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馆藏利用

一、设施与管理

馆库建设 1964年孝感专区档案馆刚成立时,在专署大楼一楼办公,库房面积40平方米,1972年增至 80平方米。档案库房,以办公用房代替,无任何保护设施。1974年以建档案馆的名义兴建地委办公楼,1975年竣工,档案馆设在一楼,面积 53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 360平方米,为专用库房。库内潮湿,无温湿度调控设备,随着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库房面积严重不足。1984年 9月,地区计委将档案馆建设纳人地直单位自筹基建预备项目。1985年6月下达档案馆自筹基建计划通知,新馆建设正式启动,7月 15日动工,1986年底竣工并投人使用。总建筑面积 17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 1070平方米,投资 33万元。新馆按照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设计,采用小环廊框混结构,底层架空,屋面经特殊防水处理,具有很强的防水和隔热能力。投人使用 20年来,多次进行技术改造,密封外墙窗户,更新改造馆内照明和机械用电线路,加盖 “人”字屋顶,档案保护功能不断增强。新建的档案馆除设有办公用房外,还有接待室、检索室、阅览室、档案整理室、档案修复室、消毒室、业务培训室、陈列室等业务用房。全区各县、市档案馆建设于 1985年开始至 1993年底陆续建成。7个档案馆 (含广水市档案馆 )总建筑面积为9517平方米。2005年应城市重建新馆,至此,全区7个档案馆 (含市直馆 )总建筑面积为 8908平方米,库房面积为 5140平方米。基本解决大批档案资料因库房容量饱和不能及时接收进馆、档案保护因库房不规范而难以调控等问题。

库房管理  孝感市档案馆库房技术管理历经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 1964-1986年。这一时期无规范的档案库房,无温湿度调控设备,保护工作是以防虫、防鼠、防光、防尘等一般性防护为主。第二个时期从1986年新馆建成之后至 1998年。这一时期加强库房温湿度控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常年坚持库内外温湿度测记,及时掌握温湿度变化规律,适时采取适当方式对库房进行通风、去湿、降温,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人工调控库内温湿度的成功经验并在全区推广。第三个时期从 1998-2005年,馆内加大现代化设施投人,安装 176节档案密集架,配备大功率分体式空调和去湿机,建成一个库容为 8万卷的中心库房,库内温湿度可按国家标准自动调控,改变完全依赖人工通风去湿降温的状况,库房管理达到 “九防”要求,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系统整理 1972年恢复 “文革”期间瘫痪的档案馆机构。此时的档案馆工作 自 1967年以来已中断 5年,馆藏档案杂乱无章,有的单位将多年的积存文件成捆地堆放在档案馆,存放混乱,眉目不清,有些档案虽然成卷,但经过封存与转移毫无头绪。刚刚恢复的档案馆立即组织人员对馆藏档案进行逐一核对和登记编目工作。20世纪 80年代档案工作 “恢复整顿”期间,再次对馆藏档案进行系统化整理,统一编制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1987年又利用鉴定开放档案的时机,对馆藏档案的破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基本摸清 1949-1957年馆藏档案的保存状况,并于 1988年开始组成抢救修复专班,采取修补、托裱、复制、誊抄等方式,对 21个单位的927卷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修复,占应抢救修复档案总数的99.7%。为了使馆藏档案更加系统规范,同时也为定省三级馆做准备,1990年再次对馆藏全部档案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整理,对 63个全宗的28 514卷档案进行技术加工。1989年对馆藏档案进行 1次害虫、霉菌调查,抽查了 1/3的档案资料,未发现虫害和霉变现象。至2005年,馆藏全部档案保存完好,保护档案的 “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

二、馆藏资料

(一 )馆藏档案

孝感市档案馆在 1964年建馆时馆藏档案 2000卷。经过40多年定期接受、多渠道收集、征集、捐赠、代管与寄存等方式,至 2005年,馆藏多种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共 98个全宗、64 602卷。其中,文书档案 52 995卷;科技档案 555卷;专门档案 7824卷;实物档案 733件;照片档案 1268张;声像档案 1227盘(张)。文书档案是馆藏主体,其他门类档案占馆藏的 18%。特别是 2001-2003年加大对珍贵档案的征集力度,征集到宗谱、字画、市政府获得的各种奖牌、省外、国外友好城市赠送的牌匾、工艺品等实物档案50余件。一个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档案馆初步形成。1964年,16个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 54 079卷,至2005年,6个县 (市 )区档案馆馆藏档案 319 719卷。馆藏档案主要有以下成分及 内容 :

国民政府档案  在馆藏48号全宗孝感市水利局案卷中零散存有 9份国民党政府时期文件材料,时间为民国三十七年 (1948)至民国三十八年 (1949),内容为国民党政府水利部江汉工程局、江汉工程局第一工务所对一名久假不归职员给予停薪留职处分、一名职员工作调动后薪金开支问题的电告、关于江汉工程局第一工务所负责的水利工程的电告、电复及旬月报表。其中,民国三十七年五月九日江汉工程局第一工务所 《四月份土方工程旬月报表》为馆藏最早的档案资料。这些文件,对研究本地水利建设发展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革命历史档案  在馆藏档案中有少量的革命历史档案,最早形成于1949年 2月,是中央与地方组织及其领导的军事组织、人民政权组织形成的文件材料,分散在市委市政府等 7个全宗的26个案卷中,是研究地方党史的珍贵史料,内容主要为支前工作、清匪反霸、财政经济、金融税收、文教卫生、民政救济、发展生产、司法工作、组织宣传、干部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新中国成立后编写的反映地方抗日和革命斗争历史以及孝感籍革命历史名人的资料。主要有:《鄂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史稿》、((武汉抗战史料选编》、((抗日时期应城人民的革命斗争》、《铁蹄下的汉川》、《碧山儿女— 抗日战争时期安陆地区》、((新四军第五师卫生工作简史》、《冀鲁豫边区革命史》、((叼汉火种》、《叼汉风云》、((民主革命时期孝感地区公安保卫工作大事记》、《孝感烽火》、《云梦革命史研究》、((革命回忆录》、《革命故事选 》、《郭述申著述选》、《徐海东将军传》、《胡锡奎传记》、《胡锡奎纪念文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的门类及主要内容 (1)文书档案。是孝感市档案馆馆藏的主体,共52 995卷。是孝感市 (地 )委、市政府 (专署 )及其直属机构、工作部门、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这部分档案数量大,保存完整,全面系统地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孝感市 (地区)党的领导、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政治运动、中心工作、工农业生产、城建交通、财贸金融、科教文卫、武装政法、人民生活以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此外,有原中共大冶地委、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部分档案,分别是 1952年撤销大冶地委和 1961年孝感从武汉分离时带回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档案,包括筹备、组织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竞赛程序和比赛成绩、新闻报道等文件材料。(2)科技档案。共 555卷。是孝感市档案局馆库建设、人防办人防工程建设 、农机局有关农村排灌工程规划 、专项工程设计、预算、施工的文件材料等。(3)专门档案。共7824卷 (册)。主要有第二届全国农运会和孝感市部分单位移交的会计档案;孝感市财政部门的财政预决算报表、组织部门的干部统计年报表、党内统计年报表、编制管理部门的编制年报表;审计部门的财经审计材料,纪检监察部门的纪检案件档案。还有已故老红军、老领导的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记录了他们成长、战斗的一生,也是研究地方组织史的重要资料。(4)实物档案。共 733件。以印章档案为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孝感市 (地)委、市政府 (专署)及其所属单位和一些临时机构以及第二届全国农运会所属机构使用过的印章。另外有第二届全国农运会的会微和吉祥物图像、彩券和人场券票样、奖牌、各种工作证件样品、台湾河洛农民代表队和西藏代表团赠送的队旗、锦旗以及迎农运盼奥运万人签名横幅。还有征集到的字画、市政府获得的各种奖牌、外省及外国友好城市 (人士)赠送的牌匾、工艺品等。(5)照片档案。共 1268张。全部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记录新中国成立前人物和事件的照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翻拍收集的。馆藏照片档案是最具孝感地方特色的。比较珍贵的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贺龙、李先念、乔石、田纪云、王任重、王恩茂、费孝通、秦基伟、刘震、江泽民、朱熔基、刘华清、昊邦国、温家宝、罗干、彭R云、邹家华、吴仪等视察孝感、来孝感看望老区人民时形成的照片以及为孝感的题词、题字照片。有孝感市 (地)委、市政府 (专署)历任领导、孝感籍历史人物和著名人物熊赐履、黎元洪、吴禄祯、刘仁静、郭述申等以及孝感籍解放军高级将领徐海东、刘震、王新亭、聂风智、周志坚、程世才等人物照片。有在孝感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珍贵文物照片,如在云梦县发现的轰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秦代竹简、东汉陶楼实物照。有反映发生在孝感大地上的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如1911年汉川义军响应武昌起义、陶铸在应城创办抗 日训练班、李先念建立新四军第五师、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周恩来赴宣化店与美蒋谈判、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湖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孝感成立时的地点等照片。馆藏照片档案中还有记录孝感地区一些有纪念意义事件的照片,如孝感地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孝感地区学大庆、孝感地委行署领导赴广西前线慰问对越 自卫还击战部队指战员、孝感地区搬水抗旱工地等照片,反映孝感改革和发展成就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工农业生产场景、产品、市容市貌变化、风景名胜等内容的宣传照片。(6)声像档案。共 1227盘。有孝感地区揭批 “四人帮”黑干将会议上群众发言、领导讲话,1991年省档案局副局长陈仲兴、孝感行署领导在孝感地区档案局长会议、实施《档案法实施办法》动员大会、档案法制工作会上的讲话,1992年第二届全国农运会领导讲话、会歌等录音档案。有 1990年孝感地区旱、风、冰灾,1991年防汛救灾等情形的录像,第二届全国农运会开、闭幕式的实况录像,孝感市党员电化教育片等录像档案。

(二 )馆藏资料

资料是孝感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 2005年底,馆藏各类资料 14 100册。馆藏资料根据其内容和特点进行整理,分为文献、图书、报纸、统计数据四大类。(1)文献资料。主要是各种文件汇编、法律法规汇编、政府公报、年鉴以及期刊合订本。(2)图书资料。公开出版发行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和工具类书籍;各种志书、人物传记。(3)报纸资料。馆藏报纸比较丰富,达40种之多。最早的有 1938年发行的 《新华 日报》;保存较完整的有 《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孝感 日报》等党报,其他报纸只保持部分年代的资料。(4)统计数据资料。是湖北省、孝感市的统计部门根据档案整理编辑的、用数字的形式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或某一方面工作情况的汇总资料。

三、利用与编研

档案利用  孝感市档案馆是集中统一保管市直各单位档案资料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馆不断端正服务思想,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利用方式,档案馆工作逐步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利用方式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工作开始拨乱反正,进人恢复、整顿、总结、提高时期,1978-2005年,孝感市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 13 860余人 (次 ),调阅档案资料 43 620多卷(册 ),为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凭证和依据,为解决各种纠纷和社会稳定起到不可替代 的积极作用 。

档案编研  孝感市档案馆无专门的编研机构和编研人员,因此编研工作缺乏计划性、连续性、长远性,但也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编研工作。1985年开始安排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汇编了中央、省、孝感市各级党委、政府文件;编写 《孝感地区党政机关组织沿革》、《孝感地区大事记》、《地委、行署农村经济政策文件汇编》、《孝感地区人口、耕地、农业收人变化情况分析》、((孝感地区农业自然灾害综录》、《孝感地区农业工作专题指南》、《孝感市政府各部门三定方案汇编》、《孝感地区行署各部门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孝感市市直机构改革方案汇编》、《地委、行署大型会议简介》、《知我孝感— 档案史料选编》、《孝感市区划变更图》、《档案利用效益选编》等27种内部资料,共计 122万字。与党史办合编 《中共湖北省孝感地区组织史资料》、《中共湖北省孝感市组织史资料》,共计 139万字。

开放历史档案 1980年国家档案局提出历史档案的开放问题,明确的开放范围是 1949年以前的旧政权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1987年颁布的 《档案法》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年满30年档案应当向社会开放。为了执行这一规定,孝感地区档案馆于 1988年 1月和 1990年 4月分两批向社会开放 1961年以前形成的37个全宗、5728卷档案。至 2005年,已向社会开放 58个全宗、8444卷档案,并编制开放档案的案卷 目录和文件目录。对开放档案实行开架阅览,利用者可根据开放目录自行检索所需档案。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凭身份证、工作证等合法证件即可查阅。四、档案馆建设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筹建于2003年初。建成之后,由孝感市委宣传部组织专班进行考核验收,并于当年 11月正式批复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面积80平方米,展厅以 “知我孝感”为主题,由 “悠久历史、烽火岁月、辉煌成就、孝文化、亲切关怀、前景展望”六大部分组成,共 41块展板、384张图片、23件实物,2.2万字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再现孝感的历史与辉煌,体现 “让档案见证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的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先后有 5位市委常委视察展厅,提出指导意见,建成之后有数百人参观展览。为了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影响,2005年又将原来的固定式展板改造成 “定活两便”的展牌,先后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感学院、文昌中学等学校巡回展览,配合全市中心工作和大型公益活动多次在人民广场、城区主干道两旁展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市民和外地友人了解孝感的重要窗口。

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个方面以及人民群众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党政机关现行政策等有关信息越来越关注。为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查阅各方面文件,2002年底,孝感市档案局决定在档案馆内建设 “孝感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统一保管法律法规和市直各职能部门现行政策性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服务。为此,孝感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 《关于向孝感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报送文件的通知》。至2005年 8月,接收市直近 50个单位的现行文件万余份。为方便查阅利用,服务中心专门建立现行文件数据库,录人上万条文件级目录。对外开展利用服务以来,通过来馆查阅、函电代查、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接待 281人 (次 ),提供现行文件 594份 ,为配合全市中心工作、推行政务公开提供有效服务。

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  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2003年建成孝感市档案局信息网站后,2005年又抓住孝感被列人全国电子政务试点城市这一机遇,及时提出建立档案综合信息资源库,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列人构建孝感市电子政务平台的首批纳人单位。档案局累计筹措资金 10余万元,为全体工作人员配齐电脑,安装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购置网络服务器,建起局域网。全员参与档案数据录入工作,对馆藏重要全宗均建立案卷级目录数据库,20%以上的全宗建立近 5年的文件级数据库,对部分珍贵档案实行全文管理。随着数据录人工作逐年不断推进,部分档案实现计算机管理和检索。

孝感市档案馆 1991年定为省三级馆,1995年晋升为省二级馆,1998年再次晋升为省一级馆,2003年通过省一级馆复查验收。2005年,在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办公厅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档案局 8家联合组成的档案馆功能建设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随着档案保护功能的不断提升,“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 “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建成,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大力推进,档案馆作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