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

孝昌县


【概况】

全县共有12个乡镇,455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1193平方公里,2001年末耕地面积30324公顷。2001年年末总人口数63.21万人。1999~2001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8.5‰、7.81‰、8.73‰;死亡率分别为2.8‰、2.76‰、3.99‰;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7‰、5.05‰、4.73‰。

1999~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2.54亿元(1990年不变价)、22.65亿元(2000年不变价,下同)、23.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8.6%、2.8%。一、二、三产业结构分别为40.6∶28.9∶30.5、36.8∶31.9∶31.3、32.7∶34.3∶33.0。2001年,实现现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93元。

1999年,全县农业接连受到了冬春干旱、病虫害的袭击。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研究、决策,发出了“一抗五补夺丰收,结构调整超规划”的号召,并加大了对农业的各项投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71370万元,比1998年增长7.2%,其中种植业产值为38790万元,同比增长5.4%;林业产值为1920万元,同比增长2.8%;牧业产值为22320万元,同比增长8.9%。农产品中除粮食产量与1998年略减、棉花由于结构调整产量下降外,其余均呈增长态势。粮食332648吨,棉花841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29.5%;油料19251吨,蔬菜236991吨,茶叶489吨,水果17367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2%、10.4%、8.0%。2000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253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农业、林业和渔业产值分别为41608万元、1915万元和7110万元,同上年相比略有下降;牧业产值2662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8%。由于旱灾影响,粮食产量为267629吨,比上年下降19.5%;棉花1597吨,油菜21284吨,蔬菜282677吨,茶叶560吨,水果18672吨,比上年增长89.9%、10.6%、19.3%、14.3%、7.5%。2001年,孝昌县经历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农业农村经济受到重大影响。共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604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下降7.2%。其中,农业、林业和渔业增加值分别为42641万元、1445万元和3544万元,较上年分别下降9.1%、36.9%和23.7%;牧业增加值为28418万元,同比增长1.9%。粮食176647吨、棉花330吨、油料14760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4.0%、79.3%、30.6%;蔬菜284254吨,水果3035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6%、62.5%。

1999年,全县造林面积1771公顷,当年育林面积471公顷;迹地更新面积677公顷。主要林产品板栗产量2262吨,白、黑木耳产量1765公斤,比1998年分别增长2.3%、5.1%。2000年,造林面积为2252公顷,比1999年增加481公顷,增长27.2%;板栗、木耳产量分别为2300吨和1700公斤,同比持平略增。2001年,完成造林面积1573公顷,成林抚育面积3751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058公顷。主要林产品板栗853吨,比上年下降62.9%;黑白木耳2000吨,增长17.6%。

1999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16.25万头,家禽出笼690.69万只,畜禽肉产量28535吨,禽蛋产量16718吨,比1998年分别增长7.2%、10.5%、12.2%、10.8%。此外,梅花鹿、银狐和驼鸟等特种养殖已初具规模。2000年,生猪出栏数18.2万头,家禽出笼745.87万只,畜禽肉产量为30304吨,禽蛋产量为16854吨,同比分别增长12%、8%、6.2%、0.8%。2001年,生猪出栏18.77万头,生猪存栏17.96万头,家禽出笼834.2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1%、4.4%、4.8%。

1999年,全县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4750公顷,比1998年增长1.6%;水产品产品产量达到17800吨,同比增长15.1%。水产品产量中,鲜鱼产量达到17370吨,同比增长12.4%。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2000年,水产品养殖虽然受到旱灾的影响,但水产品产量仍然达到了17120吨,同比仅下降了3.8%。2001年,水产品产量为14717吨,较上年下降14.0%。

1999年,全县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以折纯法计算,下同)22020吨,比上年增长10.2%;农村用电量192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有效灌溉面积2.21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0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18.7%。2000年,年末化肥施用量为23775吨,同比增长8.0%;农村用电量为2493.4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9.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为2.21万公顷和1.1万公顷,与上年相比持平略增。2001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19万吨,与上年持平;由于农电网改造,农村用电量达到2850.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75万千瓦时,增长25.3%。

1999~2001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71570万元(90年不变价,下同)、295925万元、369796万元。其中,全部国有及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分别为16682万元、15735万元、17058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670万元、9298万元、9139万元;500万元以下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4888万元、280189万元、199213万元;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25416万元、137805万元、85226万元;私营企业总产值分别为48033万元、53899万元、43279万元。1999~200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分别为:大米9414吨、9877吨、9976吨;水泥10.4万吨、7.60万吨、8.10万吨;砖(折标准砖)14879万块、14297万块、13561万块;饲料5067吨、5316吨、5369吨;塑料制品103吨、105吨、300吨;大理石板材1280平方米、1995平方米、2030平方米。

199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211万元,比1998年增长11711万元,增长24.1%。200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7716万元,比1999年增加投资7638万元,同比增长12.8%。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7002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在投资总额中,国有及混合经济投资29800万元,同比增长5.4%;中省投资6323万元,地方投资63697万元。在国有及混合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722万元,增长0.7%;更新改造投资3328万元,增长128.7%;房地产开发投资1080万元,是上年的11.7倍;其它投资完成1530万元。国有和城镇集体经济累计施工项目102个,其中基建项目80个,技改项目9个。全年新开工项目84个,投产项目84个。

1999年,全县投资826万元建成了花园京广线下穿式立交桥,畅通了孝昌城区干道及安大公路;投资500万元的城区主干道,投资300万元的孝昌文图大楼,投资2200万元的防洪工程,改善和提高了孝昌人民的工作、生活环境。随着京珠高速公路的建设,贯穿全县的较高等级公路网络已初具规模,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公路客运量为49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11753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400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569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3.5%和0.23%。2000年,随着京珠公路的建设,交通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公路客运量达到512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客运周转量达到10079万人/公里;货运量为378万吨,货物周转量为9472万吨/公里。2001年,京珠高速公路孝昌段胜利竣工全面交付使用,周丰、王杨、观湖等公路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孝昌县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路客运量为45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9394万人/公里;货运量为288万吨,货物周转量为8663万吨/公里。

1999年,全县邮电及信息产业部门继续以“发展、改革、管理、效益”为主线,邮政、电信、寻呼和移动通讯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9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473万元,比1998年增长2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19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18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3.0%和15.3%。年末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4765门,同比增长53.8%;年末电话达到户15811门,同比增长38.8%。电信部门还开通163、169等电子邮局系统,为孝昌人民步入“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了桥梁。报纸订销份数达到688.8万份,同比增长了5.1%;杂志订销份数达到17.6万份。集邮业务继续发展,达到179万枚,同比增长24%。2000年,邮政、电信部门进一步以“改革、发展、管理、效益”为主线,大力发展邮政、电信、移动、寻呼、传输事业,推动了全县邮电事业的快速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合计达到1598万元,同比增长35.1%;邮政业务总量合计为381万元户,同比增长19.4%;电信局用交换机已装容量为26756门,同比增长8.0%;集邮业务达到223.68万枚,同比增长24.3%。2001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710万元,比上年增长7.2%;电信局用交换机已装容量30756门,比上年增加1000门,增长3.4%;局用交换机实占容量为24802门,比上年增加3291门,增长15.3%;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4255户,较上年增加1600户,增长12.6%;电话拨号上网用户数2846户,较上年增加1745户,增长158.5%;申请网吧数26家。邮政方面,2001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合计910万元,增长8.3%;邮路总长度为2595公里,增长6.9%;订销报纸590万份,较上年下降11.8%;邮政储蓄平均余额为8561万元,比年初增加2065万元。

199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002万元,比1998年增长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3%(以上年为100,下同),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8%,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指数为97.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2000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639万元,同比增长9%。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98.59%,较上年下降了1.4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10%,比1999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0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674万元,比上年增长3.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013万元,较上年增长7.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8661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为56504万元,增长3.9%,餐饮业零售额为7459万元,增长1.5%。消费市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9%(以2000年指数为100%,下同),其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8%,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农资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

1999年,全县共完成财政收入7026万元,比1998年增长23.2%。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8%,完成市分目标任务的159.3%。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8016万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支出为10399万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34%;税收占财政收比重为71.5%,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2001年,实现财政收入8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完成各项税收5908万元,同比增长3.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8%,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完成1404.2万元,增长8.3%;地税完成收入3297.0万元,增长31.4%,农业“四税”1206.3万元,比上年下降37.3%。全年财政支出16518万元,增长27.5%。

1999年,全县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先后对金融存、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并加强金融政策法规的落实,金融秩序井然。各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57399万元,比年初增加1634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51091万元,比年初增加1994万元;各项贷款85455万元,比年初增加5357万元。贷款周转资数达到0.37次,完成考核目标102.8%。2000年,国家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69409万元,比年初增加了1096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0977万元,较年初增加996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1636万元,较年初下降了3799万元;2000年,中保和寿险公司业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财产、人寿保险业务发展平稳。2001年末,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2232万元,比年初增加1382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72504万元,比年初增加1152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85189万元,比年初增长3552万元。人寿保险公司孝昌县支公司实现保费收入93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4%;综合给付率49.0%。人民保险公司孝昌县支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464.26万元,同比增长5.0%;共处理赔案471件,赔款支出246.57万元,赔付率53.1%。

1999年,全县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全县教育工作又上了新台阶。全县教师总数达到6239人,其中大专以上教师数2311人,比上年增加332人。在校学生120692人,其中高中学生为2655人,较上年增长47.1%。考入大专以上学校学生数为360人,比上年增长16.1%。校舍危房率为零。1999年,投资科技经费36.1万元,比1998年增长6.5%。有4家企业被确定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超出目标任务的160%。2000年,全县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加大了教育事业投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人数为5219人,同比增长5.4%,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达1695人,同比增长9.5%;幼儿园数为35所,同比增长25%;在校学生人数为125772人,同比增长2%,其中高中学生为2832人,同比增长16.6%;当年考入大专以上学校学生数为560人,同比增长50.5%。2000年,全县进一步加大了“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力度,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了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927人,同比增长21.4%;科技活动经费总支出为41万元,同比增长13.6%;新技术开发数达到37个,同比增长8.8%。2001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986人,比上年增加59人,增长3.1%;科技活动总经费支出达到52万元,同比增长26.8%;新技术开发数为43个,较上年增加5个,增长16.2%。地方财政教育拨款为23998万元,是2000的13.6倍。教育活动经费总支出为7212万元,比上年增长4.6%。各类学校数为351个,其中高中2所,初中28所,小学321所。教师人数达6884人,比上年减少26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达3126人,增长9.3%。在校学生数为134001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高中生为3831人,比上年增长5.6%;初中生为31728人,比上年增长6.6%;小学生为88549人,比上年下降5.0%;当年考入大专及以上学校学生数为601人,较上年增加98人,增长19.5%。

1999年,县一医院新门诊大楼落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全县卫生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卫生机构(含门、部、所)为81个;卫生从业人员为1313人,同比增长5.7%;医生拥有数达到452人,同比增长10.2%。卫生经费达到166万元,较上年增加11万元。2000年,卫生从业人员达到1453人,其中医生人数为489人。婴儿死亡率为12.78‰,比上年下降6个千分点。急性传染病发病率为1.46‰,比上年下降22.8%。卫生机构和病床合计数分别为92个和600张,同比分别增长13.6%和2.7%。2001年,卫生从业人员为133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08人,管理人员160人,其它人员69人。卫生机构病床数为554张。

1999年,全县文体经费达到62万元,比1998年增长51.2%;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8%,较1998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电影放映达到1500场次,是1998年的4.3倍。2000年,文化广播站为12个,文化艺术表演达60场次;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艺术表演观众人数达4.2万人,同比增长30%。2001年,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达18场次,组织举办文体活动27次。广播人口覆盖率96.0%,电视人口覆盖率97.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1999年,体育运动参加人数达到4200人,是1998年的2.3倍;体育达标人数达到5.8万人,同比增长16.0%。2000年,体育场地数达到36个,同比增长20%;参加县以上体育运动会人数为1480人,是1999年的两倍。2001年,参加县以上体育运动人数270人,比上年增加60人;体育达标人数33695人,比上年增加1500人。

1999年,全县城镇单位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数为2066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99%。全县各种福利院床位427张,比1998年增长9.5%;福利企业职工人数为164人,社会救济对象为118人。全县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5052元,比1998年净增438元,增长9.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9元,比1998年净增69元,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现金纯收入比重达到63.1%,较1998年提高3.1个百分点。2000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659元,比1999年增加530元,增长10.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为1464元。2001年,全部在岗职工人平工资为5970元,比上年增加529元,增长9.7%。其中国有控股单位人平4789元,比上年增加692元,增长16.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51元,由于特大旱灾比上年减少32元,其中农民现金纯收入比重为59.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孝昌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成员组成名单

县委  书记  曾昭荣

副  书  记  戴永红(女)      李传友

            梁庆国  程贞义  徐长水

县委  常委  刘望平  刘建军  刘  杰

            张振东  王超群  黄  骏

县人大主任  万少安

副  主  任  汪文骏  张海清  祝心敏

            李世刚

政府  县长  戴永红(女)

副  县  长  刘建军  王超群  熊竹寒

            程华邹  忠安马  健  红

县长  助理  张亮吾  王学文  程  涛

县政协主席  兰惠民

副  主  任  王建东  熊竹寒  黄东波

 

孝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名单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徐长水

县委组织部部长(县直机关工委书记)  刘  杰

县委宣传部部长  黄  骏

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黄东波

县委政法委员会书记  刘望平

县人武部部长  邓海亮

县监察局局长  任富东

县委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韩建东

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常务副校长  罗绍玉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许志耕

县人民法院院长  张水学

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郭幼华

团县委书记  阳淑娥(女)

县妇联副主席  汪新萍(女)

县残联理事长  李世刚

县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胡光权

县发展计划局局长  向德运

县经济贸易局局长  李德华

县教育局局长  汪昌平

县科技局局长  樊星涛

县公安局局长  陈  显

县司法局局长  蔡曙东

县民政局局长  张建普

县财政局局长  刘哲明

县人事局局长(编委办公室主任)  黄金洲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毅敏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张华英

县建设局局长  付望平

县交通局局长  黄成钢

县农业局局长  郭华桥

县水务局局长  朱富如

县文化体育局局长  艾文杰

县卫生局局长  唐少珍

县计划生育局局长  蔡秀云(女)

县审计局局长  丁汉春

县统计局局长  胡柏桥

县粮食局局长  舒长清

县物价局局长  彭京成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  李伯文

县委老干部工作局局长  向宏福

县林业局局长  黄  政

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  张建初

县广播电视局局长  朱志清

县旅游局局长  宁卫平

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国艳

县档案局副局长

县史志办副主任  周桂清

县招商引进办公室主任  万大兵

县供销社主任  万子国

县驻京联络处主任  曹子波

县驻汉办事处  杨先高

县驻孝办事处  万  骏

县工商局局长  彭兆军

县国税局局长  刘云发

县地税局局长  杨国如

县烟草局局长(烟草公司经理)  范  军

县石油公司经理  卢彦卿

县供电局局长  陈沙沙

县邮政局局长  李胜发

县电信局局长  李建端

移动通信孝昌分公司经理  丁汉青

县人行行长  刘洪军

县农行行长  左胜明

县农发行行长  褚景明

县信用联社主任  陈国志

县建行行长  彭维斌

县人民保险公司经理  王国民

县人寿保险公司经理  范国新

县气象局局长  李水清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朱江华

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石吉明

县盐业管理局局长、盐业公司经理  黄世武

(汪丽娜)

【机构改革精简机构】2001年,县委设6个工作部门,县政府设23个工作部门和3个部门管理机构,全县行政机构共减少10个,精简比例为29.4%;全县乡镇党政机构设“五大办”,事业站组所减少82个,精简比例为41.8%。全县党政群内设机构共减少46个,精简比例为22.7%;县乡行政编制减少297名,精简比例为24.5%,其中县直行政编制减少189名,精简比例为28.2%,乡镇行政编制减少108人,精简比例为20%;政法专项编制减少17人,精简比例为5.8%。县直局级领导职数减少37名,精简比例为25.3%,中层领导职数减少98名,精简比例为33.2%。乡镇领导职数减少21名,精简比例为11.7%。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作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选择了10个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大力开展竞争上岗,全面推行合同聘用制,共签订了聘用合同1320份,解聘46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争创”活动】1999~2001年,在全县坚持开展了争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争创“六好”乡镇党委和争创“五好”村党支部的“三级争创”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不断深化“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两转一推”活动,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促进基层干部由行政命令型向示范服务型转变,提高了领导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实施了村干部队伍建设“素质工程”,选好配强村支部班子,选派了一批优秀国家干部到村任职,对村级主职干部普遍进行了一次轮训,强化了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村干部持证上岗,实行职级工资制,增设“优秀村干部单独管理序列”,从而解决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问题。几年来,通过广泛开展“三级争创”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同时,积极探索非公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出台《孝昌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规则》,全面加强非公组织党组织建设。

【打好新闻宣传战役】1999~2001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县委宣传工作立足打好新闻宣传战役。在县及县以上报、刊、台等新闻媒体上造声势,出影响,鼓实劲,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被《湖北日报》评为全省新闻报道先进集体和发行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典型报道突出报道了英雄余国涛舍己求人的事迹,通过《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教育报》、《湖北日报》、《孝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余国涛英雄事迹报告团,在县直和各乡镇巡回报告13场,赴市直和各县市区巡回报告8次。在建党80周年的新闻宣传战役中,拍摄了全景式展现孝昌建县8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综合记录片《孝昌的曙光》,分战线、分系统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展现了城建、金融、公安、卫生、教育等战线建县8年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县电视台开辟了“三个代表”学教窗、《身边的共产党人》等专栏。

【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的部署和指导】1999~2001年,县委宣传部从创建规划到创建活动,从创建要求到创建措施,整个过程指导具体,服务及时,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三年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22个,县级文明单位114个。全县农村“创十”工作扎实开展,评出了一批最佳“十星级文明农户”,花园罗畈村被授予市级文明村称号。文明办协同有关部门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狠抓了城区形象工程建设,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进行了重点整治,城区“脏、乱、差”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年来全县廉政巡视督察活动共发现处理问题150余起,各级领导干部登记上交礼金40余万元,礼品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拒收礼金、礼品、“红包”9万余元。共计69余万。三是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清理。1999年,全县清房专项工作中,12名乡(局)级干部补交各种款项7万余元,清房工作成效显著,孝昌县被评为全市清房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在开展的七项专项清理中,没有发现违规违纪现象。通过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党风廉政建设。1999~2001年,孝昌县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执法监察工作】三年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治理公路“三乱”。查处公路“三乱”案件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人,辞退临时工、合同工3人,没收乱罚款的款项2万元。全县境内公路特别是国道和省道基本畅通,执收、执罚行为逐步规范。二是纠正中小学乱收费歪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中小学春秋两季入学收费情况普遍进行了检查,共取消、停止执行、降低收费项目8个,制止向学生摊派、搭售商品金额24万元,减轻学生负担800万元。同时还对一些严重违纪规定乱收费的学校及责任人进行了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三是对重点企业和私营企业建立负担观测点制度,为企业减负。清理违规收费项目14个,共为全县35家企业减轻负担200多万元。四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涉农文件6份,共减轻农民负担2860万元,查处涉农负担案件,处分违纪人员17人。五是组织协助有关部门从源头治理腐败现象的发生,推行政务公开、政府采购、零户统管等措施。采取重点抽查与整治违纪、建章立制与督促整改同时并举的方法,共清理预算外违规资金120万元,清理“小金库”38万元,查处违规案件1件,给予1人党政纪纪律处分。

【扎实推进综合治理】1999~2001年分别在媒体开辟了《社会治安大家谈》栏目,印发告人民群众书和综治小常识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达到了宣传进村入户到人的宣传效果。2000年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一、十、百”工程。组织实施了“为了明天行动”活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重点整治,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四个三”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综治工作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三,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2001年继续深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提出了“一查、两保、三帮、四加强”的工作要求,实现了三年来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接近零目标,受到省、市综治委的充分肯定。流动人口管理做到严把“三关”、“三到位”,全年综治工作综合排名列全市第二名,再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检察工作强化执法监督】三年间,在侦查监督工作中重点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问题。建议公安机关侦查案件6件,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意见5件次。针对重罪轻判、有罪判无罪等问题,加强抗诉工作,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2件2人。认真查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犯罪和渎职犯罪案件。三年共查办徇私舞弊案1件1人、非法拘禁案1件2人。认真执行《监狱法》,纠正不依法交付执行以及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工作中出现的违法情况。对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和保外就

医条件消失的人犯建议收监15人。对监管改造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书面纠正意见57件次。积极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三年共受理各类民事行政申诉案件25件,立案13件,建议提请抗诉6件,提请抗诉8件,息诉11件,改判1件,提检察意见12件次。三年来,共受理各类技术案件161件,提供技术服务26次,其中法医检验鉴定65件,司法会计检验鉴定24件,文检15件,视听资料57件。接待来信来访417件次,对举报的231件进行了审查处理,分送其他部门62件。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工作全面发展】1999~2001年,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作为一项主要职能来抓,加强协调,强化措施,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了“三五”普法任务。全县43.03万名普法对象接受了系统的法律常识教育,以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县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县法律服务机构把法律服务的触角不断向社会各个层面渗透、延伸,促进了法律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三年来,法律服务机构共担任法律顾问1075家,办理各类案件4755件,办理各类公证1250件,为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重调查研究当好政策参谋】1999~2001年,计划部门在认真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切实搞好经济预警预测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组织编写了《孝昌县民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贫困县启动内需的政策思考》、《孝昌县泵站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调查》、《关于孝昌县农民收入问题的探讨》、《关于孝昌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孝昌县2001年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报告》、《建设小城镇,发展大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孝昌县乡镇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孝昌县“农转非”发展趋势》、《孝昌县文化事业的发展思路之我见》、《孝昌县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查》等调研文章。其中,《孝昌县民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贫困县启动内需的政策思考》、《关于孝昌县农民收入问题的探讨》等3篇文章被省市评为优秀科技成果奖,多数文章还分别在省计委《宏观经济信息》、《计划与市场》及《孝感通讯》上全文刊载。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完善干部监督约束机制】1999~2001年,受孝昌县委、县政府委托,县审计局先后对10个乡镇14个县直部门的30位领导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7169万元,处理上交财政7万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1400万元,促进增收节支43万元,提出合理化建议12条,为组织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据审计结果,10人被提升,19人被平调,1人被撤职。另外,还对县直部门单位的16位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届中审计,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404万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641万元,增强了该部门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服务意识,不断完善了领导干部监督考核管理机制。

【“12315”开通两年来成效显著】县工商局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自2000年2月18日开通运行以来,认真履行自身职能,始终坚持“有诉必接、有报必查、有假必打、有难必帮

,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原则,积极发扬“便民、快速、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拓展监管领域,加大打假维权力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两年来,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申诉793件,举报48件,争议金额70多万元,全部调解处理,调处率达100%,其中立案查处72件,案值48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3万元。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1999年以来,孝昌县国土资源局在建设用地需求相对集中、用地量大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路子。共对5家国有改制企业的土地资产进行了处置,面积0.31公顷。对107国道以西大安线以南、县液化气站以北的8宗地块进行了公开拍卖,于2001年12月31日顺利敲响了孝昌县通过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第一槌。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达544平方米,拍卖金额38万元。

【“数字孝昌”工程顺利启动】2000年,国土资源部确定孝昌县为全国100个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示范县之一,孝昌县土地利用数据库项目于2000年4月正式启动,2001年3月全面完成了建库工作。数据库建设成果在通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预检的基础上,于2001年4月送交国土资源部县(市)及土地利用数据库验收组进行验收。标志着“数字孝昌”工程的顺利启动。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以后,迅速在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中广泛应用,能提供最新的图件和数据,使地籍管理由年度变更逐渐向日常变更转化,提高了土地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特种养殖与特色基地】孝昌特种养殖品种多、规模大、特色明显。如小河镇养鸵鸟,花西乡养梅花鹿;花园镇养种鹧鸪、养王鸽;县科委养种蝎;小悟养银狐。另有鹌鹑、乌鸡、獭兔、肉狗养殖等。生猪三优工程分三年完成。2001年生猪出栏率提高到137.5%。孝昌生猪三优项目被省畜牧局验收评为优秀等级。1999~2001年是孝昌县果、药、茶、苗木、花卉等特色基地突飞猛进的三年。一是京珠路、107国道沿线以早蜜桃为主的林果基地面积三年来成倍增加。二是周巷、花园镇苗木、花卉基地已具规模,效益明显,尤其是周巷镇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已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三是优质稻基地生产初具产业规模。四是小悟乡药材基地逐年扩大,各种俏销药材面积已达5000亩。五是富民畈“百蔬园”现代农业,初显成效。三年来,孝昌县生产的优质稻达到国标的品种有四个,其中:“太子玉竹”、“太子玉晶”在1999年的湖北省首届优质稻米评审中分别达到二级、三级优质稻米标准,“鄂香一号”在2001年省二届优质稻米评审中是唯一的国标一级优质稻米,“晚粳96-6”达二级优质稻米标准。小悟乡生产的“九龙露毫”茶,周巷镇生产的“凤凰龙井”茶获1999年“鄂茶杯金奖”,“凤凰龙井”2001年又被评为“中国农业博览会湖北省名牌产品”。

【孝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圆满完成】1998年12月~2000年5月,组织开展了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通过外业调查和内业计算、整理,撰写出了资源调查报告和编制出了森林经营方案。全县森林面积13734公顷,占46.8%;疏林地面积397公顷,占1.4%;灌木林地2680公顷,占9.1%;无立木林地12350公顷,占42.1%;苗圃地188公顷,占0.6%。活立木蓄积658360立方米。

【水利工作取得实效】1999~2001年,是孝昌县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三年来,全县人民战胜了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在水库除险加固、库区改造和管理达标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年来,累计投入水库整险加固资金600万元,整险加固中小型水库24座。其中金盆水库于1999年投入资金78万元(省投资30万元,自筹48万元),进行了全面脱险加固,并于1999年12月通过水利厅专家组验收,达到了省级管理标准,被水利厅授予“湖北省中型水库管

理二级单位”的称号。2001年3月省计委按基建投资下达计划160万元(省基建8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完成了滑石冲水库主坝迎水面16000平方米护坡翻修。三年共整险加固小型水库22座,全面扭转了水库管理在全市的落后状况。全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500处,土石方2000万方,标工2000万个,总投资48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00万元,地方自筹4000万元。完成金盆等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治五大灌区渠道350公里,更新改造渠道输水闸、涵200余处,兴建、整修塘堰3500口,新增蓄水能力1500万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防洪调度中心工程建设,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灌溉供水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2001年,孝昌县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连续三年战胜百年未遇特大旱灾】孝昌县1999~2001年连续三年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旱灾,为本地两百年一遇。2001年,全年降雨量仅相当于正常年景的40%,特别是农事频繁的5—9月份,降雨量仅相当于正常年景的四分之一,且蒸发量大大超过常年。全县绝大多数河港断流、水井干涸、塘堰龟裂,46万亩农作物全部受旱,25万亩农作物绝收;受灾人口达57万人,有196个行政村、26万人,5.1万头牲畜不同程度地发生饮水困难。仅2001年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98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66亿元;财政收入直接减少350万元,工商税减收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减收33元。面对严重的灾情,孝昌县委、县政府克服畏难情绪,不等不靠,大打了一场抗旱救灾的人民战争。全县共投入干部5000余名,劳力20万人,抗旱抽水设备7717台套,累计投入抗旱资金3680万元,共提放水9000万方,抗旱面积达到43万亩;打饮水井、抗旱井5000余口,缓解了2万多人的饮水困难及3万多亩农田的旱情,救济灾民2.1万户11.2万人。

【以工代赈扶贫硕果累累】1999~2001年,国家共投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855万元,其中用于基本农田建设150万元,水利建设167万元,县乡村道路建设412万元,人畜饮水工程93万元,林果业71万元,片区(小流域)治理693万元,其它269万元。共新、改建公路409.8公里,新建修复大小桥梁7座410米。开发富民畈6000亩,建成了高标准的田、林、路、渠示范畈。全县扩挖当家塘堰86口,新筑防洪大堤10公里,修建涵闸43座,水渠52公里,打抗旱机井430眼,改造中低产农田1.2万亩,坡改梯0.7万亩。实施了对芳畈水库、金盆水库、观音岩水库、滑石冲水库除险加固。进行了细河、陈庙河、青山河小流域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建成了26500亩的药材、茶叶、苗木、早蜜桃、油茶基地。建设了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85万人、1.15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全县贫困人口从8.5万人减少到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920元提高到2000年的1480元。

【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实现税收突破性进展】三年来,孝昌县地方税收面临税收增幅大,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大,政策因素影响多,各种制约因素多的诸多困难,全县地税系统克难奋进,狠抓收入不放松,大力强化组织收入措施,千方百计挖潜增收。自机构分设以来,连年超计划,超同期,超历史,税收任务从1994年的235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2834万元,年均增幅达35.6%。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先急后缓、适当超前的原则,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7000万元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城区道路、桥涵、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建设等一系列任务。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快】1999~2001年,全面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一大四小五个循环,连通周边六个县市区的外连内通的公路网络,使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415.86公里,公路覆盖率达1.2公里/平方公里。一是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公路建设的文件,为公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实施交通扶贫战略,交通部门累计投资632万元,修建了青石至界岭19.8公里的扶贫公路,青石至观音湖大坝5.5公里的旅游公路,打通了观音湖库区的循环公路;三是完成了投资756万元的花园公铁立交桥工程和投资40万元平安路配套工程;四是积极为京珠路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五是完成了省路网建设重点项目——大安线小花段一期路基土石方工程;六是启动了孝感市“十五”规划“四线八路十二桥”的重点建设项目——孝昌水河大桥,主桥总投资1780万元;七是完成了孝昌县路网规划项目——小观线旅游公路一期路基土石方工程建设。另外,全县还继续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了27个未通公路村通公路目标。

【双拥优抚工作得到落实】1999~2001年全县共落实群众优待统筹439.65万元。全县共有38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按标准享受抚恤补助待遇,共落实优抚资金910多万元。所有在乡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药费纳入了医保范围,实报实销。1999年4月,制订了《孝昌县“爱心献功臣行动”实施方案》。2000年10月制定了《孝昌县“爱心献功臣光荣安居工程”对口帮扶实施方案》,促成县直58个单位与56户革命功臣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了“住房难”问题。优抚事业单位县光荣院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服务质量和供养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投资13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工作蓬勃开展,1999年7月31日,孝昌县再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县”。

【妇女维权工作上新台阶】2000年11月在县法院挂牌成立“孝昌县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对处理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的案件,起监督、公正、公平的作用。2001年12月,县妇联挂牌成立了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机构。县妇联权益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婚姻家庭、工作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有效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三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180余起,处理率为100%。

【残疾人事业得到逐步发展】1999年9月,由残联组队,吴玉桥副理事长带队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孝感市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15枚金牌、17枚银牌、13枚铜牌,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1999年10月,县残疾人运动员在省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1金2银的成绩。2000年11月,由国际“狮子会”资助,国家特派的医疗队来县为近3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

【开发区工作取得明显成绩】三年来,孝昌县开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区内高楼林立,道路宽畅,水电配套,通讯快捷,服务齐全,环境优雅。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831万元,工业产值13678万元,财政收入1120万元,引进资金3800万元人民币,其中:利用外资208万美元,出口创汇152万美元。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累计达22386万元,累计引进资金14200万元。针对新城区建设过程中反映的“脏、乱、差”问题,进行了强有力的整治,改善了城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出台了鼓励客商来开发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制定了“税费明白卡”的管理办法,遏制了“三乱”行为,真正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氛围,使投资者能够安心经营。狠抓招商引进,增强发展后劲。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细化和量化了工作任务,落实了招商引资的目标责任制,完善了招商引资的各种办法。截止2001年底,全区引进资金累计达3.8亿元,引进外资累计达650万美元,一批企业如孝昌县光邦石膏有限责任公司,光华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华昌鞋业公司等企业相继来开发区安家落户。强化封闭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对城区“八街一场”实行开放式经营、封闭式管理。加快专业街道建设,实施“大市场”战略。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摸底、统计和分类,在规范税费征管工作的同时,用税费征管的经济杠杆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引导,使辖区内形成独具特色“一条街”。

【旅游业蓬勃发展】孝昌县委、县政府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孝昌实际,经多方论证,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孝昌县旅游业依靠政策启动,依托丰富的资源及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抢抓孝感市旅游业开发重点转移的机遇,提出“旅游活县”战略,制订完善了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重点景区的详规。以观音湖旅游开发为龙头,着力培植观音湖、大悟山、人文古迹、革命旧址四大景点,努力建成孝昌具有山乡特色的旅游风景区。2001年,孝感市电力局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观音湖电力培训中心已于7月份开始营业,截止2001年10月,日均接待60人,日均营业额2.5万元,仅三个月已创产值240万元;投资1000万元的湖北省纪委干部培训中心已征地30亩,一期已动工建设;小河观山禅寺引资500万元,一期工程大雄宝殿已于2001年底破土动工,省工商局、武烟集团、台湾光邦石膏公司等均有意落户观音湖。

【积极参加经贸洽谈活动扩大招商引资规模】1999年4月7—15日,县长戴永红、县委常委张振东率团赴北京、抚顺进行招商考察活动,签约项目1个,合同引资1000万元,意向项目3个,协议资金4000万元。1999年5月19—24日,县长戴永红,县委常委、副县长程贞义率团参加福州招商月活动,签约项目15个,合同引资1.1亿元。2000年2月,县委书记曾昭荣、县长戴永红赴北京组织孝昌(北京)招商联谊活动,就农业节水灌溉等11个项目与北京有关方面达成协议,协议引资4000万元。2000年7月12日,县长戴永红率团赴上海组织招商联谊活动,与上海青浦工业园区缔结为友好县区。缔结友好县区后,两地不断开展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活动。2000年、2001年孝昌县先后选派两批年轻干部赴青浦工业园区挂职锻炼,上海青浦工业园区党政代表团也于2000年10月、2001年5月两次来县考察。2001年10月,组织参加孝感市第二届“天仙杯”暨招商引资经贸洽谈活动,签约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260万美元,内资3200万元人民币。(汪丽娜)


乡、镇简介

 

【花园镇】位于孝昌县城关,北距河南信阳市100公里,南距武汉市100公里。全镇总面积121.4平方公里,耕地4.4万亩,山场4.5万亩,河滩1.3万亩,水面3.8万亩。现辖48个村,3个街道居委会,是孝昌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花园镇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大安公路将107国道和316国道沟通,距京珠高速公路仅10公里,距天河机场70公里。境内河砂、石英石、石灰石、水泥石等资源丰富;粮食、蔬菜、油料等作物品质优良。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花园镇财政收入分别为2240万元、2903万元、2322.2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4491万元、69900万元、60014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0249万元、10578万元、9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57元、2686元、2582元。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101820人、102114人、10456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02‰、5.46‰、5.41‰。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36075户。

花园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城区电力充足,现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变电站2座;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传真等业务全面开通。建县以来,花园镇充分发挥本镇优势,诚招天下客商,广纳八方资金,形成了以化工建材、纺织、饮服、轻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工业。近两年,制定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力求创造更宽松环境,加大产业化进程,加大农业基础建设。三年来,按照“三为主”的基本思路,通过抓典型、抓“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有效转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制定了干部包保责任,形成了计划生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县下达的责任目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在全镇广泛开展了创安全文明村、安全文明单位和“一区二户”活动,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建立了村级民调组织,并借“严打”声势,开展追逃、打击偷盗、抢劫等专项斗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三年来,多次被省、市评为“楚天明星乡镇”、“红旗乡镇”、“十强乡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  黄  毅

人大主席  黄  毅(兼)

政府镇长  程  涛

政协组长  (无正职)

 

 

 

 

 

【邹岗镇】

西连京广线、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自北向南穿境而过。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为66126亩。境内交通发达,通讯便捷,水电充足,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5℃,适宜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小麦、荸荠和各种林果、茶叶、药材等。境内锌矿、铁矿、绢云母石英粉矿储量丰富,所产太子米是名特产品,达到国家特级标准。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邹岗镇财政收入分别为598万元、608万元、515.8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4472万元、35000万元、41961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9814万元、10105万元、79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65元、2590元、2580元。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65692人、65740人、65797人;人口出生率分别为7.68‰、7.51‰、7.27‰;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83‰、2.36‰、2.15‰。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9544户。

三年来,坚持“特色立镇、科教兴镇、依法治镇、开放强镇”的方针,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农业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进为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先后对全镇主要街道和道路进行了绿化。对中心街、振兴街以及1999年新建的农贸街和2000年建成的商贸街等都完善了路灯建设。对全镇50个村实施了电网改造,42个村安装了电话,修建了移动和联通两座通信差转站。近三年先后引进企业16个,引进资金5100万元,成立了孝昌县教育园林公司,总面积215亩,所产花卉苗木品种多,档次高,资产总值达144万元。同时,坚持两手抓,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的转化。

邹岗镇实施以太子米为龙头,林果茶、养殖为支柱产业,农工贸协调发展的“名牌效应,多元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达到结构调优、模式调佳、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目的。邹岗特产太子米品位高,色泽晶莹剔透、无腹白,香软可口、回味长,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1999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18项指标全部符合部颁标准,米质达到“国标特级”,被评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湖北省名牌产品”,2000年经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批准为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十分抢手。2001年分别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湖北省优质稻米评审委员会评为湖北省1999~2000年度消费者满意商品。

党委书记  黄华林

人大主席  张福林

政府镇长  付柏桥

政协组长  贺耀舟

 

 

 

 

 

【丰山镇】地处一县三区交界处,东邻黄陂区、南接孝南区、北靠双峰山。全镇辖三个工作队,23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57.4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20289亩。境内五岳山奇峰峻岭,滑石水库波光潋滟。交通发达,京珠公路擦镇而过,王杨公路纵贯东西,丰泡公路直通南北。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分别为279万元、270万元、270.5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3630万元、15700万元、19020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299万元、3377万元、30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60元、1885元、1878元;多种经营总产值分别为2014万元、2235万元、2237万元;粮食总产量分别为16143吨、15233吨、11317吨;油料总产量分别为972吨、1224吨、767吨。1999年至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28914人、28923人、289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61‰、4.62‰、3.84‰。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7065户。

全镇以农业种植为主,三年来,镇委、镇政府在确保沿河大畈种粮面积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早蜜桃为主导产业,带动柑桔、茶叶、杏、李、养鱼生产。至2001年底,镇内开发基地面积11000亩,全镇早蜜桃种植面积达9000亩,茶叶700亩,精养鱼池600亩,其它面积700亩,形成了“山间茶叶、河边蔬菜、岗上桃果、池中鱼鳖、畈上稻麦”的农业生产格局。农田水利建设上,三年来,共投资400万元,用于改造中小型水库,开挖塘堰,维修改造渠道,配套泵站,开挖水井,改造低产田等,特别是2000年的大旱中,开通了全长4000米、24年未启用过滑石水库西干渠,保证了3000亩农田旱年夺丰收。

三年来,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全镇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1999~2000年连续两年被孝昌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考核先进乡镇”称号。在安全文明创建中,共发放“三五”、“四五”普法教材4万余册。创建安全文明村、单位37个,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安全文明乡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共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和改造教学楼、住宿楼17栋,扩建校园面积700亩,配套了操场、跑道,添置了体育设施,教学条件得到改善。集镇功能齐全,有日产800吨自来水水厂、千人电影院、电视差转台各一座,自办幼儿园二个,镇卫生院被评为卫生部“一级甲等医院”,开通程控电话2000门。镇内共有5条商业街道,路面硬化、路灯通明。旅游业以滑石水库渡假区、五岳山人和寨古城堡远近闻名。

党委书记  郑林平

人大主席  郑林平(兼)

政府镇长  杨安洲

政协组长  (无正职)

 

 

 

 

 

【周巷镇】

位于孝昌县东部,双峰山脚下,辖41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38.3平方公里。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财政收入分别为574万元、533万元、539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4239万元、28000万元、31553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8080万元、8430万元、7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01元、2548元、2574元;耕地面积分别为35870亩、35626亩、35344亩。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60965人、60985人、6099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9‰、1.20‰、1.91‰。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4755户。

三年来,周巷人民抵御了百年罕见的大旱,在极度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下,全面开展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集中连片开发荒山荒坡9300亩,培植了茶叶、苗木两大支柱产业,形成了23个独具特色的茶叶专业村、苗木专业村。2001年全镇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比1998年增加7000亩,实现利税550万元。苗木面积也由1998年的1800亩发展到2001年的8000亩,并已形成经济类、观赏类、绿化类共三大类26个科580多个品种,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之乡”。另外,以京珠路和王杨线为轴心,开发形成了8000亩早蜜桃、冬枣、油桃基地和5000亩优质柑桔长廊。同时加大了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广优质稻,优质稻从1998年的零种植发展到2001年的2万亩。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茶叶、苗木、柑桔、枣桃、太子稻五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基本实现了农业结构由传统的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的转变。山场广阔,矿藏丰富,蕴藏着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石灰石、水泥石等十多种优质矿石。

镇委、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全镇先后投资1600万元,投劳10万个,拓宽了周青公路,整建了周阳、周安、周双公路,兴建了国家二级公路王杨线,镇内主要干道全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路和全镇交通大循环。同时抓住京珠路建设机遇,成功争取在周巷境内李集村设京珠路互通立交桥。三年来投资840万元兴建了14座畜水量在20万方以上的水库,村平扩建一口万方左右的当家塘;观音岩主渠和周阳、全华两大支渠得到经常性整治和护理;高标准完成了桐柏山细河流域“山顶戴帽,山腰穿裙,山脚穿鞋”的综合治理工程;自来水二厂二期工程也在积极筹建之中。三年来投资近千万元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程控电话装机达到2500门,拨号上网电话52台,并争取到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周巷建基站5处。在老镇区的基础上,先后建起了南大贸易市场、北大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街;通过实施“形象工程”,建起了第二客运停车场,改善了交通秩序;各街道安装了路灯,亮化了集镇,建成了镇小学运动场,2001年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在周巷成功举办;集中整顿了集镇的环境卫生。由于措施得力,1999年被列为全省小城镇试点乡镇。

党委书记  徐革清

人大主席  徐革清(兼)

政府镇长  刘国元

政协组长  程宝胜

 

 

 

 

 

【陡山乡】地处孝昌南部,北靠孝昌城区,南连孝南区,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及连接线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以城南开发小区为依托的107国道路域经济建设已成为全乡的一条黄金走廊和经济增长点。全乡辖37个行政村,325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03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39453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绢云母石英片岩、高磷土、陶土、瓷土等,盛产优质河砂、绢云母石英岩,已探明石英片岩储量在300万吨以上。穿境而过的河河砂储量大,滩床2000余亩。农副产品主要有优质稻、大小麦、油菜、花生、芝麻、黄豆,兼产蔬菜、早蜜桃、茶叶、苗木、李等;工农业企业以河砂、加工、建材、苗木培育、养殖业为主,现已形成了保成水泥制品厂,陆山、陆光河砂厂,中南米厂,水口茶厂,林河养猪场规模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中南米厂被评为孝昌县“十强乡镇企业”,陆光村被评为孝昌县“十强村”,林河养猪场位居全县前列,已打开了武汉等南方市场,水口茶厂出产的水口龙井畅销各地。

1999~2001年,全乡总人口分别为52434人、52438人和52480人。农村劳动力22736人,非农业人口1800人。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财政收入分别为362万元、394.4万元、361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5686万元、25600万元、28106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8921万元、9050万元、5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00元、2451元、2353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为52008万元、39230万元和46008万元。创建安全文明村26个,创“县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十星级文明农户”占全乡总农户的25%以上;三年累计筹资1000余万元,建教学楼5栋,教师公寓1栋,自办电视差转台一座,有线电视台二座。科教、卫生福利、保险等事业稳步发展。

党委书记  孙淑萍

人大主席  沈宏明

政府乡长  吴巧生

政协组长  鲁柏铭

 

 

 

 

 

【小悟乡】

位于孝昌县东北,东与武汉市黄陂区交界,北与大悟县夏店镇、芳畈镇接壤,西与小河镇、花园镇相邻,南与周巷镇相连。距武汉市天河机场70公里,距107国道15公里,离京珠高速公路2公里,青界路贯穿全乡与大悟县相连,青姚公路与黄陂区相连,青坝公路横穿观音湖腹地各大景点,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4个工作队和大悟山奇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有34个行政村,19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26.3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5万亩,水面1.2万亩,耕地1.5万亩。2001年末全乡总户数6287户,人口30628人,农村劳力11026人。境内孝感市第二主峰——大悟山,海拔873米;有两大水库:观音湖和金鲤潭,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全乡有青石集、向阳街、会亭街三个集镇。是湖北省重点扶贫乡之一,也是孝感市重点扶贫乡之一。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乡财政收入分别为178万元、169万元、186.8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5508万元、6100万元、10013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100万元、3257万元、29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分别为1660元、1722元、1700元。全乡盛产板栗、桃李、柿等果树及绿茶、油桐、银杏、黑木耳、药材等,形成了板栗、药材、银杏、茶叶四大支柱产业。到2001年底,全乡开发药材2万亩,主要产品有苍术、杜仲、红栀子等。境内有金、铜、锰、锶和铀六种金属矿和磷、石英石、金晶石、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六种非金属矿产,总储量达430万吨。乡镇企业以种植业、松脂加工、矿产开采为主。2001年底,兴建开通了观音湖、青石集两座移动通信基站。有线电视台覆盖全乡34个村,可同时转播16套电视节目。程控电话已安装1200门,辐射全乡34个村。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计划生育率96.15%、100%和99.07%,人口出生率分别为8.94‰、9.31‰和9.43‰,连续二年被孝感市评为“计划生育红旗乡镇”。连续三年社会治安刑事案率均控制在5‰以内,人口犯罪率控制在0.06‰以内。2000~2001年被湖北省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0年被孝感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1年被孝昌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1999~2001年,小悟连续三年被孝昌县委、县政府评为“思相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单位”,乡党委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2001年被孝昌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1年12月被省旅游局评为省级“旅游明星乡镇”。

小悟乡依托大悟山、观音湖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把旅游开发作为加快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成立了观音湖旅游开发管理处。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不断改善路、电、通讯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7月8日继市供电局投资2500万元兴建观音湖电力培训中心首期工程竣工开业,又与省纪委签订了1500万元旅游开发合同。2001年10月按照统一规划、政府引导、业主开发、部门服务的总体思路,兴建一批融“吃、住、乐、游”为一体农家旅馆,休闲庭院,先后有5个业主投资1000万元兴修8处“农家乐”破土动工。2001年,旅游开发产值达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安排农村闲散剩余劳动力1000人。

党委书记  刘新初

人大主席  刘新初(兼)

政府乡长  陈  兴

政协组长  (无正职)

 

 

 

 

 

【小河镇】

地处大别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带,南接孝昌县城,北与大悟县毗邻,历来经济活跃,俗有“小汉口”之称。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镁矿、磷矿、重晶石、石灰石、河砂石及丰富的碳酸钙富锶低钠天然饮用矿泉水资源。全镇辖41个行政村(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3.7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27319亩,山场3300亩,可养殖水面6100亩。境内京珠高速公路过境17.3公里,设互通口一个,省道大(悟)安(陆)线纵贯南北、松姚线连接东西,乡村公路交织如网。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48766人、48897人、489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97‰、8.11‰、5.24‰。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0162户。

三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农民大搞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共开发各类基地4000余亩,种养业已具规模。乡镇企业主要以建材、加工、运输及养殖为主,按照企业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对重点企业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租赁经营,实现了政企分开。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财政收入分别为439.5万元、495.5万元和502.1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1374万元、28000万元、31618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4830万元、5048万元、461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为2157元、2199元和2255元。

三年来,镇委、镇政府筹资1000多万元,开发建设了观山禅寺、明清古建筑一条街、观湖路农家游A区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民营经济,建成小河镇中心集贸市场、鑫城商贸区和石桥东街集贸市场,使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安装程控电话2000门,已辐射38个村。连续三年社会治安刑事案率均控制在0.5‰以内。1999~2001年共发放“四五”普法教材1万余册,创建“治安模范村”36个,创“县级文明单位”18个,“十星级文明农户”达1230户。1999~2001年,小河镇先后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乡镇”,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考核先进乡镇”。

党委书记  刘青峰

人大主席  刘青峰(兼)

政府镇长  蔡传杰

政协组长  (无正职)

 

 

 

 

 

 

【王店镇】

位于孝昌县的北大门,辖3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国土面积77.4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31000亩。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107国道、京广铁路腹贯南北,交通便利。区位位置优越,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地。镇内有丰富的砂、石等自然资源。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44116人、44073人、442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75‰、4.26‰、5.75‰。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9544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全镇财政收入分别为342万元、346.2万元、298.5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3187万元、13000万元、12201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620万元、3685万元、1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90元、1841元、1745元。

镇委、镇政府围绕“211”调整规划(2万亩优质稻,1万亩优质果茶,1万亩优质菜豆),重点抓了“两岗、两路、两水”的调整。“两岗”即东西跑马岗,开发早蜜桃等果茶基地1000亩。“两路”即京珠路和107国道,京珠路沿线种植早蜜桃1100余亩,在107国道边重点抓了油、豆、菜、瓜“四个一”工程。“两水”‘即西河和栀子港,西河沿线种植以大蒜为主的蔬菜1000亩,栀子港沿线种植优质稻6000亩。西山生态农业园区位于王店镇西部,是西跑马岗所在地,集果茶种植,猪、鱼、鸡、鸭养殖为一体,现已开发面积1100亩,实施“小农场”式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水利建设方面,累计投资100多万元,投劳20万个,扩建整治塘堰100余口,清淤整治渠道20余公里,新建泵站2座。道路建设方面。王厉路、王林路、王小路三条主干道及村级道路都得到了较好的修缮,王齐公路黑色化达标升级。有一座11万伏变电站,80%以上村实施了低压整改,修建了数字移动通信基站和联通通信基站。

实施企业改革,河砂厂、机砖厂租赁经营,不仅扭转了亏损,而且实现税收5万多元。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堵住了税源的流失。尽管遭遇连续三年特大早灾,镇政府统筹兼顾,想尽办法保证了干部教师的基本工资兑现和其他刚性支出,不仅没有新添债务,而且还化减了镇村债务60余万元。

党委书记  徐金华

人大主席  徐金华(兼)

政府镇长  柳占芳

政协组长  (无正职)

 

 

 

 

 

【卫店镇】

位于孝昌县北部,辖2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142亩。镇区距县城仅6.5公里,107国道和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镇财政收入分别为259万元、269.4万元、253.2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2570万元、12700万元、14687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3540万元、3625万元、22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56元、1770元、1680元。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34016人、34069人、340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34‰、-15.43‰、5.75‰。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7980户。

1999~2001年,卫店镇连续三年遭遇旱灾,镇党委痛定思痛,标本兼治,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三年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挖塘堰128口,新增蓄水能力90万方,修复电泵站11座,使农业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围绕“结构调优,质量调高,农民调富,市场调活”的思路,全镇还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调种了1000亩菜豌豆,2000亩蔬菜,2000亩地膜花生,2000亩冬枣,3500亩早蜜桃,6000亩太子稻,6000亩油菜。沿河、南新、彭店、久隆等优质果基地已初见成效。200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646万元,比1999年2680万元年增36%,其中:油料产值109万元,比1999年27万元增长4倍,畜牧业1140万元。多种经营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58%提高到72%,初步形成了“山岗抓林果,山下优质稻,河畈种蔬菜,河港抓养殖”的整体格局。

三年间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06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新增镇村公路3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消灭断头路5处,兴建涵洞3个,修桥3座,加固整修桥梁4座。推动交通运输发展,低压线路整改基本完成,降低了电费。按照“亮化、净化、绿化、美化”标准,新建了镇区小商品市场和农贸街,实现了街道硬化和供排水配套。镇区人口达800多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00多户。久隆、清泉两个小集市也扩大了规模,沿107国道开发形成了路域经济带,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先后建成了河砂厂、种猪厂、华阳犬场、镇奶牛场、南张水库立体养殖场等一批龙头产业,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从事种养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活动,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全镇计划生育工作位次不断前移,实现了人口环境的良性循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共投资3800万元,新建了镇中学教学楼;扩建了久隆中学和南联中心小学、镇中心小学,24个村全部建起了标准高的新教学楼,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文化宣传设施从无到有,建起了镇文化中心和镇区有线电视网,还建起南新、武河、三三八处、久隆四个基层有线电视村级网站,覆盖八个村,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

党委书记  刘刚强

人大主席  杨双明

政府镇长  李志平

政协组长  祝  林

 

 

 

 

 

 

【季店乡】

位于孝昌西北部,东、南、北分别与卫店镇、花园镇、安陆市陈店乡和赵棚镇毗邻。全乡辖3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04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40470亩,山场资源32000亩,素有“七坝三库”之称的水面共18000亩,遍布全乡;交通便利、安花线、五厉线横贯东西南北,乡级公路四通八达。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季店乡财政收入分别为287万元、316.7万元、265.1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772万元、9500万元、11305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5594万元、5611万元、41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857元、1877元、1717元。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49261人、49353人、494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71‰、3.58‰、4.64‰。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1460户。

素有“旱包子”之称的季店,十年九旱,特别近几年的连续旱灾,给季店农业造成很大损失。为改变这一落后现状,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年来,共兴挖塘堰200余口,“七坝三库”除险加固13处;清渠48里,新改扩建泵站25处。增加蓄水供水保水能力500万方,为季店农业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单一农业向多种经济作物的转变。已形成了“水中鱼、冲田藕、畈上菜、岗上林果茶”的种植格局。多种经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99年为65%、2000年为71%、2001年为78%。

季店乡发挥地理优势,依靠优惠政策,分别从麻城和陡山乡引进技术、人才、资金,依靠土地入股,盘活土地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招商效果。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契机,培植种养庄园大户21户;以优质稻种植为依托,培植粮食加工贩运大户;加大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此外,生猪定点屠宰全面推行,既让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又增加了税收来源。

三年来,投资1200万元对厉店街、黄埠街、草刘街、新店街进行了老街改造,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一条商贸街——季兴街。全乡农村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程控电话装机1000多门,实现了电话村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相继在季店建站联网,35KV变电站、自来水厂、福利院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村级公路形成了网络化,投资120万元对“五季”路进行了彻底整修,新老街市容市貌明显改观,集镇建设稳步推进。

党委书记  龙华乔

人大主席  龙华乔(兼)

政府乡长  刘  杰

政协组长  徐楚芳

 

 

 

 

 

【花西乡】

地处孝昌县西部,东与花园镇、陡山乡相邻,西与安陆市李店镇、云梦县曾店镇交界,南与白沙镇接壤,北与季店乡相连。乡政府驻地汪家岗。全乡辖33个行政村,299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3.4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52735亩。境内张白公路纵贯南北,安卫铁路、安花公路连接东西,汪栗公路形成主流,乡村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以汪岗街为中心集镇,1999~2001年筹资800万元改建成民营经济一条街,辅之以吴店、大庙、栗林三个集镇,并按“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硬化”要求完善配套。乡域处丘陵地带,地势较高,河流有河,自北向南流经湾湖、界河两村;矿产资源有滑石、河砂。

1999年~2001年全乡总人口数分别为45723人、45751人、457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24‰、0.83‰、5.67‰。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0515户。1999~2001年,按照乡党委制定的结构调整目标,重点落实了以汪栗线百亩花卉苗木基地、安花线千亩优质果基地、张白线万亩优质稻(“两优培九”)基地为主的“三线”战略;乡镇企业以养殖、建材、加工和服务业为主。以楚天鹿园梅花鹿养殖为龙头,带动了全乡王鸽、三元杂交猪特色养殖上水平,民营经济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80%以上。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花西乡财政收入分别为330万元、348.2万元、286.8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845万元、10300万元、11850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6094万元、6386万元、56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分别为1766元、1782元、1780元。

三年来共筹资3680万元,建教学楼28栋,教师公寓6栋,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00年顺利通过省级“普九”验收和“国检”。乡有线电视台开通,用户达500户。2001年4月,黄土砦村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第二批科技扶贫攻坚示范村检查验收。

1998年秋,孝感海安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继成投资500万元,对600亩荒岗进行综合开发,建成“楚天鹿园”。主要以饲养东北梅花鹿、开发鹿血酒和鹿茸饮料为主,兼营各类花卉苗木及水产养殖。第二期规划建设已全面启动,梅花鹿养殖已达210头;休闲娱乐园别墅群基本建立,主体骨架成形;“鹿园春”鹿血酒厂引进三条灌装生产线,“鹿园春”鹿血酒产品畅销省内外。

党委书记  陈福安

人大主席  陈福安(兼)

政府乡长  杨  伟

政协组长  刘双成

 

 

 

 

 

 

【白沙镇】

面积74.4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2001年耕地面积4.8万亩,其中水田3.9万亩,旱地0.9万亩,河穿境而过,滑石、河沙资源储量丰富。1999~2001年全镇总人口数分别为51007人、51105人、512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07‰、1.37‰、3.83‰。2001年末全镇总户数为12491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白沙镇财政收入分别为402万元、428.3万元、389.1万元;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8198万元、18200万元、21045万元;农业总产值分别为6264万元、6415万元、50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05元、1975元、1886元。

白沙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粮食为主导产业。在“沿河抓蔬菜、沿岗抓果茶、沿渠抓优质稻、千家万户抓生猪”的调整思路的指引下,遵循自然和市场两大规律,结合农民的传统习惯,将蔬菜、优质稻、早蜜桃、生猪四大产业作为调整的主攻方向,不断地壮大规模,形成特色,打响“拳头品牌”。三年来,投资与投劳结合,人力和机械并举,共开发河万亩蔬菜基地、王山千亩果茶基地、群联水库综合种养基地,光明、黄院早蜜桃基地等一批龙头基地。蔬菜技术协会、顺达农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河沙联运公司、林源养殖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鼓励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并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对外地到白沙来从事农产品购销的客商,工商、财政、税务、交通部门重点保护,禁止“三乱”现象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行为的出现。充分利用亲情、乡情等关系打开外部市场,同时鼓励一些善经营、头脑敏捷的能人出外闯市场,把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年来,白沙镇为了壮大镇域经济实力,在乡镇企业改革上狠下功夫,通过改制、转产、拍卖等方式,盘活资金2000余万元。砖厂、粮油加工厂、农机修造厂等一批老企业得以起死回生,年增加税收近百万元。在挖掘本地潜力的同时,积极利用“三情”关系,对外招商引资,攀商结强,三年共引进资金5000多万元,兴办了佳音液化气站,成立了河沙联运公司、森源养殖场、钢犁配件厂等10余个企业,为白沙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镇中、柳山等23栋教学楼,扩充了镇中、镇小等18所学校,创办了2所民营幼儿园,添置了一大批仪器设备,体育器材和桌椅板凳,教学条件有了大改善。通过了省、市、县“普九”验收,卫生事业围绕着农村医疗制度的改革,强化群众医疗保健意识,健全基础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不断提高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00万元兴建了占地25亩的福利院综合楼,全镇孤寡老人收养率达95%以上。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起和完善了文化站、电视差转台,在五四、东河等村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设备2台套,全镇安装电视信号放大器15台,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同时,定期组织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活动。

党委书记  宋友华

人大主席  宋友华(兼)

政府镇长  庞福明

政协组长  徐敬东

(汪丽娜)