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要活动

残疾人工作具体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平等的权利、同等的机会、充分的参与、共同的分享。1990年 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于 1991年5月 15日起施行。孝感市行署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结合区情制定一系列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优化残疾人生存条件、创造残疾人发展空间的优惠政策。1993年5月,孝感行署办公室批转地区民政局 《关于对残疾人实行 “十优十免”优惠政策意见》,对孝感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疾人面临从来未有的巨大挑战。根据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特点,孝感市人民政府于 1997年5月,对原有的 “十优十免”优惠政策,进行全面充实和完善,颁布 《孝感市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条款,采取更明确、更具体、更切实际的保障与扶助措施。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到市残联检查、视察 《残疾人保障法》贯彻情况,在肯定贯彻实施 ((残疾人保障法》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宣传 1994年,中国 “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到孝感市作报告。报告团成员由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残疾人组成,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对理想人生执着追求的顽强斗志,深深感染了不同阶层的人们。2003年4月,孝感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开通,孝感市残疾人工作步人信息化轨道。至2005年,访问量超 5万余人 (次 )。2003年 5月,孝感市出版第一部反映残疾人风采,歌颂残疾人 自强不息精神的报告文学集 《自强者的足迹》。此书撷取残疾人 自强者中31位典型代表的人生奋斗经历。孝感市肖港镇施郑小学校长郑楚英,1993年前,由于意外事故被机器轧断右臂。她身残志不残,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成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后被授予 “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并获得 “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5月,市残联组织一台 《呼唤爱心》大型助残文艺演出,邀请湖南卫视主持人李湘、中国力量、东方美少女组合等在孝感市区和汉川、应城、云梦等地演出,宣传残疾人事业,近万名观众观看演出。2005年 5月,市残联在人民广场举办孝感市 “十五”残疾人事业展,从康复、教育、就业、扶贫解困、文体、维权、基层工作、自强等方面近百幅图文展示孝感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成果。进一步营造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1993年,孝感市 《站起来就是巨人》、《残疾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两篇作品分获 “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二、三等奖。2003年,《“光明使者”来孝》获第七届 “湖北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评选三等奖。

文体  残疾人文艺体育工作,是广大残疾同胞克服世俗偏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分展示特殊艺术才华和顽强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残疾人文艺体育活动,参与重于一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使残疾人逐步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碍,打掉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在融入社会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和人格的尊严,尽情享受战胜自卑,取得成功的喜悦。1989年以来,孝感市有90余人 (次)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重大的国内体育比赛,夺得金牌70枚、银牌 42枚、铜牌 100枚,展现出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1991年,盲人梁国宏在全省第二届文艺调演中获金奖。孝感市先后为省残疾人艺术团输送人才 2批。2000年 9月 ,孝感市举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 ,3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 102个项 目角逐,产生 102枚金牌、63枚银牌、63枚铜牌。23岁的肢残青年吴冬,在比赛中获得2枚金牌,2001年人选国家残疾人体训队。

扶助 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联抽样调查显示,孝感地区各类残疾人总数28.9万人,占总人口的5.8%0其中,听力言语残疾 9.9万人,占34.3%;智力残疾5.7万人,占19.7%;肢体残疾 4.2万人,占14.6%;视力残疾 4.2万人,占14.6%;精神残疾 1.1万人,占3.8%;多重残疾 3.8万人,占13.0%。据初步统计,全市有贫困残疾人口14万多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53%0 1992年 10月 14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 12月 3日为 “国际残疾人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 日”。孝感自1991年第一个全国助残日以来,每年都成功地组织开展助残活动。除做好法定的全国助残日工作外,还将扶残助残列为 “民心工程”,将其融人 “巾帼建功”、“青年志愿者行动”、“红领巾手拉手”、“军民共建”这些经常性的活动中去,常抓不懈。1991年,孝感地区开展 “捐款一元钱,扶残作奉献”活动,全区几乎每个家庭都为此奉献一份爱心,共募集残疾人福利基金 104万元。19% 年,孝感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建成 “孝感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倡议全市人民捐款捐物,市直机关工委率先号召全系统的党员、团员、干部向残疾人献爱心。孝感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扶残助残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 “红领巾手拉手”、“爱在校园”活动。1991年,应城市实验小学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残联等 9个单位联合授予 “全国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1996年,市残联在全市开展与残疾人 “结穷亲,一帮一”扶残助残活动。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全市副县级以上单位结对扶助2一3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全市近万名干部与贫困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广大干部积极向贫困残疾人传授农技知识、提供致富信息和就业岗位,许多残疾人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市电力局结对帮扶的广场街九真村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原来屋不避风雨、衣不裹体、食不饱腹。经过电力局的帮扶,这户残疾人家庭住上新屋,穿上新衣,吃上饱饭。1996-2001年,共投入康复扶贫贷款3000万元,扶持贫困残疾人8.5万人,有 5.5万人初步解决温饱问题。有9000余贫困残疾户纳人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 7.4万特困残疾人实施特困救助。残疾人扶贫工作由救济型转为扶助型,从星星点点到全面覆盖。2001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农行、中国残联授予安陆市残联为 “全国残联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为帮助更多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2001年4月,市政府开发办、市财政局、市农行、市残联联合制定((孝感市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 (2001-2010)》。2002年,无障碍设施建设纳人市城市建设规划,开始在城市建设中修建盲人通道。一些公共厕所还配置残疾人专用的抽水马桶。19% 年,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正式成立,专门为辅助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提供用品用具服务。

2004年,孝感市启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市、县两级残联成立 “危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 《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乡镇负责、村组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危改工程。2004年底,首批孝昌县、大悟县共 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户搬进新居。

康复  孝感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自1986年开展以来,到2005年有近 20年的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即三项康复工作期间 (1987-1992)的起步阶段,“八五”时期 (1991-1995)的试点阶段,“九五”时期 (1996-2000)的社会化发展阶段,“十五”时期 (2001-2005)的社会化全面推广阶段。80年代康复工作实施具有抢救性的 “三项康复”,即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和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康复。1988年,国务院批准 《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这项工作,1989年 8月地区计委、民政局等部门制定 《孝感地区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实施方案》,计划五年 (1988-1992)完成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1478人;白内障复明手术 2465例;聋儿语训 197人。1989年 10月,孝感地区行署成立 “孝感地区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残联配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八五”期间,康复工作在 “三项康复”基础上增加精神病防治、肢残训练、脑瘫训练、低视力康复、麻风病矫治等五项康复。“九五”期间,建立并形成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广泛开展康复训练,同时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十五”期间,国家提出到 2005年残疾人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康复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残联加强与民政、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依托城乡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和残疾人家庭搭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工作平台,贯彻以项目为重点,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以残疾人家庭为依托的方针,全面开展各项康复工作,大批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至 2005年,全市对 1047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 21 785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对 6313名肢体残疾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含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手术 ),低视力康复724名,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653名,特殊人群补碘 29.9万人,为残疾人提供各类用品用具2万余件。

1989年,孝感地区聋儿语训点在孝感地区福利院开学,首批收训聋儿 6名。原县级孝感市残疾儿童张旋因药物致聋,家长为其治聋跑遍半个中国,几乎倾家荡产也不见效。在武汉治疗时,有位教授劝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听力语言训练。1990年,张旋在地区聋儿语训点学习两年后,不但能开口说话,而且能唱能跳,会写会算,长大后随班就读,最后考上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为探索聋儿康复新路子,市残联联合市直机关幼儿园开办聋儿语训部,收训聋儿 16名,取得较好的语训效果和社会效益,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2004年,省康复中心到安陆、云梦、孝昌开展 “听力助残”活动,对 3个县 (市 )的聋儿康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聘请专家开办家长培训班,现场施教,当一家长按专家指导训练自己孩子开口喊出 “妈妈”时,全场掌声雷动、家长们热泪盈眶。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轻则两腿不等长,重则四肢有三肢留有后遗症,给他们参与社会生活造成严重障碍。选择多处医疗条件较好、医术水平较高的医院为残疾人三项康复定点医院,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孝南区朋兴乡有位小儿麻痹后遗症青年,术前连站立都很困难,经市中心医院骨科矫治后,开办个体缝纫店,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96年在 “国际狮子会”的援助下,中国开始实施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9% 年 12月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复明工程工作会议,市政府办公室下发 ((关于募集康复工程资金有关问题的意见》,对复明工程进行专题部署。市残联先后申请 3批国家医疗队赴孝感市各地实施复明手术 1200例,脱盲率 100%,脱残率 97%。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称为 “福民工程”、“德政工程”,医疗队被誉为党的 “光明使者”。孝南区广场街付冲村村民胡春芳,双目失明 15年,通过医疗队手术治疗,重见光明。

就业  市残联成立以来,根据残疾人的生理特殊,因人制宜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建立培训基地、选送学员到外地培训、依托福利企业开展就业前培训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为残疾人参与社会,共享物质财富掌握一技之长助力,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先后进行家电维修、缝纫技能、编织技术、自行车修理、盲人按摩、电脑使用与维修等培训,参加培训的各类残疾人有3400人。其中95%的残疾人通过培训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举办多届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参加培训的残疾人有7100人。云梦肢残青年高宏参加家电修理培训后,开了家修理店,因手艺高超,生意兴隆,很快脱贫致富,还招收 13名残疾人徒弟,1991年被评为 “湖北省科技示范户”。

1990年,孝感市安陆盲人按摩职业高中正式成立。1990-2005年 15年共培训残疾人 400名。培训期间,针对学员文化知识水平低,教学条件缺乏的情况,自编教材,首先使学生通过文化关,然后再学习专业课。为锻炼学生的临床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注重加强学生实习训练。学校毕业生,有的安排到福利院以院为依托,开门诊部;有的开盲人按摩诊所,既为人民群众除病,又为社会、家庭减轻负担,创造财富。2002年,孝感市残联组队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肢残人李伟获得广告制作项目第一名;肢残人李相如获得计算机组装项目第二名。在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中,除主要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外,还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就业能力评估和求职登记等工作。至 2005年,登记求职的残疾人有 1600余名,推荐就业560人。

集中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主要是指在福利企业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市残联组建以来,孝感市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仅有 1家发展到65家,依靠社会力量自办或联办,共安置 1650名残疾人就业。孝感市力泰电子公司,原来安置76名残疾人就业,充分了解国家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后,2002年底又主动安置70名残疾人就业,并做到每一位被安置的残疾人都有合适的岗位。他们给每一位被安置的职工都办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残疾职工月平均工资 700元,有的高达 1000- 2000元。2003年市力泰电子厂被省残工委授予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称号。

孝感市于 1995年全面启动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5月,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计委、劳动局、财政局、残联 ((关于开展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和按比例就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本地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暂按职工总数 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吸收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按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项政府基金专用于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意见》的实施,改变过去由政府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一形式,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使残疾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将安置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应尽的社会义务,主动承担国家的负担。凡达不到比例的,一般都能按章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999年,孝感市荣获省残联授予的 “全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在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同时,鼓励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孝感市车站福利彩印公司经理晏松林是位靠拐杖行走的肢体残疾人。1978年因工伤致残。他残疾后不失志,自主创业。1982年,借款3000元,开办了 1个印刷厂。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当初的小印刷厂固定资产达到 100余万元,成为安置6名残疾人和数名下岗工人就业的公司。晏松林成为孝感市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型,被选为孝南区肢残人协会主席。汉川市女盲人汪玉荣,年仅23岁。经过职业培训,掌握按摩技术后,2002年3月与丈夫 (低视力残疾人 )开设 1家 “汉川市盲人按摩中心”,并安置6名盲人就业。由于孝感市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就业,使得城镇具有一定劳动技能和能力的残疾人绝大多数都能就业。据统计,孝感市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1%。就业人数 11 000人。其中市福利企业安置 1260人,分散按比例安置 3240人,个体从业6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