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产养殖

第五章  水产业

第一节  水产养殖

孝感境域水面宽阔,水质优良,天然饵料丰富,鱼类种类繁多,以长江水系鱼类为主。水生经济作物主要有莲藕、芡实、菱角、革莽等。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水产业由天然水域捕捞、长江捕苗到人工养殖、人工繁殖鱼苗,生产由单一养殖到立体综合养殖,由提高产量到开展绿色健康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和总产值不断提高,形成以优质养殖品种为主,以池塘精养、湖泊水库放养、生态综合养殖为基本模式,天然水域资源保护加强的局面,走出一条具有孝感特色的水产业发展之路。

一  养殖方式

主要有湖泊、塘堰、鱼池、水库、稻田、网箱、温棚等 7种方式。2005年全市养殖水面达到63 755公顷。

(一)湖泊养殖

解放初期,湖泊鱼类放养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1949年 12月,孝感专署及汉川、应城等湖区县政府先后组建湖泊管理机构,加强渔业管理和渔业税收工作。当时,全区1万亩以上的湖泊 23个 (汉川 11个、应城5个、云梦2个、孝感 5个 ),湖泊总面积约 132万亩。人工养殖鱼苗主要来自从长江和汉江中捕获所得家鱼苗,以及野外泛水区捕捞中所得到的小规格鱼种。人工放养水平很低,亩平产鱼只有20余公斤。1951年,实行土地改革,江河、湖泊水面收归国有。1953年春,孝感各地筑湖汉,以增加人工可控制的湖汉养鱼;同时开展清湖,清除湖汉中的野杂鱼。1954年夏季特大洪涝灾害,汉川、应城、云梦等县养殖场鱼池全部淹没,养鱼湖泊大面积被淹,成鱼、鱼种损失惨重。1957年底,水产生产提出 “五改”:改部分泛水湖为禁水湖,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改天然养殖为人工繁殖、人工保护和天然繁殖相结合;改有害的渔具渔法为有利的渔具渔法;改一次放养一次捕捞为多次放养多次捕捞或常年捕捞;改其他天然生产的水产品为人工培育和天然生产相结合。1958年 3月,“掀起水产生产大跃进”,水产品虽然大幅增长,但捕捞过度。由于湖泊养殖中苗种生产主要来自 “灌江纳苗”、泛水区捕苗、从长江用埂网捞苗,苗种供应受限,后续发展乏力。70年代中期,因堤防水利工程完成和河流改道,陆续建起野猪湖、叼汉湖、龙赛湖、东西汉湖等湖泊国营养殖场,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鱼种池。1979年,汉川县通过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从上海引进蟹苗,投放叼汉湖养殖场大湖试养成功,当年收获成蟹 12万斤。同年,引进网箱养鱼技术,在国营东西汉湖、龙赛湖两养殖场进行试养。1981年 3月,汉川县叼汉湖养殖场设有9个河蚌育珠点,育珠水面392亩,取珠 89.5公斤。1985年 6月,地区水产管理服务公司、地区土肥站、原县级孝感市水产管理服务公司、王母湖渔场4家联合在有万亩养殖水面的王母湖进行化肥养鱼试验,取得明显增产效果。1986年 11月,孝感行署提出 “五湖”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各种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各水产养殖场在湖泊养殖上运用水产养殖新技术,扩展新的养殖模式,运用 “三网”(即围网、拦网、网箱 ),使跨界难以经营的水面得以开发利用。1993年,各地吸纳各方资金在湖区建设精养鱼池的同时,争取外资投人湖泊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 21世纪,湖泊养殖重点转向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上来,主攻螃蟹、虾类等名特种类,提升养殖效益。2005年,全市湖泊养殖面积 11 089公顷,水产品产量8283吨,单产747公斤 /公顷。

水产品

 

50年代中后期,各地在湖区开始围垦,发展种植业,大量侵占湿地生态资源。汉川叼汉湖周相继建成中洲、华严、叼东等农场;汉川南部的刘家湖、莲子湖,应城的天鹅幽、老观湖、西汉湖、肖阪湖,以及孝感县滨湖地区大范围合堤并烷和新垦,湖泊水面不断缩减。60年代及 “文化大革命”时期,湖泊继续被围垦造田,剩余湖泊面积大约 12万亩。1973年 1月,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下发 《关于控制湖泊水位和面积的通知》,要求在湖泊控制面积内不得随意围湖堵汉,垦荒种植。1977年,天然湖泊的水产养殖水面锐减,总水面下降,泛水区减少,湖泊灌江纳苗基本停止。

(二 )塘堰养殖

    塘堰养殖在孝感由来已久,历史上各地有塘堰养鱼的习惯,在孝感北部丘陵地区尤其普遍。主要利用饵料丰富的村湾宅水塘、门口塘,进行投苗养殖。通常将鱼贩用竹篓挑来贩卖的草鱼、鲍1缩等家鱼苗,投放到塘堰水里,经过 1年的自然生长,到第二年农历春节前,即可捕捞大鱼,留存小鱼。一般成鱼个体重 1.5-3公斤,是农户解决春节吃鱼的重要途径。安陆市赵棚镇魏家大湾 自清朝中期起就利用一口3亩多的门口塘,公共放养家鱼苗,每年农历过年前捕鱼按户平分。正常年份鲜鱼产量可达500一1000公斤。此方式延续到80年代初。

1952年,应城县在沈家铺花家大堰兴办全县第一个国营养殖场,开始鱼类塘堰人工养殖。1954年,孝感专署指示各县政府大力发展群众塘堰放养,并选择条件合适水面,搞公私合营。1959年 10月 19日,苏联莫斯科大学鱼类学博士索因一行 3人到汉川参观乌柏口养鱼丰产塘。后来,由于湖泊、江河等水域人工养殖和自然水产品产量逐年下降,成鱼供应严重不足,池塘养殖开始受到重视。1964年 5月 10日,孝感地委发出 《关于切实抓好养鱼问题的通知》;1965年3月 10日,专署批转专署农业办公室 《关于开展塘堰养鱼问题的报告》;1966年4月,专署转发专署水产局 《关于发展塘堰养鱼意见》,要求各地塘堰养鱼。1968年 11月,大悟县大新区和平四队38亩人工养鱼塘丰产试验成功 (单产过千斤 )。1976年 8月 6日,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批转 《全区塘堰、水库养鱼会议纪要》,要求全区所有公社办起渔场,三分之一大队办渔场,到 1980年社社队队有渔场。 1980年 3月,孝感行署批转 《全区水产局长座谈会议纪要》。1981年 1月,全省塘堰养鱼经验交流会在大悟县召开,推广改造塘堰、养鱼创高产的经验。1982年,应城县红旗公社红堂村养鱼专业户王顺杰向国家交售鲜鱼 1万斤,化工镇刘陈村养鱼专业户刘图德向国家交售鲜鱼2万斤。塘堰养殖主要品种有草鱼、缝l缩、鲤、螂、妨、鳞、罗非鱼、泥鳅等,以投放大规格鱼种为主,基本上当年投种,当年养成商品鱼上市。2005年,孝感市塘堰养殖面积 18 277公顷,产量 60 850吨,单产 3329公斤/公顷。

(三)鱼池精养

解放初期,国家投资建设鱼池具有试验和示范性质。人工开挖鱼池面积一般0.5一3亩,池深 1.5米左右。1952年 3月,汉川县地方国营淡水养殖场开挖鱼池24亩,筑湖汉 20亩。1953年 1月,云梦县农林科开挖鱼种池 1亩;3月下旬,云梦县政府建设科建护子潭养鱼场,开挖鱼种池 11个,计 7.6亩,廉价销售鱼种给群众喂养,放养面积 1984亩。是年,省水产局创办大悟黄站鱼种场,养殖鱼池面积40亩。1953年 1月上旬,云梦县农林科从嘉鱼县购回5-8厘米火片鱼种 3万尾,投池培养。7月底将培育成活 2万尾较大规格鱼种免费送给本县安家湖试养。1953年 5月,云梦县护子潭养鱼场从汉阳沌口购买鱼苗265万尾,育成鱼种近百万尾,其中火片鱼种 7.7万尾,大部分廉价售给群众喂养。1954年初,大悟黄站鱼种场投产,年产规格鱼种 500万尾,销售周边地区农民养殖。

1955年,省水产局在大悟县办起湖北省大悟鱼种场二郎分场,开挖鱼池30亩。1958年 10月,云梦县丰收人民公社开挖鱼池 32口,60亩,建成三邑渔场;同时,在伍洛公社开挖鱼池60亩,建成国营伍洛渔场。1973年,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国营童家湖养殖场,陆续建成近 1000亩精养鱼池。

1978年5月,地区水产局出台 《孝感地区商品鱼基地建设规划说明》,规定精养连片鱼池标准:池埂高 3米,水深 2.5米,每口池 20-30亩为宜,连片鱼池面积不少于 500亩,亩产不低于500斤,做到鱼池成,路成,配套成,饲料地成 (饲料基地面积按鱼池面积30%计算 )。建成后,每亩每年上调国家商品鱼不低于300斤。至 1985年,全区建成精养连片鱼池 5.15万亩。80年代中期以后,精养鱼池建设在农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下加速发展。1988年 1月,原县级孝感市渔业基地建设,在野猪湖幸福烷、三汉、祝站、卧龙、朱湖等地展开。进人90年代,精养鱼池开发以民营资本投人为主。1991年冬,应城市结合血吸虫综合治理,动员 9个处 (镇 )6.2万劳力,奋战20余天,完成土方 170万方,在杨家懈建成鱼种成鱼配套的高标准鱼池 2100亩,并成立应城市杨家懈特种水产养殖场。1995年2月,孝昌县在上年完成 3400亩精养鱼池建设的基础上,建成高标准精养鱼池 4100亩。至 1995年 3月底,孝感市各县 (市)区冬春共建精养鱼池 38 450亩,占计划5万亩的76.9% 0 2005年,全市精养鱼池面积达到 16.32万亩,单产523.5公斤 /亩。

传统的鱼池养殖,主要限于培育青鱼、草鱼、链、A、鲤、螂、蝙等养殖鱼类的亲本,以及培育这些鱼类的鱼苗、鱼种。随着精养鱼池基地建设,精养鱼池在养殖生产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鱼池实行成鱼单养、多品种套养、成鱼池套养鱼种;开展鱼禽 (鸭、鹅 )、鱼畜 (猪 )等生态养殖。还实行轮养轮放,均衡起捕上市,使养殖效益提高。1978年,孝感县王母湖、野猪湖两渔场试验种青养鱼,鱼种单产 300斤左右。80年代,通过不断推广建设技术、养殖技术,养殖单产大幅上升,一般达到400一500公斤。1992年后,逐渐把名特优新水产品作为提高鱼池养殖经济效益的发展方向,在保持草鱼、缩 I蝙、螂等鱼类为主要品种时,逐渐减少市场价格低廉的鳃、鲤鱼养殖,在精养鱼池中套养0、黄颗鱼、乌鳄、鳃、大口鳃等名特优新品种,在鱼池中进行螃蟹养殖。2005年,全市精养鱼池面积达到163 199万亩,单产523.5公斤 /亩。

(四)水库养殖

水库养鱼是伴随着水库建设而发展起来的。50年代,全区有金盆、滑石冲、八汉洼等中型水库和20多座小 (一 )型水库。1954年,应城县四龙河水库养殖场向库区920亩水面投放鱼种,该县水库养鱼由此开始。由于水库不多,养殖面积亦不大,而且水库处在初建阶段,水库养鱼未受重视,采取人放天养的粗放经营,从长江购回水花,在鱼池中短期培育后投库,有的甚至直接将水花倒人库中,鱼苗成活率低,鱼产量不高。

60年代,水库养鱼得到较快发展。大中型水库普遍成立水库渔场,配套建设鱼种池,用来培育鱼种投库,开展成鱼捕捞,养鱼技术有明显进步。徐家河水库渔场率先实现大批量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后,带动各大中型水库渔场自建鱼苗孵化设施,家鱼人工繁殖得到普及,解决苗种来源,基本上实现自繁、自养、自捕。

70年代,不少水库扩建鱼池,土拦库汉,增强培育大规格鱼种能力。同时增添网具,学习外地赶、拦、刺、张联合渔法的捕捞经验,为水库渔业在放养和捕捞两个主要生产环节上有突破。1979年,应城短港、渔子河两处水库采用硷预制板固定在输水管进口,有效地解决鱼种防逃问题。溢洪道拦鱼设施,以往建在溢洪道上。由于溢洪时流速大,鱼随洪水流进网中后,不能返回库内,后改在上游库内安装拦网,固定在两岸钢筋硷重力墩上,取得较好的拦鱼效果。80年代,上级部门每年划拨专款扶持水库渔业生产。1980-1989年,孝感地区共投放周转金 420万元,加速鱼种基地建设和各项设施配套,共建成水库鱼种池 1310亩,改造库汉面积592.2亩,鱼苗人工繁殖设施 10处,机船 19只,木船 125只,拦鱼设施 19处 (含溢洪道拦鱼设施 8处 ),捕捞网具 34 770米 (含定置张网 16部 )。1989年,全区水库繁殖鱼苗 1.2亿尾,生产大鱼种400万尾,产成鱼 50万公斤。

1980年以后,开展大规格鱼种的培育和投放。1980年,金盆、彭店等水库网箱培育花白鲍鱼种获得成功。1981年冬,在花山水库采用一次驱赶集中办法 ,用半个月时间,把鱼群赶进张网,一网捕捞鲜鱼 7.5万公斤,开创全区水库捕鱼高产记录。有的水库在鱼池和土拦库汉内,实行投种、投草、投饲料,还综合经营办粉丝厂、鱼面厂,用粉渣喂猪,猪粪养鱼,利用没落区种青养鱼,为混放精养创造条件,亩产成鱼达到 300公斤以上。应城短港水库属中型水库,养鱼水面 1000亩,该水库在养殖方面注重设施配套,综合发展,坝下建 100亩鱼池和繁殖能力达 5000万尾鱼苗的孵化设施,库内有拦汉和网箱养鱼,多年来成鱼产量稳步增长,年成鱼产量 3.5万公斤。安陆百花水库属于小型水库,养鱼水面400亩,该水库从 1990年开始抓配套建设,实行化验化肥养鱼,改进捕捞技术,鱼产量迅速提高,单产 500公斤,成为孝感乃至全省小型水库精养高产典型。2005年,孝感全市水库养殖水面 8444公顷,水产品产量 22 078吨,单产 2615公斤 /公顷。

(五)稻田养殖

孝感自南到北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区,适宜稻田养鱼。农民种稻有虾、泥鳅、鳝鱼及小杂鱼的天然产量。1957年,孝感专署提出在一切有条件的稻田中养鱼。1958年,应城县罗王、五五、新集 3个生产大队在 25亩稻田中投放鱼种 3600尾,进行饲养,收获成鱼 851斤。1981年 12月,孝感地区水产局发出 《全区推广水产技术的意见》,推广稻田养鱼。1982年6月,大悟县夏店朝阳大队开展稻田养鱼种试验,亩产鱼种300 - 400尾,稻谷亩平增产7.2%0 1985年5月3日,地区水产管理服务公司下发 《关于转发大悟县 “稻田养鱼技术操作规程”的通知》,要求各地搞好稻田养鱼的技术工作。是年,12月 21日,孝感地委批转地区科委、科协、农牧局和水产管理服务公司 《关于 1985年全区稻田养鱼情况及今后发展意见的报告》,提出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至2005年,孝感全市稻田养殖面积 1428公顷,产量971吨,单产680公斤 /公顷。

(六)网箱养殖

网箱养鱼因要求水域严、资金投人大、技术含量高,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在孝感引进使用。1979年,全区安排生产网箱50亩,试验网箱养鱼20亩。引进不投饵网箱,在大水面架设网具,投放鱼种,不投喂饵料,一般用于养滤食性鱼类鱼种,因而产量低。安陆县赵棚水库等地架设过此种网箱养殖鱼种。应城短港水库于 1990年进行机械化网箱养鱼试验,面积 0.4亩,产鱼 3万公斤,获利 2万元。1991年4-10月,大悟县水产局在城关蓄水池水库开展网箱养鱼试验成功。同时,应城短港水库、汉川白石湖、孝感观音岩水库等地开展网箱养鱼。养殖品种主要为鲤鱼,自制配合饵料投喂。21世纪初,因鳝鱼价格上扬,汉川市、孝南区等地利用湖泊、精养鱼池架设敞口网箱养鳝鱼。2005年,孝感市有网箱养殖面积42万平方米,水产品产量 1223吨。

(七 )温棚养殖

温棚养殖主要是由甲鱼养殖而兴起,其中少量用于鱼苗繁殖。1993年秋季,孝南区杨店镇、应城市汤池开始兴建甲鱼养殖温棚,实行控温养殖甲鱼。2000年,应城市汤池建成甲鱼养殖面积985亩,其中控温养甲面积 112亩,年产仔甲鱼 200万只,成甲 139万斤。2003年,应城市汤池镇新开发甲鱼养殖池300亩,当年创产值400万元。

二、鱼苗繁育

解放初期,鱼苗繁育是零星试验性,品种也局限于鲤鱼,技术层次低,采取收集鱼卵,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孵化。1953年,汉川县地方国营淡水养殖场首次试验孵化鲤鱼苗 2万尾。1958年,随着中国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孝感地区开始家鱼人工繁殖。1963年 5月 20日,云梦县伍洛渔场家鱼人工繁殖初步试验成功,孵鱼 1.5万尾。同年,孝感县王母湖渔场家鱼人工繁殖获成功,当年产鱼苗 35万尾。1964年5月,徐家河水库渔场家鱼 (白赃 )人工繁殖成功,产苗 199万尾。1965年 5月,大悟县家鱼人工繁殖试验成功。1965年 6月 7日,应城县短港水库首次进行缩鱼人工繁殖试验取得成功。1966年 10月 12日,孝感专署 《全区水产工作会议纪要》提出自力更生,积极发展公社办苗种场,在一些地方得到落实,但总体水平不高。家鱼人工鱼苗繁殖技术推广普及后,到 1976年 ,一些国营渔场,甚至公社办的渔场都能进行这项工作。之后用于蝙鱼、鳝鱼、泥鳅、花滑鱼、黄颗鱼、大口鳃、鳃鱼、鱼白鱼等人工繁殖。1991年5月,全区鲡鱼繁殖推广成功,汉川县白石湖养殖场、叼汉湖养殖场、原县级孝感市野猪湖养殖场催产鲡鱼 196组,产卵710万粒,产苗 285万尾。2005年,孝感全市鱼苗产量44.4亿尾。

三、水产技术

人才队伍 50年代初期,孝感专署从浙江、广东等省请来一批年轻的渔民技工,分配到汉川、孝感、云梦等地方传授水产养殖技术。1953年和 1954年,国家分配给孝感地区三名水产专业毕业的中专生。1956年4-10月,专署连续举办三期水产养殖训练班。1959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汉川开办汉川水产大学 (一年制),毕业生就地分配。至此,孝感的水产科技队伍开始形成。1980年8月,孝感地区水产局职称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第一批水产技术助理工程师 7人。同年,11月 15日,成立孝感地区水产学会。1990年5月 3日,地区水产局举办全区养鱼技术培训班,学员 31人,培训时间1个月。1992年,地区水产局在汉川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开办 “湖北省水产学校汉川水产普通中专班”,年招生 100名,连续办二年,为全地区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2005年,孝感市国有单位水产专业技术人员 142名,其中有中级职称 33名,初级职称97名。全市建立 7个水产科学研究所或水产技术推广站,部分乡镇建立水产站、综合性水产服务公司或服务站。成立养鱼协会 6个,会员507人。

技术活动 50年代,水产技术的引进与推广重点在养殖上,其次是鲤鱼人工繁殖,以及长江鱼苗的埂网捕捞技术更新上。1957年,成立孝感专署水产技术推广站,从事水产技术引进推广工作。1958年,孝感专署组织水产参观学习团到洪湖、烯水等地参观学习水产生产先进经验。1958年9月 10日,国家水产部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前来汉川县杨集乡王集社拍摄养鱼丰产试验塘,制作 《新闻简报》纪录片在全国上映。

60年代,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家鱼人工繁育生产技术成为推广重点。1972年,应城县短港水库管理处在库中试验养殖珍珠,4月份在 67个河蚌中试验插片2130片,年底63个蚌长成珍珠。1973年,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后湖养殖基地孵化鱼苗 279万尾,引进非洲螂鱼 (罗非鱼 )、黄尾姻、团头舫等品种进行试验养殖和推广,用中草药防治草鱼肠炎、烂鳃病,在一定范围推广应用。1975年,云梦县水电科水产股在三邑、伍洛、义堂渔场及义堂联星村养鱼塘,试验自制草鱼毒素灭活疫苗注射草鱼种防病成功,草鱼成活率提高50%以上。1976年,地区水利局确定鱼用高效催产剂一释放激素类似物、草亲鱼免疫、流水养鱼、河蟹人工繁殖、鱼类多品种杂交等5个水产技术试验项目。同年9月,云梦县伍洛渔场完成使用土霉素钙盐与昆虫幼激素,快速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1977年 10月,云梦县义堂渔场流水养鱼获成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社会科技热兴起,形成应用水产科技热潮。1980年,应城县汤池地热水产实验站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引进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和购进亲本鱼种 150组,利用温泉水越冬,繁殖鱼苗成功。1980年孝感地区与江苏省武进县联合养殖珍珠,河蚌育珠点44个,吊手术蚌 38万只,有的地方开展小蚌繁殖,第二年收获珍珠 835斤。1981年,安陆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东观养殖场在 56亩水面中吊养珍珠 1.1万只,两年产珍珠 38.8公斤。1982年,孝感县水产科学研究所利用玻璃房、锅炉加热进行罗非鱼越冬试验成功。1983年9月27日,大悟县水产局在黄站鱼种场和熊家冲渔场试验家鱼秋季繁殖成功。1986年春,汉川县叼汉湖养殖场人工繁殖蟹苗成功,孝感行署通令嘉奖并颁发奖金。同年9月,省水产局在大悟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进行澳大利亚墨龙虾试验养殖。80年代后期,水产科技服务重点转向提高各类水面单产上。1989年,孝感地区2万亩精养鱼池亩平净产成鱼 1000斤的试验推广任务落实精养鱼池面积20 270亩,分布于汉川、孝感 2县市 28个国营渔场、乡镇、办事处和农场的66个生产单位,取得好的效果。

90年代以后,水产科技着力开展名特技术服务。1990年,汉川县白石湖养殖场鲡鱼人工繁殖在全区首获成功。8月,云梦县水产局家鱼秋季人工繁殖试验在义堂渔场成功。1999年,安陆市水库生态渔业技术推广项目获孝感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孝感市 《匙吻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孝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

进人 21世纪,科技在水产生产上含量逐渐上升,向养殖户推广养殖技术的方式出现变化。2000年,孝感市水产局在 《孝感 日报》上开办科技专版,宣传稻田养鱼、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庭院水产养殖知识;从基层选调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水产专家到乡镇场巡回演讲;举办技术培训班,播放水产电化教学科教片,面对面培训渔 (农 )民,重点推广精养高产、新品种养殖等实用技术。2001年,兴办各类科技试验点,向社会示范推广新技术。汉川、广水、孝南、安陆四个县市开办鱼病医院,为水产养殖者排忧解难。采取门诊与巡医结合,开方与售药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指导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防治鱼病,提高鱼类成活率。2003年,全市水产系统开展科技下乡、进村人户活动,各地在集市宣传上发放技术资料,组织水产技术人员到重点渔区作渔业生产知识培训,培训人员达 3000多人 (次 ),到现场诊断鱼病 100多次,治好鱼病十多种,挽回经济损失 100多万元;帮助渔民调剂鱼种 100万斤,调剂饲料、肥料、鱼药、草籽等渔需物资 300多吨。


2004年,全市水产系统开展以培训服务为主的送科技下乡、科技进村人户服务活动。组织水产系统 30余名技术人员到乡镇场和渔业重点村,开展渔业技术培训服务,培训 200多期次,培训渔民3万多人 (次 )。2005年,启动水产科技进村人户工程,以推广池塘无公害网箱养鳝技术、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种青养鱼技术、河蟹高产养殖技术、甲鱼生态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w鱼专混养技术、轮捕轮放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技术、渔畜禽林生态养殖技术等十大实用技术为核心,组织水产科技人员对科技核心示范户进行定点指导,达到普及科学养鱼知识,增加渔民收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