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仓储

第三节  粮油仓储

一、仓库建设

1949年,全地区公有仓库 5栋,容量 170万公斤。随着农业的发展,为适应粮油产、购、销和储存的需要,国家对粮油仓库的维修建设进行大量投资。1950年,新建仓库 43栋,容量4750万公斤;1951-1959年,新建仓容 32 761万公斤;1970-1977年,新建仓容 10 550万公斤。至 1978年,全市共有粮油仓库 1175栋,容量达48 652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粮食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粮食仓库建设有新的发展。1980-1985年,新建仓容23 290万公斤。到 1990年,建成孝感四方稍、安陆东观、应城王家井和汉川储运站等4个储粮大库点,仓容量达 2.1亿公斤。1992年 11月4日,在应城王家井粮库举行湖北省首批国家粮食储备库挂牌仪式。1998-2000年,国家分三批投人国债资金兴、扩建国家粮食储备库。孝昌、大悟、安陆、应城、汉川 5个粮库共新建高大平房仓 18 000万公斤,先后有9个库点取得国家储备粮承储资格。至2005年,全市共有储粮库点316个,仓库 1358栋,容量 94 193万公斤。有铁路专用线长度2180米。

50年代建仓以 “苏式仓”为主,其气密性和防潮功能较好,储粮比较安全。60年代建仓小型分散,大多是百万斤 “屋架式”仓库,比较适用,便于管理和科学储粮。70年代建砖拱仓,由于造价高、质量差而未能推广。遂又引进北方泥草结构的 “土圆仓”,因不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于 1982年被淘汰。80年代由于粮食的产、购、储量急剧增大,全区开始兴建大库点。90年代后新建的仓库以高大平房仓为主,该仓型具有仓体长、跨度大、堆粮线高、仓顶拱体架空隔热的特点,并配备有粮食进出库机械、机械通风、环流薰蒸和粮情电子自动检测系统等设施,其储粮数量大、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促进储粮安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粮仓机械化,从无到有快速发展,1985年有各种粮仓机械500多台套,到2005年止,全市拥有粮食仓储机械设施 1300多台套。

露天储粮是弥补仓容不足的重要措施之一。1984-1986年,是露天储粮的最高峰期,全区有露天货位500多个,露天储粮数量达25 000万公斤。1982年,汉川县采用包装露天储粮,1983年改为散装露天储粮,1985年提出 “五好”(铺垫好、堆装整齐好、油布搭盖好、四周散水好、安全保管好 )的要求。1986年,全省粮食保管工作会议在孝感县召开,推广汉川县露天储粮纵横包码隧道通风的经验。1983年 6月,应城县粮食局探索试验露天防鼠货台,对减轻露天储粮鼠耗有明显效果,由此在全省推广。1985年 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粮食联合会来应城考察露天防鼠货台,给予好评。

1992年,安陆东观粮库和汉川储运站扩建,分别新建仓库 2500万公斤;大悟新建储粮大库点 1000万公斤;朋兴粮管所扩建仓库 1000万公斤,全市有 2500万公斤以上的大库点4个,总仓容达 19 000万公斤。安陆东观粮库和应城王家井粮库同时配套修建铁路专用线和铁路专用罩棚。

1998-2002年,国家分三批投人国债资金兴建现代化粮库,投资 11 362万元 (其中国债资金 9507万元,地方配套自筹 1855万元 ),扩建高大平房仓库容量 18 000万公斤,配套建设附属设施和配备粮仓机械设备150多台套。中央储备粮安陆直属库是 1998年 11月在原安陆国家粮食储备库基础上扩建而成,2000年 3月正式投人使用。扩建后的安陆直属库占地 230亩,仓容总量 15 000万公斤,配套设施有铁路专用线、机械库、配电所、粮油质量检测中心等,拥有先进储粮设备 250多台套。

二、仓储管理

50年代,粮油仓储管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库的方针。为了提高粮仓密闭性能,便于使用化学药剂,建无缝粮仓。1957年,全区有无缝粮仓 1224栋,仓容46 984万公斤。1958年,改建无器材仓。1959年,全区建无器材仓 1088栋,仓容44 772万公斤。进人 60年代后,全面推行无缝粮仓。

1953年,孝感县朋兴粮油管理所开始试行仓容、器材、人员定额管理的办法,并改包装储存为散装储存,做到存物有数,安全有度,分仓保管,责任到人。1956年,推行 “四定”(仓容、器材、人员、费用 )管理模式。1957年,增加 “定损耗”一项,改为 “五定”管理。1979年,全面推行 “五定一奖”的仓库管理制度。1984年,汉川县全面实行仓储经济责任制。

1989年,实行仓储工作百分考核管理办法。考核内容分为思想政治工作、四无粮仓活动、粮油人库质量、科学储粮技术、仓储管理制度五大方面,对全区仓储工作实行综合管理。

1990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仓储规范化管理活动。1991年4月,在孝感朋兴粮管所举办仓储规范化管理试点。其规范化管理包括:库区布局合理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储粮技术科学化、仓储管理系统化。通过规范化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促进储粮安全。

1994年,为加强粮食实物库存管理工作,全市在仓储上普遍实施 “一符”(账实相符 )“四无”管理制度。

2001年,为确保储粮安全和达到 “一符四无”规范管理,全市粮食系统实施 “十大”仓储管理制度:储粮检查和责任制度;库存实物管理制度;收购质价奖惩和粮食质量档案制度;仓储工作百分考核制度;露天储粮规范管理制度;仓储工作领导和专班责任制度;库区安全管理和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储粮技术操作和综合防护制度;储备粮管理制度;仓堆账、卡、牌、图表和工作日志制度。

三、储粮技术

50年代,储粮防治以物理机械为主,化学药剂处理为辅。1952年,贯彻 “防早防好,治早治了”的防重于治的保粮方针,改善旧有仓库条件,提高人库粮质,改进储粮方法。1953年,推广孝感县杨河采用河沙铺垫和稻草打围的储粮经验,全地区河沙铺垫仓容达到 1640万公斤。1954年,推广云梦县使用草木灰密闭小麦保质保量的经验,以及用齐草打围和编摺代毡布的方法。1953年,采用以清洁卫生为根本,物理机械为主要,化学药剂为最后手段的保管方法,改一般保管为密闭保管。在物理机械防治的基础上,采用二氧化乙烯、嗅甲烷等杀虫药剂。60年代后期停止使用。

60年代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物理机构防治为辅。1960年开始采用防护剂拌粮,主要是马拉硫磷拌粮。1963年,贯彻执行 “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和安全有效的防治工作原则。

70年代后期,以降氧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1976年,初为两低 (低氧、低药 )储粮,后发展为三低 (低氧、低药、低温 )储粮。

80年代仍采用低氧、低药、低温储粮,在国家粮库、农村社员和社会储粮中均收到良好效果。1979-1985年,国家粮库 “两低”储粮由7500万公斤发展到 19 500万公斤,用 “4049”防护剂拌粮由 1150万公斤发展到38 500万公斤。1982年,防护剂拌粮推广应用到农村,为435 209户拌粮2750万公斤。1984年,全区粮库用 “4049”防护剂拌粮23 339万公斤。1985年,学习安徽巢湖地区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全区有 19栋仓库试验机械通风储粮 1263万公斤,通风后平均粮温可降低 8.80C,存粮不薰蒸可达到基本无活虫,平均每万公斤存粮费用只需 6.87元,比药剂薰蒸节约 13.22元。同年在汉川首建流化槽粮食烘干机,解决高水分粮收购和处理问题。1986年,全区机械通风储粮发展到 146栋、7982万公斤。1988年,实现机械通风储粮自动控制,提高通风效果,节约电耗成本。机械通风技术成为一项主要的储粮技术手段,在仓库和露天储粮中应用率达95%以上,有效地促进储粮的安全。1989年,孝感地区粮食局、孝感朋兴粮管所四方稍粮库联合开展 “大型粮库计算机自动检测、控制和管理”项目研究,首次把计算机用于储粮管理。该项目获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91年,全区投人资金40万元,安装微机5台,可检测和控制储粮仓库 19栋,容量 3515万公斤,自控风机70余台,提高检测和通风的自动化程度。1990-1991年,全区普遍采取架空隔热和机械通风措施,有效提高露天储粮的稳定性、安全性,延缓露天存粮的品质陈化。1992年,在机械通风技术的基础上,安陆、应城、汉川等县、市开始应用环流薰蒸仓外机械施药等杀虫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达到降低储粮费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杀虫效果的目的。

90年代,随着仓储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新仓房、新设备、新技术逐步投人使用,小型库点在储粮上提倡抓好通风、密闭、拌粮和环流薰蒸等四项科学保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在大中粮库中则广泛采用粮情电子检测、机械通风、环流薰蒸、谷物冷却低温储粮的 “四合一”新技术。

进人 21世纪后,在储粮上主要提倡绿色、环保和低温储粮技术,大力发展粮食现代仓储物流建设。农村是国家最大的粮仓,每年收获的粮食 60%-70%都储存在农村。由于农村储粮的设施和技术差,所以农村储粮损失较大。60年代初,国家粮食部提出 “以国带社,国社结合,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保粮方针,要求全国各地建立社队包括农户在内的 “四无保粮区”,在仓、厂、站、店、队、户要全面实现 “四无”,推动农村安全储粮工作。70年代末,粮食系统提倡在农村 “建仓、拌药、养猫”和推广科学储粮。80年代末,粮食部提出要开发无形粮田,帮助农户减少损失是 “不生产的增产”,各地要积极支持农村储粮工作。1991年,全区共组织 1685人 (次 ),帮助 34 756户检查粮食 3671万公斤;调剂供应种子 1756万公斤,做发芽试验 531起;组织人员和器材到 925户,收运粮食 449万公斤;累计帮农户建水泥晒场1526块,面积27万平方米;帮农户建小型储粮柜 3%个,容量 82万公斤;帮农户配制储粮防护剂 133公斤,拌粮 360万公斤。

四、粮油检验

1957年,粮食人库检验执行 “干、饱、净”三项质量标准,以粮食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确定等级。1958年 7月,湖北省粮食厅修订稻谷、小麦、大麦、米大麦、豌豆、蚕豆、油菜籽、花生油等36种粮食、油料、油脂收购检验暂行标准,实行半等级制增减价的方法,即分别以出糙率、容重、纯粮率、纯质率作为定级基础,分为三个等级,杂质、水分按粮种制定一个标准,按规定幅度增减价。1959年在孝感县试行。

1960年,恢复水分、杂质、不完善粒三项质量等级标准,对收购、调拨实行统一的检验标准。是年,推行民主评议对样作价的方法。1964年,孝感县试行按中等稻谷出糙率 73.5%定等作价。因不易掌握,没有全面推广。1965年,在收购和调拨上统一执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4种粮食实物标本样品,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1974年,大悟县先始实行队评站核验质作价方法,初步实现仓前不整粮、不争价,人库质量提高了,进度加快了。孝感地区行政公署粮食局及时总结并发通知全区推广。1978年4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粉6种粮食国家标准。同年 5月,湖北省粮食局决定将大麦、米大麦、蚕豆、豌豆、高粱、芝麻、棉籽、油菜籽等 8种粮食、油料的省内标准,由三项质量标准改为按纯粮率或纯质率定等级,收购小麦用容重器、稻谷推广浮谷定糙,油菜籽全省一个标准,按出油率 30%为标准价。

1979年,国家颁布 《标准化管理条例》,要求规范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从80年代初开始,统一修订和发布粮油质量标准,划分为四大类:国家标准、专业标准 (部标准 )、省标准(地方标准 )和粮油卫生标准。1982年,国家颁布 《粮食卫生标准》(GB2715-81)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试行 )》,规定对粮食质量的感官指标和粮食中使用化学药剂残留量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1988年,国家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为了执行好粮油质量标准,做好粮油检验工作,各县、市粮食局先后成立中心化验室,原大悟、安陆中心化验室还开展食品卫生防疫检验,并在粮食收购基层单位和加工企业设立粮油检验室,1991年,全区设有质量管理和检验机构201个,质检人员 8% 人,检验室 156个。2005年,孝昌、应城、大悟、安陆等县、市粮食局粮油质监中心先后获取粮油质检资质。

检验手段初以手摸、眼看、鼻闻、牙咬等感官鉴定为主,后采用油蒸式单样操作,同时使用过德林克式、隧道式。1956年,应用电烘箱;1966年,应用电阻式快速水测仪。到 1991年,全区用于粮油检验的化验室精密仪器有 298台,其中气象色谱仪2台,分析天平 129台,有简易仪器2659台。

五、“四无”粮仓

1953年,学习浙江余杭和广东现岗粮库创造无虫、无霉粮仓经验,开展 “两无”粮仓建设。首先是大悟县创造无虫粮仓22栋,容量 501万公斤。1954年5月,执行湖北省粮食厅制定的 ‘`5,1,6,9"储粮红旗竞赛实施方案 (即5%的无虫、无霉粮仓,10%的无虫粮仓,60%的无霉仓,90%的安全卫生仓 )。1955年,在无虫、无霉、安全卫生仓的基础上,开展 “四无”(无虫、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粮仓活动。是年,全区实现 “四无”粮仓 24栋。

1958-1959年,提出 “五无”(原四无加无浪费)和 “五定”(定人员、定仓容、定器材、定损耗 )的“双五”大跃进运动,后又提出 “粮仓八无化”(即原五无加无变色、无变味、无病疫 ),因不切合实际,很快得到纠正。1966-1972年,“四无”粮仓建设遭到破坏,处于停顿状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无”粮仓建设得到大发展。全区 “四无”粮仓达到 93.3%,孝感、安陆、大悟、云梦4县实现 “四无”县,并把 “四无”粮仓活动发展到加工厂、门市部,实现 “四无”加工厂72.7%,“四无”门市部82.7%0

1980年,“四无”加工厂占92.5%,“四无”门市部 占80.7%, 1982年 “四无”加工厂47个,占总数69%,“四无”门市部 274个,占总数的87.3%,同时 “四无”建设发展到露天储粮。露天储粮 “四无”的标准是:无虫害、无霉变、无抛撒、无事故。1982年露天堆698个,存粮 15 567万公斤,实现 “四无”的占55%0 1984年露天存粮 26 847万公斤,实现 “四无”露天堆 689个,占总堆数的85.4% 0

1991年 9月,国家商业部发布 《“四无粮仓”和 “四无油罐”评定办法》,明确规定 “四无粮仓”指 “无害虫、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粮仓 (含露天囤、垛和储粮货场),“四无油罐”指 “无变质、无混杂、无渗漏、无事故”的油罐 (含油池、储油仓房和储油货场)。1992年,全区在粮食总库存超历史的情况下,实现 “四无”粮仓比例为98.6%,露天储粮实现 “四无”比例为94.6% 0  1994年 3月,国家粮食储备局颁发《“四无粮仓”和 “四无油罐”评定办法的补充规定》,将 “四无”活动改为 “四无一符”(一符即粮油库存账实相符)。4月 1-30日,孝感市粮食局组织开展全市清仓查库和春季储粮安全普查工作。全市库存账实相符率达到 97.6%,实现 “四无”粮仓比例为 98.6%,“四无”露天比例为97.4% 0

2005年,库存账实相符率达到98.8%,实现 “四无”粮仓比例为99%,“四无”露天比例为 100%。

1956-2005年孝感市 “四无”粮仓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