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政设施

第二节  市政设施

一、街道路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区建设基本是修整改造老城区的 “九街十八巷”为主。1949年冬,将老城区至郑家阁火车站的人力车路扩宽成一条土石公路。随后,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办公和生活的简易建筑设施及医院、学校沿北门口至三里棚开始陆续建设。1950年夏,孝感县人民民主政府动用 50万斤储备粮,将北正街和解放街的石板路翻成水泥路面。孝感城站路的雏形基本形成。1955年和 1958年分别将老城区的解放街、北正街扩宽到4.5米。1960年又把书院街扩宽到7米。1960年8月5日,军民共建的全长 560余米、25孔的横跨府河的孝感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 “八一”公路大桥建成通车。9月,汉孟公路孝感段建成通车,覆盖孝感槐荫大道,从而加快孝感城区发展。1964年将中山街、三元井街、西门内、外街、北外街、新华街、小东门外正街等6条街道改造为三合路面。1966年4月,横跨孝感城区澄河的河口大桥竣工通车。1973年,北正街、北外街、书院街、中山街、府后街改建成沥青路面,再次改造解放街,将解放街向东延伸 214米,使解放街成为长967米、宽 16米、铺设水泥路面的繁华中心街。1975年,黄孝公路上的理丝桥建成通车。1979年 2月,孝感县城关、花园两镇恢复为县辖镇。城关镇下辖西正、北正、解放、新华、广场、车站等 6个街道办事处。

    1979年 12月 17日,孝感地区行政公署转发孝感城关地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工作。1982年春夏之间,孝感县政府抓住汉孟公路加宽的机遇,由省公路部门投资 80万元将化肥厂至西门火葬场 10米宽的汉孟路街面扩宽。1984年 9月 5日,县级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审定通过 《孝感市市区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到 1985年底 ,市区新、改、扩建街道 15条 ,总长 15.2公里,总面积 32万平方米。其中按 2级路标准延伸、改造槐荫大道;按 1级路标准设计,改造城站路、长征路和文化路;县级孝感市政府动员农村 “万元户”进城新建的农民街 (后改八里街 )等 5条两横三纵主干道,同时改造 40条小街小巷,使城区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 1公里,初步形成城区道路、街道骨架网络。1987年 8月,开始拆除孝感火车站站前三角区的旧房,建成占地 1.2万平方米、停车场 0.6万平方米、道路 2.2万平方米、绿化草坪0.4万平方米的新三角区。三角区南端兴建1座高 9米,以董永、七仙女手托董天宝的汉白玉市标雕塑,同时新建总长2.7公里的大小街巷 7条,至1992年底,城区街道、道路总长度达到41.7公里。

1994年6月8日,孝感市区第一座人行天桥— 广场路人行天桥破土动工,9月2日竣工使用。该桥全长86米,其中主跨长 23.5米、宽 3米,桥体净空4.2米,为钢筋梁结构。1995年,又投资300多万元,修建北门口人行天桥。至 1994年底,孝感市区街道、路桥网络建设初具规模。1995年,新建教育路、航空路,完成宝成路316国道至交通路的路基土方;完成文化西路路基土方。投资58万元,完成交通西路硅路面;投资25.6万元,新建黄破西路硅路面3000平方米;投资 18.5万元,配套建设建设路3300平方米;投资 35万元,建设450米长的文质路;投资6万元,完成爱民路硅路面;投资8万元,硬化永新一路路面;投资 119.5万元,新建 3800米的交通护栏。1996年,配套建设槐荫大道、体育东路、交通东路,铺设人行道 6101平方米,浇灌混凝土路面3.8万平方米,浆砌护栏 2240立方米;改造、修建万福路、文质路、交通路、长征一路东段、文化西路、后湖边路、爱民路、神水街、文化一巷和商贸街等 10条道路,全长4.3公里,铺设混凝土路面2.6万平方米。1997年和 1998年两年间,高标准配套建设交通路,铺设长 2319米的机动车道硷路面;铺设长 2969米,两侧各宽 5.5米的非机动车道;铺设长 1160米,两侧各宽5.5米的人行道;新建长4922米的绿化带;安装长 1800米的站石和260基路灯。铺设城站路、槐荫大道和长征路等 9条主干道人行道彩砖,面积6万平方米,完善槐荫大道全线两侧绿化带;硬化孝三路、向阳路、南卧路、体育西路、车站街和中山街路面,硬化面积 1.4万平方米。铺设宝成路、文化西路长 2850米的泥结碎石路面,维修市区主次干道破损路面6000平方米。

    1998年开始,街道、道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实施槐荫大道、城站路、文化中路3条道路街景改造工程,使之美化、亮化;修复、更新城站路、槐荫大道护栏,维修、刷新两座人行天桥,配套建设北京路非机动车道,安装站石和排水管道。完成玉泉北路 15 840平方米硅路面建设和仙女路、光荣路、师专路、中山街的配套工程,硬化和平街等5条小街小巷。2000年,贯彻实施 《城市道路管理实施细则》,使城市道路建设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城区28条主次干道进行改建、扩建和完善配套人行道,硬化配套玉泉南路,拉通长征一路,改造配套胜利街,铺设彩色地砖 10万平方米,形成总长23.9公里,面积 40.5万平方米的 “四纵八横”道路网络。2001年 ,城区拥有道路 98条 ,道路面积 301万平方米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6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超过91.5%。

2001年,坚持高规划、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管理的 “三高”原则,调动市、区、部门、街道等4个方面的积极性 ,充分体现孝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推动孝感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002年,实施政府实事工程,完成城站路改造。城站路施工改造4100米,一期工程 1500米 (北门口至建设路),于2001年 11月底竣工。二期工程2600米 (建设路至金三角 ),2002年4月 11日动工,2002年7月底全面竣工。共拆除沿线护栏 6958米,拆除各类广告标牌 118块,公交站台12座;拆除绿化带6300米,移植树苗 2万多株,路面硬化6000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网5200米,安装害井 567座,综合管线预埋 15处,外运余土 1.8万立方米。按照市委、市政府后湖游乐园 “还湖于民”的要求,结合 2002年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实施敞开四门,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实施方案,于2002年7月25日正式向游人开放。改造整治北正街步行一条街和北外街小商品一条街。北正街投资 100万元,主要完成硅路面硬化 4520平方米,铺设花岗岩4643平方米,排水管道425米,增设检查井77座,铺设供水主管201米和支管 860米,增设消防栓5座;北外街小商品一条街改造投资32万元,铺设彩砖4800平方米,硬化硅路面 1200平方米,完成牌楼的刷新和违章建 (构)筑物的拆除等任务。改造工作完成后,安排管理人员专班,严格按照步行街和商品街的要求实行长效管理。实施城市.通工程。投资 325万元,拉通配套黄破西路,主要完成长 1980米、宽 32米 (城站路至高新农业园)的道路硬化及排水等配套工程,2002年10月底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投资60万元,拉通配套体育西路,主要完成该路段的排水管 421米和硅路面硬化。拉通开发长征南路前期工程:长征南路全长 1983米,规划宽50米,其中槐荫大道中心线至老澄河长910米为前期工程,完成详细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土地、房屋及各项设施的勘测、调查,制定建设规划,拟定开发建设方案,并与省内外十几家客商洽谈投资开发建设长征南路前期工程项目。实施老城区 “雪中送炭”工程。按照 “先急后缓,尽力而为”的原则,先后完成园北路、建设路、长征路、环城路等处共 3000多米的下水道的清疏和改造;完成环东路、长征路、交通路等 30多处 2000平方米道路破损维修;安装交通路护栏 6500米;改造八里街八里后巷、西门外正街壕沟、理丝小区等处 15 000米的供水管网;延伸南大市场管网2450米;完成仙女路北端 120米的道路硬化及配套工程。

2003年,市建设局完成城市建设 30多项,直接完成投资 3200多万元。完善文化东路建设。加强西郊路建设,主要完成长324米、宽 16米、5184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及相关配套工程。推进航空南路 (学院段 )建设,主要完成长900米、宽 18米的非机动车道硬化和排水工程。拉通建设东路,实施机动车道、人行道和排水管道铺设工程。完成文化西路建设,主要完成长707米、宽 10米的非机动车道硬化和乡700一" 1350排水工程。

    2004年,新建城区三条主要通道,即东城区乾坤大道工程,实施滚子河桥东端至 107国道全长 1640米的道路配套工程,投资 1580万元;西滨河路工程,全长2150米,规划红线宽 25米,主要完成西滨河路规划红线控制范围内的清淤和土方路基、路面铺设以及排水、燃气管道等各种管线的配套建设,投资4000万元;滚子河桥工程。滚子河桥全长 108米,宽 34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箱梁结构,投资796万元,于 2004年 12月竣工。拉通四条断头路:(1)长征二路拉通工程。长征二路西起 761中波台,东至玉泉北路,全长 130米,宽 14米。主要实施混凝土路面铺设、给排水及各种管线一次性人地等配套工程。投资20万元。(2)北京一路拉通工程。北京一路西起香澳路步行街,东至北京路,全长 255米,宽 14米。主要完成混凝土路面、道路南侧排水管道铺设任务,投资50万元。(3)建设东路拉通工程。建设东路西起长征路,东至北京路,全长949米,宽 18米,其中机动车道宽 12米,主要完成机动车道、人行道、排水管道铺设,投资 150万元。(4)文化西路拉通工程。文化西路西起宝成路,东至市国税局直属分局大门,全长703米,宽 16米,排水管道长650米。主要实施路面硬化、排水管道铺设等配套工程。投资 260万元。配套改造五条道路:广场路、师专路改 

北京路与交通路交汇口造工程,主要完成车行道改造和人行道彩砖、排水、路灯、燃气管道等配套工程。投资 100万元。体育东路延伸工程。此工程西起北京路,东至西滨河路北段,全长 315米,宽 25米 (其中车行道宽 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 5米 )。主要完成路基清淤、土方回填、各种管线人地、混凝土路面等配套工程。投资66万元。航空南路配套工程。航空南路长900米。机动车道宽 18米,排水管道长940米。投资290万元。西郊路道路配套工程,主要完成长 324米,宽 16米混凝土路面硬化。投资50万元。

2005年,孝感城区道路面积498.1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17.0平方米;排水管网总长 163公里,排水服务普及率为92%。新建完成和启动乾坤大道 (东段 )、西滨河路工程等建设项目,配套改造分丝南路、城西二路、孝三路、车站街路、付冲路、文化东路等一批城区道路,维修改造体育路、环城路、长征路、文化路、建设路等城区道路的破损路面和园林路、环东路、解放街、长征一路等处的下水管道,开工建设民生嘉园、北辰花园、宇济时代广场、文化广场、孝高公寓等老城区片区。

孝感城区主次干道、街、巷一览表

 

 

 

 

二、城市供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居民饮水卫生,由街道组织居民打浅水井取水。50年代后期,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开始打机井取水,同时用砂石或木炭过滤河水饮用,逐步过渡到打深井建水塔。1956年,孝感驻军率先在驻地钻探深井建起水塔。1957年,孝感城关在南门外街打深井 1口,建清水池 1座,月供水 1000吨。到60年代,在老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由街道居民投资,打 34口手摇水井和土井,使 1.5万人用上浅层地下水,占城区人口的50% 0 1970年 10月,成立孝感城关地区自来水管理站,由地区行管科的两口深井提供水源,日供水 500吨。1975年,在城关南门建成日产水4600吨小型水厂 1座,铺设供水管道5公里,设 13个供水站,解决部分居民用水,供水普及率为 17%0 1976年4月,成立孝感县自来水公司,兴建 1座日产水2万吨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为40% a 1979-1981年,省、县投资 300万元,在城站路西侧,征地 18.3亩,兴建 1座日产水 2万吨自来水厂,自来水公司同时迁到此地。水厂以地下水为源打深井 20口,装机460千瓦,架设 1条 10千伏、长 14公里的专线供电,铺设直径 500毫米的输水管道 11公里,增加配水管道 100至600毫米管道 7公里,与老城区并网,1981年 12月通水投产,供水普及率达 40%a 1981-1983年,又打 8口深井,铺设直径250至 300毫米的管道 40公里,使产水能力达到设计规模,并建立消毒化验机构。通过检测化验控制,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1983年取消供水站,实行水表计量制。1984年后,由于城区范围扩大,工业和其他行业迅速发展,人口增至 11万人,供水矛盾日益突出,市政府 (县级 )又筹资增打深井 11口,铺设直径 75至300毫米管道36公里。至此,城区有深水井 35口,各种直径管道105公里,日产水 2.5万吨,供水普及率达 75%0

1986年9月,省建设厅、省计委批准孝感市 (县级)兴建二水厂。1987年 6月正式动工,工程施工历时3年,投资2600万元。二水厂占地46亩,厂址在槐荫大道玉泉北路东段。该工程设计总规模为8万吨/日,分两期施工。第一期工程规模为4万吨/日,由四个部分组成:(1)取水工程。为了保护城区地下水资源,二水厂在 17.4公里以外的沦河取水,通过地下管道引入城区。此工程包括取水头部、泵房、变配电间、控制室、引桥、加氯间及其他取水枢纽部分。(2)净水工程。包括反应沉淀池、滤池、清水池、泵房、化验综合楼等配套设施。(3)输配水管网。其中输水管道 17.4公里,配水管网 10公里。(4) 10kV双四路电源工程。其中取水电源架空线 22公里,送水电源架空线4.5公里。经过3年的紧张施工,第一期工程于 1990年5月2日建成通水。一、二水厂建成使供水能力达 6.5万吨/日,形成输配水管网总长为 120公里 (配水管网80.8公里,输水管网 39.2公里 )。1992年农运会期间,又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二水厂至体育馆 3.5公里输水管道铺设,完成二水厂至沦河取水泵站的电力高压线路。1993年,进一步加强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输配水管网。1994-1997年,新铺设供水管道 17.1公里,对管网进行维修,供水面积进一步扩大,年产水达到 1700万吨,使市区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供水保障率超过 98%0 1997年 10月 8日,二水厂二期工程开工,铺设 17.4公里输水管道和6公里配水管网,添置新设备,修建净化池、过滤池和清水池,达到日产水 4万吨的设计能力,于 1998年 10月 18日按期供水。2000年,投资231.5万元,对城区 13条街道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延伸,改造7480米管径 DN50 --- 400的管网;2000年 4月至6月,受持续春旱影响,市二水厂出现自建厂以来未遇的水源危机,孝感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汉江调水方案,保障城区正常供水。2001年,投资269.9万元,改造、延伸城区 10条街道的供水管网,安装 DN300-600供水管道 1.3公里。2002年,投资682万元,完成城站路、北正街供水管网改造,安装南大市场3.8公里供水管道,日供水能力达到 15万吨。实现产水量 1710万吨,供水保障率、水质综合合格率和供水普及率均超过 98% 0 2003年,投资 375万元,先后完成文化东路、新科技开发区、交通西路、三里、红光、一宫村、南大开发区等直径t' 150-1000的供水管网改造延伸工程。全年完成产水量 1778万吨,供水保障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 98%以上。2004年,投资 190万元,完成文昌小区、孝棉西区和三里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1500余家分表到户。投资342万元,先后完成高新开发区,西滨河路和乾坤大道等市政府重点工程的供水管道延伸配套工程,全年产水量 1780万吨,供水保障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99%以上。2004年,城区建成供水管网总长度达到160公里。2005年,争取国债 800万元用于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北京路、城陛潭、城西二路、神水小区等 8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工程量 288万元。对城区450多处大小管网进行维修。完成乾坤大道DN 160-1400、管道长4000米;南大开发区DN500、长 1634米的管网配套延伸工程,完成工程量 381万元。全年完成产水量 1810万吨,日供水量 8万吨,供水普及率达96%,供水保障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 99%以上。

三、城市排水

50年代以前,城区的排水主要是明沟排水或由地表顺地势排水,少数街道由砖砌暗沟排水。1953年,在改建解放街、北正街、书院街等街道的同时,相继用石、砖砌成 50 x 30厘米的暗排水沟 19条,全长 2.2公里,服务面积 1.5平方公里,污水排人老遗河。70年代,各单位自发改造下水道。1983年,孝感市 (县级 )开始对老城区 40多条街巷排水设施进行系统改造。新铺 10.72公里排水管道,铺设槐荫大道、城站路、文化路、环城路排水主管道 33条,全长 36公里,排水服务面积达到 15平方公里。1992年,又铺设排水管道 14.67公里。地改市后,为解决后湖周边排水严重污染后湖问题,1994年7月成立后湖公园建设指挥部,于 10月 1日破堤干湖,数百名市直机关干部参加清除淤泥义务劳动;200名民工和一个专业机械清淤施工队完成清淤 3.5万立方米,建成下水道 900多米,同时完成砌石护坡 1080平方米。公园建设过程中,市、区两级机关干部、职工带头捐资,动员社会力量包干建设公园游乐设施;后湖边 30多户居民拆迁让地,通过2年多改造,使臭湖旧貌变新颜,于1996年10月1日向游人开放。1994-1998年,修建、清疏、完善槐荫大道、文化路、交通路、北京路、环城路等 30多条路街排水管道 12.8公里。1999年,城区开始实施二期排水工程,至 2002年,清疏配套、新建改造北京路、玉泉路等21条路街排水工程,新增排水管道56.5公里,城区排水管网总长达到 168公里,排水覆盖率超过 90%。

1998年,开始实施老澄河、后湖冲沟和王家窖冲沟 “一河两沟”治理工程,把治理老澄河工程同建设覆川风景区结合起来。1998年对澄川风景区8.3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规划控制。其组成部分之一、投资2300万元的冰晶玫瑰苑开工建设。同时,对河口大桥至沙沟堤段 3.8公里河道进行干河清淤,拓宽河道、垒砌护坡、放水冲污和两岸道路建设。1999年,把老援河治理、援川风景区建设作为青少年生态公园建设,同 “保护母亲河”活动一并实施。整个工程东起宝成路,西至汪窑村,北临槐荫大道,南沿老m河,设中心活动区、交流休闲区和码头游乐区,规划面积4万平方米,2001年完成一期工程,使老澄河得到初步治理。1998年,采取招商引资办法,投资 1185万元,对永兴桥至槐荫大道长220米的后湖冲沟实施清除垃圾、干沟清淤、完善沟底排水设施、地上房屋开发等综合治理开发,2001年完工。1998年,开始对文化东路至槐荫大道长 1000米的王家窖冲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到2002年,完成干沟清淤完善排水设施等地下工程。初步治理 “一河两沟”。2003年,投资 18.5万元,先后完成火车站广场下水道、长征路 (御园)下水道、长征二路下水道改造,工程量 419米。投资 81.2万元,新建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11座,日处理污水能力新增500吨。2004年,投资 59.2万元,改造文化路下水道 120米;环西路下水道改造 179米,清疏258米;南段沿河街下水道改造 192米;孝南实验小学下水道改造 180米;北池下水道综合改造 1200米。后湖渠清淤:河道长 130米,宽 18米,垃圾厚 1.2米;检查井维修 79座,雨水井 48座。投资75万元,完成广场路、师专路改造工程 (包括 522米下水道铺设 )。投资 110万元,新建污水净化装置 16座,日处理污水能力新增 850吨。2005年,排水设施改造完成工程量 130万元。城区排水管网总长近 200多公里,排水服务普及率92%,排水管道密度4.2公里 /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 52.49% 0

四、环卫设施

50年代,发动群众清扫街道;60年代,街道开始配备专职卫生员、清洁工,清扫垃圾、厕所;70年代,设立环卫所 ,仍以手工清扫为主,环卫设施为扫帚、手拖板车等简易设备。1986年 8月,县级孝感市园林

孝感城区污水处理厂绿化环境卫生管理局,添置真空吸粪车、垃圾清运车等机械设施,街道安有裸露水泥垃圾箱,建十余座公厕。1993年后,采取旧设施谁维修谁受益、由战线承建公厕、选择部分单位联营改造等办法,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工作。至 1994年,建成公厕 106座,占地面积3960.8平方米,建筑面积 3201.58平方米,其中水冲式厕所29座;设立垃圾转运站 18个,占地面积921.79平方米,建筑面积834平方米,运输量 1% 吨/日;设立果皮箱40个,垃圾池42个,垃圾箱 177个,容积332.04立方米;设立理丝桥垃圾填埋处理场,占地面积4333.6平方米,日处理垃圾能力 196吨;添置垃圾吊运车4台,洒水车3台,收粪车、铲车、扫地车各 1台。1995-1997年,新建 13座水冲式公厕,维修改造27座公厕,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 39个,维修小垃圾箱%个,维修改造环卫车辆 7台套,添置铲车 1台。1997年,在城郊新铺镇东李咀村建设 1座占地面积 50亩的垃圾处理场,采取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使城区日产的300吨垃圾 100%进行无害化处理。

1998年,按照省级卫生城市标准改造和建设 34座公厕,新建 12座密封式垃圾中转站,其中高标准提吊式垃圾中转站 8座;在城站路、槐荫大道、长征路、文化路等主次干道两侧安装500个不锈钢果皮箱,添置垃圾容器 640套,购置 2辆垃圾运输车和4辆清扫车。1999年,新建水冲式公厕 2座,配套完善公厕,38座公厕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新建垃圾中转站 2座,配套完善20座中转站;购置蘑菇形果皮箱 600个,兴建4个垃圾屋;购置 1台洒水车和 1台大型垃圾清扫车。2000年,投资 2600万元开始建设占地面积225亩、月处理垃圾 300吨、使用年限为 10至 15年的大型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 26万方的土方填埋工程,完成防渗污水收集管道的安装、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自然氧化池、泵房车间和机修车间建设,购买配套设备 11台套。2001年 5月,这座处理场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推广普及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装置 300个。2002年,在城区城站路、槐荫大道、文化路、交通路、玉泉路、北正街添置果皮箱201个,翻新 7座公厕和6座垃圾中转站。至2002年底,城区新建改造62座自控水冲式公厕,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其中一类以上标准公厕 6座;新建和改建密闭式垃圾中转站 22座;安装 500个不锈钢果皮箱和 2000个造型各异的耐用果皮箱;垃圾袋装化逐步普及,袋装收集率超过 10%;粪便处理采取三格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超过70% 0 2005年,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争创全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楚天杯”的工作重点,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至年底,有垃圾处理厂 1座,日处理垃圾能力 350吨,垃圾中转站25座,环卫清扫服务率 98% 0

五、公交客运

1952年初,孝感县把 3000公斤大米换来的 “利山”牌 3吨货车改制成木板车厢,设置简易座位,挂牌为 “孝感县公共汽车”。该车以木炭为能源,以书院街北门口、火车站为起止点,配司乘人员2名,营运首日,敲锣打鼓,绕城一周,当日客流量 200人 (次)。1978年 12月,孝感县政府将长途客运和城区公共汽车分开,成立公共汽车公司,隶属县建委管理,专营城区至火车站客运。至此,孝感城区有了专门从事城区客运机构,年客运量 25万人 (次),年营业收人 85万余元。1981年,在城西购买占地 2600平方米的新华小学校舍作为公司办公地点,购置大客车两辆。

孝感城区公交线路营运站点

 

 

1983年,孝感县改市后,由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市政建设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增多,因此客运领域更加活跃,城站路客运日流量达万人 (次),公汽公司营运车辆增至 12台,职工人数也增到 64人,营运线路增至 4条:后湖经城站路至火车站的 1路公共汽车、河口大桥经槐荫大道至长途汽车客运站的2路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客运站至火车站的3路公共汽车 (个体户 )、公汽公司经槐荫大道至毛陈镇的4路公共汽车。1994年7月,成立孝感市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 (简称市客管办),在城站路、长征路、槐荫大道设立 16个公共汽车停靠站点,每个站点均建有路线牌、标志牌,在城西建停车场 1个,投入公交客运车辆 30多台,年客运量345万人 (次 ),年营运里程 132万公里。1995年,对投人营运的33台私人中巴车换发营运证、准停证、线路牌,给司乘人员配置发放服务卡,城区公交客运实行统一线路、统一运价、统一票证、统一调度的 “四统一”。1996年,维修更新城区3条线路的站台站牌,更新车辆6台;市公汽公司兴建2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公交客运开展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规范化服务;开辟公交车身广告业务,增添城市商业氛围;市客运管理办公室开征出租车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筹措客运建设、城市建设资金。1998年,孝感市公汽公司改为孝感市公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由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个股东共同出资组建。当年,公司新购 5台客车,翻新和大修车辆 20余台。城区客运全面开展提速活动,使城区96辆公交车辆提速运营,每间隔 4分钟发一班车。市客管办以户外广告经营权有偿出让的方式,招商引资200万元,在城区 3条主干道上新建 40座造型各异、美观大方的公交候车亭。1998年客运量达到420万人 (次 ),营运里程 220万公里。2000年,市公汽公司新购 11台中巴,同时,每台车均配备灭火器,对投人营运车辆进行维修,使参加营运的52台车辆完好率达到98%;将 1路、2路公交车起点站分别延伸到城西停车场、河口大桥西端。2001年,硬化、美化 3.6万平方米的市公汽公司汪家窑客运停车场,建造停车场新大门;新建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的修理厂;购新型城市柴油车 13台,对所有旧车进行报废更新,公司营运车辆发展到58台;新开辟由孝感职业技术学院为起点,经玉泉路、文化东路、长征路、交通路、新孝感高级中学,至城西挂口村的 6路公共汽车客运 (线路开通不久因客流量少而停用 )。2001年,制订并经湖北省专家小组评审通过 《孝感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02-2005年,城区5条公交营运线路公交车辆总量发展到 154辆,其中公共汽车公司 84辆,社会参营车辆70辆;公交线路营运里程 45公里,年客运量 1022万人 (次 ),经营收人 1000多万元;执行省政府 181号令,对老年人、伤残军人实行免票服务,每年尽社会义务近 100万元;加速城市公交车辆更新换代,两年以内的新车占营运车辆总数的58.6%;筹备开通两条新营运线路,方便市民出行。城市公交形成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公用服务产业,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六、城市燃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居民生活燃料以煤为主体,后以散煤逐步发展到煤球、蜂窝煤、液化气。1981年8月,孝感地区行署成立液化石油气公司,后改称蓝光燃气总公司。1985年 12月24日,县级孝感市成立孝感市液化石油气公司,从山西省组织回一批钢瓶,由武汉购回液化石油气,优先在 150名老干部中供应。1985年10月,在汉孟路九真段投资76万元建 1座储气能力为40吨、占地面积 7.5亩、充装量 1000瓶旧 的液化气站。1987年,该公司固定资产 100万元,可装 12.4吨的槽车 3台,储存罐2个,建储瓶库、办公室995.4平方米。1994年,城区供气量达 3400吨,液化石油气用户36 000户,供气普及率达90%以上。是年,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燃气事业后,孝感市建委加强对燃气资质管理,对燃气设施、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验,清理整顿城区燃气代灌代送点。至2002年底,在孝感市蓝光燃气总公司、孝南液化石油气公司、市交通液化石油气公司、地铁液化气公司、江峰液化气公司、阳光液化气站等 6家燃气公司基础上,又新建市恒光液化气公司,7家公司向城区4.5万户居民提供瓶装液化气服务。同时,3公里的燃气管道为 6000多用户提供管道燃气服务,此时市区燃气气化率达到 100% 0 2002年 11月,孝感市振戎天然气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配合国家 “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到 2003年,城区有液化气站5家,设置贮罐 12个,贮气规模505吨;建成液化石油气中压输气管网3150米,低压管网39 600米,用气户数 5500户。至2005年,全面加强燃气质量管理、燃气市场管理,定期检查燃气设施设备、消防器材,清理整顿城区燃气代灌、代送点,使燃气市场规范运作,安全达标。2005年,新建天然气中压管网20多条,同时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天然气工程质量安全。

七、照明亮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孝感城区街道有340盏 25瓦的小灯泡路灯。1961年,人民政府为解决城市照明,在新中国成立前 “合记电厂”基础上相继安装 40千瓦发电机 2台,配制 5吨蒸汽锅炉,120马力蒸汽机,办起火力发电厂,老城区主要街道及路段用上路灯。1961年 12月架设第一条 35千伏高压输电线,由汉阳锅顶山变电所经东西湖延伸至孝感野猪湖变电站,供大型泵站及城市照明用电。1983年,孝感县改市,电力部门投资 30万元改造城区照明电网,新建的孝感商场一带的有限区域内装上新型路灯。1992年全国农运会前夕,市政府 (县级 )贷款 180万元结合城网改造对城区路灯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城区汉孟路、城站路和长征路三条主要大道的路灯做到有线座、有灯头、有灯柱;同时分两排各装在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分界线上,做到一柱两灯。路灯灯型较多,有仿比 (比利时)灯、仿美 (美国)灯、仿法 (法国)灯。农运会时,全城路灯从 1100盏增至 2300盏,全城灯火通明。至 1994年,形成城区照明供电线路长度 59.27公里,其中架空线 32.03公里,地埋线 27.24公里,路灯 1911盏 (其中白炽灯 393盏)。1995年,城区路灯服务面积达到 100%,亮灯率98%0 19% 年,重点建设文化路亮化一条街,文化中路临街 26个单位、78个企业、96家门店配合,使文化中路夜景亮起来。1997年,对城区所有路灯进行一次普遍维修,安装交通东路路灯 34基,书院街路灯 32基。1998年以来,实施亮化美化工程,投人资金 50万元,新建文化路不锈钢护栏、文化中路灯箱广告和8座过街彩虹桥;投入资金 300万元,在翟家湾转盘建成灯光喷绘大型广告 54幅,配装射灯,形成翟家湾转盘广告群。同时,投资430万元,建设文化路、城站路、槐荫大道、北京路等4条路街亮化工程,设置文化路和公交客运站点灯箱广告。每当人夜,人民广场、城区主次干道、大街小巷一街一特点的路灯亮起来,加之五彩缤纷的灯箱广告装扮和绚丽多姿的霓虹灯点缀,显示出现代都市的风采。2003年,有路灯3082盏,亮灯率 98%以上。至2005年,有路灯 3112盏,亮灯率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