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企业门类

第二节  企业门类

孝感市的乡镇企业按门类分,主要有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1991年各门类的构成比例是:农业占0.8%,工业占54.04%,建筑业占19.62%,交通运输业占8.70%,商业饮食业占13.83%,服务业占1.53%,其他行业占1.47%。到2002年,乡镇企业在经营体制改革中,整体结构不断调整,各行业门类所占比例分别为:农业占4.24%,工业占60.28%,建筑业占12.44%,交通运输业占4.68%,商业饮食业占16.9%,其他行业占1.45%0

工业 1949年,境内工业以小手工作坊和个体工匠为主,主要工业产品是铁器、竹器、碾米、轧花、油、砖瓦等,品种单一,门类少,规模小。1953年开始进行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手工业合作社改为人民公社的合作工厂。1963-1965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关、停、并、转一部分企业,其后,生产开始回升。进人 80年代,社队工业企业改变以往单一封闭型经营方式,增强企业活力。1991年,实行以 “五费”大包干为主体的经销责任制,扩宽经营门路,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市场,经济效益提高。进入21世纪,孝感乡镇工业企业进行企业改革、转制、中省企业下放、产权交易、租赁、破产、调整股本结构。2002年底,孝感市乡镇工业企业 22 254个,职工3.12万人,创总产值28.73亿元。

农业  解放初期,乡镇农业企业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从 1958年人民公社大办企业起,孝感地区部分公社和大队办有茶场、林场、农场,养猪、养鸡、养鸭、养兔、养鱼、养蜂等多种经营场。到 80年代初期,孝感的乡镇农业企业主要是公社、大队两级办的集体企业,以林场、茶场、良种场和畜牧场为主。到1984年,农村全面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各村 (大队)、组 (生产队)办起一批集体、联户和个体的农业企业。19%年底,全市有农业企业 4186个,创产值 17.92亿元,从业人员 3.83万人。到 2002年底,全市有农业企业 2155个,创产值 28.73亿元,从业人员3.12万人。

建筑业  解放初期,乡镇建筑业始于农村的小手工泥匠和石匠等手工匠,主要从事住宅建设和维修,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随后,农村手工建筑匠人逐步组织起来,成立农村建筑工程队。到 70年代,规模仍不大,资质较低,只是在孝感境内承接一些小工程。1980年以后,农村经济政策放宽,相关部门为农村建筑工程队签发执照,给予自主权;农业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其购置设备的困难,使农村建筑企业出现区、乡、村办和联合体办一起上的好形势。90年代初,孝感的乡镇建筑业技术水平和资质有所提高,开始走出孝感,到宜昌、武汉等地承接转包工程。1996年底,全市乡镇建筑企业 1.38万个,从业人数23.99万人,创总产值76.24亿元。到2002年底,全市有乡镇建筑企业3504个,从业人数 16.86万人,创总产值 84.24亿元。

交通运输业  解放初期,孝感的农村乡镇运输业有陆运和水运,包括搬运、渡口、民船运输等。50年代陆运工具以木轮板车和钢圈胶轮板车为主。60年代后多改用气轮板车,部分板车配以畜力,各公社拖拉机站从事货运,但没有客运。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在为社会和经济服务中得到发展。1996年底,孝感市有乡镇交通运输业单位 3.21万个,从业人数 8.25万人,创总产值 29.71亿元。到2002年底,全市乡镇交通运输业企业单位0.%万个,从业人数 4.29万人,创总产值31.68亿元。

商业饮食业  新中国成立后,孝感农村办大队经销店、代购代销店、理发店等,后又办起熟食店、餐馆、旅社、照相馆等。70年代,孝感农村的商业、餐饮和服务业、网络布点和营销业务以供销社为主。乡镇企业起步后,部分村办有代销部,服务业有少数理发和日用修理部或个体经营者。90年代,孝感商业饮食业发展迅速,到 1996年,孝感市商业饮食业的单位和个体户7.76万个,从业人数20.39万人,创总产值88.68亿元。到 2002年底,有商业饮食业单位和个体户2.93万个,从业人数 15.77万人,创总产值 114.46亿元。

1991-2002年孝感市乡镇企业总产值

 

1996-1997年孝感市乡镇企业基本情况

 

2001-2002年孝感市乡镇企业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