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孝感市 (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起有落,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1949-1955年,为保护和利用私营工商业时期。全区各县贯彻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方针,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孝感县有私营工商业 5957户,从业人数21 963人。其中,工业 2123户/7765人,商业 3834户/14 198人。1952年,部分乡镇小商小贩参加农村土地改革,到1953年仍有私商4785户//9470人。私营工商业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57.15 %,,  1953年底,全区 16个县共有私营工商业 28 071户,从业人数 46 179人。

1956-1965年,为改造和限制私营工商业时期。1956年,全区私营商业有 27 360户,完成社会主义改造26 964户,占98.55%0 108户私营工业中,61户由粮食、油脂、手工业、农业社进行改造。有38家单独合营,9户直接并人国营工业企业。全区民船 7000只,改造5818只,占83.1%。其中,组成合作社 189个,民船4888只;组成高级社 19个,民船 930只。私营工商业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9.33%,到 1957年下降为3.51%,, 1958年,根据党中央 “关于继续加强对残存的私营商业、个体手工业和小商小贩进行改造”的指示,对全区城镇个体工商业再一次进行改造,使其过渡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或合作商店,有一部分转人农业生产,后来全部实行 “人民公社化”。从 1961年起,对国营、合作商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从国营供销合作社中调出一部分个体商贩。到 1965年,全区7个县共有个体商业户 1375户,从业人数1726人,资本 8.5万元。其中,手工业 73户、95人;运输业90户、111人;商业 496户、644人;饮食业236户、351人;修理业212户、222人。

1966-1977年,为批判打击个体工商户时期。此间,对个体工商户采取批判打击和 “扫地出门”政策。在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口号下,个体工商户受到三次大的冲击:第一次是在 “文化大革命”初期开展的 “破四旧”和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运动中,把个体工商户当作 “投机倒把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小商贩”加以批斗,并将其中部分人遣送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第二次是 1968-1969年,提出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口号,在城镇普遍开展疏散城市人口运动,把大批个体工商户当作吃闲饭的人,送往农村落户;第三次是 1970-1977年,在铲除 “滋生资本主义温床”的口号下,把农村家庭副业、自留地、集贸市场等,都当作 “产生自发势力”、“复辟资本主义典型”进行批判,从而禁止搞家庭副业,取消自留地,关闭集贸市场,致使个体工商户濒临被 “砍光割绝”的边缘。到 1978年,全区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不足300人。并且,多系孤寡病残之人,在自家门前摆摊,经营一些针线、糖果之类,赚点批零差价维持生计。

1978-2005年,为恢复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时期。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个体私营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一些下放农村的原小商小贩陆续回城重操旧业。1979年9月后,孝感地、县两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先后恢复并单独设立,个体工商业登记发照工作亦逐步恢复起来。是年底,全区所辖 7个县 (孝感、汉川、云梦、应城、应山、安陆、大悟 )共有个体工商户 1140户,从业人员 1631人,资本9.6万元。1980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孝感地区个体工商业得到进一步恢复。到 1981年底,经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增加到 8536户,从业人员 10 556人。1982年,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发展个体工商业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在农村,积极扶持科学种田产量高、贡献大的带头户;多种经营搞得好、效益好、信守合同的专业户;家庭副业发展快、提供商品多的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 (简称 “三户一联”),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进人流通领域搞长途贩运。在城镇,积极支持待业青壮年、退休职工中有技术专长或有经营经验、能包教学徒、传授技艺的人从事个体经营。仅 1年时间,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 13 188户,从业人员 16 191人。到 1985年达 73 077户,113 566人,分别比1981年增长 8.5倍和 10.7倍。1988年,开始出现雇请帮工 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是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 82户,从业人数 1460人,注册资金543万元,产值 588万元。1989年受国际和国内 “政治风波”的影响,诽谤、歧视甚至打击个体工商户的事件屡有发生,加上国家动员一些个体工商户补税,使不少个体工商户误以为政策要变,纷纷 “收手不干”。1990年,全区个体工商户为 55 136户,从业人员 88 534人,分别比1985年减少24.68%和22% 0 1992年“南巡讲话”发表及中共十四大召开,从根本上解决姓 “资”还是姓 “社”的问题,形成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氛围。1993年 7月,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在孝感市召开;1998年,孝感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三年时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调头”战略目标,促进孝感市私营企业跨越式发展。到2000年底,云梦县、大悟县、孝昌县、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广水市、孝南区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 23.5万户,从业人数 88.56万人,产值营业额 250.4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4倍、10倍、50倍。

2005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累计登记注册统计的个体私营经济总户数为22.05万户,从业人员 83.17万人,注册资本 62亿元,产值营业额 282.3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到6000户,从业人数 103 000人,注册资金 222 000万元,产值 572 400万元。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 GDP比重由2002年的69%上升到 2005的70%。不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开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其中,有3.5万名个体私营业主参股、承包租赁,甚至购买国有、集体企业。这种多元化的经济格局,既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向规模经济发展,又推动国有、集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在农村,出现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业带多业的块状经济群体,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经济的发展。据 2005年统计,形成一乡一业的有 56个乡镇,一村一品的有1100个行政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拓宽就业门路,缓解城镇就业难的压力,也为农村剩余劳力找到就业门路。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共吸纳城乡劳动力 83.1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16.8%0 (2)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财政收人。1984-2005年,个体私营企业累计交纳税金 915 789万元。其中,2000年为24 564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30.2%。有的县 (市 )占40%左右,有的乡镇占80%以上。同时,从业人员致富讲奉献。至 2005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捐资 1800余万元。(3)个体经营网点增加,较好地解决人民群众购物难问题。特别是 “贩运大军”、“引缺泄余”,开辟国有集体商业不可代替、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商品流通渠道。

登记注册  新中国成立初期,孝感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省政府制发的 《工商业暂行登记办法》,对全区个体工商业者进行调查、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登记发照工作处于停顿状态。1961年得到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再度停止。1979年,工商行政管理局恢复建制,个体工商业登记发照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开始由只限于城镇,逐步发展到广大农村;由需要单位证明,发展到只需个人申请;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证,发展到委托属地工商所核发。从 1983年起,开始对合作经营组织进行登记管理。1984年开始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分为 ((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和 ((个体工商业临时营业执照》两类式样。年底,全区换发完毕。1987年 1月,停办合作经营组织营业执照。1988年10月 1日起,开始对私营企业实施登记管理。1988年 12月起,开始使用新营业执照。90年代末,随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实施,私营合伙企业,私营个人独资企业逐步成为私营企业登记的主要组织形式。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经过第二次修订重新颁布实施,《公司法》中关于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引发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注册热潮。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私营企业三大组织形式。2005年 1月 1日起,全市港澳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依法依规纳人工商登记范畴。是年底,全市登记注册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 15户。2004-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出台 《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规定》、((企业登记程序规定》、((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促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登记程序进一步简便、快捷、高效,尤其是随着个体工商户登记管辖权委托下放到基层工商分局 (所 ),个体工商户市场准人就更加方便。

监督管理  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私营企业开业后的变更登记、歇业停业登记、换发营业执照和验照贴花等,进行监督管理。要求个体私营企业改变字号名称、形式、经营范围、方式、场所等,应向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否则,依法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及其副本。个体私营企业不再经营活动,或由于某种原因停止生产经营6个月以上的,按照有关规定都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缴销营业执照。个体营业执照4年换发一次,个体户办理变更登记,也要换发新的营业执照。对个体户的登记项目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核对和检查,看其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每年3月底前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一次验照,并要求个体户按规定时间办理验照手续,逾期不办又无正当理由的,工商部门有权收缴营业执照。在异地经营 1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由经营地的工商机关验照。同时,各级工商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重点检查物价、计量、食品卫生和产品质量,严肃查处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行为,有效地维护正当经营活动和市场经济秩序。2005年,国家工商总局制定 ((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工商部门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掌握的个体工商户的市场准人、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按不同评价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全市工商部门按 《办法》要求,将所管辖个体工商户进行分级分类,区别管理,对A级守信个体工商户实施远距离监管;对 B级警示个体工商户实施中距离监管;对 C级一般失信个体工商户实施近距离监管;对 D级严重失信个体工商户实施零距离监管。实行信用分类监管节约行政成本,突出工作重点,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


协会工作 1987年 10月,成立孝感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工作委员会。各县市及其乡镇亦先后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91年 12月,成立孝感地区个体劳动者协会 (简称个协 )。1994年 12月成立孝感市私营企业协会简称 “私协”,与市个协合署办公。2007年 4月,孝感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孝感市私营企业协会变更为孝感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 (简称个私协)。全市个私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发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职能,为促进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起到政府与个体劳动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思想教育。1978年以后,个体劳动者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但由于过去长期受 “左”的思想影响和本身固有的习俗,也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发展的问题。一部分个体劳动者受社会偏见的压力,仍存在自卑感;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追逐个人利益,不顾社会利益,认为 “捞一把是一把”而不择手段。对此,全市各级个私协会利用多种途径,采取各种办法,组织广大个体劳动者学习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学习党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个体劳动者的思想水平。1993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暨表彰大会,为受奖的个体私营企业主披红戴花。至 2005年,被孝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明星私营企业”有 238家。授予 “先进个体劳动者”称号的有 1164户,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的表彰的 12人。个体医生段少江 1986年来三次上北京参加全国个体劳动者先进代表大会,受到江泽民、邓小平、李鹏、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应城广达有限公司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 “光彩之星”。到2005年底,全市个私业主中,当选各级人大代表的68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 2人,孝感市人大代表 16人,县 (市)人大代表50人。当选政协委员 110人。其中,省政协委员2人、孝感市政协委员 18人,县 (市)政协委员 90人。(2)职业道德教育。1991年始,采取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集中培训、分组讨论的办法,对个体劳动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 “三比一守”(比发展、比信誉、比贡献、守法经营)、“信得过个体工商户”、“创十星、争光彩”、“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巡回演讲演出”等活动,使职业道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全市个体劳动者受教育面达到95% o(3)法制教育。鉴于个体劳动者人多、面广、思想复杂,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根据全民普法教育的目标,在个体劳动者中系统进行 ((劳动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行政许可法》及有关税务、物价、卫生、食品、治安条例等法规的学习培训,引导个体劳动者划清“三个界限”,即合法经营和非法经营的界限;搞活经营和违法经营的界限;依法纳税和偷税漏税的界限,从而增强个体劳动者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三五”普法以来,共举办培训讲座 131期,受教育会员 17.6万人 (次),发放宣传资料 19.8万册。(4)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在全市个体经营户和私营业主中,广泛开展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 “一帮一”活动,鼓励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至2005年底,共帮助 19 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拓宽服务领域,解决会员的后顾之忧。联系湖北电信孝感分公司、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孝感市恒光燃气公司、孝感律师事务所等单位作为服务会员基地。同时,在全省率先为会员办理医疗保险,解决广大会员看病难、住院贵、有病无所医问题。2005年,共有 1200多名个体私营会员凭会员证享受优惠达2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