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信贷体制

第三章  贷款业务

第一节  信货体制

1949-1957年,孝感专署人民银行实行 “统收统支”信贷管理体制。信贷资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收统支,统一管理,即各项存款全部上交,贷款按季逐级核批指标,专款专用,不准突破,如有特殊情况,申请上级调剂解决。

1958-1960年,银行实行 “差额包干”信贷管理体制,就是上级行核定一个差额,贷款余额减存款余额不得突破差额计划。

1961-1979年,银行实行 “指标管理”信贷管理体制,即上级行核定各项贷款指标,下级行在分项指标内发放贷款,不得突破。1961年7月,孝感地区银行停止执行 “差额包干”管理办法,执行 《关于计划管理和信贷结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方案》,强调高度集中统一,坚持资金分口管理。

1981年,孝感地区人民银行信贷改 “差额控制”为 “差额包干”管理体制,强调差额包干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存差必须完成,贷差不准突破,差额内设备贷款专用部分可以临时周转用于流动资金贷款,但不准把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设备贷款,工商贷款指标县支行不能调剂,孝感地区人行可以调剂使用。

1983年,把设备贷款从差额包干中划出来作为专项指令性贷款指标管理,并继续试行 1982年城镇储蓄存款与设备贷款挂钩,即储蓄存款增长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按完成数的20%增加设备贷款;储蓄存款增长超过任务数部分,就按超任务数的28%再增加设备贷款。

1984年,孝感地区人行,实行统一计划,三级 (省、地、县 )管理,收人挂钩,差额控制,实调资金,差别利率的管理体制。

1985年,人行孝感地区分行执行 “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中央银行资金调剂作用,微观搞活资金,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信贷方针,实行 “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理管体制。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纳人国家综合信贷计划,由人民银行总行综合平衡,并核定各专业银行信贷资金计划和向人民银行的借款计划。

1986年,货币信贷政策是 “稳中求松”。信贷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计划管理规模,资金要有头寸 (计划要大于资金规模,资金规模要大于实际贷款额,余下的额度称 “头寸”),叫 “双线控制”,各行各地区在不突破贷款最高限额的前提下,多吸收存款或多收回贷款,就可以多发放贷款。

1987年,孝感地区分行实施 “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的货币信贷政策,全地区各级银行积极投人金融改革,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全地区信贷、现金执行情况良好。

1988年,由于经济 “过热”和物价上涨,社会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资金形势比较严峻。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 ,孝感地区银行业坚决贯彻执行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压缩一般、保证重点”和 “紧中有活”的信贷政策,把紧缩信贷,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作为首要任务。

1989年,全地区银行系统认真贯彻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信贷方针,贷款投放控制在规模以内。

1990年的信贷政策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先压后调,压保结合,适时调节。全地区各项贷款余额 415 711万元,比年初增加72 376万元,增长21.1%,是历年贷款投放最多的一年。主要投向了工业、商业和固定资产,重点支持企业启动生产、清理拖欠、农副产品收购以及外贸企业的生产。

1994年,人民银行转换管理职能、专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孝感市银行系统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在反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主要是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大量增加,增量再次超历史,年末收购贷款余额达26.37亿元,比年初增加 6.63亿元。

1995-1997年,银行实行 “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1997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84.5亿元,比年初增加 39.2亿元,把适度的政策得到落实;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争取上级行新增借款 13.4亿元;点贷资金 3.5亿元;短期融通资金 15.8亿元;累计开出银行承兑汇票9.9亿元;开出信用证5.6亿元;累计办理贴现 51 504万元,办理再贴现39 585万元。

1998年,人行孝感市分行认真组织各专业银行学习 《巴塞尔核心原则》的基本精神,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3.29亿元,比年初增加 18.8亿元。其中,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孝感市分行因粮食、棉花企业 “附营业务贷款”129 592万元,不能作为政策性贷款,所以按政策要求,将原已发放的贷款反过来划转到原发放行,其中,划转到农行孝感分行 114 053万元,划转到工行孝感分行 15 539万元。

1999年,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配合各商业银行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剥离和核销不良资产,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01.22亿元,比年初下降 1.95亿元。剔除 12月份工行核销呆账 5707万元,剥离呆账2468万元,债转股 8892万元,建行剥离贷款 86 767万元,以及此前工行核销呆账贷款 880万元,中行核销呆账贷款 5311万元,农行调整贷款规模 2500万元,建行调整贷款规模 1600万元等不可比因素,贷款实际比年初增加 11.70亿元。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 171亿元,剔除、剥离、核销等不可比因素,贷款实际比年初增加11.21亿元。

2000年,孝感市各家银行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中央银行积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信贷政策初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87.88亿元,比年初增加14.28亿元,但贷款余额比1999年减少 13.34亿元。原因是工行、建行等分行资产剥离和核销,调整了贷款余额。在2002年以前,孝感市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大于各项存款余额,称为贷差地区,自2002年起,孝感市金融机构的各项存款余额大于各项贷款余额,称为存差地区。

2002年,全市各项贷款余额 193.57亿元,比年初增加 12.05亿元,剔除工行、中行、建行全年累计核销企业承包呆账因素影响,实际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 13.28亿元。

2003年,孝感市各家银行继续保持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稳定的货币政策,克服 “非典”的影响,到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08.5亿元,剔除核呆、债转股因素,实际比年初 18.48亿元。同比多5.2亿元,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减少5.32亿元,比年初下降 8.1个百分点;核销呆账30 892万元,债转股4580万元。

2004年,货币政策为 “适当控制货币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工行核销呆账贷款8562万元,农行核销呆账贷款 1988万元,中行核销呆账贷款 15 592万元,划转处理 19 571万元,建行剥离不良贷款23 362万元,中行和建行贷款余额减少明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 219.36亿元,实际比年初净增10.86亿元,增长 5.21%。

2005年,孝感市各家银行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工行核销不良贷款 2656万元,剥离不良贷款 189 627万元,中行核销不良贷款 28万元,工行和中行贷款余额减少明显。年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24.52亿元,比年初增加 5.16亿元。其原因是:工行剥离 19.2亿元的不良贷款,信用联社获中央银行票据9亿元,其中置换历年亏损3亿元,置换不良资产 55 880万元。

1949-2005年孝感市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985-2005年孝感市银行业各项贷款分科目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