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宣传教育

第一节  宣传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处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社会安定,人们得以休养生息,耕者有其田,添丁进口、增强劳动力优势是主要趋向,人口生育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这一时期,孝感市人口出生率逐年升高,从1949年的25.66%。上升到 1962年的48.61%o。总人 口从 220.27万人增加到277.81万人,13年增加 57.5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3万人。1959-1960年,全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受空前困难,1960年生育率剧降和死亡率猛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 一14.12%o,出现负增长。从次年开始回升,并出现人口补偿性增加。1962年,孝感市人口出生率为 48.61%,一年净增人口11.04万人,自然增长率高达40.57%c。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生活的矛盾 日益显现,给资源、环境、社会公益事业等带来巨大压力,计划生育因此被提上议事日程。

1962年 12月,针对人口补偿性增加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次年2月 1日,中共孝感地委成立第一届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64年 3月,计划生育办公室15人组成的领导干部、宣传人员、卫生技术人员 “三下乡”工作队,历时 10个月,先后到汉阳、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应山、蒲忻、崇阳、黄破、大悟、嘉鱼、武昌、孝感等县的城关镇和乡级镇巡回开展计划生育图片展览、节育手术辅导和调查研究工作。10个月中,接受宣传的群众 12.7万人 (次 ),做节育手术 2502例,售避孕工具 8294件。在以后的几年中,计划生育逐步深人人心,自觉实行晚婚晚育的人越来越多,汉阳、汉川、东风 (孝感 )等县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即使 “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没有中断。1975年3月,孝感地区革委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全区计划生育大检查。地区设总团,各县设分团。全区参加检查团的成员 184人,先后到 337个城镇、厂矿、机关、公社,599个大队,对计生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报告称,多数地方基本做到思想、组织、计划、措施、政策 “五落实”,全区自然增长率由 1973年的 16.3%。下降到1974年的13.6%o,提前一年完成国务院 “四五”期间人口规划指标,出现一批先进典型。大悟县总结推广刘集公社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做好妇女 “四期”劳动保护,开展 “四破四立”的经验,即破 “死生有命”,立人类自己掌握生育;破 “多子多福”,立为革命培养接班人;破重男轻女,立时代不同,男女都一样等观念;破 “早婚早育早享福”,立为革命坚持晚婚、实行计划生育的思想。全县 18-25岁的男女未婚青年2万余人,订晚婚计划的有 10 600人,占5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1973年的 14.5%。下降到 1974年的9.18%,是全区人口出生率最低的一个县。1966-1970年,尽管出现 “文化大革命”干扰,但全区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没有中断,人口出生率没有出现反弹。1979年 5月成立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后,计划生育工作进人经常性、规范化、常抓不J懈的阶段。


1987年 ((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颁布、1988年 3月 1日开始实施,标志计生工作进人法制化阶段。孝感地区各级党委、政府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 《计生条例》,同时,推行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法规政策的落实。2000年开始,孝感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计划生育座谈会,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开展工作。在开展计生宣传教育的同时,落实人口 “三率”(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数据相符率 ),重点解决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一孩妇女积存率偏低,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人口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将其纳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使人们的婚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一种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