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力工业

第四章  工业门类

第一节    电力工业

孝感的电力工业,经历 80多年历史。1923年,孝感县在全区首先开办第一座小型发电厂。到 1949年,境内先后有孝感、应城、应山、安陆等县共兴办小型发电厂 10余座,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 181.5千瓦,主要供县城街道、商户、驻军和膏盐矿照明和碾米。新中国成立后,孝感新建立的各级人民政府迅速组织恢复和新建地方小电厂。到 1952年,各县陆续恢复或新建地方国营小电厂 10座,发电机 10台,装机容量 513千瓦,年发电量约61.5万千瓦·时。60年代,各地开始兴办地方小水电。到 1985年,大悟、应山、应城、安陆、孝感等县先后建成小水电站 136座,发电装机容量 16 600千瓦,年发电量 2778万千瓦·时。

1954年,汉川县马口镇213军工厂 (后更名为 3509厂 )引进武汉大电网35千伏电源。1961年,孝感县在野猪湖兴建第一座 35千伏农用变电站。1964年,全省第一座农用 110千伏变电站在应城县长江埠建成。1978年,全区形成 35千伏输变电网络系统,变电站达到49座。1980年,建成孝感第一座熊家咀220千伏枢纽变电站。至2001年,孝感境内共有 220千伏变电站7座,平均每县 (市 )区有 1座 220千伏变电站。1990年建成汉川电厂,2001年建成八汉洼500千伏变电站。孝感的电力工业形成以多点电源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枢纽、110千伏电网为骨干、35一10千伏电网为基础的区域性电网,以国家大电网供电为主,地方发电为辅的供电格局。

至 2005年末,孝感境内建 120万千瓦发电厂 1座,3000千瓦以上发电厂 10座,450千瓦以上水电站 8座。孝感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 1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线路 12条 340.03公里;110千伏变电站 29座,线路39条582.49公里;35千伏变电站 80座,线路 110条 1127.44公里;6一10千伏配电变压器 14 134台,线路 485条 9181.5公里;用户低压线路约 3万公里。孝感市社会人均年用电量 758千瓦·时,孝感供电公司供电38.67亿千瓦·时,售电36.05亿千瓦·时。

一、发电

电业在孝感兴起始于20世纪初,以商人、矿主、官商集资办小火 (油)电小范围供电为主。至 1949年,全区4个县兴办小火 (油 )电。50年代初期前后,全区各县建起地方国营火 (油)电厂,60年代开发地方小水电,70年代以后,大中型工矿企业自备电源、余热发电厂有发展。90年代大型火力汉川电厂建成发电,给孝感提供近距离、大容量、高电压、稳定的电源。

(一)火力发电

孝感国营电米厂 1949年 5月,孝感县人民政府接管合记电厂,改名为孝感县国营电米厂。7月添置 2台15千瓦交流发电机组,白天碾谷轧米,晚上发电6小时供城内地县机关、学校、商店和部队照明。经扩建,1951年 1月安装 120匹马力蒸汽机 1台,45千瓦交流发电机 2台,建成孝感县火力发电厂,5月更换成 100千瓦发电机组。同年 10月,为了加强领导和有利今后的发展,将火力发电厂交孝感专署领导,米厂仍留孝感县人民政府管理。

云梦县发电厂 1950年 3月,云梦县人民政府决定兴办全县第一个地方国营企业— 县发电厂。购回20千瓦发电机和20匹马力单缸煤气机各 1台,5月 1日正式发电。先后于 1951, 1962年增容 50千瓦、100千瓦发电机组各 1台。白天碾米、轧棉花、磨面粉,晚上发电照明。1965年,系统电网供电后,云梦县发电厂停止发电。

大悟办小电厂  解放前,大悟县无电力生产,民间照明全部使用梓油灯、煤油灯。1950年冬,原礼山县委为发展地方工业,解决二郎店机关及居民的照明、粮食加工等用电问题,决定组织创办发电厂,并同时兴建粮食加工厂。1951年春,购回15千瓦发电机和25匹马力煤气机各 1台,翌年年发电量 1.1万千瓦·时。1953年发电厂与米厂合并为大悟县电米厂。1954年,更换 1台35千瓦的发电机组和 1台60匹马力的锅驼机。1957年电、米厂分设。大悟县国营火力发电厂于 1958年,再购进40千瓦直流发电机和80匹马力的柴油机各 1台。1963年增添 100千瓦直流发电机和 150匹马力的蒸汽机各 1台。1966年添置 100匹马力高速锅炉蒸汽机 1台、150匹马力船用蒸汽机2台、100千瓦发电机 2台、60千瓦发电机 1台。1968年 9月,上级拨入 1台84千瓦柴油发电机组。到 1970年,年发电量增加到20.33万千瓦·时。供电范围扩大到县城附近的农村和部队。同期,三里、宣化、新城、河口、吕王等区政府所在集镇相继建成小型火力发电厂,供机关照明,粮食加工及部分工农业生产用电。

汉川办小电厂 1951年春,汉川县城关镇国营米厂购回 1.5千瓦直流发电机 1台,利用轧米动力,晚上发电供厂内照明。同年 8月,该厂又正式装配专用 20匹马力旧柴油机,配5千瓦220伏直流发电机发电,每晚发电2小时,专供党政机关及部分商店照明。年底,县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汉川县地方国营电灯厂,1952年2月正式开机发电,安装 25匹马力柴油机装配20千瓦交流发电机 1台,每晚发电5小时。1954年初,增装 20千瓦发电机 1套。1955年春,电灯厂增装 75匹马力柴油机配 60千瓦发电机 1套,延伸配电线路500千米,城关印刷厂、贝扣厂开始用电力生产。第二年秋,电灯厂筹建新厂,更名为汉川县城关变电厂,1957年9月,125千瓦机组开始发电。1958年5月,295千瓦发电机组投人运行。同期,汉川县马口镇也兴办起小电厂。1951年夏,公私合营利群油厂用 5千瓦直流发电机发电生产,兼供厂周边居民照明。1952年工商界集资,组建马口明星电灯公司,安装国产25千瓦发电机和44匹马力煤气机 1套,年底投产发电,供街道照明。1955年,由县财政局拨款 1.5万元,新架3.3千伏线路 2公里,购回安装 50千伏 ·安配电变压器1台,由213军工厂 35千伏变电站引人电源,年底正式购电转供,直到明星电灯厂发电终止。

安陆国营电米厂 1952年 9月,建成安陆县国营电米厂。经不断扩建发展,至 1965年已拥有内燃机4台,发电能力 200千瓦。

应城县发电厂 1952年底,由中共应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筹建的城关火力发电厂投产发电,安装50千瓦发电机和 75匹马力煤气机各 1台。1955年增容更换75千瓦发电机和 120匹马力卧式蒸气机各 1台。1958年 5月,湖北应城石膏矿发电厂向应城县城关送电,县发电厂停办。

1949-1969年孝感地区国营发电厂

 

 

孝感专署第一发电厂  其前身是孝感县国营电米厂,位于城关镇书院街。1951年 10月,发电厂更名为孝感专署电灯公司。1953年进行扩建增容,安装3吨锅炉 1座,换装 100千瓦发电机 1台,1955年从黄石渭源口煤矿调来立式 100匹柴油机 1台,及排管 1.5吨锅炉 1座,带 80千瓦发电机 1台,改名为孝感专署第一发电厂。1958年从沙市调来立式双缸 375匹马力蒸汽机 1台,配套发电机240千瓦,安装排管锅炉 1座,发电设备能力 420千瓦。1958年,成立综合电机厂,生产电动机、矿石灯等产品。1959年 12月,电厂与机械厂合并,改为发电车间。1963年5月,武汉送电到孝感城关,发电厂停止生产。

孝感专署第二发电厂 1954年,驻孝感县花园镇王家岗解放军0049部队筹建火力发电厂 1座,安装发电设备机组 375匹蒸汽机 1台,4吨半自动化锅炉及 2.5吨人工锅炉各 1台,发电机有 140千瓦和 100千瓦各 1台,年发电量达 110万千瓦·时,主要供部队用电。1955年交地方管理,改名为孝感专署第二发电厂,隶属孝感专署工业局领导。1958年2月由地方移交部队管理。19% 年停止发电。

1951-1963年孝感专署发电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汉川电厂  汉川电厂是湖北省电力公司所管辖的大型火力发电厂。该厂位于汉川市新河镇,厂区南临汉江,东距武汉市郊区新沟镇4公里,西距汉川市城关镇10公里。1987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南电力设计院设计,湖北省首家集资建设汉川大型火力发电厂,其装机发电容量为4台50万千瓦。汉川电厂一期工程装机 2台30万千瓦,1987年 12月 28日正式开工建设。1990年 1月21日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7月 12日正式投人生产。2号机组于 1990年 12月 30日首次并网发电,1991年 6月正式投入生产。1997年,年发电量达到35.33亿千瓦·时。二期工程装机亦为2台30万千瓦,1993年10月 12日正式动工,19%年 4月 16日并网发电成功;4号机组于 1998年 3月 12日并网发电成功。1998年 4月 11日,二期工程两台机组竣工投人发电生产。1999年,年发电量为23.2亿千瓦·时。1990年 10月,建成熊家咀变电站至汉川电厂 220千伏输电线路,全长 30.8公里。19%年,汉川电厂至汉川叼东 220千伏变电站 10.88公里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并投运送电。汉川电厂从 1990年并网发电到 2000年底,累计发电量 374.57亿千瓦·时。汉川电厂先后向熊家咀、叼东、彭湾和上庙 220千伏变电站送电,为孝感电网提供近距离、高电压、大容量、稳定可靠的电源。

(二 )水力发电

孝感地区的小水电站多建在北部低山区、丘陵间的河流或水库等水流落差较大地区,以天然径流建站发电。至 1985年,大悟县建有小水电站58处,装机 84台6457千瓦,年发电量469.1万千瓦·时。界牌水电站是大悟县境内最大的水力发电站,1971年 1月建成,水电站为坝库式,装发电机 2台778千瓦,年发电量为 1656万千瓦·时;丰店水库水电站 1972年建成,装发电机 2台500千瓦,年发电量 820万千瓦·时。应城县建成小水电11处,装机 17台,容量为467千瓦,年发电量为 19.8万千瓦·时。安陆县建成小水电站 12处,装机20台,容量 826千瓦,主要为农村社队加工和照明用电。孝感县 1958年 10月 1日,段家港水电站正式建成发电,解决当地的照明和粮食加工用电。后因设备损坏、老化而拆除。1959年春节,木李塘水电站正式发电。1975-1985年底,在周巷、丰山公社 (区)等地建成小水电站 11处,装机 17台,容量 467千瓦,年发电量为 16.8万千瓦·时,地方自筹 15.7万元。最大的小水电站为丰山黄塘 (滑石四级 ),装机 2台 100千瓦。至 2005年,全市利用水资源建成小型水力发电站 105处,装机 150台,容量16 467千瓦。

1975-2005年孝感市 450千瓦以上水电站

 

(三)自备电厂

湖北省双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  是该公司热电联供的自备电厂。装有汽轮发电机组 5台,总容量61万千瓦。1号机为C6-5/5型6000千瓦和TQC-5466/2型发电机配套;2号为B6-35/10型6000千瓦和QF-6-2发电机配套;3号为CC 12-35/10/5型12 000千瓦和CQF-15-2型发电机配套,4号机为CC25-343/0.98/0.49型25 000千瓦和QF-30-2型发电机配套。5号机为B12-8.826/4.02型12 000千瓦和QF-12-2型发电机配套。1974年7月,热电厂 1号、2号机组投产发电。1986年 1月,3号、4号炉、3号机相继投运。1991年 10月,5号炉投人运行。1995年为满足烧碱、联碱发展用电和用汽,11月6号炉、4号机投运。同时新增6千伏主变高压配电第三段,由新增4号发电机组供电,与老系统第二段互投。1998年与联碱新增 14万吨工程配套,满足用电需要,7号炉、5号机于2000年 11月投人运行。结合油改煤工程,将3号主变压器增容至 31 500千伏 ·安。有主变压器 3台,总容量76 500千伏·安,年发电量2.05亿千瓦·时。

湖北 9047盐厂自备电站  位于应城境内的9047盐厂自备电站于 1990年 3月 31日破土动工,1991年5月4日正式并网发电。电站装机容量 3000千瓦,总投资 1200万元,实现供汽、发电一体化。正常发电生产时,除保厂内自发自用外,还有部分发电容量上网。电站投产至 2005年累计发电1.5亿千瓦·时。

湖北银光盐化有限公司热电厂  即原湖北应城盐矿热电厂,1974年4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安装 2台1500千瓦背压式发电机组。1979年与二期改造工程配套又安装 2台 1500千瓦背压机组,共计容量 6000千瓦,发电供制盐生产用电。1982年,实施锅炉改造及油改煤工程,新安装 2台6000千瓦背压机组,1986年正式投人运行,发电供制盐生产用电,发电后的蒸汽供制盐生产 ,原锅炉及机组全部报废。

1975-2005年孝感市3000千瓦以上自备发电厂装机及发电量

 

二、电网

孝感地区于50年代中期首先由军工生产开始引人武汉市大电网电源,60年代以农业灌溉为契机多点引人武汉大电网电源,发展 35千伏农村电网;70年代至 80年代 110千伏城市电网逐步建成;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220千伏电网形成。随着汉川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孝感电网以多点电源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枢纽、110千伏电网为骨干、35千伏电网为网络的电网建成。

(一)大电网电源引进

引进 35千伏电源。50-60年代,孝感地区的南部汉川县、孝感县背靠武冶电网,较早地引进大电网电源。1954年位于马口镇的213厂 (后改名 3509工厂 )建成第一座35千伏工业变电站,引入武汉大电网电源,马口镇开始向该厂购电转供。1959年,武冶电源向汉川县境内延伸,新建成邱子佬 35千伏简易变电站和城关35千伏变电站,解决当地的市政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用电需要。1961年,孝感县引人武汉市湛家矶变电站电源,建成野猪湖 35千伏变电站,与泵站配合,开始用电力排灌,使野猪湖产粮基地,粮食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电源向北延伸。1962年建成石塔寺 35千伏变电站,供石塔寺三级泵站用电,灌溉受益面积6万亩。1963年电源延伸至孝感城关,建成 35千伏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000千伏·安。1964年又建成田家岗35千伏变电站,供田家岗泵站一、二级排灌用电。至此,全区建成农村 35千伏变电站 7座,业务结算直接对武汉供电局。

引进 110千伏电源,发展农村电网。1963年,国家决定建设武汉锅顶山至应城县长江埠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把 110千伏电力输送到孝感地区农村。长江埠变电站是湖北省境内第一座农用 110千伏变电站,1964年 7月建成送电。并且以该站为半径,向周围的孝感、应城、云梦、安陆、汉川等5县辐射,先后在长江埠以北建成孝感城关、云梦城关、汉川龚家湾、安陆云岗、应城盐矿等 17座 35千伏变电站。其中,农用站为 12座。

(二 )枢纽变电站建设

220千伏梅子洞变电站  建在汉川与汉阳两县交界处的梅子洞山间,是连通丹江至武汉电网的中间站,1969年7月建成运行。初建期间,安装主变压器2台,12.91万千伏·安,35千伏出线 7回,其中送省汽修、213工厂 2回,110千伏出线 6回,送汉川庙头、长江埠站、汉川城关站 3回。该站是省内电网的枢纽变电站。到 1970年初,孝感地区先后引进武汉锅顶山、汉川县马口梅子洞、随县三回110千伏电源。同年建成安陆城关 110千伏变电站,电源继续向北部山区的应山、大悟两县延伸。这一年完成应山县骆店和大悟新城35千伏变电站建设后,全区7个县联网通电。

熊家咀 220千伏变电站 1980年 7月建成,并调整和改造 110千伏出线。该站由 220千伏丹汉四回随县至岱家山线路开断引人电源,使该站联接在全省220千伏电网系统内。全区110千伏输变电网络,以熊家咀变电站供电为中心,辅以随县变电站与马口梅子洞变电站提供电源,供电可靠性有很大提高,电网布局日趋合理。

    孝感八汉洼500千伏变电站 2001年 12月,与三峡水电站外送电源配套的孝感八汉洼 500千伏变电站,以及向姚家冲变电站和梦泽变电站2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同期竣工。该站是孝感境内的第一座 500千伏变电站,一期工程主变压器容量为 75万千伏·安,隶属湖北省超高压局管理。2002年8月,孝感 500千伏变电站至熊家咀、红石坡变电站的2条220千伏输电线路竣工。先后向4座 220千伏变电站提供高压电源。孝感 500千伏变电站是三峡电站向湖北供电主网架北路供电的一个重要枢纽点。该站西连斗笠变,南连玉贤变,东接木兰变,北与河南狮河变相连。既是鄂豫联网的第二个联络点,起着南北水火电调节运行的作用,又是鄂东500千伏大环网接受三峡电力的枢纽点。

(三)输变电设备联网

(1) 35千伏电网

孝感地区最先引进的是武汉市 35千伏输电线路提供的大电网电源,并且 35千伏电网在全市首先建成。

汉川市35千伏电网  汉川县毗邻武汉市。地处汉川县马口镇的213军工厂,于 1954年 11月,在全区首先引进武汉 35千伏电源,架设输电线路 45公里,建成213军工厂自管 35千伏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 1台750千伏·安,供军工生产、转供马口镇用电。电源向县城延伸,1959年 8月建成汉川县城关35千伏临时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000千伏 ·安,年供电量 38.5万千瓦·时。此后,电网向全县各区乡镇、农村和新兴工厂发展,先后建成邱子佬 (后拆除 )、祁家湾 (迁 )、红光 (迁 )、青龙 台 (迁 )、叼北 (迁 )、沉湖 (拆除)、省汽修 (自管 )、周家台 (自管 )、江边堰 (迁 )、庙头、仙女山 (直配 )、杨林镇、刘格、中洲农场、马口镇、二河、脉旺、洞缘、新堰、杨业 (自管 )、红星、贺富店、叼汉湖、杨水湖等 35千伏变电站。至 2005年,汉川市拥有公用和用户专用 35千伏变电站 15座,主变压器30台,容量 15 016千伏·安,12座公变和代管专变年供电量 18 272.76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23条,200.658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孝南区35千伏电网  孝南区的前身是孝感县 (市 )的南部区域。1961年 8月,孝感县引人武汉湛家矶输电线路电源,延伸 24.8公里至野猪湖一级电力抽水机站,建成孝感县第一座35千伏农用变电站 (后迁 ),安装主变压器 1台2400千伏·安。1962年,石塔寺 35千伏农用变电站建成。1963年4月,孝感城关35千伏临时变电站建成通电,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 1条,取代孝感火电厂,向城关、孝感火车站及朋兴、卧龙部分乡村送电。同年 6月电源改由武汉锅顶山 110千伏变电站提供,输电线路长25.3公里。1964年 7月田家岗变电站建成供电 (后迁 )。同月,孝感县的4座35千伏变电站,改由应城长江埠 11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输电线路长 14.6公里。1965年 5月,在孝感城关环城路东门外花果山建成35千伏新站,主变压器 1台 1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9条 17.5千米,186个供电用户,年供电量35万千瓦·时。至 1993年,孝感市 (县级)建成35千伏变电站 15座。同年7月原孝感市一分为二,将石塔寺、朱湖、北径咀、二道河、肖港、链鱼地、祝站、龙店 8座 35千伏变电站划归孝南区。之后再建陡岗、杨店、阂集变电站。至 2005年,孝南区建成公用 35千伏变电站 11座,主变压器 20台,容量 63 050千伏·安,年供电量6763.15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 13条,161.76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应城市35千伏电网 自1964年7月,引人武汉电源,建成应城长江埠 110千伏变电站后,1965年 3月,建成省应城盐矿35千伏变电站 (自管),主变压器 2台5000千伏 ·安,分别向盐矿、石膏矿和城关供电。1968年 10月,建成与电力抽水机站配套的团山变电站,主变压器 1台,3200千伏 ·安。1970年5月,建成沈铺变电站,供农业排灌用电。1971年 11月,建成应城城关四里棚变电站 (后拆除),主变压器2台5000千伏·安,主供城关和县盐厂用电。此后,还先后建成省军区728厂 (自管 )、化肥厂 (自管拆除 )、龙赛湖、磷肥厂 (自管拆除)、夹河沟、合阜、杨岭、膏矿 (自管 )、第二粮油加工厂 (自管)、陈河、刘杨(后拆除 )、东马坊、三合、郎君、新都 (自管)等 35千伏变电站。至2005年,应城市拥有公用和用户专用 35千伏变电站 15座 (用户专用6座),主变压器27台,容量9.49万千伏·安,9座公变年供电量7209.1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 16条,135.44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安陆市 35千伏电网 1965年5月,安陆县方岗35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由长江埠 11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安装主变压器 2台4200千伏·安,6千伏出线4回供徐家河水库北干渠抽水站、安陆城关及金泉寺泵站用电。1968年安陆城关简易临时35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1972年设备迁至烟店镇。此后,先后建成杨兴、烟店、巡店、金泉、雷公、袱水、河水 35千伏变电站。至 2005年,安陆市拥有公用 35千伏变电站 8座,主变压器 15台,容量51 950千伏·安,7座公变年供电量 6305.976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9条,91.4公里,城乡 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云梦县35千伏电网 1965年 8月,云梦县城关 35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由长江埠 11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000千伏·安。几经扩容改造,主变压器增至3台52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由8回增至 13回,供城关、省机床配件厂、县农药厂、义堂区、军港泵站等用电。此后,先后建成周许(后拆除 )、省云梦棉纺厂 (自管 )、1114盐厂 (自管 )、下辛店、化肥厂 (自管 )、云梦泵站、枫梓岗、省机配 (自管 )、伍洛、隔蒲、义堂、沙河 35千伏变电站。至2005年,云梦县拥有公用和用户专用 35千伏变电站 11座,主变压器 26台,容量 75 600千伏·安,6座公变年供电量 4728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14条,122.93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大悟县35千伏电网 1970年 10月,大悟城关35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由应山杨寨变电站引人电源,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800千伏·安。此后,电网向工矿企业、边远山区乡镇、农村发展,又先后建成余河、黄麦岭磷矿 (自管 )、宣化、化肥厂 (自管)、刘集、丰店、吕王、芳贩、大新、高店、河口、夏店、三里镇 35千伏变电站。至2005年,大悟县拥有农村公用和用户专用 35千伏变电站 13座,主变压器20台,容量55 465千伏·安,年供电量 16 363.709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 17条 (系统外 3条 ),209.73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孝昌县 35千伏电网 1993年 7月 ,原孝感市 (县级 )一分为二,将王家岗 (19%年停运)、大庙、周巷、磨山、小屋、花园、邹岗7座35千伏变电站划归孝昌县。此后,小河、季店、双峰山35千伏变电站建成。至2005年,孝昌县拥有 35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压器 18台,容量47 050千伏·安,年供电量 6965.36万千瓦·时;35千伏输电线路 14条,144.62公里,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形成网络。

全区35千伏电网,于 1970年初步联网,有 35千伏变电站 24座,7县实现每县至少有 1座35千伏变电站。当年,大悟县只有 1座 35千伏变电站,而汉川县有 7座。至 1979年,全区有 35千伏变电站 57座,覆盖全区的35千伏电网已经建成。2002年4月,广水市供电局划归随州市管理,转走 35千伏变电站 12座,主变压器 19台,容量5.337万千伏 ·安;35千伏输电线路 22条,241.21公里。又经过变电站合理布点,新建、扩建、改造,至 2005年,全市拥有社会公用和用户专用 35千伏变电站80座 (系统外专变 14座 ),主变压器 161台,容量 56.42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 110条 (含地直线路4条 ),1127.44公里 (含地直线路60.898公里 ),城乡35千伏输电线路已形成网络,实现村村通电。逐步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经济建设、商业贸易、机关部队学校和城乡居民用电需要。

2005年孝感市供电公司 35千伏变电站

 

 

 

 

2005年孝感市 35千伏输电线路

 

(2) 110千伏电网

1970年 3月,建成安陆城关 110千伏变电站,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5万千伏·安,先后由长江埠、马口梅子洞、随县引人三回电源,送安陆方岗、孝感花园、湖北铝厂等地用电。1972年5月,建成汉川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0月,孝感城关 110千伏变电站建成,供孝感境内10座35千伏农用变电站和城关地区用电。1977年 11月、1982年 9月和 12月,先后建成云梦、应山和大悟县城关 110千伏变电站。至此,全区7县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 10座,110千伏输电线路 14条,初步实现全区县与县之间 110千伏骨干变电站联网供电。同时,境内专用 110千伏变电站也有发展。1970年,武汉部队在汉川沉湖农场建 110千伏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 1台3万千伏·安。1972年,湖北省应城化工厂 (后改名湖北双环 )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1座,安装主变压器 2台4万千伏·安。1990年,湖北安陆铝厂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3台8.016万千伏·安。1992年,京广电气化铁路湖北段在花园镇建成 110千伏牵引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2台 12.6万千伏·安。1992年 2月,孝感地区黄麦岭磷化厂在大悟县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 1台 1.25万千伏·安。2004年,云梦大展钢厂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 1座,安装主变压器 1台2.5万千伏 ·安。2002年4月,广水市供电局划归随州市管理,转走 110千伏变电站4座、年供电量 1.6亿千瓦·时。至2005年底,全市建成 110千伏变电站29座,主变压器54台容量 157.27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39条,575.27公里,逐步实现合理布点,环网双电源,“手拉手”供电。

2005年孝感供电公司 110千伏变电站

 

 

2005年孝感供电公司 110千伏输电线路

 

 

 

(3) 220千伏电网

220千伏变电站是为 110, 35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的枢纽变电站。孝感的220千伏电网从 1979年开始建设,至 2005年底 ,全市有 220千伏变电站 7座,主变压器 11台,主变压器总容量 165万千伏 ·安。220千伏输电线路 12条,全长 340.03公里。“九五”期间国家投资和地方集资2亿多元,加快孝感电网与汉川电厂配套的220千伏变电站建设。

熊家咀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80年 7月 ,熊家咀220千伏变电站建成送电。一期工程安装主变压器 1台,容量 12万千伏 ·安,架设输电线路 8公里。由随县一熊家咀一武汉岱家山220千伏输电线路提供二回电源。110千伏输电线路送孝感城关、云梦城关、应城长江埠和湖北应城化工厂4座变电站。熊家咀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是孝感电网发展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境内建成并管理的第一座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枢纽变电站。网损由原来的3.2%下降至2.07%,供电量曾占全区的60%以上。1997年,将容量为 12万千伏 ·安的2号主变更换为 15万千伏·安的有载调压变压器,又于 1998年将容量为 12万千伏·安的 1号主变更换为 15万千伏·安的有载调压变压器。

安陆红石坡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89年 12月,由湖北安陆铝厂兴建,安陆红石坡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送电。一期工程安装 9万千伏 ·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220千伏输电线路3.267公里 二接在丹汉4回线路上。110千伏出线4回分别供湖北安陆铝厂、安陆城关和云梦城关 3座变电站。又于 19% 年增容12万千伏 ·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

花园姚家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90年 1月,京汉电气化铁路配套工程孝感花园姚家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一期工程安装 12万千伏 ·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线路 3.248公里。引进随州至岱家山220千伏输电线路电源。

汉川叼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96年 11月建成投运,安装 15万千伏 ·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220千伏出线 2回44.92公里,由汉川电厂和彭湾变电站引人电源。110千伏出线 2回向汉川城关、应城长江埠 2座变电站供电。

彭湾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98年 7月,应城彭湾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人供电,安装 15万千伏·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220千伏出线 2回75.85公里,联络叼东和红石坡变电站。110千伏出线4回,分别供应城新河、长江埠、化工 3座变电站。

大悟上庙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999年 6月,大悟上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安装 12万千伏·安有载调压主变压器 1台。220千伏输电线路42.5公里与姚家冲变电站连接。110千伏输电线路分别向大悟城关、黄麦岭磷矿,广水竹林、杨寨4座变电站送电。

梦泽 220千伏变电站  位于云梦县城关东南约4公里的伍洛镇四合境内,占地面积 30 742平方米。该工程于 2000年 1月 8日动工。2001年 8月28日建成投运,工程总投资 6600.2595万元。安装节能三相三圈有载调压变压器 1台,容量 15万千伏·安,安装户外密集型电容器4组,总容量为20万千乏。220千伏出线4回,分别连接熊家咀、红石坡、彭湾变电站和孝感50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4回,分别至孝感西城、云梦城关、云梦县河变电站和大展钢厂。10千伏出线 6回,分别向珍云、国道、公园、政府、杨店和吴铺供电。

马口220千伏变电站 2002年 5月,孝感供电局变电分局接管。马口变电站是丹江水电站电力外送工程之一,也是中南地区第一座 220千伏变电站。位于汉川市与武汉蔡甸区交界处的马口镇梅子洞山间。变电站于 1966年开始动工,1969年7月建成,由武汉供电局管理。安装主变压器 2台,调相机 1台,接 10千伏母线,设备单元41个。220千伏出线二回,分别至马家磅变电站和玉贤 50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共5回,分别至大沙、仙桃、侏儒、汉南、汉川等地;35千伏出线 6回。2005年6月23日,马口220千伏变电站停运。

2005年孝感供电公司 220千伏变电站

 

2005年孝感供电公司 220千伏输电线路

 

1949-2005年孝感市电力基本情况

 

 

 

 

三、供用电

(一 )供用电量

1952年,全区用电总量 55.2万千瓦 ·时。1959年,达到 387万千瓦 ·时。1970年,全区用电总量 6097万千瓦·时,比 1965年增长 2.6倍。70年代,是孝感地区农村用电发展较快的时期之一;同时,部分省、军工企业落户孝感,带来了用电的大发展。1975年,全区91%的公社和52%的生产大队用上了电,农村用电量达到 5342万千瓦·时,相当于 1970年全区用电总量。1980年,全区用电总量达到 6.0亿千瓦·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出现 “办电热”,1985年,全区 100%的区 (镇 ),97%的乡镇,82%的村通电,农村用电量达到0.81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量9.04亿千瓦·时的8.94%。比1975年增长51%0 1990年,全区用电总量 15.62亿千瓦·时,比1985年 9.04亿千瓦·时增长 72.8%0 90年代,孝感 220千伏电网长足发展,为加快城乡35-110千伏电网发展和提高全社会用电水平奠定了基础。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电力供应紧张局势趋缓,电力系统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实行增供扩销与降损节能并举,使全市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00年,全市用电总量24.76亿千瓦·时,比1995年22.14亿千瓦·时增长 11.8%,进人 21世纪后,孝感市供用电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全市用电总量达到27.70亿千瓦·时。2005年,全市用电总量36.05亿千瓦·时。

工业用电 70年代以前,孝感地区用电以农业为主,工业用电所占比例不大。1965年,全市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35.6%, 1970年下降到 30.1%0“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工业用电量迅速增加,其比重不断提升。1980年,工业用电量4.09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总量 6.0亿千瓦·时的67%0 1985年,工业用电量6.77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总量 9.04亿千瓦·时的75%0 1990年,工业用电量 11.4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总量 15.62亿千瓦·时的73%a 1995年,工业用电量 16.54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总量 22.14亿千瓦·时的75%0 2000年,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 17.19亿千瓦·时,占全市社会总量 24.76亿千瓦·时的69% 0 2005年,全市工业用电量 26.19亿千瓦·时,占全市社会用电总量 36.05亿千瓦 ·时的73%。化肥工业是孝感市的工业用电大户。1986年,全区化肥工业用电量4.11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40%; 2000年,全市化肥工业用电量 10.4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58.1%; 2005年,全市化肥工业用电量 10.18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38%0

农业用电 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孝感地区农业用电约占全区用电总量的一半。1975年以后,随着工业用电的发展,农业用电的比重逐步下降。1980年农业用电量为 1.32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中的比重为 22%, 1985年农业用电量为 1.65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中的比重为 18%, 1990年农业用电量为2.45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中的比重为 15%, 1995年农业用电量为 1.68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中的比重为8%, 2000年农业用电量为 1.5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中的比重为6%, 2005年,农业用电量为 1.08亿千瓦·时,占全区用电总量3%。其原因是工业用电和人民生活用电的迅猛增长,相对减少了农业用电的比重,但从农业用电的绝对数看,一直是增长的。1985年为 1.65亿千瓦·时,比1965年增长21.7倍。排灌用电量占全年售电量的比重较大,尤其是遇到特大旱涝灾害年份,排灌用电量迅猛增加。1980年,全区排灌用电量 0.% 亿千瓦·时,占全区售电量 6.0亿千瓦·时的 16%; 2000年,全区排灌用电量 1.21亿千瓦 ·时,占全年售电量 24.76亿千瓦·时的5%; 2005年,全市排灌用电量 0.%亿千瓦·时,占全年售电量 36.05亿千瓦·时的2.66%0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孝感用电是从城镇居民生活用电开始的,随着电厂的恢复和重建,城乡居民用电逐步普及,1960年,全区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 0.21亿千瓦·时。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武汉电网电源的引人和农村电网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不断提高。1980年达到0.22亿千瓦·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电力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迅速增加。1985年,全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0.58亿千瓦·时。1990年,全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1.64亿千瓦·时,1995年,全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3.05亿千瓦·时,2000年达到5.03亿千瓦·时。2005年,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7.78亿千瓦·时,比1980年增长了34.36倍,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总量 36.05亿千瓦·时的22%。

1980-2005年孝感全市用电量

 

孝感市不同时期全社会用电量

 

(二 )“三电”施行

70年代初期,由于全国性缺电矛盾日显严重,根据国务院 〔1970〕 34号文件精神,由政府主导,各行各业实行 “计划用电、节约用电,集资办电”措施,即为 “三电”。

计划用电  是三电工作的重点。1975年,制定颁发 《孝感地区计划用电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三电工作”的职责范围、负荷控制、节电管理,考核制度、用电纪律等,用以指导全区计划用电管理工作。在电力负荷分配上,原则上以满足农业排灌用电为主,保证重点工业用电,兼顾一般工业用电,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对电力负荷指标实行统一分配,以保证用电计划的落实。(1)实行四定管理,即定负荷指标、定用电时间、定用电范围、定负荷率。(2)根据用户用电性质和生产情况,尽量把生产用电安排在深夜,实行削峰填谷,力求均衡用电。(3)对负荷分散,用电量小的农村变电站,在电力负荷紧张阶段,采取轮流送电的办法。(4)将电力负荷指标分配到各变电站、供电所以至每条 10千伏线路,实行分级控制,层层把关,严格执行用电计划。1984年,实行包干用电、凭卡供应管理办法,对超计划用电部分加价收费。1988年,推行分时计量计价办法,分别按峰、平、谷 3个用电时段,规定不同电价,鼓励深夜用电,缓解争电矛盾。1993年,推广无线电负荷控制管理办法。各县、市电力局建立集中型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对部分大用户,采取技术手段,强化计划用电。从 19% 年开始,随着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计划用电工作逐步淡出,市、县 (市 )两级三电办公室相继撤销。

节约用电  主要措施是:(1)实施设备技术改造。重点解决配电装置 “大马拉小车”问题,对高能耗用电设备进行改造或更换。(2)严把新建、扩建、改造工程节电关。项目产品设计电耗不准高于同行同类企业的国内先进水平,不准使用淘汰用电设备。(3)实行工业产品用电单耗考核。对主要工业产品规定电能消耗定额,通过考核方式,敦促生产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4)大力推广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先后推广远红外线加热、节能型电机、交流接触器无声装置、新光源节能日光灯等,取得较好的节电效果。(5)补偿无功损耗。对感性负荷大的用电企业,督促其安装电容补偿器,在电价上开始对工业用户的功率因数进行考核。

集资办电 70-80年代,主要是抓好小火电厂、小水电站以及用户自备电源建设工作,化工、冶金等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条件,相继兴建余热发电厂和火力发电厂。从 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实行多家办电和集资办电政策,电力逐步走人市场,打破原来的同分统配的电力计划体制,实行计划与开发双轨运行。1987年 5月,孝感地区电力开发公司及 “三电”办公室,积极拓展范围,先后与荆门、黄石、青山等电厂进行人股投资,取得股东电权;向华中电管局、省电力局及有关发电厂购买用电权。根据需要临时申请省电力局增加用电负荷和电量;对本地区小水、火电组织收购销售,指导其发电。1988-2000年,开发电量 13.6亿千瓦·时,有效地缓解孝感地区电力供需矛盾。

(三)农电改革

农村电网改造 1998年以前,农村电网中35千伏输变电设备及 10千伏主干线路,用电部门投资兴建,维护改造。1983-1986年,对全区两线一地制 10千伏线路进行彻底改造,采取 “三点”政策,即地方政府扶持一点,电力部门补助一点,村民集资一点。逐步消灭 “四线”,即电线无杆绕树枝、无绝缘线用铁丝代替、杆上无横担,无瓷瓶。推行电度表集装管理,实行一户一表。1998年,国务院要求各地 “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5年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即两改一同价 )。2000年4月,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开工。云梦县作为全国首批农网建设与改造试点,应城市、孝南区作为全省农网建设与改造试点,于2002年 11月到 12月,先后通过湖北省计委组织的竣工验收。至2002年2月,全市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任务基本完成。2003年 7月,孝感全市 “两改一同价”工作接受湖北省组织的验收,7个县 (市 )“两改一同价”工程全部高分通过,获得优良工程。孝感市第一期农网改造工程,新建 35千伏变电站 8座,主变压器9台,总容量 2.46万千伏 ·安,改造 35千伏变电站 79座,更新主变压器67台,总容量 19.5万千伏·安;新建 35千伏线路 110.3公里;改造 35千伏线路261.7公里;改造 110千伏变电站 18座,更新改造主变压器 6台,总容量 14.25万千伏 ·安;新建 110千伏线路 11公里,新建并改造 10千伏线路 8181公里、配电台区9260个、配电变压器 7143台、配变容量60万千伏·安、低压线路28 682公里。总投资 7.6亿元。2004年4月到2005年底,进行孝感市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农电体制改革 60年代以前,孝感全市没形成电网。70年代后期,农村配电设施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产权所属社队直接管理。1988年,全市各县先后试点成立乡镇电管站,乡 (镇)电管站为群众性、服务型管电组织,管理所辖范围内产权属乡 (镇 )、村集体所有的配电设施及村电工,由乡 (镇)和县 (市 )电力局双重领导;对乡 (镇 )电管站实行 “四统一”管理,即统一选聘电管员、统一收支管理费、统一管理票证、统一计划整改低压线路。2000-2003年,各县 (市)电力局先后招聘农电工,按照改造验收一处,接收直抄一处的原则,先后对改造验收的村接收农电资产,营业管理实行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

城乡用电同价 50年代,用电主要集中在城镇,电价由电厂自定。60年代,孝感引进武汉电网的电源后,电价由省人民政府物价部门与电力部门共同核定。电力部门对城区居民用电户直接抄表收费,对农村只抄到配电变压器电能计量总表,各农户用电有村电工在国家电价的基础上,附加损耗后适当加价收费。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电能损耗过大,再加之,村电工无人监管。造成农村用电的电价始终高于城镇。80年代以后,各地加强农村用电管理,采取最高限价、对电网做适当改造。但由于管理层过多,设备严重老化,专业管理缺乏,农村用电的电价始终居高不下,有些地方农村的电价甚至高出城镇几倍,达到每度电1元。1999年,国务院作出 “两改一同价”决策后,孝感市按照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加快步伐改造农村电网,为降低农村电价奠定物资基础。农村电网改造期间,各县市测算出农村用电分类综合电价,报省物价局批准,作为 “两改一同价”过渡期间农村电价执行标准。2002年,经省物价局审定,孝感市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统一执行湖北省电网销售电价。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水平由原来的0.756元/千瓦·时下降到0.508元 /千瓦 ·时。

(四)“三为服务,,

1991年 6月国家能源部发出 《关于开展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达标竞赛活动的通知》。当年7月,孝感电力系统全面开展 “三为”服务竞赛活动。地市两级都成立 “三为”服务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全面落实 “三为”服务达标指标。重点抓好安全生产 ,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理顺抄核收管理程序,健全村级管电组织,取消村电工承包管电形式。加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积极发展边远村用电问题,取消无电村;多方集资,实施低电压线路改造,更换高损耗变压器,加强无功就地平衡补偿。开展农村电价、电费合格县活动,严格控制 “三乱”(乱加价、乱摊派、乱收费 )和搭车收费。1992年,大悟县率先实行 “三为”服务达标。1994年,孝感供电局八个地县市被电力工业部授予电力 “三为”服务达标单位。

(五 )创建电气化县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 DL-409-9 )《农村电气化标准》和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3)6号文件批转省电力工业局 《关于加强全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意见》的通知精神,从 1995年开始,孝感市全面开展创建农村电气化县活动。市、县、乡镇均成立创建农村电气化领导小组,形成三级工作网络和责任保障体系。优先发展农村电网,力求电源与电网结构合理;积极开拓电力市场,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提高输变配电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完好率达到 100%,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农村电压质量,电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巩固 “三为”服务达标成果,努力降低农村电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经过十几年时间的艰苦工作,到 1998年,孝感 8(市)县区先后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农村电气化县的验收。

四、电业管理

管理机构 1966年5月,孝感电力公司成立,隶属湖北省电力厅。管理地区电力修试厂、输变电工程队和电力调度室,下辖9个县供电所,全区有电力职工 452人。

1970年 9月,成立孝感地区水电局,后又成立孝感地区供电所。1976年2月,成立孝感地区革命委员会电力局。地区电力局直属单位有地区电力调度所、输变电工程队、输变电工区、电力修造厂等。所辖有孝感、大悟、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和汉川等7个县电力局。全区有电力职工 1086人。1993年7月,孝感地区电力局更名为孝感供电局。2002年4月,广水市供电局划归随州市。

2003年 8月,孝感供电局改制更名为湖北省电力公司孝感供电公司,各县市供电 (电力 )局、直属单位相应更名。2005年,下辖孝南、汉川、应城、云梦、安陆、大悟、孝昌7个县 (市)区供电公司,以及孝感市区供电公司、变电工区、输电工区、调度通信所、大用户管理所 、计量所、路灯管理局、电力设计院、稽查大队、职工培训中心、光源集团、物业管理所、观音湖电力度假村、电费管理中心等 14个直属单位和关联公司,公司机关设 21个部室。全市供电系统职工 2801人,系统多种产业职工 1062人,管理农村电工2352人。孝感供电公司发展成为既从事电力建设、保障全市电力供应,又从事多种产业的湖北省电力公司所属的国家大型供电企业。

    设备管理 60年代初期,各县直接向武汉电业局购电转供,输变电设备由武汉电业局负责运行维护管理。1964年孝感专署电力修试承装公司成立后,担负起孝感地区兴建的6一35千伏输变配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1966年 2月,武汉电业局将在孝感境内建设的35千伏变电站移交给孝感电力公司管理。1977年2月,武汉供电局 (武汉电业局)又将应城长江埠、安陆城关两座 110千伏变电站及其输电线路,以及湖北省化工厂、安陆铝厂、安陆 “五七”棉纺厂、湖北省应城盐矿、湖北省应城石膏矿等九大用户的输变配电运行管理全部移交孝感地区电力局。80年代以前,变电运行管理有 “两票四制”(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缺陷管理制度和清洁卫生制度 )、设备专责制等制度,以及 6种规程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运行维护规程、调度规程、检修规程、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规程、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 )、13种记录;线路运行管理有巡视检查、缺陷管理、试验检修、线路评级等制度。1981年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建立设备管理专责制。1984-1985年,在企业整顿过程中,先后完善各类管理制度 112种。1990年4月,孝感地区电力局颁发 《线路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提出线路运行作业中 “11种行为不准”的安全规定。1994年5月,孝感供电局重新修订 《变电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和 “两票四制”操作流程,对运行人员提出 “三熟三能”(即熟悉掌握调度规程、设备运行规程和安全工作规程,能正确指挥电网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系统结构方式和设备保护装置,能正确指导系统运行;熟悉系统内负荷状况、负荷性质,能及时、合理、灵活调度电力负荷 )的技术要求。2001-2005年,孝感供电局 (公司 )又先后增订 《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办法》、《农网标准化考评办法》、《预防性试验实施细则》、《绝缘技术监督工作管理细则》等运行管理规定,以及工作、管理、技术等三大标准。

设施保护 1983年以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由电力部门承担。全区组织 225人的群众护线队伍,对 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进行巡视,按每年每公里 10元的护线费由电力部门支付给护线员。对护线人员实行定人员、定责任、定奖惩、建规章的 “三定一建”管理措施。1987年,国务院颁发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纳人地方政府工作范畴和法制化管理轨道。1989年 2月,成立孝感地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19%年 8月和 1997年 7月,孝感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 《孝感市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和 《关于加强全市电力、邮电、广播电视线路安全运行管理的通知》。1998年 6月,孝感供电局、孝感市建设委员会、孝感市土地管理局联合下发 《关于使用 <电力设施安全审批表>的通知》。1999年,孝感市人民政府成立清除 “三障 (房障、树障、路障)’’工作领导小组,加大 “三障”清除工作力度。对 “三障”清除中的 “钉子户”,由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执法队,依法强制清除。2003年,孝感市经贸委会同电力、公安、城建等 8个单位,联合行文颁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意见》,强力推行电力线下建房必须履行联合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电力线下违章建房现象。坚持人防、技防与物防相结合,加大对技防和物防投人。对输电线路杆基拉线的UT线夹桩头,普遍加装防盗螺帽,打坯UT线夹,安装防护杆;对农村配电变压器安装防盗锁,并将部分变压器用氧焊固定在台架上,使犯罪分子难以下手;在偏僻地区,安装配电变压器报警装置。

电力调度 1963年,由孝感专署农机局与武汉电业局签订 “临时调度合同”,将孝感所属 4座 35千伏变电站的负荷调度由武汉电业局移交给孝感专署农机局。1966年,孝感电力公司的生产调度工作统一由省电力工业厅管理,孝感地区的电力调度先后由孝感电力公司和孝感地区水电局兼管。1972年4月,孝感地区供电所内设调度室,开始调度孝感境内 110千伏变电站电力负荷,逐步开展负荷、检修、操作等管理工作。翌年,各县供电所也开始设专人进行本辖区的电力负荷调度。1976年 7月,孝感地区电力局将调度室升格为调度所。主要承担负荷管理,对 8座 110千伏变电站进行调度指挥,按分配负荷进行控制;35千伏变电站及以下负荷调度由各县电力局负责;运行管理是 1979年以后,孝感电力系统开始根据运行人员每月掌握的设备现场运行情况,根据缺陷的轻重缓急,对设备进行计划检修和临时检修。1978年,孝感地区电力局购置远动装置,开始调度远动工作。1984年 11月,安装数字功率总加装置,使电网总负荷数据及时传送到省中心调度所。1987年,孝感地区电力局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制电网调度自动化监测系统。当年 8月,将熊家咀、长江埠 2座变电站的厂站端设备更换为 MWY-C II型微波远动装置。孝感电网实现计算机对电网的实时监测。1992年,架设孝感供电大楼至熊家咀220千伏变电站音频电缆,实现孝感供电系统通信联网。1995年,孝感电网调度首次采用光纤通信。1996年 11月,在叼东 220千伏变电站安装交流采样远动装置。1997-1999年,孝感所管 6座 220千伏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003年7月,高级应用软件 PAS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投人使用。2005年 10月,孝感电网调度 自动化 SCADA系统、PAS高级应用及网络、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全部通过省电力公司的复查验收。2005年,孝感电力通信网络发展成为以微波通信为主,载波通信为辅,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的数字通信网络。

安全管理 1962年3月,孝感专署工业局首次开展农村安全用电大检查。1964年,孝感专署电力修试承装公司组织 35千伏变电站安全检查竞赛活动。1966年孝感电力公司成立后,安全检查形成一种制度,每年分春、秋两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1984年,孝感地区电力局设立安全监察科,专司安全监察职能。随之,各县电力局相应成立安全保卫股或安全监察股,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统一指挥和管理,1989年,地、县两级电力局分别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根据 《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各级行政 “一把手”为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网络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组织体系。从 1966年起,孝感电力局逐步建立起安全分析制度、事故调查制度以及 “三定”、“三制”,“两先两后”、“六不供电”等制度。1992年,推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1999年开始 “两改一同价”工作后,为了保证 “两网”(城网、农网)改造期间的安全生产,又先后制定 《关于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两网改造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现场跟踪监督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岗位培训、安规考试、反事故演习、反习惯性违章以及各种安全创建活动。1999年,建立三级教育制度,把安全思想教育向班组延伸,向职工深人。从 2001年 8月开始,孝感电力系统全面开展创建无违章企业活动,创造长周期安全记录 1205天。

“两率”管理 “两率”即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是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80年代以后,随着电网技术管理的加强和供电服务的深化,孝感电力系统把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摆到生产管理的重要位置。尤其是 90年代以后,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双达标、创建一流供电企业等活动,进一步加强 “两率”管理。市县两级供电公司均成立 “两率”工作领导小组,编制 “两率”管理滚动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在供电可靠率管理上,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完善网络机构,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合理安排计划检修,严格控制临时停电。提高施工与检修质量,实行规范性操作,推行状态检修、零点检修和带电作业。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处理设备缺陷。在电压质量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电网结构,合理布局变电站的位置和供电半径。合理配置无功电源,就地平衡补偿。合理建立无功电压监测点和考核点。2005年孝感电力系统供电可靠率为99.83%;电压合格率为97.13%,其中A类98.9%, B类97.57%, C类%.01%,D类92.48%。电压合格率达到90%以上。1998年全市 8个 (含市本级)县市供电局通过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农村电气化县的验收。

五、企业选介

湖北汉新发电有限公司  位于湖北省汉川市新河镇,是湖北乃至华中电网的主力发电厂之一,国家特大型发电企业,原为湖北省汉川电厂。一期工程两台300MW机组于1987年12月28日破土动工,1991年7月建成,总投资近 10亿元。二期工程两台300MW机组于 1993年 10月 12日动工,1998年建成投产,总投资近27亿元,于 1997年 12月组建成鄂港合资性质的湖北汉新发电有限公司,其中香港中联电力财务有限公司占投资比例的30%;三大主机系引进美国技术、国产优化机组 (其中一号机组为中国首台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 ),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可靠性好、经济性高的特点。它的投产结束湖北省无大型火电机组的历史,湖北省拥有自己第一个百万级能源基地,开创湖北电力发展的新纪元。公司现有装机容量为 1200MW(4台 x 300MW) 0 2005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94 616万元,实现销售收人 93 367万元,实现利润2526万元,实现税金8009万元。


湖北汉元发电有限公司  位于湖北省汉川市新河镇,系原湖北省汉川电厂的 1, 2号两台各 300MW的机组组成,1987年 12月28日破土动工,1991年 7月建成。2005年,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 65 938万元,实现销售收人 66 374万元,亏损额 8673万元,实现税金 5406万元 ,从业人员 8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