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第一节  水土流失现状

孝感市北部山区构成的地面岩石主要是花岗岩和片麻岩,且岩石裸露,易风化剥蚀,是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中部为丘陵岗地,南部为冲积平原。其水土流失的侵蚀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也有重力侵蚀,以面蚀为主,次为沟蚀兼有滑塌。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但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前清时期,北部地区丛林莽莽,古木参天。从清末到民国,战乱频繁,特别是民国时期,日军扫荡,烧山砍林,致使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口剧增,人林争地,人们对林草的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认识不足。1958-1976年,大量毁林开荒,农村烧饭取暖之所需能源主要以林柴为主,植被面积逐年缩小,水土流失加剧。全地区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初的21.5%下降到 1985年的 17.5%。水土流失面积达 2624平方公里。孝感北部山区的周巷、杨店、花园、邹岗四乡镇,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功能衰退,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1986年 6月 19日和7月 16日,连续两次暴雨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农田1.7万亩,砂压水田3.4万亩,平均砂压厚度40厘米,水土流失 3400万吨,河床淤积泥沙 1600多万吨。洪灾使耕地减少 1.7万亩,毁坏山林 7800亩,粮食减产385万公斤,造成 7人死亡,2000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 3000多万元。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加强支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同时煤炭电力能源逐渐进入农村,沼气能源也逐渐开发利用,林草面积通过人工种养和自然恢复,孝感市的水土流失现象有所减缓。2000年,湖北省水土流失遥感普查结果,孝感市有水土流失面积2514.5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8910平方公里的28.25%,较 1987年减少 117.66平方公里。其中,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40.87平方公里。

2000年孝感市水土流失面积

 

孝感市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沙化,肥力下降。长期水土流失,使土壤失去肥沃的表土层,有机质减少,土质变劣。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侵蚀模数2610吨,每年流失地表土 693.6万吨,折合4.63万亩农田耕层土壤被流失,每年流失土壤有机质 13.89万吨,纯氮 1.4万吨,纯磷0.51万吨,纯钾 15.24万吨。据大悟县试验资料推算,全县每年流失土壤 227万吨,按肥土层厚 30厘米计算,相当于流失有机质 61 400吨,流失全氮3100吨。水土流失导致林草涵养水分降低,水资源流失,河道淤塞。50年代初期,澄水民船可上溯至大悟县的二郎店。2005年,援水东、中、西支和摄水均不能通航。洪峰模数增大,加大下游防洪压力,水毁现象加剧。随着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高。据水文站观测,澄水在大悟城关段,24年内河床抬高 2.2米。夏店河 80年代比60年代抬高 1.4-1.8米。水土流失造成淤积水利设施,缩短工程寿命。据典型调查,夏店河流域 5座小 (二)型水库,有3座死库容基本淤满。皂谷冲水库建于 1958年,蓄水72万立方米,到 1984年淤积量达26万立方米,占36%。大悟县6座中型水库 13条渠道 339.8公里,每年泥沙淤积量为 22万立方米,每年用于清淤的投工 18万个。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破坏小气候。大悟县 1959-1984年出现旱象38次,平均两年三遇,其中大旱 8次;发生山洪 17次,其中日降雨 50毫米或一次降雨在 250毫米以上的,河口有 7次,夏店有 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