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由教育部门单抓,发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有关单位共同抓;工作内容由50年代学劳动模范王秀兰、王崇伦,60年代学雷锋、学 “毛著”,70年代学 《红岩》烈士、学哲学,到80年代反精神污染、做 “四有”新人,90年代振兴中华、反和平演变,21世纪初的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其工作阵地由原来的学校教室单一场所到新闻媒体、教学场地和基层政权各相关单位组合成的立体教育网络;其工作制度由原来仅规定工作内容到责任制、追究制、淘汰制等多方面激励机制。特别是2004-2005两年间,孝感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达到新的高度。

2004年,在中共中央 8号文件下发,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以后,孝感市委副书记梁惠玲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栗春海即带队在城区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对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状进行排队摸底。随后召开有宣传、教育、文体、广电、卫生、共青团、妇联、工会以及市直部分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分析情况,研究工作。6月,全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不久,孝感市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传达省里会议精神,并就全市贯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7月 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孝感市委宣传部又立即召开各县 (市)区常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以及市直宣传战线主要负责人会议,就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具体部署。

从 2004年起,市委常委会每年研究 1次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每年召开 1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市文明委每年召开 1次主要部门参加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述职汇报会,每年组织 1次检查督办活动。孝感市文明办对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起草 《关于全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分工方案》,并以孝感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各县 (市)区也按全市会议的要求先后召开专题会议。2004年是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第一年,主要做 5项工作:(1)加强新闻宣传,营造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孝感市委宣传部专门召集新闻宣传部门会议,要求用打战役的办法,营造声势。会后半年时间,全市累计发布市级以上新闻专稿270余篇,做到电视上有形、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文,舆论氛围浓厚。(2)开展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全市中小学校在暑期开展 “四个一”活动,即: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一次社区公益活动、一次 回报父母活动、一次兴趣活动。组织城镇学生到农村去同农村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孝感市妇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开展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文体局、市建设局联合下发 《关于举办孝感城区周未广场文化活动的通知》,组织孝感城区文明单位,在周末的人民广场放映爱国主义优秀影片或组织各种文艺晚会。各县 (市 )区也纷纷组织不同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3)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当年7月 16日,湖北省文明委召开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暑期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孝感市就此立即进行专门安排。各有关部门制定 “暑期集中行动”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市教育局开展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市文体局开展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集中整治,对经营业主普遍进行宣传教育,每个业主都写不违规接纳的保证书,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体育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体育场所,满足中小学生暑期文化生活的需求。新闻出版部门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出版物及淫秽色情出版物的集中治理活动,净化全市出版物市场。市广播电视系统开展 “净化荧屏”活动,严格把好节目的制作关、审查关、播出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4)贴近基层和群众,开展 “爱心助学”活动。通过积极争取,落实 31名 “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名额。努力扩大助学覆盖面,印发 《关于在全市各级文明单位中开展 “爱心助学”活动的通知》,组织市直 93家文明单位捐款20多万元,使73名符合 “助学”条件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得到救助。(5)加强督办,推进工作。采取文明办督面,教育局、文体局督线,相关职能部门督点的办法,各负其责。市文明办充分履行指导、督办、协调的职能,对全市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行专班督办。7月下旬,组织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带上新闻记者,对孝感城区内和各中小学校的文化补习班和网吧进行 3次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通报给有关单位及时予以纠正和查处。11月底,全省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孝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央、省文明办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孝感经验。

2005年,全市在认真总结经验、查摆问题的同时,建立长效机制。(1)创新载体,组建 “百名网上辅导员”队伍。针对网络发展迅猛、已进千家万户的特点,孝感市文明办在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特聘 105人为网上辅导员。通过网上聊天、网上答疑、发表署名文章等形式,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对话,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面对社会,争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市文明办适时举办辅导员培训班,进行上网知识培训,并下发互动提纲,收集反馈信息。当年孝感新闻信息网发主贴 51个,浏览 4000人 (次 )。(2)强化责任,开展相关单位述职活动。5月,市文明委召开全体会议,专门听取市教育局、文体局、广电局、妇联、共青团5个责任单位会议,由主要负责人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职责履行情况述职。(3)突出重点,全力组织 “暑期集中行动”。以 “净化环境、实践育人”为主题,相关责任单位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全力推进暑期行动。市教育部门发挥主渠道作用,继续开展减轻课业负担的整治活动,遏制各类补习班的蔓延和公布录取红榜的渲染活动;市文体部门实行划片定点,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的办法,加大文化市场稽查和 “扫黄打非”力度,组织 “文明网吧”评选活动;各新闻单位采取专版、专栏方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市妇联、共青团举办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和道德实践体验活动。为确保活动实效,市文明办公布暑期行动举报电话,并采取明查暗访与新闻曝光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办。(4)结合实际,实行包保责任制。这项工作主要在农村开展。及时总结推广孝昌县、孝南 区 “留守孩”双线梯级包保做法 ,填补 “留守孩”监管长效机制 的空缺。这一做法具体体现在三个层次的包保责任上。第一层次是县 (市 )区和乡镇领导成员包社区、村、学校责任。每个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和联系范围,负责包保 1一2个单位,指导督促包保单位做好 “留守孩”的思想道德教育;第二层次是学校教职工对学生的梯级包保责任。实行校长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任课教师包重点学生的梯级包保责任;第三层次是社区、村干部包家庭的责任。对社区、村的 “留守孩”家庭,由社区和村干部、党员进行 “一包一”或 “一包多”的结对包保 ,负责对这些孩子的行为指导、帮教和生活扶持。孝昌县通过 “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对在校的 “留守孩”实行有效监管。“三知”是要求包保教师知道留守孩 的基本情况、知道监护人 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孩父母 的外出去 向和联系方式。“三多”是要求包保教师多与留守孩谈心交心 (1周不少于 1次 ),掌握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增强 “留守孩”的集体温暖感;多家访 (每月不少于 1次 ),实施家校联动,增强工作的有效性。“三沟通”要求包保教师定期与 “留守孩”父母沟通、定期与 “留守孩”的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校外辅导员和村包保责任人沟通,增强工作合力。孝南区把农村留守孩的包保工作进一步延伸为对 “四种儿童”(留守孩、特困儿童、孤儿和单亲子女 )孩子的包保责任制,并以区委区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包保责任分工方案。汉川市在解决留守孩问题上,建立三个纳人机制,即:将留守孩问题纳人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到文明村镇建设、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文明办不定期到各县 (市 )区农村,进行督办,推进包保工作的进一步拓展。至 2005年,全市包保责任制到村的签办率为 83%。其中,孝昌县、孝南区达 100%。由于采取新的工作举措,成果不断巩固,覆盖面不断扩大,扶贫帮困活动不断增多,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湖北省委领导对应城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做法作了重要批示。在 2005年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研讨会上,孝感市作了题为 《如何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发言。中央文明网、荆楚文明网刊发了孝感的经验。2004年市文明办有 9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经验在省文明办简报上刊发。2005年 11月,全省在孝感市召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孝感市农村留守孩包保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