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革新推广

第二节  农机革新推广

一、科研推广机构

1954年,孝感专区安陆、嘉鱼、汉阳、黄破、武昌5县成立农具推广委员会,武昌县在农林局内设农具推广股,其他 11县设专职干部负责农具推广工作。1958年,孝感专区地、县委成立工具改革办公室,区、公社设有工具改革研究小组。1959年7月 16日,中共孝感地委农业机械工具改革办公室建立农具研究所,吸收专署农机局技术干部为正式研究人员,聘请专署机电局、农林局、机械厂和各县工具改革 “土专家”等为特约科研人员。各县相继建立农具研究所。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各级农具研究所撤销。1972年4月至 1975年 4月,孝感地区各县农机 (具 )研究所先后恢复。1976年6月7日,恢复孝感地区农具研究所。1980年以后,地、县农机 (具 )研究所统一更名农业机械化研究所。1987年后,各县农机研究所先后更名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或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1999年 10月 12日,成立孝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农机化科研推广经费主要为农机事业费列支,省农机局将科研推广项目下达地县农机化研究所,按项目拨款。1973-1985年,全区科研费 107.5万元,推广费42.9万元,共 150.4万元。1986-2000年,全市科研费 113万元,推广费 171万元,共 284万元。2001-2005年,省农机化管理办公室不再下达科研经费,只下达农机化技术推广费。5年累计下达推广费217万元。省农机主管部门历年向孝感市下达科研推广费累计651.4万元。

孝感地区农机化研究所发展情况

二、农机化科研

1956-1984年,孝感地区取得科研成果共 39项,其中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科研成果奖 5项。

地区农机化所与地区农科所配合的 ((稻田多熟轮作制综合效果研究》项 目,1982年 2月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阶段成果三等奖。该项目在华中农学院指导下,首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最优方案设计,按照农艺耕作制度、栽培体系,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人畜机配备方案,及其技术经济分析,为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提供新经验。

孝感地、县农机化所共同承担的 《孝感县农业机械化区划综合报告》,1983年获省区划办颁发的三等奖。在开展区划工作中,地区所主要是具体组织和业务指导,各县所分别负责本县的农机化区划。从 1980年开始,通过对全区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农业机械化现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在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各县完成综合报告、5种农机区划因子图、3个典型大队机具配备方案、县级区划办规定的17种表格。 1983年 6月底以前全部验收合格,省区划办颁发验收证书。

应山县农机化所设计研制、余店农机修配厂协作制造的 “JT-340型桔梗脱皮机”,1980年 9月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科研发明三等奖。该机由0.5一1.5千瓦电动机或3马力柴油机作动力,通过减速后带动主轴,使主滚筒与弧板的橡胶齿面对搓,可作桔梗脱皮及花生、蓖麻脱壳。桔梗脱皮每小时75一80公斤,比人工脱皮提高工效 20倍,脱净率为85%一90%,破碎率为 3%一5%。

汉川县农机化所设计研制的 “4MC-1型拔棉秆机”,1983年 2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地区科研成果三等奖。该机与神牛 一5型手扶拖拉机 (或工农一12型)配套,由半月轮摆动装置对滚起拔,四层偏心排杆机构集秆、堆放,适于单行、行距大于400毫米、株高 500一1700毫米、秆径6一28毫米棉秆起拔作业,每小时生产率 1.5一2.6亩,漏秆率、断秆率均不大于3%。

云梦县农机化所改制的 “2BTM-12-IB型磨盘式通用播种机”,1982年 11月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经委颁发的 “优秀新产品”奖即金龙奖。该机在北京农机研究院专家张波屏指导下,对北京农机研究所 “2BTM-2(8)山地通用播种机”进行改制,与工农 一12型手拖配套,由机架、传动和开沟中耕装置、排种和提升机构组成。排种器形式有三种:小麦为磨盘式,玉米为水平圆盘式,棉花为倒喂人式。适于小麦、棉花条播和玉米、油菜、豆类作物穴播,装上中耕器可中耕灭茬,工作幅宽 1860一2400毫米,播种深度 20一90毫米,中耕深度 100一150毫米,每小时生产率 7.8亩。

1985-2005年,全市 (1993年前为孝感地区)通过省级以上验收鉴定的农机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85个,其中2项被国家科委列人全国重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计划,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获国家专利,15个项 目31次获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开展农机化科研推广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和单位:汉川县农机化科研所谢桂林,1974-1985年自行设计 5种新机具,其中 ‘`4MC-1型拔棉杆机”通过省级科研鉴定并获地区科委颁发的科研成果三等奖。云梦县农机化所以彭水明为主改制成功的 “2BTM-12-IB型磨盘式通用播种机”,1984年4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 “优秀新产品”(金龙 )奖。1985年 1月,地区农机化所、应山农机化所被评为全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三、农机化推广

从 1952年开始,孝感地区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广新式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当年全地区增补犁、耙、秒等常用农具 128.39万件,推广新式步犁,受到农民欢迎。在增补旧式农具的同时,进行改良和革新。1956年底,孝感专区境内改良、试制新式农具24种,推广 15 372件。1957年,孝感农具厂试制成功新式单桦犁,当年推广6000部,淘汰不适用的双轮双桦犁、10行播种机和摇臂收割机等农具9160台。

1957年 12月,在湖北省和孝感专区举办的农具展览会上,展出孝感地区发明、创造、改良的农具有50多件。1959年 3月,孝感专区农业机械会议提出突出抓 “八推广”、“三改进”和 “一化”。“八推广”的机具是:孝感单桦深耕犁,鄂城 56型小麦脱粒机,棉花制钵器,小钢磨,三动 (水、风、畜力机 ),河南扇镰,牛拉大车和板车,棉花水稻中耕器。“三改进”是:在现有基础上研究插秧机,在割禾器的基础上引进小麦收割器,继续改进绳索牵引机。“一化”,是一切运转工具安装滚珠轴承。“八推广”重点是推广孝感步犁。1956年孝感专区农具厂试制的孝感单桦深耕犁,开始在本地及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湖南、贵州等省试验推广。1963年 12月,孝感专区农机修配厂经过几十次试验改进,正式生产孝感钢犁。1964年 2月16日,《湖北日报》报道荆门县麻城公社陈烷大队四生产队赞 “孝感犁”的七言八句诗,称赞 “此犁左右又好夯,人人耕了不肯放;深耕浅耕耕得轻,因此越来越起劲”。孝感步犁不仅在本地得到普及,而且被南方大多省份广泛应用。

汉川县 1958年试制滚插、夹插和直插式三种类型的插秧机。经 40多次田间试验和20多次研究改进,1959年 5月,以 “汉川59型一22号插秧机”(梳式、直插式 )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六次水稻插秧机评比大会,被评为全国推荐的 18种优秀插秧机之一。后又进行深浅调节、护秧器等四个部分改进,定型为“汉川59型一23号插秧机”。各县引进该机进行仿制推广,应城县 1960年上半年仿制 877部。

1974-1980年,孝感地区大力推广以水田三机 (即插秧机、收割机、机耕 (滚>船 )为重点的水田机械化及棉田机械,以解决农民几千年来田间劳作 “三弯腰”问题。1974年7月27日,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在汉阳县薛山大队召开大型水田机械化作业现场会,有 47个单位的89台机具进行现场表演,参观者达 1.3万人 (次 )。1976年 7月 3日至 8月 2日,孝感地区组织全区203个单位的238名代表分三批参观大冶县大面积推广机械插秧。1977年 7月 18-20日,孝感地区农机局在汉川县召开大型水田机械化现场会。现场会设两个分会场:生产机耕船的分会场设在汉川县水泵厂、航运造船厂和丁集、马口公社农机厂;水田机械田间表演分会场重点设在汉川县刘隔公社永丰大队,划为收割、耕整、插秧、水稻中耕及棉田机械 5个表演区,参加田间作业表演的机具共 84台。

    为满足水田作业机械的需要,各县进行制造水田“三机”。主要有孝感红卫插秧机厂生产的湖北一74型机动插秧机、黄破收割机厂生产的鄂 100-3型割晒机、汉川水泵厂生产的机耕船、马口农机厂生产的湖北 一3型手动插秧机。同时,从外地购买一批水田作业机械,主要机型是湖北 一74型机动插秧机和红安、监利、洪湖等地生产的铁壳、简易机耕 (滚 )船,其中黄破县 1975年从孝感购进湖北 一74型机动插秧机 300台。在推广机插过程中,一般是先试点后扩大。全地区推广机插试点 比较突出的有黄破县沙贩大队、应城县方集大队、汉川县永丰大队和应城县明光大队。孝感地区机动插秧机由1974年的38台发展到 1979年的1275台,机耕船由1974年的113台发展到 1979年的3018台,割晒机由1974年的99台发展到 1979年的 1403台。机插面积由1974年的 193.3公顷扩大到 1979年的2313.3公顷,机割面积由1974年的740公顷扩大到 1979年的4266.7公顷。到 1980年,全地区机插、机割面积 (分别为 1866.7公顷和 1920公顷)都大幅度下降,但应城县机插继续上升,扩大到 8个公社,共99台插秧机,机插 287.9公顷(其中明光大队 10台、机插 73.3公顷),达到该县高峰。此后开始下降,到 1982年,全区机插20公顷,机害J 140公顷,低于 1974年的水平。

推广节油技术 1976年 10月9-15日,湖北省计委、农机局、商业局在枝江县召开全省农机节油经验交流会,传达贯彻农林部、商业部在黑龙江省召开的全国农机节油会议精神。同时,省农机局转发河北省肃宁县师素公社改机节油经验。孝感地区农机部门在贯彻全国、全省农机节油会议精神、宣传外地节油经验的过程中,对本地节油经验进行总结推广。至 1977年 7月 10日止,全区改装 195柴油机 2630台,节油率达50% -90%,, 1981年,孝感地区农机化研究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 《小型柴油机节油技术》项目,选取全区27台拖拉机进行重点节油试验。1982年,开始在全省4个地区7个县对 1251台拖拉机抽样调查 (经筛选取样 942台、搜集整理20多万个数据),在此基础上同省农机局合写的 《从使用和生产两个环节开展内燃机节能工作》,在全国内燃机产品节能和规划座谈会上进行交流。通过两年试验证明,节油效果良好。从1983年开始进行大力推广 S195柴油机回油改道装置。到 1984年底,全区手扶拖拉机改装 8226台,占年底拥有量的61.7%;向全省及陕西、山西等省进行推广,共推广该装置 17 386套 (其中自制 8000多套 )。在推广过程中,为全省培训节油技术骨干307人。1987年,由地区农机研究所主持、汉川县农机具研究所协助,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 “长江 195-12型柴油机旧机节能改造技术”项目。1991年、1994年分获省农机局、孝感地区行署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广增氧机和池塘养殖机械化技术 1986年,汉川县农机具研究所熊曾淹、谢桂林、余启华 3人共同研制YPY-I型移动式增氧机。1991年 3月和5月,分别获得省农机局、孝感地区行署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1989年,汉川县农机具研究所 (汉川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连续两年承担农业部 “丰收计划”畜禽鱼虾养殖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农业部 “丰收计划”池塘养鱼机械化技术推广项 目,其鲜鱼增产幅度、亩新增纯收人和排灌、增氧、饲料加工等机械化水平达到或超过农业部项 目合同指标。1989年 8月和1990年8月,汉川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连续两次获全国农牧渔业 “丰收奖”二等奖,谢桂林、余启华个人也获全国农牧渔业 “丰收奖”二等奖。1993-1994年,农业部向湖北省8个县 (市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下达 “池塘立体养殖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汉川县、孝南区两个承担单位实施规模均为 1000亩,通过两年项目实施,鱼蚌、鱼禽混养获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5年 8月,这两个承担单位分别获全国农牧渔业 “丰收奖”二等奖,汉川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余启华、熊曾淹、钱义望 3人获全国农牧渔业 “丰收奖”二等奖。

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农业节本增效工程技术是农业部在 1995-1999年主推的农机化技术,包括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等技术系列。技术推广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使机械深施化肥技术渗透在小麦、棉花、水稻等作物生产中;使节种技术在水稻生产、小麦生产中得到应用;使节水技术在林、果、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5年中,孝感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和所辖的7个县 (市区)农机推广站均承担过此类项目。在此项技术推广中,其中影响范围较广、技术较为成熟的有两项。(1)孝感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主推的水稻水直播机械化技术。1995年 7月 22日在邹岗镇杏林村开始推广,所用机具为华中农业大学许绮川教授等研制的水稻直播机,直播采取早稻品种当晚稻播,首次推广的机直播面积为9.12亩。1996年5月,由省农机局主持,召集全省的市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等相关人员 120人,在广水市长岭镇余光恕家庭农场举行水稻直播技术培训和推广现场会,参与作业的直播机 2台套,完成机播面积 60亩,得到与会者好评。1997-1998年,又在广水、孝南等地推广水稻机直播技术,均获得较好效果。(2)应城市农机推广站推广的稻麦连作节种机械化技术。该技术推广以农业部 19% 年下达的科技兴农项目为载体,项目规模为两年共 10万亩。实施结果: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节本增效的效果明显。2002年4月,该项目被孝感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在探索推广阶段 ,孝感地区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主要推广耕整机、开沟机、水稻直播机、机动喷雾器、割晒机等。1989-1991年,地区农机局连续 3年在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的曹大、吴台、李台3个村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推广的机械有:湖南津市和湖北公安生产的水田耕整机,江苏生产的开沟机,北京怀柔生产的东 一18机动喷雾器,黄破生产的 100-3型割晒机以及洪湖生产的脱扬机等。尤其是 1991年10月24日召开的农机推广和秋冬农业开发现场会上,除了上述机械的推广演示外,云梦县通用机械厂和安陆机电厂专程送来自产的旱地耕整机和风选脱粒机。

1997年5月25日,孝感市政府在广水市郝店镇红山花村召开农机推广现场会。参加作业的机具有 8大种类,涉及到粮食生产的机耕机整、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脱粒4个环节,表演机具总数29台 (套件)。现场会作业的收获机械中,增加 “钟祥 6号”联合收割机、背负式收割机,收获机具 18台,耕整机械由小型向中型方向发展。1997年7月 18日,孝南区农机局引进河南 “桐柏”牌联合收割机在新铺镇永安村试割早稻获得成功,开孝感市用联合收割机割水稻之先河。

1997年初,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 100个县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其中汉川县人选为项目区域,实施时间3年 (1997-1999年),项目实施范围30万亩。在 3年的项目实施中,汉川县除采用较为成熟的耕整、排灌、化肥深施、植保、收获、运输等机械化技术外,在水稻栽植环节启用机械抛秧、机械直播 、机械插秧等,探索实践水稻轻型栽培技术。

1998-2000年,孝感市农机局自购长江 一18型、湖洲 一160型联合收割机 3台,由市农机部门的科长、所长、站长、工程师组成机械收获技术的推广队伍。3年推广中,纵贯6县市区,驰骋 600多公里,推广队伍吃住在农户家中,为机械收获技术全面推广起到 “宣传队”和 “播种机”的作用。

2000年,孝感市同孝南区两个农机推广站共同承担农业部下达的重点地区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区域为孝南区阂集、祝站、三汉、毛陈4个乡镇,实施面积 10万亩,实施年限为 1年。在项目实施中,探索出水田水作和水田旱作两大秸秆还田类型和四种不同的机械化还田模式;在引进四川生产的I G M水田埋草旋耕机的基础上进行改制,改制的机具在全省 5个项目区使用效果良好。2000年7月22日,全省首次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现场会在孝南区阂集乡白水湖村举行,参与作业的机具有半喂人、全喂人、背负式收割机,水田埋草旋耕机、机耕船等共 12台套,作业面积 120亩。该项目的实施,为水稻机械收获和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联合运用探索新途径。

2003年 5月,孝感市直农机部门分别选择市农科所、孝南区新铺镇徐山村作为水稻机械插秧的试点,推广的插秧机分别为 “富来威”、“亚细亚”两个品牌的步进式插秧机,示范推广面积6亩。2004年,推广插秧机的县市区达到5个,示范乡镇达到9个。安陆市农机局 1年示范的乡镇达到4个。孝南区农机局于2004年 5月同江苏省江都市结为友好单位,从江都引进7台插秧机到徐山村作业,6天时间机插中稻800多亩,在全国首开跨区机插作业之先河,既弥补当地插秧机数量不足的矛盾,又学到外来机手的育秧和插秧技术。中央电视台 《新闻联播》对这一典型进行报道。2004年,全市机插面积达到6000亩。2005年,孝感市水稻机插示范点覆盖 7个县市区的 12个乡镇、26个村 ,示范推广面积 18 000亩,插秧机具由刚开始的 2个品牌扩大到4个品牌,拥有量达到 99台。

2005年,在全市机械插秧推广工作中,有4件事具有历史性影响:(1)汉川叼东农场长虹村农民黎志成于 2005年4月 25日,自费到黄梅县参加全省水稻机插现场会,当场购回富来威插秧机 1台,是孝感境内第一个 自费购买插秧机农民。(2) 2005年 6月 3日在孝南区新铺镇徐山村召开以插秧机为主的农机新机具推广现场会,现场作业的乘座式插秧机7台。(3)全市在推广机械插秧工作中探索出 “借机相助”、“块状推进”、“民办公助”和 “联合互动”的4种模式,经验在全省农机化工作会上进行交流。(4)于2005年 11月 14-16日在汉川市举行全省育秧、机插秧技术培训班和推广会议,与会者达 600人。农业部有关人员专程到育插秧作业现场观摩。

至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 163.77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46.9%;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 (具)近 10万台 (套件 ),比2000年增长28.3%。其中,拖拉机及机具配套比由2000年的1:0.93提高到 1: 2.3;插秧机由0上升到99台,增长 100%;联合收割机由2000年的 156台增加到 1189台,增长6.62倍;半喂人收割机由2000年的2台增加到 151台,增长74.5倍。

农机覆盖地膜 油菜地开沟及机械移栽

1952-2005年孝感市农业机械拥有量

1952-2005年孝感市农业机械配套农具拥有量

1965-2005年孝感市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