、13.87亿元,年增长12.54%、9.22%、7.57%;其中农业产值55913万元、58903万元、61130万元,林业产值2198万元、2287万元、2425万元,牧业产值35946万元、39394万元、44315万元,渔业产值23957万元、28311万元、30784万元;农业总产值中多种经营产值所占比重分别达到70.67%、76.25%、78.38%。粮食总产42.58万吨、37.34万吨、36.08万吨,棉花总产5028吨、5366吨、5595吨,油料总产1.65万吨、2.44万吨、2.43万吨;生猪出栏25.17万头、29.43万头、31.07万头,家禽出笼845.41万只、924.37万只、1045.12万只,禽蛋4.38万吨、4.65万吨、5.39万吨,蔬菜、瓜果40.99万吨、46.93万吨、49.57万吨,水产品4.15万吨、4.34万吨、4.71万吨。农村减负工作常抓不懈,基本实现“三控一保目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农业大户和家庭农庄,全市有贺朝武千亩种植粮食大户、徐江平种植葡萄专业户等种养大户850多户;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增强镇村经济综合实力,城中、东马坊等4个办事处跨入孝感市“十强”乡镇行列。

工业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市有工业企业5356个,其中国有工业19个、集体工业1183个、股份合作工业18个、股份制工业28个、私营工业1316个、联营经济16个、个体工业2771个、外资工业3个、其他工业2个。全市乡镇企业基本完成转民改制;神风公司实行股权集中,扩大生产能力,“金鹰”摩托车进入国家产品目录;新组建月圆公司等2家股份公司;市啤酒厂成功实施动态破产;市塑料助剂厂、市工业用呢厂、城中电线厂等9家企业实施破产重组,实现民有民营;市棉纺厂、长城公司等困难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怡禾、金龙、恒天等转民企业扩产增效,民营机制优势开始显现;开元公司、佐宝公司等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盐业化工、机械制造、石膏建材、食品饲料、纺织塑料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实施1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96个,完成投资3.6亿元。神风公司开发摩托车发动机数字点火装置获国家专利,长江赛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恒天药业公司丁基橡胶瓶塞项目建成投产,青岛啤酒(应城)有限公司6万吨啤酒扩产项目顺利完成;“白玉”面条、“豪丰”大米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名牌称号;“应星”牌粘胶被评为“全国土工膜胶十佳产品”。开展“企业管理年”,强化扭亏增盈措施,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1999~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依次为73.13亿元、83.04亿元、88.89亿元,年增长2.80%、13.55%、7.01%;全部工业企业中,国有和非国有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4.49亿元、40.57亿元、45.48亿元,年增长30.12%、17.60%、12.1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71%、103.58%、113.70%,产品销售率为98.51%、95.98%、98.71%,全员劳动生产率30944元/人,29124元/人,43556元/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所提高。三年生产原盐172.71万吨、171.39万吨、184.42万吨,石膏45.53万吨、50.72万吨、51.86万吨,合成氨16.46万吨、18.91万吨、19.32万吨,纯碱45.55万吨、52.58万吨、55.16万吨,塑料制品6638吨、7695吨、9570吨,啤酒3879吨、8962吨、11976吨,配混合饲料5.71万吨、4.96万吨、11.01万吨;摩托车2.94万辆、3.61万辆、4.01万辆,摩托车燃油箱108.86万只、116.36万只、119.27万只。全方位开放招商引资。组织参与产权交易活动,成交项目306个,产权交易额5.13亿元;雄峰膏业公司、香港特士洁集团等企业落户应城;青啤(应城)有限公司、神风玉河公司、丰云公司、华雄公司、永昌公司等引进企业顺利投产运营;引进湖北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短港水库风景区港湾山庄、市政府大院被外来客商整体收购进行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神风摩托车发动机、丰达公司三层共挤膜、永昌公司二期扩建、黄滩酱油1.2万吨扩批、荆双公司综合利用粉磨废渣工程、赛孚科技园、裕隆公司日产50吨高级烹调油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市直接利用外资达4388万美元,内联引资18.1亿元。运用市场机制,强化协调服务,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国家粮食储备库续建工程通过验收,长荆铁路应城段完成辅轨任务。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光明大市场、肖巷小区等建成投入运营,广达公司等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年纳税过50万元、100万元的民营企业分别达到6家和4家。全市乡村企业发展到14777个,其中工业企业4613个;从业人数13.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8.6%;年完成企业总产值121.14亿元,占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4.6%;完成工业产值76.6亿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56.9%;实现企业总收入111.43亿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发展环境。城市建设按“南区抓骨架、北区抓配套”的整体思路,投资7350万元,完成城南新区“三纵一横”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成面积6.1平方公里,新城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先后完成蒲阳大道亮化美化、汉宜大道城区段绿化、古城大道北端亮化等工程,建成占地80000平方米的应城广场,改造和新建主街道13条,修复人行步砖及破损路面8000多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70.3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1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完成自来水取水口上移工程,结束了城区居民长期饮用咸水的历史。新建、改造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投资1300万元完成四里棚盐化工业区治污工程,改善了城区空气质量;新建会堂绿地、广场绿地、杨家台绿地、育才路绿地,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建高标准绿化带35公里,达标庭院153个,绿化面积298公顷,绿化覆盖率30.4%,绿地率26.8%,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6.45平方米;花卉品种达568个,树木品种达1000个类别。城区基本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特色。开辟6条公汽营运线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7.5标台;实施主街主道城市“亮点”工程,新安装15处礼花灯、20处霓虹灯、29块大型灯箱广告,52处高大建筑物安装轮廓灯和射灯。加强摊点摊群、市容环卫、交通秩序三大管理;2000年11月成功实施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城市“畅通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获二等管理殊荣;完成城市园林绿化、应城广场环境、城区东入口景点环境、东景花园和汉宜大道绿化等规划;完成东马坊等7地的总体规划修编、汉宜公路沿线7个小区的建设规划、田店柘陈等4个中心村和汤池度假村建设规划,启动四里棚梦园、杨岭肖巷、汤池大孔等12个民营小区和15个中心村建设;连续两次夺得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被列为全省土地管理综合试点县(市),开展土地开发“迁村腾地”整理示范工程,整理高标准耕地1100多亩,获“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称号。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完成废水、噪声、粉尘、锅炉烟尘等大气、水常规监测数据6万余个,调处环保污染纠纷50余起;投入污染治理资金1.3亿元,完成治理项目40余项。全市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达95%以上。建筑市场日趋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率达74.84%,建筑工程监督覆盖率达98%,工程优良率25%,安全生产伤亡率减至2‰;创建安产值4.5亿元。房地产业完善股份制、规范产权制,开展房屋产权产籍的发放与管理和房屋租赁,三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6亿元,完成开发面积11.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52万平方米。

1999~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0.3亿元、12.2亿元、13.6亿元,年增长16.74%、11.47%、12.2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5.8亿元、5.9亿元、7.3亿元,集体经济投资1.3亿元、1.7亿元、2.1亿元,其他经济投资1.2亿元、2.2亿元、2.1亿元,个体经济投资2.1亿元、2.3亿元、2.7亿元;按投资项目分:基本建设投资3.1亿元、3.5亿元、3.6亿元,技术改造投资3.1亿元、3.4亿元、3.6亿元,房地产投资0.6亿元、0.4亿元、0.6亿元;三年全部施工项目270余个。交通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市乡公路等级,先后完成长化公路续建、云化公路曹大段改造、应黄公路城区段改线、汉宜公路应城西段拓宽改造和东段硬化,以及烟应线应城段21公里路基土方工程、巡短线、赤沈线、应黄线等公路改建工程;筹资2000多万元,历时4个多月,完成大富水航道疏浚整治,达省3级航道标准;2001年,完成客运量150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5136万人公里;货运量488万吨,货运周转量28865万吨公里。邮政业务独立运营,开设速递礼仪、报刊零售、集邮、信函广告、营运、邮购等专业化公司,新开办特快送款、广告专送等专递业务,邮政服务综合用户满意度88.6分;组开干线邮路12条,邮路里程总长239公里;新建绿卡网点2个,实现业务处理电子化;三年共完成业务收入2901.0万元。电信通讯能力增强。全市电信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8040门,其中市话32000门,农话46040门;长途交换电路3000终端,长途业务电路2640条;农村通电话面100%,全市电话普及率8.9%,其中市话普及率28.1%,农话普及率5.8%;完成孝感至应城光中继传输系统改造工程,建成6座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公众多媒体、分组交换、可视图文、电子信箱、虚拟交换等手段和业务得以广泛应用;开通应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累计完成业务收入10865万元。推进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组建16个供电所,长江供电所成为全国文明示范窗口;完成长江、新河110千伏安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电网管理改造村356个,改造率88%;农网改造通过验收,“两改一同价”工作进展顺利,城乡电网改造加快。三年共投资25360万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3座,新架、改造各类线路总长5900公里,新建、改造台区1800座,新增配电变压器390台/2777千伏安;完成售电量4.46亿千瓦时,实现主网安全生产无事故长周期记录3585天。

城乡市场购销两旺,消费水平发生较大变化。1999~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58709万元、175862万元、194195万元,年增长10.44%、10.81%、12.0%;其中市零售额94007万元、104085万元、115533万元,年增长10.66%、10.72%、12.4%;市以下零售额为64702万元、71777万元、78627万元,年增长10.11%、10.93%、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食品类占37.76%,衣着类占21.52%,生活日用品类占12.99%,文化娱乐类16.0%,房屋类7.01%,医疗保健类占2.2%,燃料类占2.31%。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低位”运行,略呈回升趋势,回落幅度减缓。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6.0、99.0、99.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7.3、98.8、10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96.5、96.4、98.7。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5610元、5863元、6542元,年增长8.16%、4.51%、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6.38元、5552.40元、5864.95元,年增长3.75%、4.44%、5.6%;农民人平纯收入2698元、2767元、2863元,年增长4.57%、2.56%、3.5%。劳动保障工作加大力度,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失业保险实现事业单位全覆盖。2001年,全市征缴基本养老、工伤、生育保险费1632万元,征缴率95%,发放2169万元,发放率100%;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3488人,征缴保险费580万元,发放退休待遇344.94万元,发放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54个,参保率77%,参保职工32008人,参保率64%,征缴保险费721.2万元,增长20%,征缴率98%以上;筹措再就业生活保险金409.6万元,发放407.2万元,发放率100%,代缴社会保险费73.4万元,安排城镇人员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4732人,劳务输出1987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719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实低保1000余人;成立市老年人大学,城镇老年公寓正式运营;五保供养标准提高,享受救济困难户24500人次;安置残疾人就业6219人,占15.2%;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小儿麻痹症手术等449例。筹措资金为烈属、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解决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被授予“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市”称号。

财政工作全面实行乡镇财政“零户统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会计委派试点,加强税收统管,规范专项资金,强化预算支出,确保工资发放到位和重点建设支出。财政收入继1998年达到2亿元之后,2001年突破3亿元。1999~2001年,完成财政收入分别为24027.5万元、26908.8万元、30172.0万元,年增长14.26%、11.99%、12.13%;财政支出17392.6万元、19750.0万元、24073.0万元,年增长22.5%、13.55%、21.89%。金融秩序得到改善,着力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理顺银企关系;切实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确保平稳兑付。年底各项存款余额为196010万元、220276万元、252313万元,年增长6.61%、12.38%、14.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946万元、175595万元、196013万元,年增长0.56%、14.81%、11.6%;各项贷款余额276930万元、264575万元、277490万元,年增长10.36%、-4.46%、4.9%,其中工业贷款59637万元、55402万元、55570万元,年增长1.18%、-7.10%、6.3%,农业贷款25304万元、27617万元、29209万元,年增长-6.04%、9.14%、5.8%。保险事业效益提高。累计完成保额297737万元、449749万元、511049万元,年增长-24.21%、51.06%、13.63%;保费收入3673万元、3771万元、3845万元,年增长16.65%、2.67%、2.0%;赔付率29.06%、21.92%、25.6%。外贸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出口创汇1403万美元、610.84万美元、347.57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449万美元、250万美元、82万美元。

科技工作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开办《科技之光》专栏,科普宣传遍及城乡;全市各类协会、学会、专业技术研究会发展到125家,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5222人,建立科技示范户15300户。近年开发有机硅、有机氟、摩托车电子点火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反交鸡”、优质三元杂交猪等新成果,创办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名特优产品示范基地,无公害生产、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8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46.8%以上。被评为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01年,开发工业高新技术产品3个,投资27765万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00余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30万元,确立市级科技项目12项,申报国家级1项,省级7项,攻关2项,新成果24项。教育工作坚持“素质教育”,推进教学创新。全市现有各类学校235所,在校学生113908人,专任教师4320名,“两基”建设控制流失学生1000余名,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99.5%;初中入学率95%,巩固率97%;“普九”复查合格;市二中、实验小学被命名为全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示范学校”,市一中、实验中学等6所学校被确定为全省“教改实验基地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市一中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投资200多万元扩建市二中,筹资46万元整体搬迁市特殊教育学校,四里棚栗树小学逸夫楼圆满竣工;农村撤销小学76所、教学点60个;先后投资4800多万元,新建、扩建校舍6.2万平方米,改造学校近40所,消除危房3.3万平方米;增拨资金540万元,建成4所中小学多媒体电教室、添置微机610台。郎君成人学校通过省级示范乡镇成校验收;全市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复盲率控制在5%以内;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被评定为全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应城市被孝感评为“教科研工作先进市”。文化体育事业抓特色显职能。文化“三下乡”活跃,举办大型文艺活动11次,为边远乡村送戏140余场、送书2万余册、送电影1800多场;开展歌咏比赛、文艺踩街、文艺晚会、环城长跑、成就展览,以及编印《应城人民革命史》、《应城风物志》、《膏都盐海》等书刊、画(邮)册,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应城撤县建市15周年。群众文艺创作作品720余篇(幅),其中省级以上发表近400篇(幅),获奖140多篇(幅);广播剧《披肩》获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小品《诙谐》入围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应城年鉴》(第二卷)出版发行;《应城日报》获全国统一刊号;文艺刊物《蒲阳花》复刊;市诗词楹联学会编辑出版《应城诗联》一、二辑;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开放式借阅,年接待读者6.7万人次;市新华书店荣获1999~2000年度中国书刊发行行业双优单位;修复完善周恩来总理纪念馆、文峰公园;门板湾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市场查收非法出版物21200册(盘),查处违规经营户160余家,收缴电脑73台、电路板89块。“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普及。组织大型赛事60余次,参加孝感市一运会获奖牌178枚,名列第二名;成功承办全国八省市“育星杯”青年排球赛;体育中心新建网球场1处;体校开办少儿体操班招收学员30名;再次被评为全省“体育综合实力十强县(市)”。1999~2001年,电台、电视台播发新闻稿件29400多篇(条),上送3600余篇(条),用稿量居全省十强行列;摄制专题片42部,开辟常年固定栏目、专栏60个。累计投资800万元,完成750MHZ光纤混合网改造工程,开通4个二次加密付费频道及视频点播、应城会堂现场直播,改造网络13.5公里,铺设光缆34公里,安装光发射机6台、光接收机10台,实现东片6个处镇、4家企业光纤联网,有线电视新增节目8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1910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85%。全市有卫生机构30个,医院病床1274张,卫生技术人员2271人,其中医师817人。卫生事业着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顺利通过全省卫生城市复查。农村卫生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扶贫解困,12个医疗单位对口支援,下派技术人员200多人次,无偿提供技术力量140多人次,设备23台套,解决技术难题42个。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推选病人选医生、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春风送暖”部分免费和优惠等制度。市人民医院获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殊荣。加强市药品监督管理,开展医药市场整顿,校验证件442家,查封、取缔非法点35家,行政处罚10处。卫生防疫巩固初保成果,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牙防先进县市”。开展疫情监测、检查、疫报制度。传染病发病率同比下降0.4%,计划免疫“四苗”全程覆盖率90%以上,“四苗”单种接种率保持在92%以上;妇幼保健孕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国家标准内;医疗网点消毒监测覆盖率100%;食品卫生监测“五病”调离率100%,农村改水受益率97.03%,鼠密度、蟑密度分别控制0.47%和1.65只/房以内。血吸虫病防治查螺5.07万亩次,药物灭螺3.56万亩次,汉北河滩毁芦5500亩次,河滩垦种灭螺1.3万亩;人群粪检17.73万人次,耕牛粪检1082头次;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县市”标准,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全国计生系统收支两条线试点工作汇报会在应城召开;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市”和“湖北省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市”,跻身全省“计划生育十强县(市)”。

继续保持全市社会治安形势平稳,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重点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制止“三乱”,妥善处理农民负担、“法轮功”、农村金融风险等问题;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优秀集体”;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完成“三五”普法教育,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扎实开展打击车匪路霸、打黑除恶、“追逃”等专项斗争,开通“148”法律服务专线,促进了社会稳定,再次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第一看守所被公安部授予“一级看守所”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高;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东马坊办事处跨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行列,月圆小区被评为“全国优秀住宅小区”;市审计局被评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市劳动局等7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英雄船长”李征明被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在全市开展评选“十佳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十佳检察官”、“十佳公仆”、“十大杰出青年”等活动,广泛宣传雷菊秀等一批先进典型;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国家干部到村任职或下乡创业;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等治本办法,从源头治理腐败,严肃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案件;做好镇村集体化债、撤区(管理区)并村、清理编外人员工作,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完成市直机构改革任务;适应入世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树立“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形象,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99应城(武汉)招商引资会圆满成功】1999年4月28日,'99应城(武汉)招商引资联谊会在武汉蓝天宾馆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忠俭等领导,中、省、市18家新闻单位近100名记者,以及400多位客商出席联谊会。招商引资、产权交易、地产品展销为这次联谊会的三大主题。招商引资工作以引外商独资大项目、发展民营经济小区、提高招商项目科技含量为重点,实行“招商主体”、“招商方式”、“投资来源”、“投资领域”四个多元化,共签订招商引进项目16个,合同金额14130万元,引进资金12198万元;来自港台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客商参加了产权交易活动。产权出售合同4份,交易资产1008万元,租赁合同12份,交易资产9563万元,租期3—20年。联谊会上,本市展出的膏雕、石膏装饰材料、黄滩酱油、白玉面条、游子乡银丝米粉等10个系列、近百种名特优地产品,倍受客商青睐,地产品订货额达22000万元。

【湖北神风(集团)公司获市政府重奖】湖北神风(集团)公司是以摩托车燃油箱生产为龙头,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委托经营等多种资金运营方式形成的企业集团。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实施规模扩建,使原来一个小型的摩托车制造厂,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品种最多的摩托车油箱专业化生产厂家和湖北省最大的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公司现拥有6个子公司,1个整车合资公司,专业设备300多台套,6条燃油箱生产线,4条车架生产线,3条油漆生产线,1条离合器生产线,可生产10个系列32种摩托车燃油箱,5个品种的车架,3个品种的离合器,为意大利地亚乔、济南轻骑、重庆建设、天津本田等48家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定点配套,其中建设60型大规格油箱等品种为国内独家生产,产品供不应求。1999年,该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4.18亿元,销售收入2.4亿元,上交税金1001.5万元,成为本年度应城市税收贡献大户。市人民政府特为湖北神风(集团)公司颁发奖金25.0375万元。

【应城啤酒厂成功实施动态破产重组】应城市啤酒厂于1982年建厂,原设计年生产能力5000吨。该厂生产的“行吟阁”应城啤酒、特制10度“三宝”啤酒曾分别荣获’94中国公认最佳明星啤酒、'97首届香港国际名酒评比金奖等荣誉。近年来,由于规模小,加上经营机制不活,企业年年亏损,陷入困境。市委、市政府按照“振兴资源工业,壮大骨干企业,燎原知名品牌”的思路,充分运用现有存量资产,实施工业结构的战略重组,对啤酒厂进行依法破产,将资产整体转让给青岛啤酒集团,成立青岛啤酒(应城)有限公司。该公司依靠青岛啤酒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利用青岛啤酒集团先进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引进先进设备,逐渐形成年产青岛啤酒系列产品1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啤酒行业自动化程度高、控制手段先进的青岛啤酒外埠现代化啤酒生产基地之一。1999年8月24日,青岛啤酒系列产品——“三宝2000”啤酒隆重上市。

【东马坊办事处荣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近几年来,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工作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创建、高品位管理,多元化投入,两个文明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先后获省部级奖励13次,连续三年被评为“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连续四年被孝感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单位”,1998年被命名为孝感市“小康乡镇”。1999年9月16日,在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会议上,该办事处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孝感市唯一受表彰的乡镇。

【“白玉”面条跻身“中国名牌产品”行列】1999年11月30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交易会上,应城市裕隆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玉”挂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该产品具有2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已形成了3类包装、6种规格、12个品种,曾在1998年获国内贸易部“质量信誉商品”称号。此次交易会上,“白玉”面条以其过硬的质量、精美的包装和良好的信誉,受到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与会客户的青睐。有12家单位签订了1000多吨面条销售合同。2000年11月,“白玉”面条销往马来西亚,成为湖北省首宗对外出口面条业务。

【全省土地管理综合试点现场会在应城召开】1999年是国家新的《土地法》实施的第一年。根据省政府安排部署,应城市被列为全省土地管理综合试点城市。自7月份试点工作全面展开以来,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重点抓好迁村腾地、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工程。经过3个月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其中,示范工程共搬迁农户319户、房屋293栋;迁移坟墓592座;清理土方量15万立方米;新建高标准农田848亩,净增耕地774亩,超额完成全年耕地占补平衡任务。10月21日,出席全省土地管理综合试点现场会的各地、市、州分管土地工作的政府秘书长、土管局长,各县、市、区分管土地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一行参观了城中办事处范河村、城北办事处龚河村两村土地整理示范工程,并观看了土地管理电视专题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忠俭等领导对应城市土地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给予了“决心大,工作细,标准高,效果好”的评价。

【应城市百名国家干部当选“村官”】为切实解决部分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文化程度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意识不强、能力不大等问题,中共应城市委决定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的国家干部到村任职。按照“国家干部自荐,群众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共挑选200余名优秀国家干部为选派对象。通过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全市共有102名国家干部当选“村官”,其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有58人,当选副书记的44人。这些“村官”工作能力强,创业干劲大,带领群众建强村、走富路,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88%的村被评为先进单位,95%的“村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国家干部当“村官”既减少了村干部职数和农民负担,又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办事效率,同时也加强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应城市荣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市称号】自1999年起,应城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献功臣行动”,民政、妇联等市直部门和单位率先向烈属、伤残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捐款献爱心,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方案,突出抓了解决烈属、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的生活难、住房难、治病难等10项工作,特别是拿出资金为部分优抚对象翻建、维修住房,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2000年4月,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国家民政部授予应城市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市称号。

【美籍华人学者李天培先生回应城寻根访亲】2000年11月26日,美籍华人李天培先生在孝感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回到应城老家寻根访亲。现年67岁的李天培祖籍湖北应城,其父李基鸿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政府”湖北省财政厅厅长、南京特别市财政局长等职,1949年去台。李天培先生在美从事光电子研究30多年,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光电子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并任“武汉·中国光谷”科技园顾问。

【全国计生系统收支两条线试点工作汇报会在应城召开】2000年12月1~2日,全国计生系统收支两条线试点工作汇报会在应城市召开。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炳礼、湖北省委副书记王生铁等领导出席会议,国家计生委计财司、监察局以及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南、湖北、河南、广东、四川等10省计生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应城市长聂元清介绍了应城市计划生育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做法和经验,即坚持“两条线”(计划生育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分离”(征收实行征缴分离、票款分离、征管分离);“四审查”(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票据、收费帐户);“五统一”(记帐方法、会计科目、记帐凭证、会计帐簿、编报时间);“六公开”(收费资格、收费票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程序、收费人员)。与会代表对应城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要认真推广应城的经验,从而推进各地的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罗干在应城视察】200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一行来应城视察“严打”整治及综合治理工作。在听取了应城市委书记何霞江的工作汇报后,罗干高兴地说:应城市委、市政府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本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一的应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稳定工作,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来抓,这符合中央的要求。罗干一行还深入到湖北双环化工集团公司、应城市月圆小区、市公安局、城中街道办事处、新河村和城中派出所视察。每到一处,他都亲切询问了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并就综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与基层同志进行了积极探讨。

【隆重庆祝应城建市15周年】2001年6月30日上午,应城市在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建市15周年庆祝大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国政、孝感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军分区的有关领导,建市后曾担任过应城党政领导的省、孝感市有关部门领导,应城籍在外地工作的部分领导,驻应中省企业的领导,在应投资兴业的实业家及在外的客商代表;应城市“四大家”领导和离任的老同志,各办事处、镇、场、市直部门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庆祝大会;应城籍4位将军分别发回了贺信和贺电。

庆祝大会由市长聂元清主持。市委书记何霞江的致辞全面回顾总结了应城建市1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基本经验,并号召全市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以优促特、以特制胜的发展路子,团结一心,埋头实干,共创应城更加美好的明天。孝感市市长曹世佑代表孝感市委、市政府,向应城建市15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参加庆祝大会的全体人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团体操表演、跳伞表演,应城建市15年成就展。下午,举行庆祝建市15周年投资贸易洽谈暨项目签约仪式,并在应城会堂广场进行了地产品展销。晚上,在新建成的应城广场举办了首届啤酒节和大型焰火晚会,并在应城会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晚会。

【战胜历史罕见大旱】2001年发生的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其强度之大、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所罕见。全市受旱农作物面积50.2万亩,严重受旱面积23.3万亩,部分农作物因旱绝收;渔业受旱面积5.3万亩,85%的放养水面受到严重威胁;境内88座水库有86座全部低于死水位,11190口塘堰干涸,港沟断流;22个村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4月下旬旱象刚一露头,应城市委、市政府就采取措施,及时调度境内水库、塘堰开放水,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到境外郑家河、高关、惠亭水库搬水。至6月上旬,全市抗春旱投入劳力4.5万人、机械1456台套、资金860万元,共计提引放水8961万方,确保了早稻搭水、中稻抢插。6月中旬以后,旱情继续恶化,全市立足于全抗全保,制定了内引外提、南引北调的调水方案,充分利用水库、泵站、涵闸,做到能引则引,能提则提,能放则放。远处不惜代价到境外水库搬水抗旱,近处则拦河打坝、架机刮塘、清淤疏渠,引水灌田。截止8月下旬,累计抗伏旱投劳15.6万人,资金2600多万元,机械2130台套、32450千瓦,提引放水1.074亿方,其中境外搬水3641万方,境内水库、塘堰放水2638.3万方,涵闸引水520万方,机站提水3943万方,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旱情。

抗旱期间,全市共向重旱区捐款56万元,调运抗旱机械1000余台套,有力地支援了抗旱斗争。

【邹家华在应城视察环保工作】2001年9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贾志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洪祥和孝感市、应城市领导及湖北双环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在应城市视察环境保护工作。邹家华副委员长一行先后来到双环集团环境监测站、污水排放口及煤灰处理车间,仔细询问了污水粉尘处理转化工艺流程,了解排放物的排放总量和环保指标,并听取了应城市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的工作汇报。邹家华指出,环保工作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水资源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加强环保工作,搞好水污染治理是各级政府和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广泛开展创清洁、文明、无公害化工厂活动。邹家华对应城市及双环集团公司近年来加大资金投入,狠抓污染治理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金鹰”摩托车发动机DCDT数字点火装置获国家专利】DCDT数字点火装置是继“有触点机械点火”、“无触点电子点火(CDI)”之后的第三代发动机点火装置。该装置克服了CDI点火提前角范围小、不能随发动机工况变化而变化的缺陷,其原理是将发动机转速、负荷等参数输入微处理器,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后,点火提前角能随工况的变化自行调整到最佳状态,使燃烧更充分、合理,从而大幅度降低燃油耗量和污染物排量;又由于点火提前角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发动机起动性能,在环境温度低达-20℃时,也能轻易起动。经权威机构检测,平均耗油量比国家标准值降低25%以上,排放碳氢化合物下降69%,排放一氧化碳下降71%,且怠速稳定,是达到国际标准的环保型产品,极具社会价值。2001年11月,由湖北神风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金鹰”摩托车发动机数字点火装置(即一种数字模块控制汽油发动机工况的装置)获得国家专利。12月,该公司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加入国家《专利合作条约》(PCT),将专利权延伸到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兴建全省首家石膏工业园】应城市素有“膏都盐海”之称,而城北街道办事处又称之为“膏都之都”。近年来,该办事处石膏工业迅猛发展,全处年产石膏20余万吨,年膏粉加工量10万多吨,石膏工业年产值逾亿元。为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城北办事处于2001年7月正式兴建“白杨石膏工业园区”。工业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园内有石膏加工骨干企业7家,膏粉年加工量6万余吨,产值4500万元,有各类小型石膏制品专业户10多家,其他类型企业12家,二、三产业专业户百余家,社会产值1.05亿元。

【近百名国家干部下乡创业】近来年,应城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两转一推”工程,鼓励国家干部下乡创业;并对到农村去兴办基地、领办项目、创办实体的干部,优先办理征地手续、经营证照,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市政协委员、市植保站副站长肖爱金主动到田店镇肖黄村承包30亩耕地种植“中国香稻”,年创收入3.6万元;杨河镇妇联主任魏翠芳承包500亩土地,连片种植薄荷和高产黄豆“豫豆2号”,成为致富一方的女能人。全市82名国家干部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开发、经营,共创办经营实体71个,承包耕地、山场、水面2.13万亩,年创产值9200多万元,利税630多万元。

【全国首例医生夫妇同时遇害惨案在应城发生】应城市某单位职工易传忠因患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病,多方就诊。后经人介绍来到应城市人民医院求治于治疗前列腺炎的权威专家、泌尿科副主任医师魏大山。因一直没有治愈而对魏医生怀恨在心,遂于2001年9月26日下午3时许,易携刀寻至市人民医院宿舍区魏的家中,朝魏妻、该院副主任医师徐贤玉疯狂连砍13刀;随后,易又窜至市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室,对魏大山医生连剌2刀,魏当即倒在血泊中。虽经医院全力抢救,终因伤势过重,魏大山、徐贤玉夫妇不幸逝世。应城市委、市政府及孝感市政法部门十分重视此案。11月20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公开宣判,制造全国罕见的患者将医生夫妻同时残杀的“9.26”血案凶手易传忠,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54986元。2002年1月22日,凶手易传忠在应城被处以极刑。


应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市直部办委局

领导名单

(2001年底在职为准)

 

中国共产党应城市委员会

书  记  何霞江

副书记  聂元清  涂少维  吴未安  胡益荣

常  委  何霞江  聂元清  涂少维

        吴未安  舒企春  刘纯明

        李明芳(女)    陈宗俊

        胡益荣  刘义德  汪继芳

        杨望保  张诗勤

 

 

应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  任  孙国庆

副主任  吕杰生  杨元兆  李杰元

        廖生发  韩瑞峰

 

 

应城市人民政府

市    长  聂元清

副 市 长  张诗勤  陈茂林  林  涛

          席国爱  黎  虹(女)

          郑竟成

市长助理  张长明  何  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应城市委员会

主  席  朱木森

副主席  阳德润  陈元海  汪新年

        邓国华  陈重明

 

 

党群战线

市委办公室主任  汪继芳

党 史 办 主 任  魏三庭

信 访 办 主 任  邹芳筠(女)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张思伟

接 待 处 主 任  黄金想

档 案 局 局 长  朱忠发

纪  委  书  记  李明芳(女)

监 察 局 局 长  杨德忠

组 织 部 部 长  刘义德

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田亦斌

老 干 局 局 长  舒幼芳(女)

统 战 部 部 长  阳德润

民 宗 局 局 长  胡  琳

台  办  主  任  谷应祥

工商联主任委员  吴庄年

团 市 委 书 记  黄建军

妇  联  主  席  谢应霞(女)

科  协  主  席  陈新华

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何玉华(女)

 

政府综合战线

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新平

外 侨 办 主 任  (缺)

扶贫开发办主任  李建安

驻汉办事处主任  韩耀华

驻京联络处主任  杨运清

体 改 办 主 任  范功林

地方志办 主 任  董建军

老 龄 办 主 任  谢义普

房 改 办 主 任  陈木香

招 商 局 局 长  丁  毅

汤池温泉风景管理处主任

                丁阳春

科学技术局局长  唐伏生

民 政 局 局 长  许家忠

市 残联 理事长  桂春苟

人 事 局 局 长  叶双喜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万汉宗

国土资源局局长  刘家斌

审 计 局 局 长  卢晓雷

 

 

政法战线

政法委 书 记  刘纯明

公安局 局 长  周尚志

法 院  院 长  刘润生

检察院检察长  余绍军

司法局 局 长  尹胜利

 

 

宣教战线

宣 传 部 部 长  舒企春

应城日报社社长  熊正旺

广播电视局局长  张建国

教 育 局 局 长  张  锋

文化体育局局长  杨青元

卫 生 局 局 长  曾桂平

计划生育局局长  张水想

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祁双全

 

 

计划战线

发展计划局局长  钟想传

人民防空办主任  万中林

物 价 局 局 长  余泉涌

统 计 局 局 长  石应忠

物资总公司总经理  肖祥发

 

工交战线

经济贸易局局长  李生超

交 通 局 局 长  谢小平

企 管 局 局 长  陈元亮

纺织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缺)

机电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王富文

轻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杨雨田

建材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丁安元

盐业化工公司总经理  张先平

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陈树华

电 力 局 局 长  褚昕平

电 信 局 局 长  胡介林

邮 政 局 局 长  李清明

移动通信公司经理  华凤英(女)

 

财贸战线

财  办  主    任  熊建国

财  政  局 局 长  张俊华

粮  食  局 局 长  丁新阳

供  销  社 主 任  王春旺

商业总公司总经理  谭明宇

外贸总公司总经理  庾伟涛

国  税  局 局 长  罗新春

地  税  局 局 长  俞桂安

工  商  局 局 长  吴望山

烟草专卖局 局 长  邹跃进

人      行 行 长  孙治彦

工      行 行 长  何国元

农      行 行 长  吕福涛

农  发  行 行 长  董  谦

信 用 联 社主 任  王爱明

建      行 行 长  刘  坚

中      行 行 长  陈又新

人民保险公司经理  余汉勇

人寿保险公司经理  廖忠明

石 油 公 司 经理  刘春元

 

 

农业战线

农 办 主任  吴火祥

经管局局长  杨忠祥

农业局局长  艾元生

水利局局长  田国清

农机局局长  胡昌林

畜牧局局长  万崇青

林业局局长  龚传东

水产局局长  郑朝阳

气象局局长  张大平

 

建设战线

建设局局长  祁金城

环保局局长  向继春

建筑工程管理公司经理  王孝喜

市政工程管理公司经理  柴国辉

公用事业管理公司经理  肖水元

中房集团公司  总经理  汪琼霞(女)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管委会主任  袁俊林





街道办事处、镇、场简介

 

【城中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市中心城区,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辖范河、保丰、肖湾、国光、周陈、碾屋、光明、长湖、古城、新河10个村,工农路、三眼井、古城台、汪家台、光明街5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8万人,国土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24.8公顷。2001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5213万元(1990年不变价),财政收入360万元;全处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孝感市各乡镇第二位、应城市第一位;办事处党委先后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六好乡镇党委”等称号。

农业生产成绩显著。坚持发展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注重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投资6600万元,建成占地10万平方米、拥有经营面积8万平方米的光明大市场。成为内联农户、外联全国、辐射带动力极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问题。2001年,全处实现农业产值4092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392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447元。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处工业形成膏粉、机械加工、医用包装等支柱产业。玉兰牌石膏粉、圣童牌石膏工艺品等5个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恒天药业包装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丁基橡胶瓶塞,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PP胶塞专利。全处工业企业达532家,完成工业产值9.2亿元。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先后建成城中私营经济小区、城隍庙商贸城、光明大市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总投资10850万元,可吸纳客商1000余户进场经营,年产值(营业额)近3亿元。全处个体私营户达到2018家,其中私营企业1054家,实现产值5.5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资400多万元用于小街小巷改造、路面硬化、修建厕所、铺设下水道、绿化亮化等。初步实现水、电、路配套,居民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城镇化顺利推进。抓好范河中心村建设,推进肖湾、国光、周陈3农村城镇化建设。投资650万元建成长5080米、宽16米的肖湾路,通过连片开发和业主招商,建设高标准住宅小区和玉兰工业园。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2所初中,12所小学,中、小学生入学率均达到100%。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健康水平逐步提高。2001年全处人均期望寿命达80岁。计生国策全面落实,人口控制成效显著。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1.5‰,多次被评为省和孝感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

办事处  党委书记  陈国生

人大联络处副主任  李晓阳

办  事  处  主任  王  拓

政协联络组  组长  陈幺华

 

【城北街道办事处】紧邻中心城区,西与杨岭镇毗邻,北与杨河镇交界,东靠四里棚工业区。境内石膏资源丰富,总储量5.1亿方,素称“膏都之都”。国土面积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0.3公顷,现辖33个村(居)委会,人口5.8万人。2001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09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867万元,工业总产值66227万元,财政收入85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900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孝感市“十强乡镇”,综合目标考核获全市第四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位于全市第一名。

稳定农业基础。突出抓好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林果、优质猪、优质鱼工程和绿色蔬菜工程,巩固白杨树杂交稻制种基地,发展优质稻3万亩、优质油2.3万亩、优质林果3000亩、优质猪2.5万头、精养鱼池6000亩,1万亩绿色蔬菜。培植规模种植面积50亩、养殖面积50亩、养禽500只、养猪50头、年加工农产品产值50万元以上的大户各100家。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突破口,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全处农业招商户数达200家,转移农村剩余劳力1万个。

舞活石膏龙头。李咀石膏矿筹资350万元新开“二号井”,投产后石膏开采能力由年产10万吨提高到18万吨。先后兴办华雄石膏制品有限公司、和昌石膏制品厂、联成石膏制品厂、雷山膏矿、聂坡膏矿等石膏加工、开采民营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膏都”牌精选膏、“777”牌、“晶天”牌、“玉环”牌膏粉成为石膏产品市场上的名牌。2001年,全处年石膏开采能力达到20万吨,石膏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石膏工业产值超过3亿,成为全处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发挥城郊优势。充分利用区位、资源、民营、人才四大优势,加强载体建设,促进特色经济小区形成。设立了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的城北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区,并完成开发区3条主街道、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的建设,投资200万元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引进民营经济户80余家,引进资金近1000万元。2001年7月,正式兴建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白杨石膏工业园区”。

打造城北形象。树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团结拼搏,克难进取的精神。认真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为动力,按“六好乡镇党委”要求,抓好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按“五好党支部”目标,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9年,先后被评为孝感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应城市“计生三为主先进乡镇”和“招商引进项目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荣获孝感市“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应城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办事处党委书  记金  鹏

人大联络处副主任桂  生

办  事  处  主任  李宗兴

政协联络组  组长  田银金

 

【四里棚街道办事处】地处应城中心城区东郊,为重要的盐业化工基地。国土面积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9公顷;辖16个村(居)委会,人口3.3万人。2001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7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00万元,工业总产值28344万元;财政收入6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进入孝感市“小康乡镇”行列。

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汉宜公路为轴线,调整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减少早稻种植面积,推广中杂配双低油菜,形成北片双晚、南片中稻配夏粮、东片中杂配双低油菜三大种植区;以养猪、养鸡、养鱼为主攻方向,兴建3个林果茶基地、2个千头猪场、2个万只鸡场、7个水产基地、5个无籽西瓜示范区、500个种养大户。以梦园小区、刘杨街、沙岗商品房开发为基础,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建立3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开发“三荒”,将光辉、复兴、东十、艾庙等村的荒山荒坡、闲置水面实行租赁拍卖,形成年出栏生猪1.8万头、家禽49万只、水产品2000吨、蔬菜林果综合开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壮大医药化工、组建膏粉集团、巩固砖瓦水泥,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碘酸钾厂实行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产品,实现第二次飞跃。塑料包装工业以盐海塑料包装厂为基础,加快精制碘盐小包装建设,启动两条生产线生产,形成年产塑料小包装2000吨,年创产值2500万元的塑料包装专业厂家。建材工业已初步形成石膏制粉、水泥制品、砖瓦制造三大集团。建成宏兴、宏昌、泰昌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石膏制粉企业。实施“退二进三”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公退民进步伐。2001年,刘杨、张杨、沙岗、孙熊等4个砖瓦厂、三五水泥厂、塑料包装厂、村级小型加工厂等企业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实施一步转私或拍卖买断,全部实行民营化。全处村以上工商企业民营面达到90%以上。

结合农村城镇化发展民营经济。以刘杨、栗树、张杨、下新、沙岗、大田等中心村为依托,加快载体建设,兴办2个集贸市场,为个体工商户提供良好的经营场所;结合境内大中型企业发展民营经济。规范完善盐海大厦小商品批发一条街和盐矿集贸市场,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结合盘活闲置厂房、场地发展民营经济。采取租赁、拍卖的方法,吸引个体私营业主投资兴业,创办实体;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养殖业,全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1780户,提供税收165万元。

办事处党委  书记  李应金

人大联络处副主任  陈智敏

办  事  处  主任  朱进军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邓力平

 

【东马坊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境东部,汉宜公路与汉丹铁路交汇处。现辖22个村(居)委会,人口4.7万人;国土面积29.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3公顷。2001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63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67万元,工业总产值87669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66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351元。连续7年荣获孝感市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1999年,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并跻身全省文明乡镇行列。

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种植模式,改原来“油稻稻”模式为“中杂配‘双低’油菜”模式,改植面积7000亩,建成双低油菜种植带;发展“早、鲜、特”精细蔬菜种植3000亩,其中大棚蔬菜500亩;构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群,建成10亩高标准科技栽培园、10亩籽粒苋饲料种植园、10亩果木花卉圃园、10亩稻田套养毛蟹示范园;投资3000多万元,改善喻李、夏庙、程西等8村、6000亩农田的农业生产条件,整修开挖干支渠33处、7500米,建桥、涵、闸150多处。建成喻夏垸高效农业示范区。

深化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利用本地盐碱资源优势,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精细化工企业。先后建成12家化工企业,共创产值1.9亿元,占全处工业总产值的28%,成为办事处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整体租赁滕湾化工厂,部分收购纺织配件厂,投资400多万元兴建1460平方米的厂房,添置20台套新设备,年生产能力由2万吨增加到5万吨,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精制氯化铵生产基地,并成为办事处年创产值5000万元、税金过200万元的最大的民营企业;原塑料编织袋厂实行卖断转民,组建湖北双菱塑料股份有限公司,年创产值3500万元,上缴税金198万元;全处的砖瓦厂和预制厂以承债式租赁方式转为民营,年可偿还15%—20%的债务,净增税收25万元。办事处民营经济户达1765户,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的10家,过500万元的26家;民营企业完成产值9.32亿元,实现税收占全处财政收入的74.4%。

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投资20万元完成城区总体规划,编制了城区给排水、电力电讯、园林绿化等5个专业规划和长化路、汉宜路的详细规划;建成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的东景花园住宅区,形成汪前东景民营经济小区;投入500万元改造曹大道口至东塔汉宜大道,建成应城东入口形象标志街;启动隔蒲桥头二期拆迁改造,建立木材家具市场。先后投资4700万元,拓宽道路17320米,维修、硬化滕西路、沿渠路人行道4500米,并修建花坛、安装路灯;改建两条城区街道、装饰沿街房屋560栋(间);完善城区9条道路、70000平方米的环卫工作;城区道路硬化率100%,街道亮化率98%,绿化覆盖率35%。

办事处党委  书记  胡  瑛

人大联络处副主任  石金轩

办  事  处  主任  邹  虹(女)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钟佑权

 

【长江埠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境东南部,地处应城、云梦、汉川三县市交界处。现辖17个村(居)委会,人口2.8万人,全处国土面积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0公顷。2001年,全处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61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49万元,工业总产值73283万元,完成财政收入2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1元。

以“调整、减负”为重点,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有新的发展。围绕建“无粮示范乡镇”,逐年减少粮食种植面积,调整发展种植莲藕5000亩、精养鱼池3000亩、精细蔬菜2000亩。重点抓好长化公路沿线精养水产基地、程余路沿线莲藕种植基地和府河沿线精细蔬菜基地。办好大棚莲藕、精养鱼池和大棚蔬菜示范片,建成程余路十里优质莲藕观赏农业走廊。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利用集体资产存量和资源,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民营经济、企业改制结合起来,立足现有基础,壮大龚杨莲藕、黄窑手套、上莫棉纱、左家精米、九屋电杆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大减负工作力度,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增加村级工作透明度。

以“壮大、转民”为重点,在深化改革、壮大特色产业上有新的发展。长江埠是个工业老镇,处办企业多,资产存量大。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存量资产的盘活、集体企业的转民,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加快转民步伐,促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提升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组建长江赛孚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有机氟、有机硅、化工中间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材料重点拳头产品,成为孝感市内民营企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并以其为龙头,网络10余家精细化工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成闻名全国的“精细化工城”。粘合剂厂“应星”牌粘合剂系列产品享誉全国,制线厂“湖光”牌高档涤纶制线系列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激活存量资产,引导和协调服装制线、电线电缆、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实行引进嫁接和技术改造,逐步盘活。

以“依规、建管”为重点,在推进农村城镇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有新的发展。一手抓旧城区改造,一手抓新城区拓展,实施“两纵两横”、“办好六件实事”。改造车站路,装饰大普私营经济一条街;贯通大普新街,完善长西路部分地段的配套建设。建设雷岑、九屋两个中心村,加快长江埠、东马坊两大组团的对接。完成长化公路立交桥建设及配套工程;硬化大普至余上、经藏寺至石灰窑的道路;新打一口机井,启用自来水塔,提高供水质量;完成城区部分路段的护栏建设工程;建设中心绿化岛,包装改造永安路破旧低矮房屋,提高城市品位;改造城区下水道和公厕,完善城区亮化、美化、净化、绿化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办事处党委  书记  熊德琪

人大联络处副主任  李海廷

办  事  处  主任  席平安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王小宝

 

【田店镇】位于市境西北部,与京山县接壤。全镇辖22个村(居)委会,人口2.3万人;国土面积63.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85.5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28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890万元,工业总产值15399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6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78元。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按照“种植模式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的要求,建成以思棚茶场为中心的万亩果茶基地,开发店坡山、曹庙山、大徐山,建成1000亩砂梨基地,“思棚春露”、“蒲阳雪绿”等优质春茶年创产值达100多万元;以曾李畈为轴心建设千亩高产优质示范棉花基地和柘陈—店坡万亩优质粮油基地,扩大种植“中国香稻”8000亩,粮食品种优质率达98%以上;调整、建设随应线田店段500亩莲藕种植、大富水沿岸千亩蔬菜基地。兴办以千头猪场、万只鸡场为龙头的养殖基地,扶持、培育出一批邓春生式的种植大户和董元松、王丽华式的养殖大户等种养殖大户。全镇年出栏生猪1.7万头,牛、羊800只,出笼家禽95余万只。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投工15万个、投资近200万元有计划地开发了冷浸渍害严重的田魏畈、曾河畈、洞王畈;投资80多万元对鸭港水库、马皮堰水库进行护坡加固,新建刘河、张河、何桥等电机站25处;投资300余万元疏通河道、扩建改造八斗山水电站,新增4台160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实施电网改造,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晴雨通车。投资200万元硬化镇区新大街、集贸市场等两纵两横主街道,安装路灯,开通了有线电视;改造修建服装一条街,兴建柘陈、店坡两处集贸市场,镇区商品贸易活跃,全镇约有5000名务工经商者。招商引资工作势头强劲。相继引资50万元开发肖黄村百亩精养鱼池,引资60万元盘活柘陈砖瓦厂,镇属思棚茶场整体承包给个人经营,生产经营日益红火。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先后与市豪丰公司签订1.5万亩优质稻购销合同,与京山县良种棉加工厂签订棉花“四包”合同。全镇有个体、私营户760多户,产值1.86亿元。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开展以“十星级文明农户”、“文明单位”、“文明村镇”为重点的文明创建,村级规范化管理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绩显著,被孝感市命名为“安全文明乡镇”。学校校园规范,教学质量良好,连续三年被市教委评为“先进单位”,并获全市万人平升学第一名,顺利通过“扫盲迎国检”验收。镇卫生院被评为“乙级甲等医院”,计划生育工作再获市“先进单位”称号。

党   委   书  记  钟建华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夏祥宗

镇            长  万建明

政协联络组  组长  (缺)

 

 

【杨河镇】地处应城西北边缘,为应城、京山、安陆、云梦四(县)市交汇处。全镇国土面积113.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14公顷,现辖39个村(居)委会,人口5.2万人。农业资源丰富,享有“应城粮仓”的美誉,为全省农业百强乡镇之一。先后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楚天明星乡镇”、孝感市“小康乡镇”,连续两届荣获全省小城镇建设竞赛评比“三等奖”。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7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7038万元,工业总产值14711万元;财政收入62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51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改变传统农业低效的局面,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生产市场适销产品,进一步扩大“白花菜”、“萝卜”、“杨河千张”等特色产品的种植,生产规模。利用“应城粮仓”优势,建成巡检、合阜、短港为中心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做好全镇2.2万亩山场和9200亩可养水面的文章。以巡检为中心,建设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以高李、洪山、张巷为中心,建设万亩茶果基地;以中小型水库为依托,建设万亩水产基地。“三强”养猪场“三元杂交猪”养殖规模在全市名列榜首,张巷、洪山、高李等一批林果基地相继开发投产,“畜禽公司”、“粮食加工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以除险保安和治理抗旱死角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完成漳河堤防治理、古峰畈低产田改造等重点工程。

确立民营经济在镇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集中精力抓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公有企业和镇域经济民营化。以巡检为依托,发展壮大巡检各类粮食加工厂,建立巡检粮食加工小区;以上杨周边的张巷林果基地为依托,逐步建立短港旅游、休闲娱乐小区。充分发挥杨河地处四县要塞的独特区位优势,以推行租赁和拍卖及“公退民进”为重点,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兴办短港美植源休闲娱乐中心、果园、养殖基地等项目;实施“以外引外”、“回归工程”,兴办旅游开发、养鱼、养蟹等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杨河镇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和修编。筹资600多万元兴建杨河民营经济一条街,以及农贸街、服装一条街,集镇绿化、美化工程进度加快,路面硬化、排污沟封砌、邮电大楼及移动基站的建成,改善了集镇面貌。1999年,荣获全省“楚天杯”小城镇建设三等奖,并被孝感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有10多个单位分别被孝感市、应城市授予文明单位。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科技创先工作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称号。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发展;计划生育常抓不懈,计生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镇取得进展,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果。

党    委  书  记  兰小幺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叶  青

镇            长  张天佑

政协联络组  组长  杨小运

 

 

【三合镇】地处应城东北边陲,府河、漳河水穿境而过。国土面积81.11平方公里,耕地2766.3公顷,现辖33个村(居)委会,人口4.1万人。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77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345万元,工业总产值13428万元;财政收入51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940元。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立足自身资源,调整农业结构,构筑特色农业。以盐三线畜禽养殖走廊为轴心,依托聂景山养殖基地,辐射10个专业村(户平养殖10头猪以上或养禽200只以上)、20个专业场(千头猪场或万只禽场)、300个专业户(户平30头猪或1000只禽);组建盐三线畜禽养殖服务总公司,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格局。农业结构调整着眼于西瓜大镇建设,实行“春提前”和“秋延后”的种植方式,推广无籽、嫁接、吊蔓、大棚四大种植技术,全镇种植西瓜达1万亩,并依靠大专院校和农科院开发出“城台西瓜汁”,实现西瓜转化增值。利用山水资源,建设聂山、伍山两大茶叶基地,开发茶园3000亩;组建“三合茶叶集团”,打响“聂山龙井”品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近800万元,开挖干、支渠52条、248公里,建桥涵闸162处,新建排灌站4座,实施“百口塘堰工程”,新增改善排涝面积13万亩,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全镇基本形成伍毛、三两线万亩油稻板块,盐三线、三双线万亩瓜稻板块,三合两河两垸万亩菜棉板块,聂山、伍山、吕卢山万亩林果茶基地的四大区域性农业。

乡镇工业稳步发展。形成以机械制造、粮食加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工业支柱产业。布机厂开发剑杆布机配件100余件,年增产值300余万元,创利税30万元。粮食加工以开发生产豆皮为重点,组建三结豆皮有限责任公司,网络1000农户,年生产商品豆皮1000万斤,为农民增收500万元;产品远销北京、哈尔滨、广州等地,1999年北京世界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伍山、双墩、城台砖瓦厂年产红砖5000万块。三合建筑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打入武汉、哈尔滨等地建筑市场,年组织富余劳动力8000余人,每年增收4000万元。

集镇建设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成三合民营经济一条街,兴建小商品和集贸两大市场;投入资金150万元修建自来水塔,日供水能力达5000吨;投资260万元兴建35千伏输变电站,实现电网改造;投资50万元建成液化气站,改善镇区居民用水、用电和用气条件。硬化、绿化、亮化北正街、南正街、桥头街、小学路四条主干道。投资600万元,相继铺设应三、三两、三双、三化4条公路,实现睛雨通车;开通程控电话1400部,架设微波接收站3座,开通有线电视网,投资兴建辐射半径20公里的移动通讯基站1座;全镇现有学校20所,在校学生近6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高,各中学、中心小学均建有电脑室、语音室;中心卫生院2个,卫生所25所,建成防疫、保健、医疗一体化的综合卫生服务楼。

党    委  书  记  吴晓敏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王国伢

镇            长  陈晓明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蒋松涛

 

 

 

【郎君镇】位于市境东南,与汉川市接壤。长应公路纵贯全境,汉丹铁路、长荆铁路穿境而过。全镇现辖40个村(居)委会,人口6.3万人,国土面积8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15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98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678万元,工业总产值47302万元;财政收入756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260元。被孝感市授予“小康乡镇”称号,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孝感市乡镇第11位。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争发展。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上,投资80万元,投劳5.4万个,开发知府、破港、胡家、袁集、郎君等村“旱包子”、“水袋子”低产田6000亩,形成“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路相通、桥涵站配套”的农田网格局,建成知府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在莲藕发展上,打造“白湖莲藕”品牌,建成土桥至白湖沿公路段的十里荷花长廊,实现莲藕面积2.5万亩,年产莲藕4500万公斤。在水特产养殖上,着力构造万亩名特优水产基地。大力发展袁集毛蟹养殖,养殖面积扩大到1万亩,养殖100亩以上的大户达100户。

解放思想,围绕盘活求发展。按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加快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引导乡镇企业调整发展方向。乡镇企业发展突出食品、建材、塑化、纺织四大产业,狠抓体制创新、结构创新、管理创新,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达到盘活增效的目的。采用让利盘活、引进盘活、奉送盘活等办法,一批濒临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重获新生。全镇12家砖瓦厂推行新一轮租赁承包,舒达公司改制一步转私,镇麻纺厂租赁承包后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势头。

优化环境,招商引进图发展。改善人文环境,开展“做一个文明友好的郎君人”的争创活动;改善税费环境,规范行政收费行为,落实公平税赋政策,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行业间的平等竞争。改善集镇环境,实施老集镇至老虎山的对接工程,开展“百户建房优惠年”活动;改善周边环境,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打击“四霸六强”,保持企业安定的外部环境。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坚持“一主两翼”、“四线四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建设力度,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邮政、通讯、广播事业有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衣食住行明显改观,医疗卫生得到有效保障,民政福利等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党    委  书  记  龙晖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万林发

镇            长  程新旗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田华轩

 

 

 

【黄滩镇】地处富水河畔,北接汉宜公路和长荆铁路,应天公路纵贯全境,距中心城区5公里。全镇现辖29个村(居)委会,人口5.1万人,国土面积6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6.7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72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220万元,工业总产值40504万元;财政收入62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085元。

农业基础日臻巩固,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依托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实施路域、流域、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建成同岭粮畜果、临江棉渔、肖畈棉菜“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带。加大农技推广应用力度,建成罗家湖千亩农业高效示范区、临江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千亩转基因抗虫棉制种基地等高科技农业项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蓄水塘堰,兴修堤防水库,东旱、西涝的自然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观。发挥棉花、蔬菜、畜禽渔产业优势,植棉水平整体提高,皮棉单产达204公斤,居全省前列;名特稀优水产品养殖和鸡、鸭、猪、渔立体养殖初具规模,传统特色产品开发种植规模扩大,临江农贸批发、黄滩农产品市场等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壮大。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传统产品优势逐步转化为支柱经济。黄滩粉笔集团公司网络全镇3000多家粉笔专业户,研制开发出微尘粉笔、模具粉笔、六角粉笔等3个系列8个品种24个花色,产品直销俄罗斯、蒙古、意大利、韩国等国外市场,粉笔年产值过亿元,成为全国粉笔生产第一镇。黄滩酱品厂酿造的黄滩酱油荣获湖北工业精品名牌消费品展览会金奖。黄滩橡胶厂研制开发的新型耐油、酸、高湿型绝缘橡胶制品获省科委立项。竹器编织业开发风筝、竹包装等生活工艺品,杨林风筝在山东潍坊风筝节上大展风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农村城镇化稳妥推进,集镇品位逐步提高。重新修编和完善集镇建设总体方案,着力“五网”建设,狠抓民营载体,扩建临江批发大市场,改建石桥商贸小区,兴建刘垸粉笔一条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备,形成应天路、黄石路、黄喻路、黄杨路为骨干道的镇级公路网,村村实现通晴雨路;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全镇程控电话总装机2000多门,移动通信基站投入运行;有线电视开通20多个频道,用户近千户;投资20万元兴建日供水能力达2000吨的自来水厂,集镇居民生活用水条件得到改善;改造集镇老区,兴建新区,先后进行麻纺厂、城南商场、电影院开发改造,兴建商品房1.2万平方米;投资50万元硬化集镇主要街道,筹资28万元实施应天公路集镇段绿化亮化工程。

科教兴镇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长足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镇、村卫生保健网络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迈上规范化管理轨道;精神文明建设“三创”活动常抓不懈,文明乡镇创建成绩斐然,全面推行了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为主的基层民主建设;依法治镇成果显著,人民群众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党    委  书  记  周汉辉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孙东颖

镇            长  胡国星

政协联络组  组长  雷金喜

 

 

 

 

【天鹅镇】地处市境南部湖区。东濒西汊湖,南抵汉北河,西临大富水,北接杨家,四面环水,水资源丰富。全镇辖23个村(居)委会,人口3.5万人;国土面积7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55.5公顷。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55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868万元,工业总产值17685万元;财政收入404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591元。

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以棉、渔、林、菇支撑的镇域特色经济板块。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11000亩,总产达1000多吨,跃居全市植棉大镇行列,成为全省万亩棉花丰产示范基地。水产养殖以特制胜,11000多亩可养水面基本实现精养、围养、套养和立体养殖,名贵鱼种和毛蟹大规模发展。林业生产以速生林和成片造林为主,建成5块成片造林基地、4片林网绿化、3条绿色通道、2条林带,植树180多万株。食用菌生产培育真姬菇、茶薪菇、鸡腿菇等珍稀菌种,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可观。发展药材种植,芦荟、薄荷、半枝莲等药材种植面积300多亩。畜牧业以基地带农户、分散喂养与集中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大力繁养市场俏销的七彩山鸡、鹌鹑、豚鸟等珍禽、珍稀动物。

提高农业基础。抓住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契机,分别对牧牛场,肖家垸、北咀畈、八里畈4处26000多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投资50多万元,更新新集泵站设备,对六处主要机泵站分别进行维护、扩建、增容,达到旱涝排灌自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集镇设施改观。投入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改善镇区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及邮电通信。其中,投资250多万元,铺设应天公路天鹅段,应西公路牛西段近10公里长的黑色路面;村级主道全部铺设砂石,实现晴雨通车;投资近300万元,开通天鹅、沈铺两地程控交换机,达到村村通电话;1999年投资100多万元架设无线通信传输塔。改造农村低压电网,规范农村用电。动工兴建天鹅街道民营经济小区,挂口集贸市场已交付使用。沈铺集镇建成鲜活产品批发市场、农贸交易市场和服务一条街,活跃和繁荣了当地经济。

社会事业进步。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农村社会秩序稳定。“普九”教育成绩喜人,教学条件大为改善,修建7所学校教学楼,兴建天鹅镇宁夏共青城希望小学;基本消灭危房,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就读;教师队伍稳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成绩。疫区村民改水改厕,打压把井1800多口,建瓮式卫生厕1500个,对垸内有螺地带进行翻耕、深埋药物防治;河滩进行毁芦、翻耕灭螺,实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

党    委  书  记  徐金钟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肖桂生

镇            长  李双金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徐福喜

 

 

 

 

【义和镇】位于市境西南,东靠大富水,南濒汉北河,西踞老鹳湖,北抵龙赛湖,为典型的湖区农业乡镇。全镇辖21个村(居)委会,人口2.5万人;国土面积90.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44.3公顷,水面1334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964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7093万元。工业总产值1255万元;完成财政收入382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850元。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粮、棉、油、水产品“四优工程”;种粮大户贺朝武试种成功“巴西陆稻”,规模扩至2000亩;做好粮食转化增值文章,全镇培植销售粮食100万斤以上的经销大户10家。围绕建设水产大镇、林业大镇、畜牧强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发挥水面资源优势,通过解决抛荒田、改造现有鱼池等途径,扩大养殖规模,新增养殖面积5000亩;发展网箱养殖、套养、混养、专养等先进养殖模式,网箱养鳝面积500亩、2000网箱,年产黄鳝80万斤;河蟹养殖面积2100亩;龙虾养殖面积10亩;四大家鱼与鲑鱼、乌鳢(才鱼)、黄颡鱼(黄古丁)、甲鱼等套养面积达2180亩。全镇养殖水面积扩大到1.5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5600吨以上,初步形成淡水养殖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挥林业资源优势,相继开发肖畈垸2000亩低湖田、茫洞湖林场1000亩林地,栽种三年生速生丰产意杨。全镇现有林地面积13750亩,林木总数37.3万株。发挥河滩资源优势,利用镇区河湖多,滩涂、堤坡面积大的有利条件,发展鸭、鹅、牛、羊等特种养殖,全镇野鸭养殖规模可达20000只,商品牛饲养规模达1000头,养牛专业户10家。

推进镇域经济民营化,加快公退民进。全镇乡镇企业转民率100%。招商引进办项目,打绿色牌,开展毕汊湖、老鹳湖特色养殖招商和镇区低产田成片莲藕种植招商;调整农民就业结构,发展打工经济,全镇外出务工经商者占总劳力的50%以上,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50%以上。

推进农村城镇化。改造义和、李集、季伟三个中心集镇,完善配套设施;完成李集、季伟市场晴雨棚建设;兴建李集、季伟自来水工程;引导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住宅向居住小区集中,扩大镇区规模;编制柴咀、徐邓两个中心村规划,规范雷新线、李季线道路两边建筑。

党    委  书  记  黄恩新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李正社

镇            长  柴望想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陈小舟

 

 

 

 

【陈河镇】地处应城西南,紧邻汉宜线,西与天门市接壤。境内湖垸众多,水系纵横。现辖45个村(居)委会,人口6.1万人;国土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38.9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6098万元;财政收入801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610元。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采用“高岗退耕、低田还湖”的方式,围绕“避灾农业”抓调整,立足特色产品作文章。不断增加投入,改造“旱包子、水袋子”,发展“粮棉油、荸荠、草制品、畜禽、水产、林果”等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1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达8000万元,粮食总产4.2万吨,棉花总产210吨,油料总产2400吨。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进卓有成效。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改制率达95.5%以上。全镇形成阀门、纸箱、铝制品、建材、水产养殖、精米加工、林果、荸荠销售、印刷、草制品等名特优产业。注重抓好招商引进,改善投资环境,引入资金、技术、设备,共引资2500万元,新上石灰厂、制漆厂等16个项目。2001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民营经济方兴未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达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邮、通电话,有线电视及自来水覆盖面不断扩大;镇区街面全部硬化,下水道配套;相继建成中心小学、卫生院、信用社、财政、税务等大楼,引资420万元建成陈河无线通讯站,改善了投资环境。加强民营载体建设。投资6万元修建陈河第二集贸市场;投资800万元开发兴建陈河小商品市场一条街,发展民营经济户100户;投资70万元启动南街民营经济小区;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汪集开发小区;投资120多万元,建设雷湾开发区;全镇民营经济户达1812户,完成产值6.82亿元,经营收入6.2亿元,利税1000万元。

精神文明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7个应城市文明单位、2个孝感市文明单位和一批“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企业”。创建科技先进乡镇,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培训技术骨干、改善技术设备,引进科技兴农技术11项。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教学楼4栋,建小学9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投资150万元,建设一级甲等医院,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网络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计划生育常抓不懈,镇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推行。

党    委  书  记  祁腊发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李海洪

镇            长  魏星海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张先平

 

 

 

 

【杨岭镇】位于市境西北部,北与京山县接壤。长荆铁路、汉宜公路、应汤公路横贯全境。全镇现辖30个村(居)委会,人口4.0万人;国土面积12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9.7公顷。2001年,工农业总产值3640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0377万元,工业总产值26029万元;财政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800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孝感市前列。

优质粮油快速发展。在实现吨粮田、吨粮户、吨粮村、吨粮镇的基础上,实施种子、技术、种植改革,调减早稻、小麦面积,增加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面积,建成5万亩“龙玉米”系列优质米基地。全镇有种田大户100多家。2001年,粮食总产5.2万吨,油料2012吨。多种经营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岗上植果、冲田种粮、低洼养鱼、院里喂猪、院外养鸡、成片开发、整体推进”的板块特色农业,重点抓瘦肉型猪的饲养,被外贸单位定为供港出口基地;积极推广本地鸡优质化,江汉杂交鸡被列为全省“丰收计划”三大试点之一;狠抓水库综合开发,发展高产精养鱼池。先后建成松林岗、金铺林果场、卡房姜家山、耀兴等10多个特色林果场。明光葡萄形成近3000亩的规模,产品畅销九江、洛阳、天门、宜昌等地市场。杨岭镇被誉为“楚天葡萄重镇”,明光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绿色致富千佳村”、孝感市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

石膏资源形成优势产业。兴办3家镇办石膏矿,龙集矿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孝感市十强乡镇企业;赵畈矿被民营业主租赁,齐王矿实施资产重组;引进内资兴办团山石膏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年创税收60万元;引进外资兴办鑫达石膏公司。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村城镇同网、同价,改造低压基础设施,改善用电环境;投资10万元安装高标准的中心集镇路灯,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建成邮政大楼、电信大楼,新建中国移动和联通数字直放机站,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大村级公路等级建设力度,实施汉宜公路硬化工程和应汤公路、杨肖公路、景杨公路及墩子山街、杨王岭街油化工程。兴建肖巷民营小区、龙王集石膏工业区、杨岭综合经营小区;投资1000万元建成肖巷市场;完成全镇总体规划修编和龙集、潘集、祝墩、雷湾小集镇和伍份、祝墩、联丰等中心村规划。

精神文明取得新成就,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先后被省、孝感授予“先进文化站”、“先进文化乡镇”、“先进体育乡镇”。推进联村并校,巩固普九成果。兴建高标准、多功能的高中、初中、小学教学大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园丁楼,建成设施配套齐全的教育小区。广播电视形成广播、有线电视、多路微波传输的格局。全镇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全镇计划免疫覆盖率超过98%;计划生育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风、民风、社会风气逐渐好转,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党    委  书  记  胡想明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余荣华

镇            长  郑  鹏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张培忠

 

 

 

 

 

【汤池镇】地处市境西部边陲,与京山、汉川、天门三县(市)接壤。以玉女温泉和革命老区闻名。现辖18个村(居)委会,人口1.7万人;国土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2157公顷。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1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902万元,工业总产值20209万元,财政收入185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785万元。被授予孝感市“小康乡镇”称号。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树立地域小镇、农业大镇、经济强镇的观念,调整优化农业品类、品种、品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发挥山水资源优势,调优品种,推广优质稻;稳定粮食面积,扩大多种经营面积,发展林果茶、水生蔬菜种植和鱼蟹水产养殖;大力发展避灾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围绕资源优势发展甲鱼特种养殖业和果茶特色种植业。初步形成养殖面积2000亩、年繁仔甲400万只、年产成甲300万斤的甲鱼养殖规模,建成“繁养一体、全省一流”的甲鱼基地。2001年,甲鱼、果茶等多种经营产值4244万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72%。

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招商引进卓有成效。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小城镇建设、财源建设和招商引进相结合,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建成大孔经济小区、集镇商贸一条街以及甲鱼基地等民营经济载体。相继引进京山、天门等邻近县(市)养殖能人开发甲鱼基地800多亩;引进外地果树专业户开发林果基地1000多亩;引进全省知名茶叶专家开发精品茶叶基地50亩;引进毛蟹、罗非鱼、蝎子等名、特、优养殖新品种,面积达2000亩。全镇民营经济户数达1089家,实现产值19800万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集镇品位不断提高。先后完成镇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集镇功能逐步增强,城镇品位大大提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推进农村城镇化三等奖。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加快集镇规划、环境改造、道路建设、旧房改造、电力通讯设施建设以及旅游景点建设改造,着力塑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被列为“全省旅游明星乡镇”创建单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健康向上。全镇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卫生医疗网络逐步健全,服务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计生国策全面落实,人口控制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逐年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先后被授予孝感市“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应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党    委  书  记  邱显春

人大主席团副主席  夏志洪

镇            长  张  欣

政协联络组副组长  戴  俊

 

 

 

 

 

【南垸良种场】地处应城南部湖区,南与汉川市相邻。全场下设5个分场,辖3个村。人口0.7万人。国土面积17.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1.6公顷。2001年,全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8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27万元,工业总产值2857万元;财政收入70万元。先后被省农业厅、财政厅评为“湖北省农业重点三场”;被孝感市委、市政府评为“小康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经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水稻、棉花、水产和林特四大支柱产业,实施农业结构“753工程”,即:建设一分场、二分场、梅港村、河岭村7000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其中棉花原种生产基地面积1000亩;建设三分场、四分场、五分场5000亩优质中杂基地,其中种子生产基地面积1000亩;建设3000亩多种经营基地,其中构建南堤1020亩养殖场、改造汉北堤沿线500亩鱼池、引资改造河岭村、木村500亩速生林和蜜桃基地及五分场100亩低洼池。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建成高效排灌体系,全场耕地面积排灌率达100%,旱涝保收率达95%以上。扶持木村家庭养蝎业,建成养蝎专业村;粮食、棉花、水产、林果四大基地初具规模,组建农副产品经销公司、河滩开发公司、水产品开发公司三大服务公司,启动民营经济一条街和农副产品市场两大载体建设。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74.37%。

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实施“三通工程”。一是村村晴雨通路,汉北河码头、河滩公路、垸内中心公路向自然湾及周边乡镇延伸的公路,全部实施了砂石硬化;汉北河渡口新置一艘额定载重50吨的轮渡,日渡客货车100余辆。二是村村通信、通话,全场安装程控电话500余部,平均每3户村民拥有1部电话。三是村村通电,全场农村用电率100%。

各类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兴建文化站、广播站、青年文化室、老干部活动室;全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90%以上,“普九达标”活动、扫盲工作通过国家验收;血防综合试点通过国家复检;土管工作连续五年被评为“三无乡镇”;林业管护连续三年被评为“绿化达标单位”;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住房基金等配套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1年,全场人平纯收入达2699元,人均消费支出达2000余元,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契机,以双层双目标管理为手段,以双带标兵为纽带,以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支部活动为标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

党委书记  胡振安

场    长  王志伟

(董建军  李兴梅  张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