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管理

一、军转干部计划安置

20多年来,全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 8000余人,分布在全市的 1400多个单位。军队转业干部的择业期望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70年代到经济部门多,80年代到金融部门多,90年代到政法部门多。全市军转安置工作基本做到部队、接收单位和军转干部 “三满意”,为孝感市争创 “双拥模范城”,为促进国防建设、地方经济建设,为维护军队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先后受到中央和省的表彰,多次在国务院、省军转办召开的军转安置及培训工作会议上介绍做法和经验。1986-1990年,先后评选出28名优秀军转干部受到地委、行署表彰。1991年 10月,地区军转办主任郭中秋和汉川县客运公司经理、军转干部谢启才,分别作为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单位先进个人和 “模范军转干部”代表出席全国模范军转干部表彰大会。1999年孝感市军转工作小组、市纪委、市监察局联合下发 《关于加强军转安置工作纪律的通知》,为军转安置工作提供政治纪律保证。2000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 ((关于认真做好 2000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增强军转安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2001年,孝感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组部、人事部、总政治部评为 “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军转安置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在强调指令性计划认真执行的同时,做到科学分配、合理安排、多方协调,注意安置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安置任务落到实处。1998年上半年对全市安置的5261名在职军转干部的分布、工作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2000年出台文件,鼓励军转干部到基层、乡镇、农林水一线 ,凡到上述范围工作的平职安排职务 ,工资高套一级 ,家属、子女安置和住房问题优先解决。改革安置办法,实行 “统一安置工作动员、统一下达安置计划、统一移交军转干部档案、统一定位时间要求”的 “四统一”安置办法,缩短安置时间,提高安置质量。着力解决安置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得力措施,重点对象的安置工作重点做,落实政治、生活待遇,尽量把军转干部安置到能解决住房的单位或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军转干部的家属基本得到妥善安置。2004-2005年,孝感市共接收计划安置军转干部284人,其中 14名正团职干部,除要求到中央、省驻孝垂直管理部门外,全部留在孝感市直机关安置,职务安排由虚职到实职;131名功臣模范及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军转干部全部得到照顾安置;安置到行政单位军转干部的人数由2004年占计划安置总数的52%上升到2005年的占65% 0

加强军队转业干部培训  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切实加强军转干部培训,使转业干部较快地掌握地方工作急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他们在新的岗位建功立业,创造有利条件。1991年 10月,举办 “孝感片军转干部专业培训班”,孝感、郧阳和襄樊3个地市的106名军转干部参加培训。加大军转安置宣传力度。全市军转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军转安置工作的重大意义,报道军转安置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宣传军转干部为国防建设所做的特殊贡献,宣传军转干部在地方经济建设中二次创业的先进事迹,弘扬模范军转干部的奉献和奋斗精神,促使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军转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

2002年2月,经孝感市编委批准,孝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地市一级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机构,配备2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管理服务工作。随后,孝感市委市政府批转 《市政府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 <关于做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4年通过组织形势报告会、宣传报道自主择业优秀典型等形式,鼓励退役军官自主择业。2005年 6月制定 《孝感市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办法》。2001-2005年,孝感市共接收安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121人。其中,2001年接收9人、2002年接收20人、2003年接收24人、2004年接收35人、2005年接收 33人。至2005年,孝感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再就业 55人,占总数的62.5%。其中,自己投资创办实体25人,占再就业人数的45%;受聘打工30人,占55%。孝感市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工作特点:(1)准确核定退役金标准,及时上报,保证按时发放退役金。(2)宣传政策,反复汇报,争取支持,保证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险落实到位。121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全部纳人当地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当地公务员的医疗补助待遇。(3)积极争取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住房补贴。由孝感市财政、房管等部门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4)对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经济实体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城建、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5)妥善安置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随调家属,解决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