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营林生产

第二节  营林生产

孝感地域具有发展林果业的优越条件,历史上既有山区成片林木,也有湾村、路旁植树的习惯。新中国成立之后,林业生产开始纳人国家计划。1956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 “绿化祖国”的号召,全地区治山造林运动高涨,当年造林面积达33.32万亩。1958年,植树造林 94.59万亩。随后,各县兴建国营林场45个 (含现咸宁市辖区 ),面积 194.6万亩,集体林场和苗圃场299个,面积 335.4万亩。1958年,人民公社化,大办钢铁、大办食堂等,使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 “以粮为纲”、“割资本主义尾巴”等,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严重,林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林业进人恢复发展时期。1994年,全市实现 “基本消灭宜林荒山”,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造林灭荒先进单位”。1998年,全市实现基本绿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0-2005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 507万亩,“四旁”植树2.7亿株,义务植树 3.6亿株,林业育苗面积达9.1万亩、4.6亿株,是前 40年的30倍。至 2005年,全市有 500亩以上的经济林基地 120多个、面积 13万多亩,初步形成板栗、油茶、银杏、黄桅子、金银花、金水梨、早蜜桃、冬枣、茶叶、速生林九大林业特色板块,成为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产业。2005年全市林业产值 14.2亿元,增长率仅次于农业,是 1978年的 12倍。全市拥有林地面积264.8万亩,森林覆盖率 20.4%。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均保持同步增长的态势。

一、种苗生产

国有苗圃 1950年,孝感地区在汉阳县篙阳寺建立第一个国营苗圃。1951年,建孝感县肖港跃龙庙苗圃。1954年,建安陆五一、崇阳西庄苗圃。1955年,建应山西门苗圃。1958年,建崇阳太山苗圃。1959年,建汉川仙女山、云梦枫梓岗苗圃。60年代初,相继建立孝感东山、云梦台湖、安陆刘庙、黄破摄口、大悟邓阪等苗圃。50年代至60年代,国营苗圃不稳定,有的下放到生产队,有的改建成国营林场、林科所等单位。7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专业国营苗圃,有孝感朱湖、地区界牌、汉川三星烷等林业部门的国营苗圃,有大悟三治站、应城倒口泵站等其他部门的国营苗圃。到2005年,全市国有苗圃40个,育苗4437亩。

    集体育苗 50年代末,开始发展集体育苗。随着社队集体林场的增加,育苗面积逐步增多。后发展成以公社、大队、生产队为单位的小规模育苗遍及境内。1958年,11个民办林场育苗47亩。1960年,集体育苗点299个,育苗474亩。70年代,社会造林半数苗木来自集体林场。80年代以后,年育苗在4000亩左右。1983年育苗面积4199亩,1997年育苗 5230亩。2005年育苗2330亩。

个体育苗 50年代,鼓励私人建圃育苗,采取自采自育,多建圃于房前屋后等空地上,零星且量小。1980年,个人育苗开始恢复,可到市场销售苗木。1982年以后,出现林业育苗专业户、重点户,1995年个人育苗面积为7430亩。从 2002年开始,个人育苗面积大增,到2005年,个体育苗面积达 12 924亩,育苗引种鲁山杨、圣山杨、常绿杨、80 351等杨树新品种。 

1949-2005年孝感市林业采种育苗统计表

 

二、植树造林

人工造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大面积人工造林。1949-1950年,以个人造林为主,植树28 744亩。1951年后,随国营林场建立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民栽树,形成国家、集体、个人造林 3种形式。营造用材林为主,多为针叶纯林。造林方法 “一锄法”,一穴两株。三年恢复时期,共造林236 750亩,保存73 067亩,保存率30.8%0 1953年,推广 “挖深舒根踩紧”穴状造林,提出保栽保活保存成林 “三保要求”,保存率得到提高。至 1957年,孝感地区共造林 177万亩,保存75.2万亩,保存率 42.5%0 50年代末期,成片造林进一步扩大,用材林树种由单一的马尾松发展到松、杉、竹,经济林树种开始发展油茶、油桐等木本油料林及果木林。1957年,直播油茶 3万亩。其中,大悟、孝感两县各 0.4万亩,应山县 0.2万亩,安陆、黄破两县各 0.1万亩。1958年,营造经济林 11.69万亩。其中,油茶 1.87万亩,油桐 2.71万亩。1959年,发展油茶 2.2万亩、油桐3.1万亩。

60年代,年均造林近30万亩,1961年64.4万亩,1966年 50.14万亩,具有规模大、集中连片的特点。造林方法上,开始整地造林。初期烧山、穴垦,中末期带垦和全垦,造林技术普遍提高。国营苗圃、林场向社会提供大量苗木,成活、保存率增高;林种增多,树种扩大,引进优良速生树种。注重林木抚育,推广 “七刀八烧”炼山、楠竹 “劈山”、油茶 “七挖金八挖银”等抚育经验。

70年代,造林多以全垦、抽槽结合的整地方式进行。1971年起,连续 6年造林在 30万亩以上,年平 36.55万亩。用材林中,高山远山以营造马尾松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杉木基地。经济林中,发展油茶、蚕桑、茶叶。1972年,境内栽杉树 14.7万亩,直播油茶 0.8万亩,建茶园 1.8万亩,建成片桑园0.5万亩,养蚕2669张,产蚕茧 1127担,国家收购 990担。1975年,孝感地区茶叶发展到 12.52万亩。1977年,基地造林开始进行规划设计,绘制图表,确定整地方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密植、细致整地、精心抚育等技术方案。但在 70年代,重造轻管,成片造林种树 “一律化”,造多活少,保存率低。

80年代,年均造林 20.5万亩。开始实行工程造林,在规划设计基础上,编制施业方案。注重选择意杨、泡桐、湿地松、水杉、池杉、杉木等速生树种及经济林的发展。在平原湖区开始建设农田林网。林木在幼林阶段,实行林粮、林油、林肥间作。整地方式以全垦后挖大穴或抽槽为主。造林技术初步普及,造林成活率提高。90年代,开展大规模的工程造林。年均造林 34万多亩。造林技术上注重选择优良树种、合理密植和实行适地适树原则,造林成活率在 95%以上。

绿化造林  利用飞机播种造林,绿化高山、远山和大面积荒山。1983年,全地区飞播造林 11.5万亩,到 1986年连续4年共飞播造林 54.7万亩。1990年,为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十年绿化湖北的决定》,中共孝感地委、孝感地区行政公署召开三级干部会,作出 《苦战八年绿化孝感》的决定,与中共各县 (市)党委、各县 (市 )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绿化责任状,组建荒山造林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1991年对全市的宜林荒山进行全面普查 ,共查出宜林荒山 68万亩。1991-1994年 ,全市完成林业育苗 5万多亩,容器育苗 50万袋,调剂各类种子 100多万斤,苗木 4000多万株,累计投资5000万元,完成造林 75万亩,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达到 90%以上。1994年经省级检查验收,符合国家灭荒标准,孝感市政府被推荐为全省灭荒造林先进单位。

在基本消灭境内宜林荒山基础上,1995年 5月,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作出 《关于整体推进提前一年全面绿化孝感的决定》,孝感国土绿化进人以提高林业用地、道路、渠道河流、城镇村庄等绿化和农 田林 网绿化控制为整体的绿化达标时期。加大林业用地、公路、河堤、干渠、城镇、学校、村庄造林绿化力度。到 1998年,全市林业用地绿化率 80%;森林覆盖率 20%;村庄绿化率 80%;省级公路绿化率 85%,县、乡级公路绿化率75%,河堤绿化率 90%;城镇绿化率达30%,城镇人口人均绿地面积5平方米;学校平均绿化率 30%。经省级检查验收,1995年,大悟县的城关镇、夏店镇率先绿化达标,至 1997年,全市各县市区顺利通过绿化达标检查验收。

1995-2005年,全市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包括实施绿色致富工程、世行造林、经济林基地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孝感城区环城森林生态工程,建设 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绿色通道,加快绿化造林步伐。特别是从 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人工造林面积从十多万亩增至20余万亩。大悟一批“挂坡地”,孝昌、安陆的部分岗地,京珠高速公路沿线的几处 “硬骨头”荒山,以及汉江、府河沿边的荒滩、荒地都得到绿化。孝昌县国有陆山林场的沙滩造林,固定流沙发挥出生态林的作用,达到速生林标准,经济效益很高 ,在一片沙滩上实现迹地更新连作。

1949-2005年孝感市植树造林面积

 

三、造林基地

在积极营造生态防护林的同时,各地按照 “一县一品”、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实施大布局,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品种”,着力建设板栗、银杏、鲜果和中药材等优势林业经济板块。大悟县重点发展板栗产业,至2005年全县板栗面积发展到 60万亩,其中受益面积40万亩,年产板栗 1.3万余吨,年产值达 5000万元。安陆市大力发展银杏,面积达 22万亩,年产白果 340吨,银杏及其系列产品加工年产值达4000万元。孝昌、孝南着力发展鲜果,面积达 10万亩,其中受益面积 6.5万亩,年产量达 4.3万吨,年产值 4500余万元。孝南加强中药材基地建设,黄桅子面积近4万亩,为 “全省之最”。汉川、应城、云梦等地通过招商造林、业主造林,共建杨树基地 20余万亩,其中汉川沉湖杨树连片基地达 5万亩,为全省最大的连片杨树基地。到 2005年,全市形成500亩以上造林基地 119个,造林树种有经济林、用材林、干果、鲜果、茶叶、药材、油菜等品种,造林机制有股份、个人、企业、集体、国有等形式。

四、造林项目

90年代以后,国家加大林业工程项目投人和建设力度。孝感市从 1991-2000年共实施世界银行一期(国家造林项目)、世界银行二期 (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及世界银行贷款中国— 长江流域水利项目湖北省林业子项目(简称 “两湖”林业项目)。2001至 2005年,相继实施退耕还林、日元贷款、世行造林、长防林、林业血防抑螺防病林等工程造林项目。

国家造林项目  境内汉川县实施该项 目。1991年启动,建设期为7年,其中造林 5年,抚育2年,工程截止期为 1997年 12月31日。项目建设计划总规模 8.63万亩,计划总投资924.8万元。项目投资构成为:(1)世界银行贷款 (60%) 553.2万元。其中,营林费 398.2万元,直接用汇进口化肥、农药、小车等物资费 95.2万元,咨询、考察、培训费4.4万元,不可预见费 55.3万元。(2)国内配套资金 (40%) 371.6万元。其中,省级配套 137.5万元,县级配套 92.9万元,生产单位自筹 141.2万元。1991-1995年完成项 目造林8.64万亩,五年内项目实际到位资金 757万元。其中,世界银行信贷资金556.4万元,省级配套 111.8万元,县级没有配套资金到位。该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贷款使用宽限期为8年,宽限期内采取利息本金化,将利息逐年结转本金,偿还期为意杨2年,水杉、池杉 12年。按 ((项目执行协议》有关规定,该项目贷款偿还由汉川县人民政府和财政承担风险。项目贷款于 1998年9月 1日开始偿还,2009年9月 1日全部还清。到 2000年 12月31日止,汉川市偿还贷款81万元。

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 目  境内大悟县、广水市、安陆市实施该项 目。该项 目有 “集约经营人工林”、“多功能防护林”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项内容,孝感只有 “多功能防护林”内容。1995年开始启动,建设期 6年,其中造林 4年,抚育2年。项目计划总规模 25.% 万亩,其中大悟 5万亩,广水 16.46万亩,安陆4.5万亩;计划总投资为3036.74万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信贷 1822.23万元,省计委配套58.71万元,省财政配套 305.4万元,县 (市 )配套242.9万元,生产单位 自筹607.44万元。世界银行资金信贷条件为造林用款按计划以人民币支付,年利率4.5%,汇率风险由省承担;采购物资、培训考察、科研服务等,直接用美元支付,年利率为2.5%,汇率风险由县 (市 )承担。贷款期5年 (宽限期 10年 )。从2004年起,每年4月 1日和 10月 1日每次向省财政厅偿还信贷本金的三十分之一,最后一次还清余额。1995-2000年,完成项目造林 26.08万亩;实际到位资金 2134.5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资金 1298.1万元,省级配套资金 247.4万元,生产单位自筹 589万元,县级没有落实配套资金。

两湖林业项目  境内孝南区、孝昌县、云梦县、应城市和孝感市国有双峰林场实施该项目。1995年开始启动,建设期 5年,其中造林 3年,抚育 2年。世界银行借款年利率4%贷款期限20年,从 2001年开始还款。项目计划总投资为 1972万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 986万元,省配套 394.4万元,地县配套 295.8万元,生产单位自筹 295.8万元。计划建设总规模 56 625亩。其中,孝南 8550亩,孝昌15 375亩,云梦 12 000亩,应城 19 500亩,双峰林场 1200亩。1995至 1999年实际到位资金 1373.16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资金 880.66万元,省级配套资金 137.1万元,县 (市 )级配套资金 76.3万元,生产单位自筹 279.1万元。完成造林 51 600亩。

退耕还林工程 从 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和双峰山旅游度假区。至 2006年,项目建设总规模80.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20.1万亩,荒山造林60万亩,到位资金 17 943万元 (其中种苗资金4005万元、退耕地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13 938万元 )。分县市区为:大悟县 22.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8万亩,荒山造林 14.5万亩,到位资金6428万元;孝昌19.7万亩 (包括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的0.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6.2万亩,荒山造林 13.5万亩,到位资金5217万元;安陆 13.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5.1万亩,荒山造林8万亩,到位资金4358万元;应城 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1万亩,荒山造林 8万亩,到位资金 1140万元;云梦荒山造林 3万亩,到位资金 150万元;汉川荒山造林6.5万亩,到位资金 325万元;孝南荒山造林 6.5万亩,到位资金 325万元。

日元贷款造林 从 2005年开始实施,涉及大悟、孝昌、安陆、应城和孝南 5个县市区。截至2007年,项目建设总规模 42.15万亩,到位资金4733万元。分县市区为:大悟县 16.66万亩,到位资金 1420万元;孝昌县 7.08万亩,到位资金 724万元;安陆7.91万亩,到位资金779万元;应城 5.99万亩,到位资金 1052万元;孝南4.51万亩,到位资金758万元。

世行贷款造林 从2002年开始实施第四期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涉及孝南、孝昌、云梦 3县区,造林总规模 4.38万亩,贷款总额 408万元。其中,孝南 1.12万亩,贷款 84万元;孝昌1.2万亩,贷款 173万元;云梦 2.06万亩,贷款 151万元。

长江防护林工程  全市工程建设规模4万亩,国家投资799万元。涉及5个县 (市)区,其中,大悟1.45万亩,投资289万元;孝昌0.85万亩,投资 170万元;安陆 0.87万亩,投资 175万元;云梦0.43万亩,投资 85万元;汉川0.4万亩,投资 80万元。

    五、主要林业特产

宣化红板栗  产于大悟县,主要分布在宣化、丰店等乡镇,种植面积 巧万亩,年总产量3万吨。大悟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宣化红板栗树势旺盛,强健直立,树姿丰满,树冠圆头形,结果枝长而较粗,果枝多,嫁接第二年即可结果 ,3-4年进人丰产期。果球较大 ,平均 184克,每 5公斤栗苞可产坚果 2.3公斤,壳薄、刺短而稀。成熟时坚果深棕褐色,有光泽,外形美观。果肉黄色,清脆香甜,每苞出果 3粒,单粒重27.7克,每公斤 26至 36粒,抗旱和抗病虫能力强,耐贮运。据湖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分析,其营养成分为:总糖5.68%,淀粉26.49%,蛋白质 3.22%,脂肪0.75%。宣化红板栗在湖北省内属最优板栗品种,果粒大小和品质均为全省第一,被省定为出口创汇品种。9月上中旬采收上市。


大悟乌相  乌柏又名木梓,为大悟县著名土特产品,种植乌柏树历史千余年。乌柏耐贫痔、分布广,大悟县境内随处可见。据调查统计,全县有乌柏树 380多万株,折合 7万余亩,年产乌柏籽5500多吨,其乌柏树数量和产量为全国之最。乌柏果实里外都是 “宝”,外被白色蜡质可提取皮油,供制蜡烛、蜡纸、肥皂等;提炼的类可可脂是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乌柏种仁可榨取黄色干性油,供制油漆、油墨、机械润滑油等;果壳可提炼碳酸钾,用于制钾玻璃;饼粕可用来做优质肥料。乌柏是大悟老苏区主要的经济树种,每年出售乌柏籽收人 5000万 一6000万元。1987年被定为大悟县树。其他种植果品类见本志 《种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